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别行政区“二次创业”的内涵与目标_二次创业论文

特别行政区“二次创业”的内涵与目标_二次创业论文

特区“二次创业”内涵及其奋斗目标,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奋斗目标论文,特区论文,内涵论文,二次创业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二次创业”的提法,源自深圳特区,是1995年提出来的,后来为党中央采纳。今年4月初国务院在珠海市召开的全国经济特区工作会议上,李鹏总理发表了重要讲话,明确提出:经济特区今后必须把思想和工作的重点真正从主要依靠优惠政策转到依靠两个根本性转变上来,以二次创业的精神,充分利用现有基础、自身优势和现行政策,增创新优势,更上一层楼。

笔者认为,深圳特区去年提出“二次创业”的用意及其时间、空间概念是十分清晰的,即在原来15年创业的基础上,再搞15年的“二次创业”,努力拼搏,增创优势,使特区建设再上一个新的台阶。这就是说,在时间的界定上是明确的,即从1996年——2010年。这样的时间概念,同党的十四届五中全会提出的“九五”计划和2010年的远景目标是相吻合的。至于说及空间概念,当然是指特区本身、在特区自身范围内的创业。特区要发展,涉及全国、全世界。特区如何创业的问题,包括如何进一步发展对外经济关系;如何实现经济国际化问题;如何进一步发挥“窗口”作用及其幅射、示范和带动的功能问题。经济特区提出“二次创业”的要求、设想,符合事物发展的阶段性和客观规律。特区创业,是无止境的,但不能说“二次创业”是一道做不完的课题。事实上,党的十四届五中全会以后,各个特区都在认真思考、制定“九五”计划和2010年的远景目标;全国特区工作会议后,各个特区也以“二次创业”的精神,制定贯彻落实特区工作会议的具体规划。

为了积极推进经济特区的“二次创业”,笔者建议各省、市有关的研究机构和业务主管部门加强经济特区的研究。笔者提出这个建议,是有感于80年代是广东省和全国的“特区研究热”,但是近年来这一研究却有点冷下来了。今年4月下旬,笔者应邀到北京参加全国哲学社会科学“九五”规划暨国家资助项目评审会议,发现在经济类学科中申报研究经济特区的项目很少,即使少数申报的项目也未获通过。由于认识上的差异,有人喜欢对特区的设立与发展“吹冷风”,如果我们在这方面的研究也冷下来,显然不利于特区的健康发展。特区研究应该热起来!

特区研究应该有一个大致的设想。笔者认为,当前特区的建设正处在由特区的成型发育阶段向成熟发展阶段过渡,这个时间起码需要15年。成熟发展阶段主要标志是什么?依据特区的作用、功能以及特区自身的条件,围绕实现、推进“两个根本性的转变”,是否可以提出以下的标志:

一、基本建成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真正发挥基础性作用,计划调节仍将存在,但它只能退居次要地位;

二、依据十四届三中全会、五中全会精神和国家的有关法规,建立规范化的现代企业制度,企业经济效益有显著的提高;

三、以生产要素市场为主体的社会主义市场体系基本建成,流通渠道畅通,企业参与市场的公平竞争,特区市场成为全国统一大市场的重要组成部分;

四、建立开放型的经济结构、体制结构、社会结构,进一步扩大开放,在外向型经济基础上进一步实现特区经济国际化,大型企业积极开展跨国经营与海外直接投资;

五、依靠科技进步,优化产业结构和产品结构,讲质量创名牌,特区在转变经济增长方式上取得显著成效;

六、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促使经济、社会、人口、生态环境获得协调发展;

七、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取得重大进展,特区逐步形成健康、向上、文明的社会生活方式;

八、积极推进政治体制改革,真正转变政府职能,在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与法制建设上取得重大成效。

上述八大标志,笔者认为是经济特区“二次创业”的基本要求和战略性目标,上述八大标志,应该设计、制定若干具体的指标,以便检查、考核。

根据上述目标,制定相应的研究课题,对于实现“二次创业”,增创新优势,是十分必要的。

标签:;  ;  ;  

特别行政区“二次创业”的内涵与目标_二次创业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