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工程中高支模施工技术要点论文_王雪岚

王雪岚

(贵州建工集团第二建筑工程有限责任公司)

【摘 要】在高支模技术应用中严格把控各项施工工序,提高施工安全性至关重要。对此,本文将结合工程实例详细探究建筑工程高支模安全施工技术,在施工过程中严格依据施工方案组织施工,加强监督管理,保证建筑工程施工质量。

【关键词】建筑工程;高支模施工;技术要点

1.建筑工程高支模施工技术

1.1工程概况

某楼工程主体工程为大跨度12m×12m柱网的框架剪力墙结构体系,框架柱截面:地下室100cm×100cm,地上为准100cm。对于上部结构梁板采用预应力结构,主梁有粘结,次梁为无粘结预应力混凝土结构,主梁截面尺寸为70cm×100cm、75cm×70cm;次梁截面尺寸为30cm×70cm、30cm×95cm。一层独立柱混凝土强度C50,二层以上独立柱混凝土强度C45,梁板混凝土强度C40。上部结构共三层,各层东西两端均设置有夹层,屋顶面标高为24.96m。

1.2高支模支撑体系分析

1.2.1施工工序

施工前,综合考虑工程实际情况,合理确定施工进度计划,每层施工周期定为10d,以分段流水的方式进行施工,预计施工7d后混凝土强度可以达到80%,因此,当完成下层施工,不需要考虑上层荷载影响。

1.2.2支撑体系确定

(1)住建部的建质[2009]87号文,《危险性较大的分部分项工程安全管理办法》的通知中说明:①搭设高度5m及以上;搭设跨度10m及以上;施工总荷载10kN/m2及以上;集中线荷载15kN/m及以上;高度大于支撑水平投影宽度且相对独立无联系构件的混凝土模板支撑工程为危险性较大的分部分项工程(需编制专项方案)。

②搭设高度8m及以上;搭设跨度18m及以上;施工总荷载15kN/m2及以上;集中线荷载20kN/m及以上的为“超过一定规模的危险性较大的分部分项工程”。(注意:“此类需要专家论证”)。

(2)住建部的建质[2009]254号文,《建设工程高大模板支撑系统施工安全监督管理导则》的通知中说明:

高大模板支撑系统是指建设工程施工现场混凝土构件模板支撑高度超过8m,或搭设跨度超过18m,或施工总荷载大于15kN/㎡,或集中线荷载大于20kN/m的模板支撑系统。

综合考虑该建筑工程实际情况,对于梁板模板采用1.8cm厚九夹板,支撑小楞采用5cm×10cm木方,支撑小楞的大楞采用准4.8cm×0.36cm焊接钢管,内部支架采用准4.8cm×0.36cm的焊接钢管搭设满堂架,立柱顶端采用U型顶托进行高度调节。本工程高支撑体系的搭设高度拟定为4.74~9.35之间四个高度,如表1、表2所示。

表1 搭设高度为9.35m 支撑体系

横杆间距 1.5m,模架底部纵横方向设置扫地杆连接贯通,高度在8M以上,在支撑体系顶部加设一道水平杆;每隔6m设置一道剪刀撑,纵横方向均要设置。

在本工程实际施工中,考虑竖向构件先浇筑,所以可以采用钢管连接的方式将支撑体系与先浇筑混凝土柱进行连接,连接节点如图1所示。

图1 支撑体系与先浇筑混凝土柱连接图

1.3搭设要求

1.3.1材料要求

(1)钢管,根据工程实际情况,钢管的截面尺寸应为外径4.8cm,壁厚0.35cm。钢管外观质量检查要求如下:对于新管而言,需要具备质量合格证以及钢管材质证明;新管表面应该保证光滑,不应该有裂纹、压痕、硬弯等问题;外径与壁厚的测量误差应该分别控制在0.50mm以内和0.35mm以内;端面保持平整,端面切斜偏差控制在1.70mm以内。对于旧管而言,钢管表面锈蚀需要每年检查一次,而且管壁上锈蚀的深度应该低于0.5mm,其他检测与新管相同。

(2)扣件,扣件应符合国家现行标准,扣件质量要求如下所示:对于新扣件而言,必须具备产品质量合格证、生产许可证以及专业检测单位测试报告;表面质量及性能必须符合使用技术要求;不得出现滑丝问题。对于旧扣件而言,表面质量及性能必须符合使用技术要求;不得出现滑丝问题。

1.3.2立杆搭设应符合下列规定

立杆垂直偏差低于2.0cm,间距误差在±3.0cm以内,水平杆间距应该低于2.0cm;同一平面上相邻两根横杆的表面高低差应该控制在1.0cm以内。

1.3.3剪刀撑与横向斜撑设置要求

(1)对于满堂脚手架应该设置剪刀撑。(2)在纵横方向均应该设置剪刀撑,每道剪刀撑宽度都应该低于4跨,而且应该控制在6m以内,每隔6m设置一道剪刀撑,剪刀撑与水平杆之间呈45~60°夹角。(3)梁底位置需要设置剪刀撑,剪刀撑间距应该控制在6m以内,剪刀撑与水平杆之间呈45~60°夹角。

2.提高高支模施工质量的相关措施

2.1提高高支模施工安全性的措施

为了提高支模施工的安全性,需要从以下几个放入手:(1)在进行支顶模板的搭设时,需要在施工场地设置围栏或警戒标志,并安排专人进行看护,非施工人员禁止入内;(2)在安装和拆除脚手架时,不允许使用撬棍,物体之间尽量防止碰撞,以防止附件或脚手架出现变形,进行拆除时,要对拆卸的零部件进行统一堆放和整理,以免对后续施工造成影响;(3)从高支模最高处开始,每间隔2.2m布置一条水平杠杆,或者使用通长纵向杠杆在门轲底部立杆上进行布置,提高脚手架的稳定性和整体性;(4)当高支模脚手架施工对正常施工造成影响时,需要得到管理部门的应运后才可以将脚手架内侧交叉杆拆除,完成操作以后要马上安装好交叉杆;(5)为了提高支模的施工质量,要尽量防止地基出现的不均匀沉降,为了避免基座产生位移,要使用固定措施进行固定。

2.2提升支模施工质量的相关措施

为了进一步提升支模的施工质量,要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1)在设计高支模施工方案时,组织专门的施工队伍到施工现场进行考察,并根据工程的实际情况设计出合理的施工方案;(2)要将材料的质量控制好,材料进场时,要根据要求检查材料的合格证、检验报告以及生产许可证;(3)混凝土振捣施工时,要保证振捣的密实性和均匀性,防止出现漏浆;(4)完成高支模施工后,要根据支模工程施工质量控制流程,检查模板的施工质量,并做好模板的验收工作。确保模板施工质量达到了设计要求。

3.结语

总而言之,高支模施工技术目前已成为土建工程中作为常见的、使用最为广泛的一种施工技术,但在实际操作过程中还存在一些的问题没有得到妥善的解决。所以加强施工技术管理制度建立落实、加强施工人员的施工水平,加强其施工进度、成本以及工程质量的管理,从而更好的促进我国建筑业的良性发展。

参考文献:

[1]郑康威.分析建筑工程中高支模施工技术要点[J].四川水泥,2016(3):96-96

[2]陈娟.建筑施工中高支模板施工技术[J].房地产导刊,2015(20):32-32

论文作者:王雪岚

论文发表刊物:《工程建设标准化》2016年6月总第211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6/8/11

标签:;  ;  ;  ;  ;  ;  ;  ;  

建筑工程中高支模施工技术要点论文_王雪岚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