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科护理工作中非语言性沟通的运用论文_张云香,刘丽丽

儿科护理工作中非语言性沟通的运用论文_张云香,刘丽丽

张云香 刘丽丽

青岛市第三人民医院 266300

摘要: 目的:对儿科护理工作过程中非语言性沟通的运用作出探讨,充分认识到非语言性沟通的重要价值。方法:对2015年初之后我科收治的患者提供非语言性沟通的护理服务,然后通过满意度调查及回收调查问卷等的方式收集患者及其家属对服务的看法,以此对护理效果做出总结。结果:非语言性沟通的护理手段能让患者倍感情切,从而对医院的恐惧感降低,有利于护理质量的提升,

关键词:儿科;护理工作;非语言性沟通;

非语言沟通即体态沟通,在进行信息传递期间,往往会与语言结合运用,抑或是替代语言沟通。儿科的患儿年龄较小,护士与其沟通难度较大,因此沟通对儿科护理工作而言是非常重要的。过去,语言交流一直是护理期间运用的主要沟通方式,但近年来的研究发现,非语言沟通对于儿科护理而言,发挥的作用是非常显著的。

1、一般资料

从2015年1月至2015年11月期间,我科一共收治了3467例儿童患者,住院时间均值为10.2天。这些患者中,男童患者1862例,女童患者1605例;年龄大于七岁的有568例。年龄在3岁至7岁的患者有1246例。年龄在1岁至3岁之间的有1321例。年龄少于1岁的患者332例。

2、方法

通过长时间的实践,我们逐渐意识到非语言性沟通在儿科护理中的重要性,为此医院组织全院的护理人员展开了沟通技巧的培训,通过培训让护理人员掌握非语言性沟通的技巧,并在具体的工作时间中,充分考虑患者的个体特征,提供最适宜的非语言性沟通服务。我院从2015年初开始针对入院治疗的幼儿患者提供非语言性沟通服务,并对出院病人的满意度做出调查,从而对护理效果进行衡量,由此来监测、评定护理效果。

3、儿童护理工作运用的非语言性沟通技巧

我科对2015年初入院的患儿提供非语言性沟通服务,其中运用的非语言性技巧总结如下:

3.1 打造温馨的病房环境

患儿入院面对陌生的环境往往会非常抗拒,并出现恐惧情绪,因此医院可以将病房营造出一种家的温馨感,采用温和的光线、适宜的温度及让人舒适的装饰,尽量让患儿能够在病房中感受到加的感觉。小儿天真浪漫,对于卡通漫画等情有独钟,为此可适当的添置一些卡通人物,适当放置一些可以提供给患者玩乐的玩具。

3.2 投以充满爱意的目光

作为心灵的窗户,通过对患儿投以充满爱意的目光,能够让患儿感受到我们的善意,从而释放出巨大的能量,因此在非语言沟通中,目光接触是一项关键内容。对患儿投以充满爱意的目光,给予亲切的注视,往往能够让患儿备受鼓舞,积极接受治疗,同时对医院及工作人员的恐惧、敌视等消除,放松患儿的心情,从而对患儿的情绪进行稳定,便于治疗工作的开展。

3.3 给予患儿亲戚的抚摸

在儿科护理工作中,抚摸是非语言沟通的重要内容。护理人员通过抚摸能够在短时间内患儿的情绪平复下来,起到镇静的效果。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当然,对儿童患者而言,选择何种抚摸方式一定要充分考虑患儿所处的年龄阶段,例如对于婴儿而言,轻柔的抚摸、温暖的怀抱是最好的抚摸方式;而对于一些年龄较大的患儿则可以采取对其头部进行抚摸,表示对他们的关怀与鼓励;对于一些处于学龄期的儿童、青少年等的抚摸则是眼神的注视,表示对他的关注,与此同时可以辅助于轻拍肩膀这一动作,从而让患儿感受到鼓励。

3.4 充满真诚笑意面部表情

一个人的面部表情往往能够集中表现出其行为、举止,因此对患儿而言,医生、忽视的面部表情往往会对其产生深刻的影响,如果医院的护理人员,始终以舒适、笑意盈盈的姿态面对患者,患者也会感到舒适,原本因为患病苦闷的心情得以患者,患儿与会因此更加信任翼虎人员,从而使得护士、患儿两者的距离得以拉近。假设如果患儿在入院治疗之后,每天面对的是一副副冷冰冰的面庞,会使得患儿与医生、护士间的距离越来越远。,从而产生抗拒情绪,不愿意主动沟通,不愿意积极配合治疗,严重的会导致治疗最佳时间的延误,加重患儿的病情;患儿的家属也会因此出现一些负面的情绪。如果患儿在入院治疗之处就感受到医护人员的友好,在医院感受到的不是阴沉、消极的氛围,而是令人感到舒适的服务,无论是患儿还是家长的满意度都能得以提高。

3.5 熟练的操作技巧

如今国内大部分孩子都是独生子女,是整个家庭中的掌上明珠,为此当自己的孩子生病,家属往往会有强烈的保护孩子的意识,加之对孩子病情的担忧,对于医护人员的一举一动都格外敏感。如果医护人员拥有熟练的操作技巧,且展现给家长的是优美的体态工作,往往能够让患者的家属感到放心。例如在和患儿的家属进行沟通,或者是对患儿资料进行搜集过程中,辅之以手势动作,能够让家属更好的理解。试想如果面对紧急情况,但是护理人员却表现得非常慌张,会使得家属紧张情绪加剧,造成恐慌感,影响治疗;如果护士人员表现自若,往往能够让家长感到有定心丸。

4、结果

从2015年初我科对收治的患者都提供非语言性服务,通过近一年的时间,对比往年的数据资料,医患纠纷发生的几率得到了显著的减少,大部分家属都表示了对医院护理工作的满意,对所有出院患儿的家长都发放并要求其填写调查文件,成功回收了1896份,其中百分之九十七的患儿家属都表示满意医院提供的护理服务

5、讨论

儿科的患儿往往年龄较小,并不具备较好的自理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因此非语言沟通能够给患儿传达出亲切、关怀,通过这次调查分析验证了在儿科护理工作过程中对非语言性沟通技巧进行运用的重要作用。由此可知非语言性沟通技巧的运用能让医护人员更好、更高效地完成对患儿的治疗,有利于消除患儿的恐惧、排斥心理,还能够与患儿家属保持友好的关系,从而减少医患纠纷。

参考文献

[1]王小群,杨杰,陈丽容. 浅谈儿科护理带教中非语言性沟通的培养[J]. 黑龙江医药,2011,04:677-678.

[2]李杨. 浅谈精神科护理中非语言沟通的运用[A]. 中华护理学会.全国精神科护理学术交流暨专题讲座会议论文汇编[C].中华护理学会:,2010:4.

[3]郭利方. 肢体语言沟通对儿科护理工作满意度的影响[J]. 实用临床医学,2015,05:77-79+84.

[4]叶倩. 护理专业大学生护患沟通能力的结构分析及评价工具的初步研究[D].第二军医大学,2004.

[5]王丽敏. 儿科优质服务中非语言性沟通的作用和方法[A]. .2014年河南省儿科优质护理服务规范管理培训班及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14:5.

[6]张春日. 非语言性沟通应用于儿科患儿护理中的临床效果观察[J]. 临床合理用药杂志,2014,33:174-175.

论文作者:张云香,刘丽丽

论文发表刊物:《中国医学人文》2016年2月第2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6/5/17

标签:;  ;  ;  ;  ;  ;  ;  ;  

儿科护理工作中非语言性沟通的运用论文_张云香,刘丽丽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