浅析语文课堂上教师的语言魅力论文_栗晓方

浅析语文课堂上教师的语言魅力论文_栗晓方

河北省大名县金滩镇上马头中学 栗晓方

教学是一门综合艺术,语文课堂教学离不开语言,语言是语文教师传授知识、传递信息的主要载体之一,所以教师必须具有一定的口才。教师的教学语言是自身整体素质的外在表现,是体现教学功能的渠道之一,是决定学生学习效果高低的重要因素,是构成教师威望与声誉的必要条件。教学语言应当 是“一江春水”,不仅可以浮船载舟,还应蕴含着丰富的能源。苏霍姆林斯基说:“教师的语言修养在极大的程度上决定着学生在课堂上的脑力劳动的效率。我们深信,高度的语言修养是合理利用时间的重要条件。”因而从某种意义上说,语文课堂教学艺术首先是语文教学语言艺术。而所谓语文教学语言艺术,就是语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遵循语文教学规律和审美性原则,正确处理教学中的各种关系,把语文知识和信息正确有效地传递给学生的语言技能活动。那么,语文教师应怎样才能使教学语言更富有艺术性呢?

一、语言生动形象,风趣幽默幽默的语言是最聪颖、睿智的语言。它可耐学生细细品味,能启发他们的思维。幽默的语言也是平和的语言,隽永、含蓄、轻松。著名语文特级教师于漪就极力主张“要把课 上得情趣横溢”,教育家魏书生更是一向“力求使用幽默风趣的教学语言,不仅是优秀学生因成功而发出笑声,也尽可能使后进生在愉快的和谐的气氛中受到鼓舞”。课堂语言幽默必须建立在对课文深刻理解的基础上,同时要求语文教师有扎实的功底。

孔子云:“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要使学生觉得语文课“有趣”,关键在于教师能设疑激 趣,扣人心弦。语文教师的语言应该形象、生动、饶有情趣,能化深奥为浅显,化枯燥为风趣。因此语文教师在授课中往往可以根据教学进程,根据学生的情绪、反应,随机应变地插一些零碎却生动幽默的插话。如与教材有关的笑话、故事、佳联、格言 、警句、成语、典故、诗词等等。这些“碎语”不仅可以调节教学节奏。轻松课堂气氛,让学生感到课堂新奇多趣,也有利于集中学生注意力和加强对知识的理解。

一个夏日,有位教师正在上课,突然窗口飞进几只蝴蝶。那几只色彩斑斓的蝶儿在教室里翩翩起舞,久而不去,学生为之哗然。这时教师突然机智发问:“你们谁知道蝶儿为什么不愿意离去?”学生默然。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教师自答:“因为蝶恋花,你们 是祖国的花朵,所以蝶儿才如此依恋你们。”一语拈来,学生恍然醒悟,急忙将注意力收回,集中到学习上。使学生在宽松、愉悦的气氛中上完后面的课。

二、言要范性准确,一语中的教学中, 语文教 师应使用规 范的普 通话传递信 息,表 达感情,使学生体会到汉语的优美、动听、富有表现力,从而学习普通话。在日常教学中,还有部分教师使用夹杂着方 言的语言教学,甚至不能使用普通话教学。久而久之,会造成学生对语音把握不准,无法欣赏到文学作品的意蕴等不良后果,这势必会降低课堂的教学质量。这就要求教师要做到,读音准确无误,没有语病和口头禅。语言的规范是使教学工作得以顺利进 行的主要保障,作为一名语文教师尤其是应当注意课堂语言的纯洁性,力求达到清晰、简洁、严谨,避免不规范的语言出现,为学生创造一个良好的语言环境。

有的教师提问时,问点模糊,如“这句话在文中起到了什么 作用?”使回答问题的角度模棱两可,是结构安排方面还是表达中心方面的作用,不甚明确;有的老师提问时有悖于学生对课文整体的认识,如“你觉得那些词句写的好?”从逻辑上分析,便含有“你觉得那些词句写的不好”,把部分误解为整体,割裂了文章的整体美;又如“邹忌修八尺有余”中的“修”字应译为“修长”而不能译为“修理”等。我校有一位老师曾这样说过:“如果把一个教师的一节课录下来,应是一篇没有任何语病的文章。”我很赞成这句话。

三、语言要富有情感,意味深长教师的情感对学生有直接的感染作用,讲课不能是一种简单的灌输,而应该建立在心理相容和情感共鸣的基础上,真正做到理中蕴情,通情达 理。在语文课教学中,教师要带着饱满的热情讲课,做到情动于衷,形诸于外,教师还要善于创设情境,以形象为手段,以美育为突破口,以情感为纽带,激生情,启其疑,引其思,使学生心理处在兴奋状态,提高学习效率。教师在教学中还应该有目的、有计划、有步骤地控制教材中的情感教育素材,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审美创新教育,促使学生健康成长。

教师应通过语言用自己的感情激发学生的情感,达到心与心的交流,把真、善、美的种子播进学生心田。如在教学《背影》时,先让学生读《游子吟》,然后说:“这首诗写的是母子情深,把母爱比作春日的暧阳,其实,父爱也很伟大,人们常说父爱如山,今天,让我们一起来感受《背影》中的父子深情。”一席话,拔动了学生的心弦,打开了他们感情的闸门,激发了情感的共鸣。

总之,好的语文课堂教学的语言,应是鲜活的,生动的,具体的,有生命力的。一个严肃而敬业的教师,应该像诗人那样遣词造句,挖掘“语言的金子”,不断锤炼自己的教学语言,逐步达到“片言可以明百意”,“言有尽而意无穷”的境界。因此,要成功地上好每一堂课,语文教师应不断提高自己的语言修养,熟练掌握语文教学语言运用技巧和艺术。

论文作者:栗晓方

论文发表刊物:《新疆教育》2013年第8期供稿

论文发表时间:2014-4-10

标签:;  ;  ;  ;  ;  ;  ;  ;  

浅析语文课堂上教师的语言魅力论文_栗晓方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