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教材“实践作业”教学现状分析与建议_数学论文

高中教材“实践作业”教学现状分析与建议_数学论文

高中教材“实习作业”教学现状的分析和建议,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作业论文,现状论文,教材论文,高中论文,建议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一、问题的提出

从2001年秋季的高2004级开始,整个大成都(即成都市和其所管辖的市与县)的所有高中都使用了人教社的试验修订本教材.这个教材与以前老教材相比有较大的变化(这里不必赘述),其中变化之一是增加了“实习作业”.整个高中教材有四个实习作业,分别是:(1)第一册(上)的第二章习题2.10:到附近的商店、工厂、学校做实际调查,了解函数在实际中的应用,把遇到的实际问题转化为建立函数关系、并做出解答,写出实习报告;(2)第一册(下)的第五章习题:在初中的“解直角三角形”这一章中,我们做过一个“实习作业”,该实习作业要求测量底部可以到达的物体的高度,我们利用解斜三角形的知识,解决一些其他类型的实际问题,如测量某建筑物两点之间的距离或测量某底部不能到达的物体的高度,并写出实习报告;(3)第二册(上)的第七章习题7.5:到附近的工厂、乡镇企业、商店、学校等做调查研究,了解线性规划在实际中的应用,或提出能用线性规划的知识提高效率的实际问题,并做出解答,把实习和研究活动的成果写成实习报告、研究报告或小论文,并相互交流;(4)第三册(选修Ⅱ)第一章习题1.7:在本校范围内就学生的某一指标进行抽样调查,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写出实习报告.这四个实习作业主要是相关章节数学知识在实际生活中的具体应用,是教材结构的有机组成部分.如果教师在教学中能够挖掘出其深刻的内涵与外延,充分认识其所蕴涵的教育教学因素,在教学中认真实施,那么实习作业在巩固学生所学的知识、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培养学生的能力与素质等方面能充分发挥其应有的功能.成都市试验教材第一轮的教学已接近尾声,实习作业的教学状况怎样呢?2004年4月,笔者利用成都市教科所开数学二诊分析会的机会对大部分高三数学教师进行了调查.笔者发出120份试卷,回收有效试卷106份.调查结果显示:没布置学生做过实习作业的有32位,占30.2%;只布置了部分的有58位教师,占54.2%;全部布置了的只有16位,占15.6%;还另外布置学生做过其他类似实习作业的有7位,只占6.4%.结果表明,有84.4%的教师没有按要求完成实习作业的教学任务.这是一个不小的比例,应该引起大家的重视.那么,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现象呢?

二、原因分析

出现以上现象的主要原因是部分教师仍持传统观念,教改意识不强.笔者曾与一些同行私下闲聊,一些教师认为不能按课改那一套去做,他们的理由主要有三:第一,新的教学模式对学生要求比较高,学生与教师无法配合好;第二,虽然素质教育已经提了很久,但学生升学还是看分数,让连书本上的知识都感到困难的学生去做实习作业简直是浪费时间,不如将教学重心直接对准高考;第三,现在就业压力较大,有的学校还采取末位淘汰制,谁还敢不看重分数而把时间花在不属于高考范围(至少现在不会直接在高考中出现)的内容上?这些教师把课改与学生成绩的提升看成对立的,认为用新的理念教学,学生的成绩至少不会上升,传统教学方法才是学生成绩上升的“法宝”.笔者认为这些教师的观念比较陈旧:一方面,他们仍然认为学生是教师装知识的“容器”,教师装什么学生就接受什么,认识不到学生身上蕴藏着巨大的潜能;另一方面,他们没有认识到现在升学虽然还是看分数,但高考已经从知识立意转到能力立意,重在考查学生的能力.这些教师没有认真地思考过为什么要进行课改,认识不到实习作业设置的必要性,因而随便将实习作业“省略”.笔者以为这是一种不负责任的态度,让学生与参加实践学习的机会失之交臂.

三、对“实习作业”教学的建议

1.作为教学活动的促进者,教师对问题的理解与重视程度对其学生有着直接的影响,因而教师应正确认识到实习作业设置的基本理念,认识到实习作业的地位、特点和功能,让学生成为学习活动的主体

首先,从以上分析我们可以看到,教师不让学生做实习作业的主要原因是课改意识不强,因而教师应尽快转变自己的教学观念,正确认识实习作业设置的基本理念.众所周知,现在是知识经济时代,对知识的应用非常重视.对本身就具有广泛应用性的数学而言,更强调其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价值.旧教材中的数学应用,基本以应用题的形式出现,不但形式单一、背景陈旧、数量不多,且数学应用问题实质上是数学化了的纯数学问题.再加上由于受“熟能生巧”古训的影响,传统教学过分注重训练,数学应用教学实质成了解题训练,很大程度上忽视了学生主动性的发挥与数学学习兴趣的培养.因而,虽然数学应用问题近几年已经成了高考的一个热点,引起了广泛的关注,但考生得分率并不理想.例如,四川省近几年理科应用题的得分率为:2000年西红柿种植问题平均得分率为28.3%;2001年的旅游投入产出问题平均得分率为50%;2002年汽车增长控制平均得分率为29.6%;2003年台风预测平均得分率为28%.以上情况说明旧的数学课程已经不能适应个人发展与社会进步,数学课程应该让学生感到丰富多彩、形式多样,有利于激发学生数学学习的兴趣,有利于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有利于学生数学应用意识与能力的培养等等,即教材应体现出新课程的十条基本理念.而成都市选用的人教社试验修订本教材,其中的实习作业是学生力所能及的一种数学实践活动,是研究性学习的一种方式,不同于以往实质为解题训练的数学应用.它至少体现了新课程的两条基本理念:一是“发展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普通高中新课程标准(实验)》(以下简称《标准》)中指出,高中数学课程应力求使学生体验数学在解决实际问题中的作用、数学与日常生活及其他学科的联系,促进学生逐步形成和发展数学应用意识,提高实践能力;二是“提倡积极主动、勇于探索的学习方式”,《标准》中强调,学生的数学学习活动不应只限于接受、记忆、模仿和练习,高中数学课程还应倡导自主探索、动手实践、合作交流等学习数学的方式.

其次,教师要认识到实习作业的地位、特点和功能.(1)从实习作业的地位来看,教材中的几个实习作业都是围绕本章内容体现数学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如果去掉实习作业,就少了让学生感受到“数学无处不在、数学就在我们生活周围”的机会,学生感受到的数学仍然是“数字游戏”.这样的教材就像一只聪明的小猴子没有了显示其灵性的尾巴,虽然它还是一只猴子,但我们会喜欢这种怪物一样的猴子吗?(2)从实习作业的特点来看,一方面,实习作业是一种实践性的课题,需要学生的主动参与.另一方面,实习作业有较大的弹性.实习作业只为学生指明了大方向,没有为他们提供现成的材料,如第一册(上)的实习作业(到附近的商店、工厂、学校做实际调查,了解函数在实际中的应用,把遇到的实际问题转化为建立函数关系、并做出解答,写出实习报告),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调查熟悉的题材,还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建立相应难度的函数关系,即实习作业的题材不限、难度自定,很容易让学生体验到成功的欢乐.(3)从实习作业的功能来看,第一,完成实习作业要用到刚学的知识,并且有时还需要查阅相关资料,因而实习作业能巩固所学知识和开阔学生的视野.第二,由于实习作业的题材不限、难度自定,学生很容易从中体验到成就感,因而实习作业能激发学生兴趣,也为学生的发展提供了广阔的空间.第三,实习作业能培养学生多方面的能力与素质:学生要主动去调查、收集资料、对调查得到的数据或资料进行分析等,所有的工作基本由学生自己完成,教师只在适当的时候做必要的指导,因而能培养学生的主动性;学生要对获得的数据进行分析,然后数学地提出问题并解决问题,因而能培养学生数据处理的能力、数学地提出分析和解决较简单的实际问题的能力;学生还要将研究的成果写成论文形式(不一定是规范的论文),能培养学生的研究意识;学生将论文在班上进行交流,因而能培养学生数学地表达和交流能力;整个过程让学生切实感受到数学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因而能发展学生数学应用意识和提高他们的数学应用能力;在整个过程中,应充分体现学生的自主活动和合作活动,因而能培养学生的协作精神和组织能力.第四,实习作业还具有丰富的德育功能:在做实习作业的过程中,学生要用调查或测量的真实数据才能得到符合实际的结果,不能随意编造数据,因而能培养学生实事求是、严谨治学的态度;学生还能从某些调查所得的结论受到教育,如笔者布置所教的学生做前文提到的第四个实习作业时,有的学生调查成绩好的同学的学习时间,得到“成绩好的同学花的时间多”的结论,因而很多学生下决心“要抓紧时间,努力学习”,达到了“此时无声胜有声”的教育效果.

所以,数学教师必须转变自己的教学观念,认识到实习作业设置的基本理念,认识到实习作业的地位、特点和功能等,不能再把自己置于教学的中心,完全凭自己单方面的主观愿望决定学生学习的内容,随意地将实习作业“省略”.否则,我们又在“穿新鞋,走老路”.

2.教师对实习作业应给予充分重视和适时的指导

从以上分析可以看到,实习作业的作用是不言而喻的,因而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给予充分的重视.教师要积极引导、积极参与,不能包办代替或放任不管流于形式,否则达不到实习作业设置的目的.如学生无法入手时,可以给他们适当的提示:学生遇到问题时,可以和他们一起进行分析、探讨等等.

3.教师还可以适当拓宽实习作业的内容

教材上的实习作业只有四个,这只是“抛砖引玉”,在教学中教师还可以根据情况适当地拓宽实习作业的内容.比如可以让学生根据某个主题,收集17世纪前后发生的一些对数学发展起重大作用的历史事件和人物(开普勒、伽利略、笛卡儿、牛顿、莱布尼茨、欧拉等)的有关资料,通过他们生动鲜明的事迹,陶冶学生的情操,培养勤于思考的习惯、坚韧不拔的意志和勇于创新的精神;可以组织学生调查房价、车价、家庭装修材料费用等,让他们根据所得的数据自己设计习题并解决,让学生切实感受到数学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认识到数学的应用价值.

4.教师应自觉提高自身的数学应用意识与能力

在与本文开始提到的同一个调查里,笔者还提了另外两个问题;您对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有兴趣吗?您认为自身数学应用意识与应用能力强吗?对前一个问题,只有45.28%的教师回答比较有兴趣;对后一个问题,只有30.19%的教师回答自身应用意识与应用能力比较强.因而,笔者以为,部分教师不愿意布置学生做实习作业的更深层次的原因是由于自身数学应用意识与应用能力不强,缺乏指导学生做实习作业的能力.因而,数学教师在日常生活中应做个有心人,形成自觉运用数学的理论、思想和方法观察问题、思考问题、数学地解决问题的习惯,提高自身数学应用的意识与能力.其实对于数学应用意识与应用能力弱的教师而言,实习作业也给这些教师提供了数学应用的题材,提供了与学生一道成长的机会,因而不能将实习作业“省略”.

通过以上分析我们可以看到:如果教师充分认识到实习作业的教育教学功能,在学生作业过程中适时地对学生进行指导,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让他们感受到学习过程的丰富多彩与学习的成就感,培养起他们对数学学习的兴趣,提高他们的数学素养以及各方面的能力与素质,他们的成绩又怎么会是教师心灵上巨大的包袱?高中数学课程的总目标是“使学生在九年义务教育数学课程的基础上,进一步提高作为未来公民所必要的数学素养,以满足个人发展与社会进步的需要”,我们的教学工作应该而且必须朝这个方向努力,这是作为一名教师重大而神圣的职责.

标签:;  ;  

高中教材“实践作业”教学现状分析与建议_数学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