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共管理研究:电子公共服务:公共管理发展的新途径_公共管理学论文

公共管理研究:电子公共服务:公共管理发展的新途径_公共管理学论文

公共管理学研究笔谈——电子公务:公共管理发展的新途径,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笔谈论文,公务论文,管理学论文,公共管理论文,新途径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公共管理学是一门交叉科学,它通过不断地汲取其它学科理论知识的精华来发展和完善自己,从而得以借鉴成熟的概念,融合科学的方法,引入先进的手段,带动着自身水平的逐步提高和理论体系的日趋成熟。在科学技术飞速发展和信息技术成果普遍应用并深刻影响管理科学品质的今天,公共管理学要始终维持其科学性和先进性,要谋求持续的发展和创新,就必须多渠道地广泛吸纳相关学科的前沿性成果,尽可能地适时跟踪高新技术发展轨迹,并采取先进的科技手段为我所用。这就要求公共管理理论研究者和实践者以积极、主动的姿态迎接信息技术的挑战,用信息技术成果武装管理科学。值得关注的是,作为一种新的公共管理实践,电子公务是公共管理发展的新途径,它必将为公共管理创新提供持续的源泉和动力。

1.公共管理与信息技术结盟的必然结果

随着公共管理对象的日益复杂和信息量的膨胀,公共管理活动也日趋复杂,原有的管理手段和方式已无法适应信息时代的公共管理环境,也无法满足公众对公共管理水平和服务能力的更高需求,广泛借鉴和吸纳先进的科学研究成果和技术手段以充实公共管理理论并辅助进行公共管理,已成为迫切的需要。随着信息技术成果在各种管理中的广泛应用,加之国家信息化的推波助澜,特别是在政府信息化带动电子政务建设高潮兴起之后,国际互联网作为增强管理能力和拓展服务空间的公共信息平台,其传媒功能、管理作用和服务价值日益凸显,各管理领域纷纷建立起自己的信息管理系统并走上互联网,这已成为当代管理顺应信息时代发展潮流的必然选择。在这样的需求和趋势的推动之下,公共管理要谋求发展,也必须主动迎接信息革命的挑战,抓住信息技术带来的机遇,实现公共管理的信息化。公共管理发展的客观需要与信息技术紧密结盟,促成了电子公务的出现。

2.公共管理实践发展的要求和依托

电子公务是信息技术向公共管理部门提供的一个完善服务、便于沟通的快捷工具,也是公共管理变革的缘由和发展的依托,它显示出的巨大的、不可抗拒的革命性力量将深刻地影响和改变公共管理的面貌。电子公务使公共管理部门可以通过电子途径提供公共服务,使公众可以随时随地获取公共信息服务,使管理部门及时处理与公众有关的事务,堪称是公共管理发展中的一个“里程牌”式的成果。但由于“管理的发展过程紧密地伴随着社会经济、科学技术等的发展状况和水平,在很大程度上直接受到后者的制约和影响”(注:夏书章:《现代公共管理概论》,长春出版社2000年版,第1页。),所以,我们应清醒地认识到,一方面,电子公务发展是信息技术向公共管理领域渗透的产物,其发展态势不可逆转,另一方面,电子公务的发展状况也必然受制于我国信息技术的整体水平,这就要求我们在电子公务建设过程中必须着重研究并预先采取解决对策,以保证电子公务的有效性和安全性。

电子公务建设需要信息技术的强力支撑,但毕竟电子公务的核心是“公务”而非“电子”,如果把电子公务仅仅当成公共管理部门的计算机化,或简单地把电子公务等同于在网上提供信息服务,就势必导致公共管理部门只图用计算机系统去模拟传统的手工公务处理模式,而无视公共管理全方位的变革要求,这就等于固化和强化了现有的公共管理组织结构和工作模式,对公共管理实践的发展极为不利。要知道,除技术因素之外,电子公务还涉及到政治因素、经济因素、社会因素和文化因素等诸方面,电子公务建设和实施过程中遭遇的困境和难题,决非单纯依靠技术就能解决得了的。为此,公共管理者在电子公务建设中必须居建设主体的地位行事(技术人员当然也是建设主体),担负起电子公务的领导责任,并对电子公务建设的后果负责。电子公务成功的关键要素是建设电子公务的人,特别是领导者,因为电子公务建设中所牵扯到的体制、组织结构、服务方式变革和人员安排等问题只能由领导来解决。

3.公共管理理论创新的源泉和动力

发展电子公务会导致公共管理部门组织结构和工作流程等的重组和优化,也必然引发公共管理职能、方式、组织机构、人员素质等方方面面的连锁反应,而这些方面既可以构成电子公务实现的障碍因素,也可以成为公共管理变革的导火索,所以,“在社会需要和科学内在逻辑的交叉点上”(注:钱三强语,见刘仲林《现代交叉科学》,[杭州]浙江教育出版社1998年版,第75页。)就可能取得公共管理理论的突破。为此,把电子公务问题研究逐渐地从实践层次上升到理论层面,既是实践的需要,也是公共管理理论自身不断创新的客观要求,它必将开拓公共管理的新的研究领域,丰富已有的公共管理理论体系。

作为一种新的公共管理实践,电子公务是否应当引入的问题已无需探讨。现在研究者的任务应当是重点关注电子公务的内容建设、政策和制度安排以及操作策略选择等问题,这对于保障公共管理和服务的质量、水平、效率和安全是至关重要的,同时,这也是公共管理追求现代化、民主化、科学化、法治化和信息化目标的基础性内容。

需要注意的是,由于有关电子公务问题研究具有跨学科性、相对独立性、综合性、公共性等特征,涉及政治学、管理学、社会学、决策学、计算机科学、通信科学等多学科知识,要想使研究取得突破性进展,就必须突破学科界限,集合多领域专家联合攻关,依靠集合优势才能获得成功。然而,目前研究队伍的知识结构和合作状况不容乐观,加之很多公共管理理论工作者对电子公务的认识不足,有关电子公务法规和制度的建设不够,缺乏统一的技术标准,管理系统建设水平滞后,电子公务建设目标短视、行动盲目的现象普遍存在,管理系统欠缺应付突发事件的能力,而公共管理者的科技素质又无法做到及时补救,电子公务运作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无法保障,这样就极可能造成资源浪费、系统重复建设、无法跟上技术发展和应用需求变化等一系列“后遗症”,使电子公务发展遭遇诸多难题。但尽管如此,毕竟“科学状况却在更大的程度上依赖于技术的状况和需要。社会一旦有技术上的需要,则这种需要就会比十所大学更能把科学推向前进。”(注:《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4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72年版,第505页。)所以,我们期待着通过建设与实施电子公务,为公共管理理论提供创新的源泉和发展的动力。公共管理既然已经选择了电子公务,它就再也无法摆脱信息技术的诱惑,而只能对其依赖日深,荣辱与共了。

标签:;  ;  ;  ;  

公共管理研究:电子公共服务:公共管理发展的新途径_公共管理学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