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文献计量的生态文明评价研究态势分析论文

基于文献计量的生态文明评价研究态势分析

王立盟,孟 浩

(中国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北京 100038)

摘要: 生态文明评价是促进生态文明建设、实现人类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基础和前提。利用文献计量方法对生态文明评价相关文献的年度发表量、期刊分布、作者合作、机构、关键词进行系统研究与可视化分析,并绘制相关知识图谱。研究结果表明,近年来的研究热点主要是生态环境评价、水生态文明评价、区域生态文明评价、产业生态文明评价以及评价方法,找出生态文明评价研究领域的核心著者与主要发文机构;同时,发现生态文明评价理论较为缺乏、研究团队间的创新合作不多、评价体系亟待完善等问题,并给出进一步研究生态文明的领域与方向。

关键词: 生态文明评价;文献计量学;知识图谱

1 研究背景

生态文明是工业文明后人类文明发展的新阶段。党的十八大报告首次明确生态文明的概念,提出面对资源约束趋紧、环境污染严重、生态系统退化的严峻形势,必须树立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生态文明理念;十九大指出,建设生态文明是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千年大计。生态文明建设已上升为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要组成部分。

近年来,各政府部门、学术界均对生态文明评价研究进行了广泛的探索。2007年国家环保总局发布《生态县、生态市、生态省建设指标》,从经济发展、生态环境保护、社会进步3个方面建立了生态县、市、省的建设指标。2013年为落实以生态文明建设试点示范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环保部制定了《国家生态文明建设试点示范区指标(试行)》,从生态经济、生态环境、生态人居、生态制度、生态文化5个方面构建了生态文明试点示范县(含县级市、区)、示范市(含地级行政区)的建设指标。2013年根据《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节能环保产业的意见》中关于在全国范围内选择代表性地区开展国家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建设,探索符合我国国情的生态文明建设模式的要求,国家发展改革委联合财政部、国土资源部、水利部、农业部、国家林业局制定了《国家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建设方案(试行)》,并建立了相应的建设目标体系。2016年国务院发布了《生态文明建设目标考核办法》,主要评估各地区资源利用、环境治理、环境质量、生态保护、增长质量、绿色生活、公众满意程度等方面的变化趋势和动态进展,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家统计局、环境保护部、中央组织部依此制定了《绿色发展指标体系》和《生态文明建设考核目标体系》,作为生态文明建设评价考核的依据。贵阳市在2008年率先发布首个生态文明城市指标体系,涵盖生态经济、生态环境、民生改善、基础设施、生态文化、廉洁高效6个方面共33项指标;厦门市发布了包含30项指标的生态文明城镇评价指标。目前,包括青海、贵阳在内的多个省份已建立了相应的生态文明评价体系。

国外学者基于可持续发展、生态经济学等不同理论探讨了生态文明建设理论及路径。Costanza等[1]从可持续发展理论的视角提出实现可持续发展的3个要素,并指出生态文明基本概念是生态文明评价体系的基础;Alakbarov等[2]从实践的角度提出生态文明包括生活方式和人类活动两方面构成要素。国内学者基于生态文明基本概念构建了各种评价体系,研究层次主要为国家、省域、市域、县域及特定区域。侯鹏等[3]利用压力-状态-响应(PSR)模型,从国际比较的视角对比分析了我国生态文明建设水平和生态文明协调度;张欢等[4]从资源条件、生态环境、经济效率、社会发展4个方面构建了湖北省生态文明评价体系。部分学者还从资源、产业、教育等角度分析了生态文明评价体系的构建问题,如张意翔等[5]构建了能源问题区域差异下的生态文明评价体系。

这些研究成果不断推动生态文明实践活动向更科学有效的方向发展,生态文明评价对生态文明建设现状的监测和预警作用日益受到重视,但目前从文献计量学角度对生态文明评价研究进行梳理的文献较少。本文基于中国知网(CNKI)和万方数据库中收录的生态文明评价研究的文献,旨从文献计量学角度,利用知识图谱的方法分析生态文明评价研究的现状,总结评价研究目前面临的问题,为政策制定工作提供一定的参考。

2 数据来源及分析方法

2.1 数据来源

本研究选取的数据源为CNKI和万方数据库中与生态文明评价研究相关的学术论文。为保证获得文献的全面性,选择检索字段为“题名或关键词”,检索条件为:生态文明AND(评价OR测量OR评估OR测评OR绩效),检索时间为2017年11月,除去报纸、专利等文献类型。将检索到的文献进行去重,剔除不相关文献以及无用字段,最终获得与生态文明评价相关的文献共959篇(以下简称样本文献)。

科学知识图谱是显示科学知识的发展进程与结构关系的一种图形,能够绘制、挖掘、分析和显示科学技术知识以及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14]。CiteSpace是一种基于Java平台的可视化文献分析工具,其可视化功能基于PFNETs、Lleinberg的突现监测算法和Freeman的中间度量规则等算法,在捕捉科学前沿、热点及趋势上有一定优势[15],已经广泛应用于情报学、计算机科学、信息科学等诸多领域。CiteSpace提供了共3类图谱11种功能选择,分别是合作图谱(作者、国家和机构合作)、共现图谱(特征词、关键词、学科类别)以及共引图谱(文献、作者、期刊共被引)[16]

2.2 分析方法

科学文献能够反映某一学科领域的发展水平和发展趋势,1969年英国情报学家Pritchard[6]最先提出“文献计量(bibliometrics)”一词。以经典布-齐-洛三大定律为基础,文献计量分析方法不断在新的领域得到应用与实践,并产生了网络计量学、信息计量学等分支学科[7]。通过对文献外部特征,如题名、作者、关键词、引文等进行定量与定性分析,可以揭示某一领域的发展历程、研究热点[8-11]。部分学者结合内容分析方法及社会网络分析方法综合分析学科发展趋势,预测未来研究方向以及学科之间的相互影响[12-13]

(4)构建蓄滞洪区地形数据高程模型,确定模型的内部和外部边界条件,包括模型内的口门、桥梁、安全区及上游入流、下游出流边界条件。采用有限体积算法构建蓄滞洪区二维非恒定流数值模型。利用数值模型对输电线路杆塔建设前后蓄滞洪区行滞的洪水进行模拟,提出流场分布图、水位、水深分布图,分析水位壅高、流速变化及冲刷情况。

本研究运用文献计量学方法分析文献年度发表量、期刊分布等基本特征,并利用知识图谱软件CiteSpace进行可视化分析,构建作者合作网络、机构合作网络以及关键词共现网络,以全面剖析生态文明建设评价研究热点及研究趋势,发现当前研究存在的问题,探究未来的研究方向。

3 发文数量及期刊分布

3.1 发文数量

文献量是反映领域研究强度的重要指标,是划分领域研究阶段的重要依据,通过绘制文献年度分布曲线,动态分析文献分布情况。本研究采用Excel统计文献发表时间,并绘制了样本文献的年度发文量变化趋势(见图1)。

图1 生态文明评价研究文献量年度变化趋势

生态文明评价相关研究的文献最早出现在1999年,但只有两篇,其中胡松华[17]从精神文明和物质文明两大体系多个角度构建了社会文明量化体系,包含人的主体意识、社会经济与生态环境的协调可持续发展等方面。2000—2006年间陆续出现生态文明评价相关研究,如邱军[18]、李灵等[19]结合生态文明理论构建了小康社会评价指标体系,但由于未正式提出生态文明概念,论文并不多;同时该阶段进入生态示范区由试点向全国推广的重要阶段,部分学者探讨了生态示范区可持续发展的综合评价问题。2007—2011年文献数量从每年3篇左右上升到每年40篇左右,出现明显增长。2007年党的十七大提出了建设生态文明的要求,并在十七届四中、五中全会作出进一步战略部署,生态文明评价研究不断得到关注。2012年至今发文量进入快速增长阶段,在2015年达到了194篇。由于论文从投稿到发表和从发表到收录都会有一定的时滞,因此2017年数据收录不完整,仅供参考。党的十八大以来,生态文明建设受到党中央高度重视,生态文明建设内容不断丰富,各级政府纷纷出台了生态文明建设目标体系,政府政策文件的发布有效提升了生态文明评价研究关注度。随着党的十九大进一步明确了生态文明的总体指导思想以及建设举措,制度体系逐渐完善,生态文明评价研究将仍是未来的研究热点之一,文献数量也会不断增长。

因此,生态文明评价研究大致可以分为3个阶段:第一阶段是1999—2006年,国内学者开始关注生态文明评价研究,处于探索阶段,论文数量较少;第二阶段是2007—2011年,发文量有所上升,说明生态文明评价研究受到更多学者关注;第三阶段是2012年至今,发文量呈现了快速增长的特点,但具有一定的波动性,该领域研究正逐渐向更深的方向拓展。

3.2 期刊分布

对样本文献统计得到载文量在两篇及以上的期刊共包含137种,其中54种为核心期刊,占39.41%,共包含了439篇文献。根据2007—2017年载文量为两篇及以上的核心期刊及其影响因子(见表1),生态文明评价研究载文期刊所属领域涉及经济与管理科学、农业科技、社会科学、工程科技等多个学科领域,属于交叉领域。核心期刊中,《生态经济》刊载生态文明评价研究论文数量最多,共30篇,其次是《安徽农业科学》和《统计与决策》,均为10篇。总体上看,核心期刊载文量比重偏低,影响因子较高的期刊论文发表数量较少,生态文明评价相关论文的研究质量有待进一步提升。

表1 2007—2017年生态文明评价研究载文量两篇以上的核心期刊及其影响因子

表1 (续)

4 发文作者与机构分析

4.1 作者分析

作者共现分析不仅能识别学科或领域核心作者及其之间的合作强度,还能通过分析聚类内作者研究主题,发现该领域知识结构及研究热点[20]。利用CiteSpace构建2007—2017年生态文明评价研究发文作者合作网络(见图2),图谱中共包含438个节点,连线条数为361条,网络密度为0.003 8。图2中节点的大小表示作者出现次数的多少,即节点越大,作者发文数量越多;节点之间的连线表示两个作者之间存在合作关系,图谱中显示了发文量大于4篇的作者合作情况。

图2 2007—2017年生态文明评价研究作者合作网络

每当母亲用一些类似“牙膏没有从最尾端挤出”“冰箱门没关紧”“看电视超过半个小时”等等小事向我兴师问罪,并且总是将矛头转向我的成绩上面去时,我便知道,夜里,父亲又会来到我的房间。

表2 2007—2017年生态文明评价研究发文量排名前16的作者及单位

表2 (续)

4.2 发文机构分布

北京林业大学设有全国第一个生态文明建设与管理博士点。北京林业大学生态文明研究中心成立于2008年,承担了中国国家林业局林业公益性行业科研专项经费资助项目“生态文明建设的评价体系与信息系统技术研究”,研究成果以《中国省域生态文明建设评价报告(ECCI)》发布;随后不断进行体系的完善,目前已发布了2016版(ECI2016),为各省份生态文明建设水平评价提供了理论基础。该研究团队还致力于对各省份生态文明建设发展类型、发展态势等进行深入动态评价,在学术界及社会上产生了较大的影响。

图3 2007—2017年生态文明评价研究机构共现图谱

图3 共包含321个节点,连线条数为82,大部分节点是孤立的,即大部分机构间不存在合作。例如发文量最多的机构是中国地质大学(武汉),其合作主要是经济管理学院、资源环境经济研究中心以及马克思主义学院之间的合作;安徽财经大学的合作主要是统计与应用数学学院、金融学院、会计学院以及成人教育学院间的合作。将二级机构进行合并,统计了发文量排名前12的机构(见表3)。

统计样本文献中发文量排名前16的作者及其所属单位(见表2)。从作者出现频次来看,发文量最多的是包存宽和成金华,分别为12篇和11篇,其次为严耕、张智光、朱家明、王会芝、林震、施生旭,发文量均为7篇。从作者聚类角度看,研究团队多为同一机构学者,机构内部合作较为集中,跨机构合作明显不足,研究团队分散,呈现“内部集中、整体分散”的特点。最大的作者集群由中国地质大学(武汉)的成金华、陈丹、王然等20多位学者组成,其合作主要表现为机构内部学院之间的合作;另外3个较为集中的作者群分别是:北京林业大学的严耕、林震、吴明红等组成的学术团队,复旦大学的包存宽、牛冬杰、王娟等学者组成的学术团队以及安徽财经大学的朱家明、杨洋等组成的团队。

按照多年的培训新进检验员的实践经验,我们把新进检验员一年的岗前培训和成长过程分为科室社会化适应期、胜任力扩大期、工作丰富化期、逐渐独立期四个阶段,科室主任和带教老师通过目标管理的方式,于四个阶段分别有意识地对新进检验员进行培养。

表3 2007—2017年生态文明评价研究发文量前12的机构

按照发文数量排序分析,中国地质大学(武汉)发文量最高,为25篇,其次是北京林业大学和安徽财经大学,分别为24和23篇。从发文机构区域角度看,生态文明评价研究机构发文量地区分布并不均衡,其中湖北、北京、安徽、上海、南京发文量较高,相比其他地区,这些地区生态文明建设水平较高,生态文明评价研究受重视程度高。

中国地质大学(武汉)一直将可持续发展与生态文明作为重点研究方向,在1997年就成立了中国地质大学(武汉)资源环境经济研究中心,是湖北省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2011年成金华教授负责的“我国资源环境问题的区域差异和生态文明指标体系研究”获得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资助。2014年中国地质大学(武汉)牵头组建了生态文明研究专业委员会,进行了大量生态文明评价研究,在生态科技创新、生态理论研究、生态文明教育、生态文化示范方面做了大量实践,为我国生态文明建设作出了重大贡献。

将对样本文献规范化处理的数据导入CiteSpace,时间选择2007—2017,以年为单位,保留每个时间切片内排名前50的发文机构,绘制共现知识图谱(见图3)。图谱中每个节点表示一个研究机构,节点大小反映该机构发文量多少,节点间的连线表示两个机构之间存在合作关系,调节阈值并显示共现图谱中发文量较多的机构。

5 研究热点及主题分析

5.1 研究热点分析

科技论文的关键词一般被认为是作者对文章核心思想的阐述,通常用于揭示研究主题、标明研究所属领域、限定研究成立的范围、概括研究涉及的知识点、描述研究依据的理论或方法[21]。词频统计是领域研究热点分析基本方法,CiteSpace在数据统计中以词频为主要计算方法,并以阈值调节显示结果,可以删除及合并同类词[22]。法国国家科学研究中心的文献计量学家Callon等[23]最早对共词分析基本思路进行了阐述,共词分析词源包括关键词、主题词、摘要等,其中关键词是最常用的词源。共词聚类分析是基于共词出现频率,利用聚类统计方法,把众多分析对象之间复杂的共词网状关系简化为数目相对较少的若干类群,并进行可视化的过程[24]。本文利用关键词词频分析及构建关键词共现网络来识别2007—2017年生态文明评价研究的研究热点。首先对样本文献进行同义词的合并,例如评价体系、指标体系等统一标注为评价指标体系,删除与主题不相关的关键词;将规范化处理后的数据导入到CiteSpace软件中,时间分区为1年,阈值设置为出现频次前50的关键词,利用寻径网络算法(path finder)修剪节点间连线,构建关键词共现知识图谱(见图4)。其中,每个节点表示一个关键词,节点越大表示该研究受关注度越高;连线代表两个关键词之间的关联度;节点由颜色深浅不同的年轮构成,由内到外时间由远及近,年轮厚度代表该时间分区的关键词频次[25]。图4中共包含346个节点、570条连线。

图4 2007—2017年生态文明评价研究关键词共现图谱

聚类后网络模块度为0.888 7,网络同质性指标值为0.538 6,表明网络聚类效果良好[26]。利用Excel统计汇总了共现频次为前20的关键词(见表4)和中心度为前20的关键词(见表5),这些词在很大程度上代表近年来生态文明评价研究的热点。

表4 2007—2017年生态文明评价研究共现频次前20的关键词 次

表5 2007—2017年生态文明评价研究中心度前20的关键词

图4中的关键词共分为19个类群,结合表4和表5,本文抽取出近年来生态文明评价研究的5个热点领域:生态环境评价、水生态文明评价、区域生态文明评价、产业生态文明评价以及评价方法研究。

计量方程通过所有制(Own)、行业(Industry)、省份(Province)和时间(Year)等虚拟变量,处理其它固定效应因素。为了分析中间品进口的国际技术溢出对我国整体技术创新的影响,设定四个模型:

(1)生态环境评价研究。生态文明建设理论展现了对生态环境的高度重视,生态环境评价研究近年来受到广泛关注,包括生态环境、排放强度、循环经济、环境影响评价、公众参与、环境质量等关键词。生态系统服务是现代文明的基础,西方学者在20世纪初就已经对生态环境价值评估展开了广泛研究,生态环境经济学逐步成为生态文明评价的重要组成部分[27];另外,部分学者利用不同方法对赣江源地区、大湖流域等地区的生态环境评价进行了深入研究,如况润元等[28]基于遥感信息提取了多种自然环境因子,利用地理信息系统(GIS)技术建立了生态环境评价模型并应用到自然生态环境的动态监测中。诸多学者利用GIS技术、层次分析法(AHP)、熵值法等方法对不同的环境要素和生态环境格局进行评价,是实现生态补偿的重要基础,为生态文明评价研究提供了重要的参考。已有研究侧重于从环境质量、资源节约、人与社会等方面来展开评价,其中北京林业大学的研究成果具有一定影响力。

“有血肉的,不再被洪水灭绝”,猛兽也是有血肉的,也不会被灭绝,当然条件是“凡流人血的,他的血也必被人所流,因为,神造人,是照自己的形象造的”,就是说,猛兽不得伤人。我们虽然时常可以在雨后看到虹,可是世界上不断有地方在发洪水,尽管没有诺亚方舟时期的大洪水那样大。可见,上帝并没有履行承诺。何况,大洪水是大灾难,无论对人类,还是动物、植物,都是灾难,是毁灭,是大恶,用大恶如何消灭恶呢?

(2)水生态文明评价研究。包含水生态文明、水生态、水环境、LEAP模型、水生态足迹等关键词。2013年水利部提出了水生态文明建设,发布了《关于加快推进水生态文明建设工作的意见》,并开展全国水生态文明建设试点工作。作为水生态文明建设的核心内容,水生态文明评价成为近年来的一个研究热点。2016年水利部发布水生态文明建设评价指标,全国通用指标包括水安全、水生态、水环境、水节约、水监管和水文化6个方面。目前学术界对水生态文明没有确切的定义,概念研究较少,评价体系参差不齐。

3.2 临床护理路径的实施,有效地降低了并发症的发生 实施路径后相关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下降,表3显示,观察组各并发症明显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前列腺增生症术后常见并发症有出血、尿失禁和膀胱痉挛等。观察组针对这些常见术后并发症按照制定的临床路径表对患者进行了预防并发症的健康知识教育,使患者的自我管理能力增强,积极配合治疗,能在责任护士的指导下进行缩肛运动,加强盆底肌锻炼,同时加强了术后引流管的护理、合理的饮食和床上活动等,从而促进患者更快的康复。

(3)区域生态文明评价研究。包括区域差异、县域、科学发展观、省域、协同发展、区域生态文明等关键词。各地区间社会经济发展水平不同,资源禀赋存在差异,生态文明呈现区域性差异,区域生态文明建设评价研究在近年一直得到广泛关注,因地制宜地制定生态文明评价体系的观点得到广泛认可,目前包括国家、省域、市域、县域以及特定区域层面的评价研究,并逐渐拓展为按照主体功能定位不同、资源能源赋存量差异等划分标准进行评价对象的选择。成金华等[29]分析了能源问题差异情形下的生态文明评价体系,从生态资源要素、生态环境要素和生态社会经济要素等方面构建了能源问题区域差异的生态文明评价指标体系。王珂等[30]在绿色变革视角下,从生态经济文明、生态社会文明、生态环境文明、生态文化文明构建了区域生态文明绩效综合评价体系。随着生态文明示范区在全国范围内开展,许多学者基于生态文明示范区构建了生态文明评价体系,对生态文明建设实践提供了一定指导。

根据表5,中心度最高的是生态环境,达到0.59,其次是可再生能源(0.50)、排放强度(0.46),说明生态环境很可能是生态文明评价关注的热点以及未来的研究重点。同时,生态文明建设必须促进能源结构优化,发展清洁低碳能源,因此可再生能源利用及排放优化与生态文明建设的相关性研究将是未来发展趋势。

(5)评价方法研究。科学方法是评价研究的关键,目前国内外生态文明评价所采用的方法多种多样,主要包括生态足迹法、真实储蓄法、能值分析法和指标体系综合评价方法[31]。其中指标体系综合评价法应用最为广泛,主要分为总指标—考察领域—具体指标三层次体系和仅包括一级、二级指标的二层次体系两种类型[32]。在指标的选择上,一般结合生态文明内涵、目标和建设内容进行指标的选择;部分学者基于PSR模型进行生态文明评价体系的构建。指标权重赋值方法包括主观赋值和客观赋值法,其中应用最多的是层次分析法(AHP),在样本文献中使用频次为105。为克服层次分析法的劣势,许多学者在应用过程中进行了改进,衍生出模糊层次分析法、层次分析-熵权耦合模型、灰色层次分析法等多种综合方法;另外,熵值法、主成分分析、因子分析、模糊综合评价法等也得到了广泛应用。

这名战士默默摘下头上的军帽,盖在夏国忠的脸上。其它的战士们看见这名战士的举动,都取下军帽,轻轻地盖到连长的脸上。

(4)产业生态文明评价研究。包括产业结构、可再生能源、生态产业等关键词。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指出,要建立健全低碳循环发展的经济体系,推动绿色发展。产业生态化是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路径,改善生态环境状况,必须从根本上解决高耗能、高污染、高排放的产业发展模式,调整产业结构,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学术界对于产业生态化实施路径、产业生态文明评价进行了深入的研究,涉及建筑、绿色制造、旅游、能源等各个行业。

5.2 研究前沿主题分析

突现词指的是出现频次在短时间内突然增加或使用频次明显增长的关键性术语[33],一般作为新兴主题和研究前沿的表征指标[34]。图4中共获取23个突现词,统计突现关键词及其突现的时间跨度发现(见表6),生态文明评价研究前沿主题变化迅速,其中科学发展观(11.00)、评价报告(7.80)和生态文明城市(5.95)3个关键词的突现率最高,各个研究阶段不断有新的关键词突现,表明该研究领域正处于迅速发展阶段。

党的十七大之后,生态环境、节约能源、科学发展观迅速得到关注,人与自然关系相关指标被纳入生态文明评价体系。2009年我国公布了首份省域生态文明建设评价报告,评价报告成为当时学术界的热点。作为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载体,生态文明城市建设评价研究被普遍关注,评价方法不断得到改进,其中LEAP模型在生态文明评价中受到重视。在评价体系构建中,省域层面的评价研究最受关注。2012年党的十八大首次对生态文明进行了论述,并把“美丽中国”作为未来生态文明建设的宏伟目标,生态文明理念、总体布局、“五位一体”、生态效益等在生态文明评价研究中得到关注。党的十八大以来是生态文明体制改革力度最大、成效最多的阶段,生态文明体制改革“1+6”方案建立了生态文明体制的“四梁八柱”,体制改革不断被纳入到评价体系中,是2014—2015年的研究热点。在顶层设计完成的基础上,实证研究是近几年来的研究热点,许多学者构建了生态文明示范区、生态省等层面的评价体系并进行了绩效评价与实证研究。评价体系构建是一个不断完善的过程,这也是未来的一个重要研究方向。

表6 2007—2017年生态文明评价研究的突现关键词

6 主要发现与讨论

20世纪90年代就已经有学者开始关注生态文明评价的相关研究,初步建立了生态文明评价框架。2007年党的十七大正式提出“生态文明”概念,生态文明评价研究开始大量出现。本文通过对生态文明评价研究进行文献计量和可视化分析,直观展示了生态文明评价研究领域的研究现状、研究热点和前沿,主要发现如下:

1)在某单个充电子过程k中,各环节失败概率pc1、pc2、pc3、pc4随扫描次数Q变化趋向,仿真中取单波束角度θ=30°,见图5;

(1)文献数量年度变化趋势方面。我国生态文明评价研究成果数量在近年来呈现迅速增长态势,是当前的一个热点研究问题。领域知识体系逐步完善,在研究过程中不但要注重研究成果数量的增加,更需要重点关注文献质量的提升。

12 月4 日,在全国质量管理小组(简称QC小组)活动40 周年纪念大会暨2018 年中国质量协会年会上,中国石油集团公司凭借多年来在QC小组活动中的出色成绩,斩获全国质量管理小组活动40 周年“卓越企业奖”,成为全国获此殊荣的9 家单位之一。

(2)期刊分布方面。载文期刊数量众多,但各期刊论文发表数量不多,分布较为分散;期刊所属领域涉及经济与管理科学、农业科技、社会科学等多个学科,以环境科学与资源利用方面的期刊数量居多,核心期刊数量占期刊总量的39.41%,但核心期刊的载文量比重偏低,影响因子较高的期刊论文发表数量较少。建议该领域核心期刊加大对生态文明建设评价研究的关注度,发挥学科引领作用,挖掘领域前沿内容,加强专业性和针对性,提升整体研究水平,推动学科发展。

(3)作者合作方面。作者数量呈现增长趋势,但发文量普遍不高。通过聚类分析发现,合作较为紧密的作者多为同一机构或同一研究团队中的科研人员,机构内部合作较为集中,缺乏跨团队科研合作;主要研究团队来自北京林业大学、复旦大学、中国地质大学(武汉)及安徽财经大学。

(4)机构合作方面。参与生态文明评价研究的机构逐渐增多,以高校和政府部门为主,反映该学科领域受政策导向的影响,其中中国地质大学(武汉)和北京林业大学的研究成果具有一定影响力,而机构间合作明显不足。建议相关科研单位在增加科研人员及经费投入时,采用政策引导等方式建立机构团队间的合作机制,促进合作创新,发挥该领域研究成果的智库作用,为进一步生态文明建设提供有效数据支撑。

(5)研究热点方面。主要有5个热点主题:生态环境评价研究、水生态文明评价研究、区域生态文明评价研究、产业生态文明评价研究以及评价方法研究。

同时,研究发现目前生态文明评价研究主要存在以下几个问题:第一,团队间合作不够紧密。各学术团队内部合作紧密,但团队间的合作交流较为缺乏。第二,评价理论体系尚不完善。目前生态文明基本概念及建设内容尚未达成共识,导致评价体系各式各样,评价方法无法统一。第三,指标数据统计工作亟需改进。权威完整的数据是评价的基础,而目前部分生态文明评价指标无法获取有效数据,部分数据存在滞后性;另外数据统计口径、统计时间也存在差异,导致评价结果的准确性及可用性普遍有待提高。第四,生态文明建设的动态评价研究有待加强。生态文明建设是一个持续的过程,生态文明评价不仅要包含当前发展水平,还需对发展态势、驱动因素等进行动态评价,而目前相关的动态评价研究较为缺乏。

皮带机系统安装在堆料装置臂架上,后方喂料机与皮带机进料口相连,向堆料装置皮带机喂料,物料经由皮带机至出料筒落料,从而实现堆料装置连续作业。

参考文献:

[1]COSTANZA R, FIORAMONTI L, KUBISZEWSKI I. The UN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goals and the dynamics of well-being[J].Frontiers in Ecology & the Environment, 2016,14(2) :59-59.

[2]ALAKBAROV U, LAWRENCE J E S. Towards ecological civilization: ideas from Azerbaijan[J].Journal of Human Resource& Sustainability Studies, 2015,3(3):93-100.

[3]侯鹏,席海燕.基于PSR模型的中国生态文明建设国际比较[J].世界林业研究,2015(5):61-67.

[4]张欢,成金华.湖北省生态文明评价指标体系与实证评价[J].南京林业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3(3): 44-53.

[5]张意翔,成金华,王菁.基于能源问题区域差异的生态文明评价指标体系研究[J].中国地质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3):78-85.

[6]PRITCHARD A. Statistical bibliography or bibliometrics[J].Journal of Documentation, 1969,25(4): 348-349.

[7]赵蓉英,许丽敏.文献计量学发展演进与研究前沿的知识图谱探析[J].中国图书馆学报,2010(5):60-68.

[8]ZHU J, HUA W J. Visualizing the knowledge domain of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research between 1987 and 2015: a bibliometric analysis[J]. Springer Netherlands, 2017,110(2):893-914.

[9]AHUANG Y H, LIU X J, NGUYEN T, et al.Global remote sensing research trends during 1991-2010:a bibliometric analysis[J].Springer Netherlands, 2013,96(1):203-219.

[10]TIAN Y G, WEN C, HONG S.Global scientific production on GIS research by bibliometric analysis from 1997 to 2006[J].Journal of Informetrics, 2008,2(1):65-74.

[11]KLEINBERG J. Bursty and hierarchical structure in streams[J].Kluwer Academic Publishers, 2003,7(4): 373-397.

[12]叶鹰,张力,赵星,等.用共关键词网络揭示领域知识结构的实验研究[J].情报学报,2012,31(12):1245-1251.

[13]刘志辉,张志强.作者关键词耦合分析方法及实证研究[J].情报学报,2010,29(2):268-275.

[14]陈悦,刘则渊.悄然兴起的科学知识图谱[J].科学学研究,2005(2):149-154.

[15]廖胜姣.科学知识图谱绘制工具VOSviewer与CiteSpace的比较研究[J].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2011,27(7): 137-139.

[16]陈悦,陈超美,刘则渊,等.CiteSpace知识图谱的方法论功能[J].科学学研究,2015(2):85-96.

[17]胡华松.社会文明创新评价体系人文生态分析[J].孝感师专学报,1999(3):93-96.

[18]邱军.小康社会统计指标的设计及吉林市的标准值探 [C]//中国统计学会.第十二次全国统计科学讨论会论文集: 2005年卷.北京:中国统计出版社,2005:721-725.

[19]李灵,廖福霖.用生态文明理论构建全面小康社会指标体系探讨[J].武夷学院学报,2005,24(4):28-31.

[20]胡泽文,孙建军,武夷山.国内知识图谱应用研究综述[J].图书情报工作,2013(3):84,131-137.

[21]胡昌平,陈果.科技论文关键词特征及其对共词分析的影响[J].情报学报,2014,33(1):23-32.

[22]左丽华.词频分析及常用工具比较研究[J].图书馆学刊,2016(6):38-41.

[23]CALLON M, COURTIAL J P, TURNER W A, et al.From translations to problematic networks: an introduction to co-word analysis[J].Social Science Information, 1983,22(2):191-235.

[24]钟伟金,李佳,杨兴菊.共词分析法研究(三):共词聚类分析法的原理与特点[J].情报杂志,2008(7):118-120.

[25]CHEN C M. Predictive effects of structural variation on citation counts[J].Journal of the American Society for Information Science and Technology, 2012,63(3):431-449.

[26]CHEN C M. Science mapping: a systematic review of the literature[J].Journal of Data and Information Science,2017(2):1-40.

[27]李瑞,胡留所,MELNYK L G.生态环境经济损失评估:生态文明的视角:以陕北资源富集区为例[J].财经论丛,2015(9):13-19.

[28]况润元,罗卫,张萌,等.基于遥感的赣江源地区地表生态环境评价[J].江西理工大学学报,2014(5):34-39.

[29]成金华,冯银.我国环境问题区域差异的生态文明评价指标体系设计[J].新疆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4(1):30-37.

[30]王珂,郭晓曦.绿色变革视角下区域生态文明绩效综合评价与对策研究:以浙江省为例[J].生态经济,2017(6): 223-227.

[31]严也舟,成金华.生态文明建设评价方法的科学性探析[J].经济纵横,2013(8):77-80.

[32]乔永平,郭辉.生态文明评价研究:内容、问题与展望[J].南京林业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5(1):1-8.

[33]李伯华,罗琴,刘沛林,等.基于Citespace的中国传统村落研究知识图谱分析[J].经济地理,2017(9):207-214.

[34]LIU G F.Visualization of patents and papers in terahertz technology:a comparative study [J].Springer Netherlands, 2013,94(3):1037-1056.

Analysis on Ecological Civilization Evaluation Based on Bibliometrics

Wang Limeng, Meng Hao(Institute of Scientific and Technical Information of China, Beijing 100038, China)

Abstract: The evaluation of ecological civilization is an important basis and prerequisite for promoting the construction of ecological civilization and realizing the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of human beings. In this paper, the development on the research of ecological civilization evaluation is visually revealed through a series of bibliometrics and visualization methods, including the annual output of papers, the distribution of journals, authors and organization, as well as the content analysis maps of keyword co-occurrence network.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hot topics include ecological environment, water ecological civilization, regional ecological civilization, ecological industry and evaluation method,and the core authors and research institutions are identified. At the same time, the paper finds that there are some problems that go against the development of ecological civilization evaluation: the evaluation theory is quite weak;innovation cooperation among research teams is few, and the ecological civilization evaluation index system needs to be optimized,the field and direction of further study of ecological civilization are pointed out..

Key words: ecological civilization evaluation; bibliometrics; knowledge graph

中图分类号: G358;G235.6;G301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1000-7695(2019)13-0250-09

doi: 10.3969/j.issn.1000-7695.2019.13.034

收稿日期: 2018-09-05,修回日期:2018-11-06

基金项目: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科技创新对生态文明建设贡献的评估方法体系与应用示范”(2016YFC0503407)

作者简介 :王立盟(1992—),通信作者,女,河北衡水人,在读硕士研究生,主要研究方向为竞争情报、科技创新与政策;孟浩(1972—),男,河南项城人,博士,研究员,硕士研究生导师,主要研究方向为能源、低碳发展及科技创新政策。

标签:;  ;  ;  ;  

基于文献计量的生态文明评价研究态势分析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