园林夜景景观设计的模式构建论文_邓林芳

摘要:科技在不断发展,社会在不断进步,我国园林建设在不断加强,园林夜景景观既能满足夜间居民休闲、娱乐、健身等活动的照明需求,又有效地保障了市民夜间的出行安全,是景观照明技术与园林造景艺术的有机结合。园林夜景景观设计作为园林景观规划设计的重要组成部分和一种新兴的设计形式及领域,逐渐成为园林领域研究和设计的热点,而园林夜景景观设计模式构建则是优秀园林夜景设计的基础和前提。本文概述了园林夜景的内涵、现状和研究进展,总结了园林夜景景观的类型,构建了7种主要园林夜景景观设计的模式,并进行了相应的实例设计,以期为园林夜景设计实践提供一定的参考。

关键词:园林夜景;景观照明;景观设计;模式构建

引言

园林夜景照明在景观照明的基础上发展而来,在进行规划和设计时,需要满足园林夜景的功能性和艺术性,还需要考虑到技术性及科学性。植物是园林景观中不能移动的有生命要素,是白天景观形成的基础,也是表现力极强的夜间标志,最能增强园林在夜间的可识别性。在园林夜景照明中,植物成了人工光源的重要载体,夜景照明每天延长的3小时光照量,打破了植物原本的生物节律,造成了园林植物生理生化指标紊乱甚至枯萎死亡。园林植物自身的艺术魅力无法展现,同时增大了园林维护的经济投入。目前对园林规划设计方面的研究较多,但缺乏园林夜景照明方面的研究。

1园林夜景景观概念

园林景观是一门非常庞大的学科,园林夜景景观不仅是白天景观的重现,而是通过先进的科学手段、丰富的造景手法,将园林的景观要素与灯光效果相结合,在夜间呈现出全新的景观,营造出耳目一新的效果。园林夜景是一门涵盖生态学、园林美学、视觉及心理学等多学科于一体的科学,对提升城市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生态效益等方面均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2园林夜景景观设计的模式构建

2.1乔木夜景照明设计方法

乔木是园林空间的主要景观,多以孤植,群植和丛植的形式展现。在夜景照明中是纵向垂直照明的重要载体。在夜景照明规划设计中,在灯具选择上可选择LED地埋灯,重点突出乔木的夜景纵向形态。目前,大多由多颗LED灯珠组合成投光灯,光源呈面装向上投射,光线过度集中,产生严重的眩光,光源无法均匀分布。

2.2生态环保型夜景景观设计模式

生态环保型夜景设计要特别注重夜景的生态营造,强调园林夜景需要兼具艺术和节能与环保的效果,减少因灯光设置不合理而产生的光污染对园林中的游人、植物、动物和昆虫等环境带来的不利影响。生态环保型夜景设计应选择节能、高效而环保的灯具、合适的光色和照明方式,将灯光对环境的不利干扰降至最低,通过“集中控制”的节能手段,根据空间环境的亮度,自动调整灯具的照度,灯具需要光线柔和,光源向下投射,减少不必要的光干扰和光污染。目前,园林夜景照明的人工光源主要为金属卤化物灯、高压钠灯以及LED灯等。在园林植物夜景设计中,降低对植物干扰,可选择对植物生长影响较小的人工光源光谱进行照明,如高压钠灯及金卤灯;若需要对园林植物形态、颜色及生长周期进行诱导,可选择白光LED灯,或配光后的LED光源。(1)夜景实例设计。此为对某居住区花园的林荫步道进行的生态环保型夜景设计,如图 1 所示,该灯具主要利用具有可持续性的太阳光能,运用上射光线,使用折光、遮光附件对上射光线和障害光线进行有效控制,将其转化为有效光线,从而达到避免光污染、光干扰的目的。(2)意境营造。生态环保型夜景景观模式常用于自然园林中需要进行生态保护的区域,如国家公园、自然保护区等,营造一种幽静、平和、虚实结合的景观感受,营造出舒适和谐、健康环保、环境。

图 1 生态环保型夜景模式

2.3园林夜景景观的意境设计方法

园林夜景不仅要有理性的科技判断,还要有明确的意境,在整个大环境下,无论是技术支持还是灯具安装,都是为意境服务的。如法国的里昂格兰公园,整个公园被设计成一幅色彩绚丽的抽象画,以植物为立体的画布,以灯具为画笔,不同颜色的灯光把公园打造成彩色的立体画,这一大胆的创意来自设计师。有了此意境后,首先,要注意所选光源必须是五颜六色的;其次,关键是要为灯光在公园中找到良好的介质,这与灯具的安装息息相关。大面积的草坪中运用容易对天空造成光污染。所以设计师选择了小高杆投光灯,在满足浓烈的色彩画意境的同时,又不会制造光污染。

2.4运动健身型夜景景观设计模式

运动健身型夜景模式是目前夜景设计的一种主要形式。休闲型的运动空间和健身型的运动空间是常见的两种运动健身空间环境。休闲型活动常包括散步、小型的体育运动,可以通过道路旁体育设施,体育器材来实现,增加游乐设施来打破单调性,增加活动趣味性;健身型的运动包括器械健身、球类运动、太极拳运动等类型,活动场地一般需要有专门的场地、广场等,需要高亮度照明设配,需保证人员安全性和辨识性。

2.5文物保护型夜景景观设计模式意境营造

作为一种新兴的景观形式,园林夜景的建造方式不同于园林实体的新建和扩建。光是一种特殊的景观,附加在园林实物之上,并且在白天和黑夜具有截然不同的景观效果。白天,用来照明的各种设备既可被强化,作为园林景观的有机组成部分,也可被弱化直至不见;夜晚,园中的各种景观在灯光的照射下或强化、或弱化、或再现白天的景观效果。所以,规划和设计文物保护型园林的夜景景观,不能简单地亮化景物,还需要通过光线来展现蕴含在景观空间之中的审美趣味。

2.6夜景灯光设计

现有许多园林夜景的光效基本达到了“亮”、“光彩”的目的,但也随之出现了诸多不符合生态要求的问题,夜景建设过度追求高亮产生了光污染,管理者亦面临较高电费的压力;无节制的照明会使园林过于花哨,缺少层次的美感,并干扰信号灯,带来交通安全的隐患。夜景照明对能源的有很大程度的消耗,生态环保型夜景对用电节约具有重要的意义。生态环保型夜景设计的主旨在于,用较小的能耗满足大众欣赏夜景景观的心理需求,通过绿色照明的方法建造生态夜景景观,避免能源浪费,探讨园林夜景可持续性的发展之路。生态环保型夜景设计强调园林夜景需要兼具艺术和节能的效果,通过“集中控制”的节能手段,根据空间环境的亮度,自动调整灯具的照度。灯具需要光线柔和,光源向下投射,不向天空方向发散,通过适宜的照度和角度,有效提高游人视觉的舒适度,并减少光污染。园林内建筑物外观通过巧妙照明设计得到有效控制,使建筑物之间的外墙面的灯光不会互相影响,层次分明,避免光污染已经成为夜景设计的一个方向和原则。先进的设计理念才是生态环保型夜景设计的灵魂,才能切实提高照明水平,是打造美观、适宜园林夜景的关键。

结语

园林夜景是一种重要的城市基础设施,对改善城市环境质量,为人们提供夜间休憩、娱乐场所等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园林夜景的设计及模式构建,并无定式,不仅需要灯光色彩变换技术、明暗转换、动静结合等更多的现代技术支撑,还需要结合自然、人文条件,多学科知识相互融合,通过明暗变化对比及色彩的变化处理等一系列因素的综合效应,才能为人们营造一个既满足园林夜景的功能性和艺术性,又考虑到技术性及科学性的夜景景观与空间环境境域。

参考文献

[1]郭靖,李丽,赵俊波.青岛市黄岛区夜景照明的优化设计分析[J].照明工程学报,2018,29(1):101-105.

[2]王鹏飞,孔倩倩,张莉萌.城市公共园林夜景观营造[J].中国名城,2016(7):55-59.

[3]李伟.城市夜景景观规划———以武汉光谷广场城市夜景景观规划为例[J].科技展望,2014,(23):201-201.

论文作者:邓林芳

论文发表刊物:《城镇建设》2020年1月第2期

论文发表时间:2020/4/14

标签:;  ;  ;  ;  ;  ;  ;  ;  

园林夜景景观设计的模式构建论文_邓林芳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