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古诗文教学中渗透爱国主义教育刍议论文_吴应文

在古诗文教学中渗透爱国主义教育刍议论文_吴应文

吴应文 贵州省普安县青山镇雪浦中学

【内容提要】:古诗文是我们民族的优秀文化,文化是我们的爱国思想源泉、力量之本,是我们从骨子里爱国,爱国应从爱我们伟大民族民族文化开始。

【关键词】:爱国古诗文 教学

《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在语文学习过程中,培养爱国主义感情、社会主义道德品质,逐步形成积极的人生态度和正确的价值观,提高文化品位和审美情趣。培植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情感,养成语文学习的自信心和良好习惯,掌握最基本的语文学习方法。”爱国主义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美德,是全国各族人民共同的精神支柱。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加强爱国主义教育,继承和发扬爱国主义传统,对于振奋民族精神,增强民族凝聚力,团结全国各族人民自力更生,艰苦创业,为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宏伟事业而实现中国梦,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

在初中古诗文教学中渗透爱国主义教育,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一、从文本中发掘爱国主义素材和以杰出的文化古人为典范,激发爱国热情,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树立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

教学杜工部的《春望》时,设问:你们知道这是关于哪方面的一首古诗?关于忧国思亲的。哪一句最能体现作者深切的爱国情怀?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怎样理解这两句诗的意思及蕴含的情感?感伤国事面对繁花,难禁涕泪四溅。作者太伤感国事,所以见花开而落泪,闻鸟鸣也感到心惊,表现诗人对国家深深的爱和忧虑之情。结合作者背景阐述作者为什么会有如此的感慨和忧虑,原因之一是国家的破败,人们因战争的残酷而生活在灾难之中,最主要的原因是诗人有一颗拳拳爱国之心,关心国家的前途和百姓的冷暖。一首《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从内心导出了作者时刻不在牵挂着人民的冷暖,“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抒发作者忧国忧民的情感,表现了作者推己及人、舍己为人的高尚风格,诗人的博大胸襟和崇高理想,这种炽热的忧国忧民的情感和迫切要求变革黑暗现实的崇高理想,千百年来一直激动读者的心灵,并发生过积极的作用。

学到《论语》十二章时, 在介绍孔子时,回顾时代,联系当今,孔子不但是我们国家教育的鼻祖,儒家学派的创始人,还与柏拉图、达尔文等被公认为世界文化名人。现在很多国家都建了孔子学院,足以表明孔子几千年来的思想不但在影响着我们,还感染了世界人。韩国的一些大学里,学生每天早上来上学时,第一件事是先三拜孔子。外国人都尊崇我们的文化,我们没有理由不好好爱自己的文化,学习自己的文化。热爱国家的文化,就是爱国一个重要体现啊。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我们的国人能得到那么多的崇敬,难道不是我们的自豪吗?

二、教学古诗文,从作者的精神思想中找共鸣,加深学生对古代劳动人民维护国家独立尊严和忧国忧民的光荣传统的认识,树立忧患意识,激励学生爱国报国之志。

范仲淹虽被贬任,还时时心系人民,胸怀祖国,“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宽大胸怀和“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崇高理想,无不激励着无数中华儿女,以天下为己任,把国家民族的命运同个人命运紧密相连,才有如今的泱泱中华屹立世界!

中华民族在几千年的历史长河中,孕育了千千万万的优秀儿女。他们以天下为己任。不但崇尚自由,热爱和平,追求真理,注重礼仪,而且奋发向上,团结同胞,自强不息,一致抵御外来不法侵犯。《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作者躺在孤寂荒凉的乡村里,没有为自己的处境而感到悲哀,心中还想着替国家戍边。夜将尽了,我躺在床上听到那风雨的声音,迷迷糊糊地梦见,自己骑着披着铁甲的战马跨过冰封的河流出征北方疆场。深沉地表达了作者收复国土、报效祖国的壮志和那种“年既老而不衰”的矢志不渝精神,向读者展示了诗人的一片赤胆忠心。

“出师一表真名世,千载谁堪伯仲间”。诸葛亮为蜀汉基业“鞠躬尽瘁,死而后已”,他率师北伐,在出师前写下这篇表文以恳切的言辞,针对当时的局势,反复劝勉刘禅要继承先主刘备的遗志,开张圣听,赏罚严明,亲贤远佞,以完成“兴复汉室”的大业,表现了诸葛亮“北定中原”的坚强意志和对蜀汉忠贞不二的品格。他未出茅庐而知天下三分,政治上,严明法度,开发边疆,注重农耕,尤其擅长外交;军事上出奇制胜,运筹帷幄而决胜于千里之外。他的才干和智慧,是中国人民的骄傲。“表”中向刘掸提出的开张圣听、严明法度、亲贤远佞的建议,都是治国安邦之本,直到今天仍然有着重要的借鉴意义。

在教学这类古诗文时,要引导学生去体会和领略英雄气魄,在崇敬与感慨的同时陶冶自己的情操,树立忧患意识,激励学生爱国报国之志。

三、教学古诗文,使学生加深大好山河认识,激发热爱祖国壮美河山的思想感情。

没有骨子里对祖国河山的热爱之情,是写不出那么美丽而充满挚爱的篇章。《钱塘湖春行》、《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与朱元思书》、《三峡》等诗篇不仅描绘了如诗如画的祖国河山,而且渗透了诗人对组河山的深沉之爱以及积极进取蓬勃向上的精神。

爱国,在学生心中是一个大得不得了的概念,他们也知道应该爱我们的国家,很多学生认为做惊天动地之事才算爱国,于是在他们心中,似乎爱国是模糊的、飘渺的, 老师在教学时,可以这样跟他们说,爱国不是一定要为国家做什么大大的事,惊天动地的事,每个人都为爱国做一点小事,汇集起来就是大事,比如好好学习祖国的文化,发扬优秀文化传统,就是爱国的重要体现,这就是从骨子里的爱国。用心体悟祖国文化的意蕴,爱国就应从爱文化开始。

参考文献:《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

论文作者:吴应文

论文发表刊物:《语言文字学》2018年第2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4/12

标签:;  ;  ;  ;  ;  ;  ;  ;  

在古诗文教学中渗透爱国主义教育刍议论文_吴应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