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化教学,掘开品德思维的“源头活水”论文_许丽君

生活化教学,掘开品德思维的“源头活水”论文_许丽君

绍兴市柯桥区福全镇秋瑾中学

【摘要】陶行知先生的“生活教育”理论给我们的实际教学带来一定的教育指导,对实际教学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在本文中,笔者从生活化教学的内涵中进行教学阐述,总结出挖掘生活元素,内外结合;探寻生活规律,学思结合;引导生活反思,学用结合三种教学方式,并且进行了详细的阐述。

【关键词】生活化教学 思想品德 内外结合 引导反思

生活化教学在思想品德课堂上应用非常广泛,其本身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为目的,对学习环境进行创设,帮助学生理解,增进学生能力,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就了解其实际用途,进而达到学用结合的效果。

一、生活化教学的阐述

生活化教学是将教学活动置于现实的生活背景之中,通过学生对生活的体会感悟,进而增进对知识点的理解。在现代教学中,很多的教学内容都涉及到学生的实际生活,我们可以利用这一契机,对学生进行一定的引导和启发,进而提升知识点的实用效果。

二、生活化教学在思想品德课堂上的应用

生活化教学在初中思想品德课堂上应用十分广泛,很多的知识点都紧密联合学生的生活实际,在教学中,我们要灵活运用,正确引导学生,从各个方面进行有效融合,进而提升学生的学习能力。

(一)挖掘生活元素,内外结合

生活中有很多知识内容都可以作为思想品德教学中的素材来使用,对于初中生来说,他们往往对生活中很多的现象都已经理解,而面对学习中的内容便会产生疑问。我们在实际生活中,将生活元素进行充分挖掘,融入讲解中,拉近学生与教材之间的距离,促进学生进行理解。在教学中,我经常会针对某些内容,将生活中的某个现象或者某些行为作为案例列举出来,学生从案例中充分理解知识点。

比如,在讲解“做情绪的主人”这部分内容时,我问学生:“大家都知道哪些情绪呢?”显然,这个问题很简单,学生立刻回答出:“喜悦”“悲伤”“愤怒”“惊讶”“忧愁”等,然后我接着问学生:“在一次的考试中,你的成绩得了满分,这个时候你会产生什么情绪呢?”“喜悦”,“很好,通过大家的回答,相信大家对情绪的认识比较全面也比较准确,今天我们要了解和掌握的不仅是丰富多彩的情绪,还包括对情绪的掌控。老师手里有这样一个例子,有两个学生,前后桌,一天后桌的学生将桌子往前挪了一段距离,前桌学生看到后,很生气,两个人从吵架到最后打架,大家说说他们是否管理好自己的情绪?”我列举的例子是前几天班级内部发生的事情,学生回答到:“他们没有控制情绪。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那正确的做法应该怎样呢?”不仅让学生了解知识点,也用生活中的例子延伸到他们的自身,让他们进行真正的思考。

(二)探寻生活规律,学思结合

生活中有很多的规律值得我们挖掘和探寻,这些生活规律往往透露着一定的道理。我们在对学生进行讲解时,要充分结合生活现象的基础上,引导学生总结生活规律,将生活规律作为知识点,在学习中探寻。在教学中,我经常会引导学生观察生活中一些规律现象,将这些内容作为学生自主学习和自主理解的基本素材,帮助学生进行理解,将学习与思考充分地进行结合。

比如,讲解“我与父母交朋友”这节课时,从学生的实际生活出发,我会对学生进行提问:“同学们,你们在家里怕谁?”“爸爸”“妈妈”“爷爷”学生纷纷回答到,“很好,那么你们为什么害怕他们呢?”“因为我犯错误时,我妈就会揍我。”学生回答的很朴实。顺着学生的思路,我开始引导:“那么大家有没有想过,你害怕的人之所以会这么做,是因为什么呢?”学生面面相觑,没有回答出来,我进一步提示:“是因为在乎还是不在乎?大家想一下,如果你在乎一个人或者一件事物,是不是就希望他(它)不受伤害,越来越好?”学生恍然大悟:“是的,老师,我突然想到了,我很喜欢的一盆花,我很精心照顾它,我就希望它能健康成长,开出美丽的花朵。我也发现,我妈每次批评我后,看到我改正错误都会很高兴,这就是一种在乎吧。”有这样的一个铺垫,这节课在讲解时就会顺利很多,学生联想到自己父母对自己的爱,也在内心之中产生与父母沟通的想法。

(三)引导生活反思,学用结合

在我们的生活中,也有很多的规律值得我们探索和反思。对于初中生而言,他们在思想意识里对生活的反思想法比较少,还不能真正地进行自主反思。面对这样的情况,我们更多地是应该对学生进行一定的引导,学生在反思的同时,能够理解学习的内容。

比如,讲解“换位思考与人为善”这部分内容时,我会让学生谈一谈自己有没有过换位思考的经历,在换位思考的过程中,都有哪些体会。在学生讲述经历的同时,我也会引导学生进行一个设想:“如果人人都换位思考,体谅他人,那么我们将会避免那些事情的发生呢?”这个问题比较开放,学生开始发挥自己的想象,有的学生回答到:“制作食品的人想到放置有害的东西会影响别人的身体健康,那么就不会再有不合格的食物。”从学生回答中,我们可以看到,学生不仅理解了知识,同时能够应用到实际的生活中。

三、结束语

生活化教育以学生为主体,对学生进行一定的引导。在挖掘生活元素的过程中,我们可以针对学生的学习状态进行一定的课外资料的选择,将生活元素与实际的教学再与课外的一些资料紧密融合,打造升级版的生活化教学模式。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会进一步深入探究生活化教育的方式方法,从学生的角度入手,总结出更多的好经验好做法,让生活化教学发挥更大的优势,为祖国培养更多的人才。

参考文献:

[1]雎永华.初中政治教学模式中生活化思维培养[J].读写算:教育教学研究,2014(11)

[2]孙爽.学生生活化思维在高中政治教学中的培养[J].考试周刊,2015(06)

[3]胡长贵.生活化思维下的初中政治教学模式探讨[J].快乐阅读,2016(07)

论文作者:许丽君

论文发表刊物:《成长读本》2018年4月总第29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5/10

标签:;  ;  ;  ;  ;  ;  ;  ;  

生活化教学,掘开品德思维的“源头活水”论文_许丽君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