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志存高远”中成就栋梁之才论文_戴艳萍

在“志存高远”中成就栋梁之才论文_戴艳萍

广西柳州市鹿寨县城小学 545600

素质教育是面向全体学生,一个班级都会存在“好、中、差”三个层次的学生。既然面向全体,就必然面向为数不少的“差生”。而培养“优生”的意义显然是不言而喻,因此就必须针对每个学生的个性特点进行教育,尽可能挖掘并发展每个学生的潜力,让尽可能多的学生在各个方面获得理想的发展。对于“优生”就应该引导他们树立理想、明确志向,真正做到志存高远,成就栋梁之才。

“优生”当然应该是品学兼优的学生,他们智商较高,思想比较纯正,求知欲旺盛,知识接受能力强,即使不那么刻苦,学习也会在班上名列前茅,也能考上大学。但是由于智力状况较好,长期处于学生尖子的位置,因而容易自傲自负,容易产生虚荣心,不求上进,对挫折心理承受能力远不及一般普通学生。所以要让“优生”真正发挥自己的潜力、成为一个栋梁之才,班主任就应该引导他们树立理想、明确志向,真正做到志存高远。

一、帮助“优生”认识自己

“优生”有较强的自信心,但同时对自己的不足往往认识不够,所以要帮助“优生”超越某些具体的考试分数和名次,可通过与其他杰出的少年英才比较,通过对自求学过程中成功的经验与失败的教训进行冷静分析,通过各种具体的课外实践活动,正确全面认识自己,进而有针对性发展自己。

二、引导“优生”树立志向

通过谈心,让优生意识到成绩比别人好,就意味着比别人多一份责任,就应该比别人多一份努力,给他们推荐有关伟人的传记读物,让优生把自己放在一个更广阔的历史空间和时代背景中,从而认识到自己的使命。

三、激励“优生”超越自我

教师应常对“优生”说本来可以得100分,却只得了99分,本来可以考得县中,却只考上二中。造成这种种遗憾的原因很多,但重要的原因:

一是本人不具有战胜自我、超越自我的勇气、毅力和能力。激励“优生”超越自我,本人从零点出发尽可能多地让他们在各方面实践中发现并发展自己以前没有意识到的潜质。

二是鼓励他们在日常一点一滴的小事中战胜自我,还有意识设置一些困难去“折磨”他们,让他们在一次次自己与自己“过不去”的过程中体验到“人生”的乐趣与辉煌,这正是从战胜自我到超越自我。

四、教育“优生”保持纯朴善良的本质

“优生”随着荣誉的增多和头脑的“成熟”,虚荣、自私、骄傲自大、心胸狭隘等心灵的毒瘤也开始滋生,由于他们在班上有较高的威信,这些毛病在班上产生的消极影响也较大。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教育“优生”保持纯朴善良的本质单靠说教是不行的,更多的时候让“优生”通过与班上的同学平等相处,感受其他同学身上值得自己学习的优良品德,让他们在为同学服务的过程中体验奉献的幸福。让“优生”之间面对分数和荣誉学会淡定和互相谦让,培养“优生”豁达而淡泊的心境。

记得上个学期评优秀班干部时评出潘兴云和潘荣香两个同学的票数一样,我说:“怎么办,要再一次投票吗?”潘兴云站起来说:“班主任,不用再投票了,我上学期得过优秀班干,荣香没得过,给荣香吧!”话语刚落,同学们为她的宽容谦让自发鼓掌,我也为学生有这样宽大的胸怀而骄傲。

五、训练优生“受挫心理

长期处在“金字塔尖”的优生们,很少品尝失败被冷落的滋味,他们对受挫折的心理承受力相对较弱,遇到各种打击往往情绪低落、悲观失望。

对训练和强化“优生”的受挫心理我曾采取以下措施:

1.我将“优生”的身份和地位在班上普通化,与其他学生一视同仁。

2.“优生”担任班干不搞终身制,进行合理轮换,使“优生”适应能上能下的学生干部机制。

3.对“优生”犯错误不迁就,严肃批评让他们习惯于挨批评,包括严厉批评。

4.多给“优生”创设一些品尝失败的机会,这样他们就学会了坦然面对人生路上失败,挫折和各种意想不到的打击。

六、培养“优生”创造能力

“优生”高分低能的现象是不少的。为让他们养成善于质凝、勇于否定、独立思考、积极创新的治学方法和人生态度,我从解题时的独特方法到作文时的新颖构思、从独当一面地开展班干部工作到积极参与学校开展的各类活动去培养。只要学生具备了创造性思维的习惯,他创造能力锻炼的机会是无处不在、无时不有的。

如有一次半节课后我到教室看学生自习,门口走廊处有两个学生拿着书本站在寒风中瑟瑟发抖地看书,一个还不断吸着鼻涕,教室里鸦雀无声。我奇怪地去问学生门外的两个同学挨科任老师罚站吗?学生回答说兰宝新和王刚成上自习课打闹,被纪律委员李洁罚站门外背文言文。李洁原来对做班干胆小怕事、不热心,但通过培养她已能独当一面地做好纪律委员这个职务了。潘临平是一个温柔的女孩,但做起劳动委员却铁面无私,教室卫生值日生做得不好,罚做一次或者一个星期全盘由她酌情决定。至今为止,被罚的学生都没有与班干有冲突。不是班干凶,而是他们为班级的服务精神、宽容及以身作则的榜样作用在同学们中建立了威信。

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特点,只有针对每个学生的个性特点进行因材施教教,尽可能发现挖据并发展每个学生的潜力,让尽可能多的学生在各个方面获得理想的展。对于“优生”就应该引导他们树立理想、明确志向,真正做到志存高远,成就栋梁之才。

论文作者:戴艳萍

论文发表刊物:《中小学教育》2019年第353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1/25

标签:;  ;  ;  ;  ;  ;  ;  ;  

在“志存高远”中成就栋梁之才论文_戴艳萍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