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确领悟太极拳论的“正”字诀论文

正确领悟太极拳论的“正”字诀论文

正确领悟太极拳论的“正”字诀

文/万德伟

太极拳论上说,“不偏不依”谓之“正”,又说练太极拳要“立身须中正安舒支撑八面”,特别强调“尾闾中正神贯顶”。从太极拳论中的多处提及,到历代名家的反复强调,足以说明悟透一个“正”字对练好太极拳多么重要。笔者通过对太极拳论中“正”字的反复揣摩,结合自己几十年的习拳体会,试就太极拳中的“正”字诀谈谈自己的体会,同时期望同道交流指正,以便共同提高。

我认为,拳论中的“正”字,首先是正形,“形”是指形态的形。初学太极拳的人,一定要循规蹈矩,一板一眼,每一个动作都要符合太极拳的要求,不过不欠,不加动作,不少动作,不改动作,也不要问为什么。因为即使问了为什么,你刚刚接触太极拳,对太极拳的理解和感受还不深刻,老师给你做出了解释你也可能会理解和接受不了。这时候只要按照要求去做就行了,时间长了你自然就会接受和理解这个动作为什么是这样而不是那样。等到有了一定的功底,你自然而然就会知道哪个动作是对的和不对的,哪个动作是适合自己的,哪个动作是可以改进和完善的。什么时候你才能知道自己做的动作是对的还是错的?唯一的判断标准就是:当你感觉动作做起来舒适、得劲、长功夫的时候,那么你做的动作就是对的,否则就是不对的。当然,这是形正了以后的话。

拳论中的“正”字,其次是正行。这个“行”是指行拳走势的“行”,而不是形态的“形”。太极拳论中关于“形”和“行”的论述是很多的,两者也是不一样的。比如“主宰于腰,形于手指”和“形如搏兔之鹄”,都是指形态,是指像什么,而不是行拳走势的要领。而“行气如九曲珠”“以心行气”,则是指行拳走势的心法。但由于方言、口述、记录、理解的不同,不同的拳论中有可能“行”“形”不分,好多该是“行”的地方用的是“形”,该是“形”的地方用的是“行”,再加上后来关于“行”和“形”的正误问题无人去论证和较真,由此导致了许多误解甚至曲解。对“正行”的正确理解应该是:太极拳演练过程中劲路顺畅不受阻滞,意念通达无到无不到,意图明确无明无不明,感觉舒圆无拗无生硬。只有按照这个理解去思去悟“正行”才是正确的。

拳论中的“正”字,三是正心。太极拳主要练的是心,心不正则其他的都不要谈。拳论说“先在心、后在身”,又说“气宜直养而无害”,都是从正心的要求去说的。练太极拳时只有心正了,才能有松、虚、通、透、空、无的感觉,才是步入太极殿堂的正确途径。那么演练太极拳时怎样才能做到正心呢?我的体会是练拳的时候要心无杂念,将身心完全放空,做到什么都不想,感觉什么都不是,忘我什么都不知,一如醉后、病后、劫后、房事后那无力、无端、无绪的状态,任凭虚无的感觉在动,纯任自然,任意挥洒,天马行空,自然而为,不知其然和所以然,只要感觉是舒适的就好。现在有的老师在教人的时候要学员在练拳的时候要想着动作怎么用、怎么好看,这在学员初期学拳的时候是没有问题的,但在学员达到正心的阶段时,再这样做就是不对的。带着目的去学拳和练拳这是对的,但在练拳的时候夹杂着目的和意图,是绝对练不好太极拳的。

(编辑/刘强)

标签:;  ;  ;  ;  ;  ;  ;  

正确领悟太极拳论的“正”字诀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