鼻腔鼻窦结构重建在鼻窦炎手术中的作用论文_张全禹

张全禹

(贵州省盘江投资控股(集团)有限公司总医院五官科 贵州 盘县 553536)

【摘要】 目的:探讨鼻腔鼻窦结构重建术在鼻窦炎手术中的作用。方法:选择94例慢性鼻窦炎患者,根据有无息肉分为息肉组和无息肉组术。结果:94例患者中,总有效91例,总有效率为96.81%。无息肉组术后黏膜平均上皮化时间低于息肉组 (P<0.05)。鼻中隔偏曲、中鼻甲肥大、钩突肥大、中鼻甲反张的比例均为息肉组高于无息肉组(P<0.05)。发生并发症6例,发生率为6.38%。结论:鼻窦炎手术中鼻腔结构重建可以提高手术后的治疗效果。

【关键词】结构重建术;鼻窦炎;息肉

【中图分类号】R76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1752(2015)11-0194-02

慢性鼻窦炎是临床常见疾病,首选药物治疗,但疗程不足等容易导致其反复发作。另外,部分患者药物治疗无明显效果,可选择鼻内镜下手术治疗。其目的是纠正鼻腔鼻窦结构异常,清除病变组织,使鼻腔鼻窦通气,并通过引流重建,恢复鼻腔鼻窦黏膜的正常形态及其生理功能[1]。为探讨鼻腔鼻窦结构重建在鼻窦炎手术中的作用,笔者对我院从2010年10月~2013年6月治疗的94例慢性鼻窦炎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

1.资料与方法

1.1 资料

选择我院2010年10月~2013年6月收治的94例慢性鼻窦炎患者,男性52例,女性42例,年龄19~71岁,平均(42.36±3.42)岁;Ⅰ型26例(2期12例、3期14例),Ⅱ型49例(2期22例、3期27例),Ⅲ型19例(2期9例、3期10例)。94例中,鼻中隔偏曲74例,中鼻甲肥大67例,钩突肥大72例,泡状中鼻甲5例,中鼻甲反张12例,其中鼻甲息肉样变74例。94例患者根据是否有鼻息肉分为息肉组和无息肉组,分别75例和19例。所有患者均经保守治疗无效或效果较差。

1.2 方法

所有患者术前均经抗生素治疗,均在鼻内镜下行病变鼻窦开放及病灶去除手术。对存在鼻腔结构异常并影响鼻腔通气或是鼻窦引流者,应同时进行鼻中隔粘膜下矫正、中鼻甲部分切除、内移等。手术完成后,用凡士林纱条和膨胀止血海绵填塞鼻腔。术后静脉滴注抗生素,口服泼尼松龙,术后1-2d 清除鼻腔内的填充物,定期复查,观察视黏膜上皮化情况,并用鼻内镜清理分泌物、干痂及囊泡。

1.3 疗效判定

治愈:临床症状基本消失,鼻腔黏膜上皮化和窦口开放良好,未见脓性分泌物;好转:临床症状显著改善,部分窦腔黏膜

区域出现水肿或肉芽肿组织,可见少量脓性分泌物;无效:症状无明显改善或加重。

1.4 统计学方法

所有数据输入SPSS17.0软件包,计量资料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χ2检验。

2.结果

2.1 疗效情况

94例患者中,治愈77例,治愈率为81.91%,好转14例,好转率为14.89%,无效3例,无效率为3.19%,总有效91例,总有效率为96.81%。无息肉组术后黏膜平均上皮化时间为(10.32±2.19)周,息肉组为(13.11±2.34)周,息肉组高于无息肉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2 两组鼻结构异常情况

除泡状中鼻甲外,鼻中隔偏曲、中鼻甲肥大、钩突肥大、中鼻甲反张的比例均为息肉组高于无息肉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3 并发症发生情况

94例中,发生并发症6例,发生率为6.38%。其中鼻腔粘连2例,鼻中隔血肿1例,眶纸板损伤1例。94例中,91例获得随访,均未发生后遗症。

3.讨论

慢性鼻窦炎的长期发展会使鼻腔结构发生异常,而鼻腔结构异常也会加重鼻窦炎,并影响治疗效果[2]。本组资料中,息肉组发生鼻中隔偏曲、中鼻甲肥大、钩突肥大、中鼻甲反张等结构异常的比例均高于无息肉组,也证明了这一点。

据资料报道,单侧鼻腔的结构改变会使鼻中隔影响双侧鼻腔的气流,容易导致患者出现偏曲对侧鼻甲的代偿性肥大[3]。而慢性鼻窦炎的鼻内镜手术治疗在治疗病变的同时,可通过结构重建术,使双侧鼻腔具有对称性,从而恢复鼻腔的功能。鼻中隔偏曲则可采用黏软骨膜下切除术、矫正术或三线减张术等,充分扩大鼻腔容积,改善鼻腔狭窄,既去除偏曲,又可保留正常结构。鼻甲肥大或有息肉样的患可采用骨折外移、分离黏骨膜及射频消融等方法缩小下鼻甲体积[4],以改善鼻道狭窄。中鼻甲肥大者,可采取中鼻甲部分切除及内移的方法,但要注意切除范围,以免发生通气过度。钩突肥大者可采取上颌窦行开放手术,不切除钩突,以保留正常的气流屏障。

本组资料中,鼻窦炎治愈率为81.91%,总有效率为96.81%。无息肉组术后黏膜平均上皮化时间低于息肉组,与资料报道一致。治疗无效的3例,均为复发性慢性鼻窦炎。本组并发症发生率为6.38%,经对症处理后均好转。提示鼻窦炎手术切除病灶,并在相应范围内进行鼻腔结构重建,有利于提高临床治疗效果。

总之,在鼻窦炎手术中采用鼻腔鼻窦结构重建术,不仅可以纠正鼻腔鼻窦结构异常,清除病变组织,又可恢复鼻腔鼻窦黏膜的正常形态和功能,值得临床推广。

【参考文献】

[1]孔勇刚,盛建飞,李磊华,等.197例鼻窦炎螺旋CT扫描结果分析及临床意义[J].临床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杂志,2009,23(11):491-493.

[2]黄之勤.内镜下整体重建鼻腔结构在鼻窦炎手术中的作用[J].中外医学研究,2010,8(28):131-133.

[3]周兵,韩德民.内镜鼻窦外科技术中黏膜保护的方法和措施[J].中国医学文摘(耳鼻咽喉科学),2009,24(1):37-40.

[4]彭本刚,苗旭涛.鼻腔结构整体重建在鼻窦炎手术中的作用探讨[J].临床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杂志,2010,24(11):514-517.

论文作者:张全禹

论文发表刊物:《医药前沿》2015年第11期供稿

论文发表时间:2015/7/28

标签:;  ;  ;  ;  ;  ;  ;  ;  

鼻腔鼻窦结构重建在鼻窦炎手术中的作用论文_张全禹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