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训文化在社区教育中的传播论文

家训文化在社区教育中的传播论文

家训文化在社区教育中的传播

郭晓晖,梁晓辉

(衡水广播电视大学,河北 衡水)

摘 要: 《孟子》有云:“天下之本在国,国之本在家”,体现了我国“家国天下”的文化传统。以家庭为单位,用优秀的家训文化滋养大众的心灵,不仅可以有效地弘扬传统文化,也可以大大促进当今社会的家风建设,助推和谐社会的构建。如今,社区教育已成为发展终身教育的主要形式之一,从教育生态学视角考虑,家训文化的传播有利于社区教育的可持续发展,社区教育的成熟又反过来促进家训文化的传播,这是一个良性循环,两者互相影响,互为促进。

关键词: 家训;传统文化;文化传播;社区教育

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核心是“家文化”,早在《周易·家人》中就提出了“教先从家始”、“正家而天下定”的主张。家训,又称为家规、家诫、家范、宗规、族训、家语等,是父祖家长劝解训示子孙后代,用以规范家人行为、处理家庭事务的一种言行准则

我国家训传统由来已久,它以文字记录或者口口相传的形式流传下来,可以是诗歌、散文、格言、书信,也可以是经典故事和乡规民约,从先秦到明清,家训融合了中华传统文化的优秀思想,成为中国独有的家训文化,为中华民族的发展和繁荣做出了重大贡献。

一 家训文化及地位

(一) 家训文化是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立身忠孝门,传家清白规,但愿后世贤,努力勤撑持。(宋·胡铨)” 家训以“整齐门内,提撕子孙”为宗旨,其中蕴含了历代先祖积累的生活经验和人生智慧,也承载了他们对后世子孙安身立命、行为处事、求学置业、经世安邦的谆谆教诲。我国的家训文化源远流长又博大厚重,是传统文化中极具中国特色的组成部分,代表我国不同历史时期的核心价值观,可谓国家的基石。《关于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的意见》指出,“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是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重大战略任务”,因此,对传统家训文化进行现代解读和转化,使其服务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二) 家训文化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具有重大战略意义

习近平总书记曾经指出:“不论时代发生多大变化,不论生活格局发生多大变化,我们都要重视家庭建设,注重家庭、注重家教、注重家风”,并且将家风建设和思想道德教育结合起来,和从严治党结合起来,和领导干部的廉洁修身结合起来。家训文化是“共同体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精华渗透在炎黄子孙的血液中,至今仍然影响着我们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在“一带一路”等命运共同体成为时代最强音的今天,家庭是小共同体,国家和社会可谓大共同体,科学地汲取和传播家训文化中的养分,是进行家风建设和传承民族文化基因的重要方式,是涵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精神源泉,是思想道德建设和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有力支撑,在我国的社会主义建设中具有重大的战略意义。

二 依托社区教育传播家训文化的意义

(一) 家训文化在社区教育中传播更加直接和落地

社区教育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兴起,越来越适应社会发展和人们对于全民教育、终身学习的需求。2016年,《教育部等九部门关于进一步推进社区教育发展的意见》从国家政策的高度,深化了社区教育在我国教育事业中的重要地位,标志着社区教育进入一个新的发展阶段。社区教育是一种开放性教育,贴近日常生活,主要为不同年龄段的不同群体开展多元化、多层次的教育活动,具有公益性、自主性和多样性,是弘扬和传播家训文化的重要途径之一。通过社区教育,可以使家训文化面向不同的家庭成员多角度进行传播,使家训文化的传播更加直接和行之有效。

2.围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设立不同板块构建不同的“学习共同体”。传统家训文化需要进行现代思维的转化,赋予其科学的现代意义,例如,在“励志修身板块”中,晚清名臣曾国藩提到“一曰慎独则心安。自修之道,莫难于养心”,道出了古代先贤极力推崇的人格修养“慎独”和“自省”,在当今的浮躁中具有警醒作用。在“处世明礼板块”中,墨子用“言必信,行必果,使言行之和,犹合符节也,无言而不行也”,表达了自己对承诺的忠诚,指出“诚信”是从古至今的家庭和社会中所推崇的美德。在“经世爱国板块”中,“士君子之处事,贵能有益于物耳,不图高谈虚论,左琴右书,以费人禄位也”,指出了君子要有务实的能力,才能真正有益于社会。针对不同板块打造特色课程,满足不同群体的需要。

这段师生情谊最终止步于爱情门前,并没有留下更多的花絮,但师生之间的交往却贯穿了吴健雄和胡适的一生,直到1962年他在台北的院士会上轰然倒在她的面前,一切才戛然而止。

(二) 家训文化的传播有利于促进社区教育的内涵建设

微课一般围绕一个主题进行,大多控制在15分钟之内,它的特点是“短小精悍”。调查研究表明,3-7分钟的视频最容易被学习者所接受,因此利用信息技术进行教学资源“微课化”有利于学习者广泛利用碎片化的时间进行学习。目前,社区教育的终身学习平台上有很多音频视频的课程展示,为广大社区居民提供了丰富的学习资源,建议在资源建设上还是以微课堂的形式为主进行创建,以适应大众的学习心理,提高学习有效性。另外,社区教育还可以将其他教育APP的优质资源经过筛选推送给社区居民。比如当前关于“曾国藩家训”的一些课程,和现代生活做了很好的融合和解读,推送给学习者能起到事半功倍的学习效果。

三 家训文化在社区教育中的传播路径

(一) 以电大为依托,广泛利用社会各界教育资源

综上所述,社区教育是传播家训文化的重要途径之一,伴随着继续教育、终身学习理念的家训文化传播,必然可以最大程度地发挥其“德育”功能,对于社会主义良好风气的形成和全民思想道德素质的提高,具有积极的推动意义。

② 方案实施:总经理领导绩效考核小组,以业绩考核为重点,各部门领导在每月的月初提交月度考核报告,分析问题和及时纠正。在年末责任部门将报告汇总,明确各部门全年绩效指标实施结果,将其作为各种管理决策的依据。

(二) 针对不同类型的学习者开展个性化教育

我国的社区教育面向社区全体成员。社区居民的年龄、职业、知识背景、家庭角色等呈现多元化和多样性的特点,因此需要针对学习者的不同需求开展教学活动,建立“学习共同体”是一个不错的选择。“随其性之所偏,而约之使归于正”,表达了因人设教的观点。

1.根据本社区的居民特点开展具有社区特色的教学活动。家训本身并不是刻板训人的,而是从识字开始,伴随着长辈的身体力行,一点点渗透于人的生命成长过程中。随着老龄人口的快速增长,老年人群成为社区教育的重要对象。家训文化教学可以从老年群体入手,辅之以儿童的国学启蒙,和成年父母的家庭教育,逐步开展针对干部职工的廉政建设、为人处世、个人修养等,可以根据学习者群体的不同特点构建不同的“学习共同体”有利于学习者之间的情感归属和相互支持,从而提高学习效果。

到目前,省海港集团、宁波舟山港集团已控股南京明州、太仓万方、太仓武港等长江沿线5座码头,并与沿线20多个主要港口实现江海联运服务对接。

(三) 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开展多样化的传播形式

1.2.2 防治要点对发病稻田,应掌握孕穗期病株率达30%~4%时施药。药液要喷在稻株中、下部。采用泼浇法,田里应保持3~5厘米浇水层。施用井岗霉素时,最好在雨后晴天进行,或在施药后两小时内不下大雨时进行。亩用5%井岗霉素水剂100~150毫升,或井岗霉素高浓度粉剂25克,任选一种,对水100千克常规喷雾,或对水400千克泼浇。

比如,在参加2017年山东省暑期远程研修时按照平台要求观评了四节课,恰巧的是四节课中的两节课的执教教师都会在课前、课中或课后以“谈话”的形式和学生进行“聊天”,这引起了笔者的高度关注.于是,笔者详细记录了两节课的“谈话、聊天”部分(详见文[6]),并定义为“教师寄语”,然后从“教师寄语:意在课先;教师寄语:指向八方;教师寄语:余音绕梁”等三个方面结合前述课例进行了认真的总结和思考,在此基础上给出了一个自己的具体的实践案例,在感动之余有了自己的行动,正所谓“行动大于感动”.

1.实现线上和线下教学相结合。目前,各地的社区教育呈现出多样化的教育教学活动,亲子课堂、道德讲堂、读书会、辅导站、流动学校等,而信息技术和移动互联网的发展,为社区教育中的传播方式提供了更多可行性,可以采取线上和线下相结合的方式进行,微信、微博、订阅号、QQ等社交平台都可以用来为教学服务。教师可以通过社交平台向学习者下发问卷调查,或者通过学习平台的数据反馈了解学习者的内在需求,进而安排教学活动。在教学时,可以提前发布教学任务,使学习者对教学内容有所了解,为进一步学习做准备,甚至教师可以利用社交平台强大的音频和视频功能,在线实施教学,这样可以使学习者更加灵活地选择教学时间和教学内容。

2.课程形式“微课化”

从教育生态学视角思考,社区教育要实现可持续发展,必须提高内涵建设。家训文化的传播围绕“家”展开,可以让优秀家训熏陶到各个家庭,有利于扩大社区教育的受众面积,提高居民参与学习的积极性和学习兴趣。家训文化又适应社区教育道德建设的责任,和家庭教育、官德教育、思政教育等内容相互依存,在课程设置和资源建设中,大大丰富了社区教育的内容和课程体系,也使社区教育的资源建设更加贴近大众,直接服务于学习型社区的构建,对社区教育的内涵建设和快速发展具有积极的作用。

(四) 利用“学分银行制度”提高居民学习积极性

“学分银行”是一种模拟或借鉴银行的功能特点,使学生自由选择学习内容、学习时间、学习地点的一种管理模式,它存储和兑换的不是货币而是学分、学历或资格证书。社区教育中,学习者可以通过线上或线下学习积累学分,从而兑换相应的学历或职业资格,这种制度在成人教育、开放教育、乃至一些教育集团中应用非常广泛。社区教育可以吸收普通高校、成人高校、职业院校、行业和企业的参与,共同商定“学分换算”和“学分互认”。例如,把家训文化的传播融入到家庭教育的培训或讲座中,学习者通过学习获得相应学分,从而获得教育领域的职业资格,满足学习者学习和就业的双重愿望。

2010年底,在全国社区教育工作座谈会上,教育部原副部长鲁昕首次提出“利用电大系统的优势,推进社区教育。”近十年来,社区教育依托广播电视大学较为完备的办学系统和终身学习的公共资源平台获得了飞速发展,除此之外,当地的老年大学、职业技术学院、高等教育院校、各文化单位都为社区教育提供了大量丰富的教育教学资源和师资力量。家训文化的传播要善于整合社会各界优秀的教育资源,从传统文化的角度,从家庭教育的角度,从德育建设的角度等,分别结合有关部门的教育教学优势有针对性的开展。

注释

① 陈延斌.中国古代家训论要[J].徐州师范大学学报.1995(3):29.

② 杨萧.颜氏家训袁氏示范通鉴[M].北京:华夏出版社.2009.

加速度传感装置示意图如图4所示,在铝制圆形管壳内固定制备的PDMS薄膜,在薄膜的中心位置粘接圆柱形永磁体质量块,在距永磁体上表面 D=5 mm 处固定磁传感器通过上位机对读出采集的数据,由此组成整个加速度传感检测装置。

③ (清)曾国藩.曾国藩全集[M].长沙:岳麓出版社.1985.

④ 方勇.墨子·兼爱下[M].北京:中华书局.2011.

参考文献

[1] 徐少锦.中华家训史[M].人民出版社,2011.

[2] 周斌.实现传统家训创造性转化的原则与策略——基于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视角[J].探索,2016(1):160-165.

[3] 陈东勤.“学分银行”制度在社区教育中的应用研究[J].成人教育,2016(5):5-7.

[4] 刘金蕾.教育生态学视角下的社区教育[J].山东广播电视大学学报 ,2018(2):23.

[5] 王素琴.开放大学深入开展社区教育的对策[J].广西电大学报 ,2018(3):50-53.

[6] 王伯军,彭海红,贾红彬.在社区教育中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路径研究——基于上海市社区教育实践探索的分析[J].河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8(1):1-5.

[7] 王勇,鲁婷婷.重庆市城镇社区教育的发展现状及对策[J].安徽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8(1):52-56.

本文引用格式: 郭晓晖,等.家训文化在社区教育中的传播[J]. 教育现代化,2019,6(69):287-289.

DOI: 10.16541/j.cnki.2095-8420.2019.69.115

基金项目: 衡水市教育科学研究“十三五”规划首批课题(课题编号1805273)“家训文化在社区教育中的传播研究”成果。

作者简介: 郭晓晖,女,河北衡水人,讲师,研究方向为远程开放教育汉语言文学专业教学;梁晓辉,男,河北安新人,副教授,研究方向为汉语言文学专业文艺学教学。

标签:;  ;  ;  ;  ;  

家训文化在社区教育中的传播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