努力实现基层党的科学建设&遵义市基层党组织建设改革创新研究_党建论文

努力实现基层党的科学建设&遵义市基层党组织建设改革创新研究_党建论文

努力实现基层党的建设科学化——遵义市基层党组织建设改革创新的调查,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遵义市论文,党的建设论文,努力实现论文,基层论文,改革创新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首次提出了党的建设科学化这一重大课题和新要求,为今后进一步推进党的建设指明了方向。遵义市党组织从2009年初开始,确立了创建服务型党组织这一提高基层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的总载体、总抓手。这一总载体、总抓手,凸显了基层党组织的服务职责,打造了整合党务资源、政务资源及社会资源为一体、合力推进的四级服务网络体系,建立健全了可持续发展的服务制度和机制,推动了基层党建工作走上信息化、现代化之路。遵义市创建服务型党组织的实践,为我们深入思考新形势下基层党的建设创新、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提供了一个有益的范例。

一、基层党组织应以“服务”为根本职责

党的基层组织由于直接面向社会、面向群众,在服务群众方面的责任尤为重大。基层党组织以服务为根本职责,是由以下几方面因素决定的。首先,是由党的宗旨决定的。中国共产党以服务人民为天职,把“为人民服务”作为党的宗旨和独特的价值目标。党对社会公共事务和国家事务的管理,从本质上说都是服务。基层党组织为实现党的任务而存在。在社会事务逐步回归社会管理,原来由党政机关和企事业单位承担的社会服务、社会管理和社会保障功能逐渐分离出来的情况下,很多事情要靠基层党组织来做。从党员个人的人生价值取向来说,共产党人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人生价值取向与为群众谋利益的宗旨是完全一致的。党的宗旨必须付诸实际行动。其次,是由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决定的。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经济组织日益具有相对独立的经济权力,日益成为专业化、功能化的社会组织。在这种情况下,政府的职能更多地被限定在经济调节、市场监管、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等方面。由此,党组织再像以往那样以党代政、以党代社,利用行政权力发挥作用的空间大大缩小。这就意味着,党要实现自己的政治功能,必须更多地靠发挥非权力影响力的作用。在今天,这种非权力影响力的最好体现形式就是服务。第三,是由基层党组织的地位决定的。党的基层组织处于社会基层,面对的是具体微观的组织或个人,是党联系群众的桥梁和纽带。与党内较高层次的组织相比,基层党组织的角色更多的是政策执行者,是利益服务者。服务好群众的具体利益,是基层党组织吸引人、凝聚人的最直接而有效的方式。

然而现实中,一些基层党组织和党员干部在服务群众方面存在不少突出问题。例如,有的群众观念淡薄,对群众疾苦漠不关心,对群众利益麻木不仁,对群众安危置之不理。有的素质能力较弱,不善于学习,发展思路不清,“双带”能力不强,“等靠要”思想严重。有的作风漂浮,高高在上、搞形式主义,甚至欺上瞒下、以权谋私,造成党群干群关系紧张。这些问题归结起来,就是在宗旨理念上出现了问题。加强基层党的建设,夯实党的执政基础,必须高度重视解决宗旨理念问题。

遵义市党组织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和十七届四中全会要求,认真思考苏东剧变和“瓮安事件”的深刻教训,分析以往“加强基层党建、夯实执政基础”的经验与做法,总结提炼出了以创建服务型党组织为总载体的党建思路。在创建过程中,遵义市党组织坚持以人为本,倡导“党在心中,用心服务”的理念,力求每一个做法、每一个行动、每一件事情都让群众感受到党的服务就在身边,感觉到党的温暖就在身边。在实际工作中,该市按照减少中间环节、简化审批程序、限定服务时限的原则,把和群众生活密切相关的服务事项梳理分类,形成简易可行、便于管理的一站式服务,既提高了办事质量,又节省了群众时间,使群众得到了实惠。

遵义市以“服务”为主题的党建实践表明,基层党组织牢固树立服务群众的责任意识,强化服务功能,是新形势下基层党组织践行党的宗旨的具体体现,是基层党组织的根本职责和任务,也是基层党组织实现政治功能和发挥作用的有效途径,因而成为提高基层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的重要突破口和着力点。

二、基层党建实现服务需壮大载体,合力推进

基层党的建设具有开放性、全面性,是一项系统工程。它不仅涉及党的自身建设,而且涉及党如何服务群众、如何凝聚引领其他基层组织为完成党领导的事业而共同奋斗。基层党的建设如果不回应群众的需求,不融入为群众服务当中,而是关起门来搞建设、自说自话,就可能流于形式、陷入空转,达不到实际效果。同时,基层党组织要满足群众多方面的服务需求,要带领群众完成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各项任务,单靠自身的力量也还是远远不够的。这就要求基层党组织要善于总揽全局、牵头抓总,发挥好其他力量的作用,合力推进党的建设和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等方面的建设。从这样的角度考虑,基层党的建设的一项重要任务,就是要寻找到一种合适的载体。通过这种载体,真正把群众的需求与党的服务连接起来,实现二者的有机对接。同时,这种载体应具有综合性,能够把党、政府、企业、社会组织等聚拢在一起,并使之相互合作,良性互动,形成推动各方面建设的合力。所以,基层党的建设实现服务功能,培育壮大相应载体,是新形势下加强和改进党建工作的一个重要切入点。

以往,由于对党建规律缺乏清醒认识,一些地方基层党的建设处于封闭的自我循环状态中。党组织活动主要是开开会、念念文件,“关门抓党建、闭门讲奉献、守门搞服务”。在实际工作中,往往表现为:上级党组织对下级党组织过多地强调任务与责任,而忽视实际困难和问题;党组织对党员过多地强调义务,而忽视权利。创建载体时,容易就事论事、搞“单打一”。这种封闭运行、内容单一、繁琐低效的做法,体现了管理型党组织的特征,即以完成上级任务为主、以行政命令和发号施令为主。然而今天,这种做法却难以适应群众对多样、开放、高效服务的新需求,也不利于完成党领导的事业。

为了改变基层党的建设中存在的上述弊端,遵义市党组织在总结以往“三级联创、创先争优”等活动的基础上,在提升便民服务中心、党员综合服务站等新鲜经验的基础上,提炼出了一个既能统揽基层党的建设全局,又能管长远的基层党建工作新载体——服务型党组织。这一新载体,在服务内容上涵盖了党务政务、生产经营、公共事业、社情民意等多类事务,体现了服务的多样性。在运行机制上,设立了从县(区、市)、乡镇(街道)到村(社区)、村民组(居民小区)四级服务体系,建立了综合党务资源、政务资源和社会资源为一体的开放式平台,体现了运行的开放性、系统性。在服务方法上,采取了集中办公、代理代办、上门办理等主动做法,体现了方法的快捷高效。新载体的实施,不仅极大地方便了群众办事,做到了“群众动嘴、干部跑腿”,而且使党组织和党员干部树立了“把麻烦留给自己、把方便留给群众,把责任留给自己、把权利留给群众”的亲民爱民观念,转变了工作作风,提高了办事能力和素质,实现了基层党的建设从管理到服务的转型与提升。

党组织充分发挥政府、企业、社会组织及党员志愿者的作用,引导各方共同参与服务群众的工作,合力推进各项事业,是遵义市服务型党组织建设的另一特征。用当地组织部门同志的话说,服务中心(站、点)只是一个服务的前台,这里提供的是各种具体、有形的服务,而在前台背后则有一个更庞大的支持系统,它吸纳和激活了基层其他社会力量。乡镇政府(街道)、村(居)民委员会、企业、电信公司、信用社、供销社、各种专业协会、群众文体组织、党员志愿者服务队等,都能在服务型党组织的大架构中找到自己的位置,拥有用武之地。政府部门在党组织的引领下,着力转变职能,提升服务质量,规范用权行为。企业、公司等在受益于服务型党组织建设的同时,积极承担社会责任,以实际行动回报社会。社会组织和党员志愿者等通过参与服务,实现了自身价值,弘扬了社会的真善美,增进了社会和谐。正是在党组织的示范、引领、协调下,一种相互合作、良性互动、互益共赢的基层治理局面正在遵义形成。其中蕴涵的意义是:在社会治理主体日益多元化的背景下,党组织牵头抓总,发挥其他治理主体的作用,是在更高的层次上实现党的领导。

三、完善制度机制,促进党建可持续发展

基层党的建设,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也有一个可持续发展的问题。基层党的建设中如何避免朝令夕改、人走政息、虎头蛇尾等现象,克服主观主义、形式主义、官僚主义,实现健康可持续发展,值得关注。

基层党的建设实现可持续发展,一条重要的经验和途径就是要抓好制度机制建设。

制度和机制既有区别,也有联系。制度,按照一般的解释,是指要求人们共同遵守的办事规程或行动准则。机制,是制度之间的有机连接,注重的是各种制度之间有规律的互动。不依托相应的制度,机制就是一句空话;没有机制的调节和推动,制度就是僵死的教条。事实上,各种形诸文字的规则只是制度的静态形式,而真正使制度得以运转的动力却是隐藏在制度背后的机制。从这样的意义上说,机制是运转着的制度体系,是运行在现实中的规则。

近些年来,关于基层党的建设的要求、条例、规定等形式的制度已经很多了,但却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比如,有些制度孤立零散,有的甚至彼此冲突、抵触、相互矛盾,没有或没能充分发挥制度应有的作用。从制度与机制之间关系的角度看,当前加强基层党的制度建设,重点应当把各种制度统合起来、协调起来、衔接起来,不断增强制度的严密性、科学性、系统性,使制度形成相互关联的体系,转化为长期起作用的机制。

遵义市在创建服务型党组织的过程中,始终重视制度机制建设,以保证服务工作的规范、高效和可持续。一是健全和完善了工作管理机制。各基层党组织结合自身实际,制定了服务中心(站、点)负责人和工作人员的岗位职责,广泛推行了服务流程公示、首问负责、一次性告知、AB岗、约时办理、限时办结、服务承诺、服务结果公示、责任追究等便民服务制度,并制作上墙,强化了服务中心(站、点)的日常管理,保证了服务工作公开有序开展。二是健全和完善了激励约束机制。由乡镇(街道)按照机关效能建设的要求,建立健全考评激励机制,将各基层站所的工作情况和中心工作人员的日常表现,统一由乡镇管理,定期进行服务绩效考核。同时,设立为民服务意见簿、意见箱和监督举报电话,不断健全外部监督机制,主动接受社会和群众的监督,提高服务质量和效率。三是健全和完善了投入保障机制。各地将创建经费纳入财政预算,同时整合各级各部门下拨到乡镇(街道)、村(社区)的各种资源,综合利用,推动服务中心的建设和运转。有条件的地方还开展“共驻共建”活动,争取驻区单位的支持,引进信用社、供销社、电信公司等设立窗口。由此可见,遵义市党的制度机制建设较好地体现了整体性、科学性、实效性、联动性相统一的要求,呈现出以下特点:首先是目标指向一致。所有的制度机制都对准一个中心目标,即促进服务工作的规范、高效和可持续。其次,内容相互衔接。每一项具体的要求、规定看似单一、松散,实则与其他要求、规定相互联系。第三,运转协调联动。各项制度互为条件,相互作用,形成合力。可以说,正是由于有这样一些制度机制作保证,遵义市的服务型党组织建设才得以持久平稳推进。

当然,制度机制建设是一个动态、长期的过程,不可能一蹴而就、一劳永逸。遵义市党组织在规划下一步的创建工作时,提出将围绕构建“行为规范、运转协调、公正透明、廉洁高效”的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着力完善绩效考评指标体系、建立服务能力提升机制、健全监督管理约束机制等。

四、以信息化推动党建工作现代化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以科学的方法推动党的建设,对于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至关重要。方法得当可以事半功倍,方法不得当往往事倍功半,甚至劳而无获。长期以来,我们党在探索和运用党的建设科学方法方面取得了不少成效,现在应当结合新的实际加以丰富和完善。

当今时代的一个重要特点,就是随着科学技术特别是信息网络技术的迅猛发展,人类已经步入信息化社会。网络信息具有传播及时、高效、低成本、扁平化、开放、难以抗阻等特点,不仅是信息传播领域的革命,也深刻地影响着人们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交往方式乃至思维方式。信息网络化程度的提高,对党的建设既提出了挑战,冲击着传统党建手段陈旧、渠道单一、速度缓慢的工作方式,也带来了机遇。在这种情况下,利用好信息网络技术,使之为党建工作的现代化服务,已成为时代发展的必然要求。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基于对信息化时代党建工作变革的认识,强调要运用现代科学技术手段特别是信息网络技术,推进基层党组织工作信息化。2010年1月5日,全国基层党建工作手机信息系统正式开通,就是运用现代化手段加强党的建设的一项新鲜举措。各级党组织利用信息网络技术,可以拓宽联系群众的渠道,丰富服务群众的内容,提高党建工作的效率,促进传统党的领导方式与工作方法的变革。

遵义市各级组织对以信息化手段推进服务型党组织建设十分重视。各县市党建网站均开辟专门栏目,及时传递相关工作信息和基层的党建实践,供广大党员、群众学习、交流、探讨。各乡镇、村服务中心均设立了信息服务岗,为党员和群众提供产业信息、价格信息、招商引资信息、劳动力资源信息、气象信息,等等。利用远程教育网络,发挥其培训党员干部、提供致富技术、畅通上下交流等作用。值得注意的是,他们还探索建立了“党务政务一信通”服务平台。2009年12月,绥阳县在贵州省内率先开通“党务政务一信通”,为各级党组织架起“随时、随意、随地”沟通的桥梁,实现“急事难事,一信搞定;会议通知,一个不漏;工作生活,一目了然”。“党务政务一信通”平台的建立,使县、乡镇、村、组四级网络有机衔接,各级党组织能更直接、更方便、更快捷地服务群众。在实际工作中,“党务政务一信通”将发挥指挥协调、工作管理、综合服务、民意收集、工作监督和舆论引导等功能,成为传播党的声音的主要窗口,推进基层党建工作的重要载体,服务基层的重要手段。从以上实践可以看出,推广应用信息网络技术,是基层党组织转变领导方式、改进服务质量、提高工作效率的重要途径,必将有力地推进党自身现代化的实现。

基层党的建设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我们总结并不断深化遵义市创建服务型党组织的经验,意在把握基层党的建设规律,以期实现基层党的建设科学化。遵义市创建服务型党组织的时间虽然不长,经验也还是初步的,但其方向无疑是正确的,符合基层党的建设规律和时代发展的要求。

(课题组成员:戴焰军、梁妍慧、张晓燕、吴辉、赵绪生,执笔人:吴辉)

标签:;  ;  ;  ;  ;  

努力实现基层党的科学建设&遵义市基层党组织建设改革创新研究_党建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