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化时代管理会计课程建设研究-以企业案例应用智慧云平台为例论文

智能化时代管理会计课程建设研究-以企业案例应用智慧云平台为例论文

智能化时代管理会计课程建设研究
——以企业案例应用智慧云平台为例

谢 琨

(上海应用技术大学,上海 200235)

摘 要: 针对管理会计课程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分析在现有政策环境、时代环境和社会环境下,以企业案例应用智慧云平台为例,从建设目标、建设内容、建设效益等方面进行了论述。

关键词: 智能化时代;管理会计;云平台

1 管理会计课程教学现状

1.1 重视程度缺乏,管理会计课程占比较少

在高校的课程设置上,管理会计相对于同专业的其他主干课程来说,教学地位明显偏低,和财务会计也具有很大的地位差距。

骨肿瘤是指源于骨骼或其他周围组织的肿瘤,良性骨肿瘤容易根治且预后良好,而恶性肿瘤治疗后易复发且患者预后差[1-2]。因此对于鉴别诊断良恶性肿瘤十分关键,目前临床常用的骨肿瘤诊断主要有:CT扫描,X射线,弥散加权成像及核磁共振成像(nuclear 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MRI)[3-4];其中CT扫描可准确清晰显示骨质的改变,但是CT对骨肿瘤软组织细微结构的变化分辨能力较差[5]。而MRI检查更能清晰显示肿瘤病变范围、病变组织结构以及与周围软组织的关系[6]。本研究以67例骨肿瘤患者为研究对象,探讨动态增强MRI联合CT扫描在良恶性骨肿瘤诊断中的应用。

1.2 学科内容交叉,教材内容新意缺乏

目前,各院校的会计学、财务管理专业的课程设置中,管理会计、财务管理与成本会计均是专业的主干课程,三门课程在教学内容上存在一定的交叉关系,在过去的管理会计教学中,授课重点往往会往交叉部分内容倾斜,导致教学资源浪费、教学内容重复多余。现阶段的管理会计教材内容较为陈旧,普遍多为理论演绎,少案例阐释,虽然有部分教材也有案例说明,但案例整体上陈旧且不鲜活。

该激光氧分析仪是利用1台发射器/接收器,彼此可反向安装,去测量通过瞄准线路径的气体平均体积分数,测量原理是红外单线吸收光谱法。

1.3 教学模式古板,主要以课堂授课为主

管理会计的教学主要以课堂讲授为主,基本上遵循“理论讲授-例题演示-作业”这个思路进行。

1.4 教学手段匮乏,暂无与计算机结合的辅助实训软件

在《会计改革与发展“十三五”规划纲要》中提出应推进管理会计广泛应用:加强管理会计指引体系建设;推进管理会计广泛应用,加强管理会计理论研究、教学教材改革,支持管理会计创新中心建设;提升会计工作管理效能。

1.5 应用相脱节,教学内容与实际工作区别较大

为促进经济转型升级,在《中华人民共和国会计法》《财政部关于全面推进管理会计体系建设的指导意见》的指导下,财政部制定了《管理会计基本指引》《管理会计应用指引》及《管理会计案例索引》,以确保管理会计的实施与发展。

2 智能化时代管理会计课程建设背景

2.1 政策环境:国家出台相关政策大力发展管理会计

2014年10月,财政部发布《关于全面推进管理会计体系建设的指导意见》中,提出应坚持人才带动,整体推进的原则。紧紧抓住管理会计人才匮乏这一关键问题,通过改进和加强会计人才队伍建设,培养一批适应需要的管理会计人才,带动管理会计发展。

现有管理会计实践教学,受传统的教学理念与模式的影响以及管理会计鲜活案例的缺乏,管理会计实践课程很多停留于简单的案例分析或者只说一个大型作业,管理会计要求的分析能力、综合能力、决策能力都没有得到应有的训练。

国债是政府债券,同一般债权债务关系相比,国债的债务人一般只能是国家,一般债权债务关系中的债务人可以是个人和组织等多种形式。同时,国债的债权人既可以是一般债权债务关系中普遍存在的国内外公民、法人和组织,也可以是一个国家或地区的政府以及世界银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等国际金融组织。除此之外,国债的发行以及期限的确定更多的是国家单方面的意志,相较于一般债权债务关系,国债具有一定隶属性,我国《国债法》中对此有所体现。同时,国债作为以国家信用为担保的政府债券,其安全性、信用等级均不是一般债券所能够达到的。

管理会计最大的特点在于注重理论在企业实务中的应用,并在实际工作中对实践进行经验的归纳总结以更新管理会计理论。但从目前管理会计的教学内容来看,还是更侧重于理论知识体系的架构,缺乏与企业实务紧密联系的导向设计。

2.2 时代环境:“大数据+ 云计算”的智能化时代推动管理会计教育改革

大数据时代下,为保证大数据的收集、存储、调用、分析等,而选用云计算平台作为载体。将分散的大数据统一导入云计算平台,双边配合,共同造就了现阶段“大数据+云计算”的信息化时代。在此背景下,管理会计正是建立在数据收集、分析基础之上的量化管理。

2.3 社会环境:企业迫切需要能够精益管理、价值挖掘、实时决策、机会发现、战略支援的管理会计人才

(1)搭建合理有效的管理会计人才培养规划。应确定正确的培养目标与方向,按照“工学结合”的理念,搭建管理会计人才培养框架。然后应注重教学改革,设计管理会计培养课程,逐步增加管理会计课程比重,形成完善的管理会计课程体系,注重案例教学及软件实践。

通盘考察,财政学专业的课程设置,应以学生综合发展为根本导向,若是以直接进入就业市场为主,则在课程设置上强化实务、实践课程学习,适度安排、设置语言表达、沟通交流课程。若是以继续攻读硕士学位为主,则在课程设置上以深化理论学习为主,强化数据分析和文献资料处理能力的培养。

找出来、存储好的下一个阶段也就是最为核心的关键环节——处理。没有经过处理的信息数据就如同未经过加工的食品一样是不能够直接使用的,而计算机的数据处理能力也决定了这个信息所能够发挥出的最大价值,可以说处理能力决定了信息是否能够“物尽所用”。

现阶段院校培养的会计人才,仍然倚重于财务会计部分,对管理会计内容知之甚少,具备实际应用经验的管理会计人才更为匮乏,企业在招聘过程中,很难招到同时具备“精益管理、价值挖掘、实时决策、机会发现、战略支援”的管理会计人才。

3 方案概况

第一,低估了学生的数学认知水平,这在两个课题数学任务的布置与实施中都有较为明显的体现.这不仅表现在张老师在布置数学任务时,低认知水平的任务多于高认知水平的任务,而且表现在,高认知水平的任务在教学的展开过程中无一例外地降为低认知水平的任务.此外,还表现在对低认知水平的任务,他也采取一些措施进一步降低任务的认知要求.如,张老师在第一个课题的第一、二次教学中布置的7个数学任务有6个属于低认知要求水平的,第二个课题的第一、二次教学中布置的7个数学任务有4个属于低认知要求水平的.

21世纪企业经营集团化、信息化的快速发展,对未来会计人才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会计职业领域已从传统的记账、算账、报账为主,拓展到内部控制、投融资决策、企业并购、价值管理、战略规划、公司治理、会计信息化等高端领域。管理会计能力养成中心则在此基础上,落实“1+2+2”的培养方向,即1个培养目标(向管理会计人才转型的目标)、2个培养点(管理视角+核算技能)、2个培养模块(模块案例培养、综合案例培养)。坚持以“向管理会计人才转型”为目标,致力于帮助财会专业学生变身管理会计人才梦为方向,以管理会计实务工作的范畴、基本方式和实务内容为开发依据,帮助学生成为具有“管理视角+核算技能”的复合型人才。

4 建设总目标

(2)共建产教融合的管理会计能力养成中心。校企共建“对接企业真实场景、贯穿实际整体业务、搭建共享资源平台、健全管会职业素养”的“四位一体”的管理会计人才培养中心,满足管理会计课程的实践、培训及校企人才对接。

5 建设内容

5.1 建设思路

本方案在建设过程中,将围绕在“大数据+云计算”的智能化时代的企业财务转型后所需的管理会计人才的中心目标。在考虑技术时代背景、国家政策环境、企业社会环境、院校教学现况上,从以下三个部分进行建设:

近年来,高校毕业生逐年激增,由2011年的660万人增至2018年的820万人,大学生整体就业竞争力增强,岗位竞争力也与之加大。我国虽是一个会计人才大国,但仍旧在会计人才队伍结构上向财务会计人才倾斜,管理会计人才更为匮乏。企业在时代背景及国家政策的影响下,对管理会计人才求贤若渴,现阶段的经济社会发展已无法满足管理会计岗位需求。

本方案在建设过程中,将围绕在“大数据+云计算”的智能化时代的企业财务转型后所需的管理会计人才的中心目标,逐步落实管理会计人才培养方向,完善管理会计课程体系,优化会计专业建设,推进我校融入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大局,提高我校办学水平,为社会培养出高品质的管理会计人才。

(3)辅助管理会计师资队伍科教水平提升。通过“内培外引”的方式调动管理会计师资的科研、教学的积极性。在内部培养上,可组织师资培训研修班——以实打实的实践操作提升教师实践技能,开办教学研讨会——深入探讨管理会计人才培养,集思广益,共同开创管理会计新模式、新方法;在外部引入上,注重校企人才对接,可通过企业专员经验分享会或培训班,共同探讨管理会计教学。

5.2 管理会计人才培养规划部分

(1)管理会计人才培养。在前端的人才培养中,应明确管理会计人才培养的总目标,在总目标的指导下搭建管理会计人才培养赋能框架,为此助力管理会计人才培养的有效落实。

(2)管理会计人才培养解决办法。为改善管理会计教学,发展管理会计人才培养,经过市场调查、教研分析、重点院校探讨等内容,搭建了一套管理会计人才培养解决办法。为推进管理会计人才培养,应采用实训与课堂关联的课程搭建,可参考以下内容:基础课程方面,注重管理会计理论课的建设,以及管理会计中的两个重点部分:成本管理与控制、预测与全面预算。经过基础课程的学习,可进行创业于管理会计的提升课的训练。从简单到复杂层层相扣以实现人才培养教学。

6 建设效益

管理会计企业案例应用智慧云平台响应财政部《全面推进管理会计体系建设的指导意见》:“争取3-5年内,在全国培养出一批管理会计人才”——致力于管理会计复合型人才培养;“坚持人才带动,整体推进”——推进院校管理会计人才培养带动社会发展。

(1)院校。符合社会发展需求,培养适应社会发展和竞争的优质人才。院校的办学理念应以社会效益为首,追求教育规律与经济规律、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的完美结合。管理会计企业案例应用智慧云平台以现代化的教育思想和观念助力管理会计课程教学,以完整有效的教学方法,培养适应社会发展和竞争的管理会计复合型人才。

(2)师资。提升管理会计教师科研主动性,助力“双师型”教师培养。管理会计企业案例应用智慧云平台有助院校师资摆脱过去那种只靠理论,没有数据的科研模式。平台内含以实例为基础的案例,小案例之间具备勾稽性,教师可以利用平台内的案例夯实自身的管理会计知识,并加强业务实践,提高自身业务操作能力及实践教学水平。

(3)人才。有助于培养管理会计复合型人才,提升就业竞争力。管理会计企业案例应用智慧云平台以理论教学和应用实践为基础,搭建管理会计复合型人才赋能框架,坚持“动手+动脑”的双向培养,即保证学生熟练掌握管理会计工具的使用,有意识的养成管理会计视角和价值创造思维,实现精益管理的行为模式,落实管理会计决策支持的目的,从而实现在财务会计的基础上向管理会计人才的转型。落实管理会计企业案例应用智慧云平台的运用,将有助于提升院校开设管理会计专业课程的学生的就业竞争力。

参考文献

[1] 高昱,乔世峰.基于移动通信平台的教学信息化系统建设研究[J].中国管理信息化,2018,21(4):129-130.

[2] 夏璐.管理会计课堂实践教学探究[J].科技经济导刊,2019,(10):131-132.

[3] 白露珍,邱玉莲.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下管理会计教学改革探讨[J].商业会计,2019,(02):120-122.

作者简介: 谢琨,女,上海应用技术大学经管学院副教授(会计系主任)。

中图分类号: F23

文献标识码: A

doi: 10.19311/j.cnki.1672-3198.2019.35.066

标签:;  ;  ;  ;  

智能化时代管理会计课程建设研究-以企业案例应用智慧云平台为例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