穴位埋线治疗肝郁气滞型乳腺增生病56例论文_张小兰

穴位埋线治疗肝郁气滞型乳腺增生病56例论文_张小兰

张小兰

(韶关学院医学院附属医院 广东 韶关 512026)

【摘 要】目的:观察穴位埋线治疗肝郁气滞型乳腺增生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符合肝郁气滞型乳腺增生病的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穴位埋线组)和对照组(道遥散组)各28例,观察1个疗程后的临床疗效。结果:治疗后,乳腺增生患者疼痛、肿块硬度、肿块范围、全身伴随症状、B超最大肿块直径得到改善(P<0.05)。结论:穴位埋线治疗肝郁气滞型乳腺增生病疗效明显,值得临床推广。

【关键词】乳腺增生病;穴位埋线;肝郁气滞型

【中图分类号】R271.44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3-5028(2015)6-0453-01

乳腺增生病(hyperplasia of mammary gland,HMG)是指乳腺主质和间质不同程度地增生和复旧不全所致的既非炎症性也非肿瘤的一类疾病,是最常见的良性乳腺疾病之一。随着生活方式、饮食结构的变化,本病在我国的发病率逐年上升,发病年龄趋向低龄?1.2?。穴位埋线疗法治疗乳腺增生病将辨证与辨病相结合,整体与局部相结合,能起到全面调节内分泌、增强机体免疫功能的作用;且该法为非药物疗法,不损伤肝肾功能,无毒副作用,尤适合育龄期妇女?3?。笔者自2011年3月至2014年3月期间,采用穴位埋线治疗本病28例,同时设逍遥散治疗的28例作疗效对比观察,现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56例患者均为2011年3月至2014年3月在我院门诊就诊的肝郁气滞型乳腺增生病的女性患者。采用非随机同期对照的方法分为两组。治疗组28例。年龄18-52岁,平均37.2岁;病程2个月一11年,平均35.2个月。对照组28例,年龄19-50岁,平均35.8岁;病程4个月-13年,平均33.2个月。两组年龄、病程、病情等一般资料具有可比性。

1.2 诊断与辨证标准

参照2002年中华中医外科学会乳腺专业委员会第八次会议通过的《乳腺增生病诊断标准》和《乳腺增生病中医辨证分型标准》。肝郁气滞型:主症:乳房胀痛、窜痛,乳房疼痛和(或)肿块与月经、情绪变化相关。烦躁易怒,两胁胀满。次症:肿块呈单一片状、质软、触痛明显,青年女性,月经失调,或痛经,舌质淡红,苔薄白或薄黄,脉弦。具3项主证或2项主证加2项次证者即可诊断为肝郁气滞证。

1.3 排除标准

全部病例均经乳腺诊断仪确诊并排除其他乳房疾病,孕期 、哺乳期妇女均不入选 。

2 方法

2.1 治疗方法

治疗组采用穴位埋线疗法。取穴:足三里,三阴交,天宗、肝俞、肾俞、乳根、膻中。操作: 先将3/0羊肠线剪成1.5cm装入95%酒精中浸泡备用。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采用一次性无菌埋线包,选定穴区及操作者手部严格无菌消毒后,将羊肠线放入8号一次性无菌注射针头的前端,后接毫针,将针快速刺入穴位肌层,稍做提插,待气至,以毫针向前推动羊肠线,边推毫针边退针头,将羊肠线植入穴位的肌肉层,出针后,用干棉球按压针孔片刻以防出血。针先取一侧穴位,交替使用,2周治疗1次,12周为1个疗程。对照组予逍遥散治疗。组方:柴胡、当归、白术各10g,茯苓、白芍各15g,薄荷 6g,甘草10g,水煎服,l天l剂,12周为1个疗程。治疗期间停止服用其他相关药物。

2.2 统计方法

数据用SPSS 17.0 for Windows软件进行统计学处理,采用t检验和χ2检验。

3 治疗效果

3.1 疗效标准

参照2002年中华中医外科学会乳腺病专业委员会第八次会议通过的《乳腺增生病疗效评价标准》,计算治疗前后症状积分改善率。改善率=[(治疗前总积分?治疗后总积分)/治疗前总积分]×100%。治愈:改善率≥90%;显效:改善率70%~89%;有效:改善率30%~69%;无效:改善率<30%。

3.2 治疗结果

两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l。

表1 两组总有效率比较

组别例数痊愈(例)显效(例)好转(例)无效(例)总有效率(%)

治疗组283204196.43

对照组282168292.86

治疗组疼痛积分、肿块硬度评分、肿块范围评分、全身伴随症状评分、肿块直径积分与对照组比较均有统计学差异 (P<0.05),见表2。

表2 治疗后两组症状体征积分差值比较(?χ + s )

组别 例数疼痛积分肿块硬度评分肿块范围评分全身伴随症状评分B超最大肿块直径积分

治疗组288.50±3.214.70±2.104.70±1.286.27±1.764.45±1.78

对照组2810.50±4.905.43±2.655.20±2.367.10±2.155.05±2.43

4 讨论

乳腺增生病属中医学“乳癖”范畴 。中医认为本病的发生多与情志失调、气机郁结有关 。《外科正宗》云 :“忧郁伤肝,思虑伤脾,积想在心,所愿不得志者,致经络痞涩,聚结成核”。肝气郁结是本病基本病因病机。所选穴位中,膻中为气会,肝俞为肝的背俞穴,是治肝病之要穴,二穴合用,能疏肝理气、行气散结。因乳房为足阳明胃经所过,乳头为足厥阴肝经所属,故局部取乳根,远端取足三里、三阴交。三阴交有养血滋阴,调补气血作用,与足三里相配,既可调理脾胃,化痰浊,还可调理气血,通达乳络。现代研究证明针刺足三里、肝俞、膻中可调节妇女内分泌系统?4?,且针刺肝俞、肾俞对下丘脑一垂体一卵巢生殖生理内分泌功能具有良性调整作用。天宗、肾俞皆为针灸治疗乳疾的经验穴位,对乳房肿块具有消肿散结、调和阴阳的功效。诸穴合用,对乳腺增生病产生标本兼治的作用。

逍遥散出自宋《太平惠民和剂局方》,有疏肝理脾,柔肝缓急之功。本组结果显示,两组总有效率比较无统计学意义,但治疗后乳房疼痛、肿块范围、肿块硬度、肿块大小及伴随症状改善,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

综上所述,乳腺增生病是临床上常见的疾病,埋线疗法是根据针灸学理论与现代物理医学相结合的产物。穴位埋线治疗肝郁气滞型乳腺增生病在消除疼痛、肿块、全身伴随症状方面有确切疗效,且作用直接、无毒副作用、疗效迅速,值得推广。

参考文献:

[1]聂晓伟,谈勇,钱云.盆腔炎、乳腺增生症、子宫肌瘤、卵巢囊肿临床流行病学现状分析[J].辽宁中医药大学学报,2012,14(7):108—110

[2]林毅,唐汉钧.现代中医乳房病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3:102一103

[3]刘颖,阮利元,杨琴.穴位埋线治疗肝郁痰凝型乳腺增生病150例[J].上海针灸杂志,2010,29(1):52

[4]杨三平.腧穴学[ 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84:189

论文作者:张小兰

论文发表刊物:《河南中医》2015年6月供稿

论文发表时间:2015/10/14

标签:;  ;  ;  ;  ;  ;  ;  ;  

穴位埋线治疗肝郁气滞型乳腺增生病56例论文_张小兰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