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环境下高校图书馆流通模式的创新分析论文

网络环境下高校图书馆流通模式的创新分析论文

网络环境下高校图书馆流通模式的创新分析

赵樱

(浙江理工大学科技与艺术学院,浙江 杭州)

摘 要: 随着网络信息时代的到来,网络信息技术水平逐渐提高并融入到了各行各业的工作中。就我国高校图书馆管理而言,其管理和流通也受到了网络信息技术的影响,图书馆管理和服务模式发生了一定的转变。本文就针对网络环境下高校图书馆流通模式的创新进行简要的分析。

关键词: 网络环境;高效图书馆;流通模式创新

引言

随着现代科技水平不断提高,数字资源逐渐成为了信息资源传递和利用的又一有效途径,而随着数字资源在社会中的运用越来越广泛,已经在很多方面逐渐代替了传统纸质资源,这对高校图书馆管理服务和流通而言所带来的影响是巨大的。因此,在高校图书馆流通服务中应对业务流程进行调整,对流通服务程序和管理机构进行合理调节,将数字资源逐渐转变为图书馆管理工作的重点,实现高校图书馆数字资源管理水平的提升,从而促进我国高校图书馆不断进步和发展。

从时间向度看,任何国家和地区的社会管理模式与思想都不是一成不变的,都有一个生成与转换的过程。任何社会管理思想都深深依存于它所产生的社会环境,目的也是为了解决其当下社会面临的秩序、发展、社会经济文化等问题。从追求政治和行政独立,到以绩效为核心,再到更为重视社会公正,发展任务的转换决定了不同时期西方社会管理的特点。

一 网络环境下高校图书馆流通服务新趋势

(一) 资源共享已经成为图书馆发展的普遍趋势

数字资源利用相比于图书馆以往的信息资源利用具有独特的优势,计算机、手机、平板电脑等电子设备是阅读数字资源的主要设备,数字资源通常以CAJ、电子文档、PDF等格式展现,读者可以运用相应的阅读软件进行阅读。另外,相比于传统的图书馆信息资源,数字化资源中不仅仅包含纯文本内容,还包含了视频、音频、图像等资源,这也是以往图书馆无法提供的资源。在网络信息技术和数字资源快速发展的背景下,在图书馆流通服务的发展过程中,资源共享已经成为了主要的发展趋势。

(二) 馆藏资源的充分利用成为图书馆发展的永恒的主题

为读者提供充足的阅读资源是图书馆的主要目的,从而对人们的阅读需求予以满足。而检验图书馆工作是否合格最重要的标准就是其对文献资源的利用率。在网络化背景的影响下,图书馆的流通服务模式逐渐转变,可以一体化管理内部各种类型信息资源,从而更为有效的流通和利用图书馆信息资源。

二 现阶段高校图书馆流通服务存在的问题

(一) 信息化和网络化发展促使高校图书馆工作重心转移

随着网络信息技术和数字资源的出现和发展,逐渐的代替了传统纸质资源的地位。同时,图书馆流通服务由于时间和空间等因素的限制,读者阅读量也在逐渐的减少,许多图书馆都是为了满足评估指标要求进行纸本资源的采购,但在资源入馆后却难以得到有效的利用。以往图书馆流通工作中,上架、整架、借阅等基本服务就是主要的服务内容,流通程序简单缺乏技术含量,没有对传统服务方式进行创新,图书馆的工作和服务缺乏亮点。因此,高校图书馆为了顺应当前网络信息化时代的发展,逐渐将数字图书馆和虚拟图书馆作为了主要的工作方向,管理工作过于注重技术而忽略了面向读者的流通服务,这对图书馆流通部门的发展而言是极为不利的,难以顺应新时期图书馆整体工作要求对服务能力和水平予以提升,难以有效利用馆藏纸本资源。

想要在网络环境下合理创新高校图书馆流通服务,首先就是对图书馆工作人员的素质和业务能力予以提升。只有工作人员整体素质得以提高,才能顺利的实施后续的图书馆流通服务创新工作。

(二) 各地图书馆资源共享推行不利

图书馆流通服务应积极适应网络环境下时代发展趋势,对传统服务方式予以创新和改变。就图书馆服务理念而言,首先应遵循“以读者为本”的服务理念,将是否能够满足读者的阅读需求作为考察流通服务水平的重要标准。其次,应确保图书馆服务工作中服务人员和管理人员具有良好的外在形象和信誉,遵循礼貌待人的原则为读者提供借阅服务,耐心解答读者的问题,让读者认可图书馆的服务并愿意主动前来阅读。另外,应积极完善图书馆流通服务中的各项服务信息,对服务流程和信息服务加以完善,积极建立读者和图书馆管理人员之间的联系,及时接收读者的反馈意见并对图书馆服务予以改进,增强读者对图书馆的信任度,切实提升图书馆流通服务质量。

一些高校图书馆为了创新流通服务,逐渐对图书馆工作人员的业务能力和素质重视起来。在网络环境下,高校图书馆流通服务主要依靠计算机技术提供给广大读者。因此,高校图书馆在管理过程中应对工作人员的计算机应用能力予以重视,并积极开展相关培训,培训工作可以聘请具有计算机专业能力的人员前来负责,主要对图书馆借阅系统和计算机进行操作时出现的各种问题进行介绍并提供解决方法。培训过后可以通过技能考核来检验工作人员的能力水平,确保其能够妥善正确的管理和使用计算机借阅系统。而通过培训和考核工作的开展也确实能够显著的提升图书馆员的整体素质和业务能力,实现图书馆流通服务的创新发展并对整体流通服务质量予以提升。

(三) 图书馆工作人员服务工作过于被动

就图书馆的工作人员而言,在传统发展模式的影响下,造成其工作理念普遍表现为被动型服务理念,日常的工作也仅仅局限于基本的工作环节,比如整理图书、借阅服务等等。而随着先进计算技术检索功能、借阅功能、数字资源的出现,以及图书馆资源的扩充,如果工作人员继续沿用以往的服务方式是难以满足图书馆发展要求的,因此需要工作人员对工作方式和理念进行积极的转变,不断提高图书馆流通服务的水平。

三 网络环境下加强图书馆流通服务创新模式

(一) 提高图书馆员的素质

CNN具有2种特性:局部连接和参数共享。CNN中相邻2层的连接方式为局部连接,当前层每个神经元的值是对上一层进行卷积操作得到的,且每次卷积的参数相同。如图1所示。相同颜色的线表示相同的参数,li+1层神经元的值依赖于上一层神经元的值, li+1 层每个神经元共享参数。

另外,在高校图书馆中还存在重复购买图书的问题,不仅浪费经费还影响图书使用率,图书资源价值没有得到有效发挥。因此,高校图书馆应重视信息网络背景下信息资源共享建设工作的开展,从而为自身开辟出更为广阔的发展空间。

信息网络环境可以有效的实现图书馆与外界之间的资源共享,从而实现最大化的资源使用率,同时还能有效节约图书馆在其他方面的建设发展资金。因此,高校图书馆也要对资源共享网络的建立重视起来,围绕本地图书馆的发展,建立资源共享局域网络并以此为基础强调分工协调,针对图书馆资源和信息实现网络服务共享和网络共享。同时,还要建设网上数据库,确保图书馆网上资源的充足,从而提升图书馆之间资源共享的成效。

(二) 扩大资源使用,推行各地资源共享

算法1的Step2所需的MPRM逻辑的PLA格式文件由基于有向Kronecker功能决策图的MPRM极性转换方法[15]得到.Step7中的概率表达式采用BMD表示.

(三) 以人为本,丰富图书馆服务形式

在高校图书馆的发展过程中,传统图书馆的馆藏资源就是单一的纸本图书,难以与外界图书馆建立密切的联系,图书馆内信息流通较为闭塞,并且服务对象也存在局限,主要服务于校内的师生群体,从而图书馆的资源也无法得到充分有效的利用,服务水平也受到了限制。比如,我国拥有大量的图书馆,按照国家、省份、城市等分为了不同等级,但各个地区图书馆仅仅在本地财政承受范围内进行图书馆资源的配置,没有进一步扩充馆内的资源。

(四) 利用现代化技术来加强科学管理

对图书馆科学管理予以加强,明确制度和权责,采取分类管理方式对图书馆工作人员进行管理,清晰的认识到满足读者需求就是图书馆服务工作的主要目标。而就高校图书馆流通服务和管理工作而言,主要的服务对象就是校内广大的师生群体,更要对管理制度进行科学的制定从而实现图书馆管理质量的提升。同时,还要对图书馆管理设施进行及时更新,比如计算机技术、声像技术、通讯技术、微缩技术以及相关的设备等等,都要及时进行更新和完善,从而实现图书馆服务手段和方式的不断创新,对读者的阅读需求予以更好的满足。

(五) 开展网上咨询

某高校图书馆结合对读者问题的解答工作进行了对流通服务的创新和发展,将FAQ系统应用到了借阅系统中。读者在网上可以提出自己的问题和想要了解的内容,FAQ系统会将这些问题进行一定整理与分析,使其具有一定的条理性,变得更加直观。这样一来,图书馆员通过FAQ系统就可以清晰看到读者所提出的问题都有哪些,分门别类的进行解答,满足了读者的不同需求。该高校图书馆在应用FAQ系统进行网上咨询后,提高了流通服务工作的效率,降低了图书馆员的工作强度,也实现了流通服务工作的有效创新。高校图书馆的流通服务工作对于图书馆自身的工作开展及读者的需求都有重要的作用和现实意义,并且应当根据社会的不断变化进行相应的调整与发展。

杨福旺告诉记者:“党的十八大以来,大规模的土地流转在全国铺开。这些年,我国已经有很高比例的土地在流转,这是农业集约化、高效化的需求决定的。”在这样的契机下,化肥销售的目标群体在发生着变化,在原来的一家一户几亩地的基础上衍生出了拥有数百亩、数千亩、数万亩土地经营权的主体。这就要求天脊集团针对新的目标群体制定出新的销售措施。经过深入的市场调研,杨福旺与团队决定实施“十百千万”工程。

四 结语

从上述分析可知,当前人类社会逐渐步入网络信息化时代,信息传播途径更为广泛、便捷,而随着网络信息技术水平的不断提升也逐渐被应用到了各个行业的工作中。就我国高校图书馆而言,也逐渐应用了网络信息化技术,并以此实现了对流通服务的创新。相比于传统图书馆流通服务模式,在网络环境下,图书馆资源不再仅仅局限于单一的纸质资源,管内信息流通也更为便捷,馆际和校际间信息沟通和资源共享更为频繁,高校图书流通服务质量和水平得到显著提升。

参考文献

[1] 闫晓玲,刘保军. 对大流通模式下高校图书馆学生助理管理员制度的思考[J].天津职业技术师范大学学报. 2017(02).

[2] 陈晓红. 高校图书馆大流通读者服务的探讨[J]. 才智,2017(21):81.

[3] 徐健晖.澳洲高校图书馆面向校友服务调查分析及启示[J].国家图书馆学刊. 2017(05).

[4] 文茂香.网络环境下高校图书馆读者服务创新研究[J].教育现代化,2017,4(32):309-310.

本文引用格式: 赵樱.网络环境下高校图书馆流通模式的创新分析[J]. 教育现代化,2019,6(57):144-145.

DOI: 10.16541/j.cnki.2095-8420.2019.57.048

作者简介: 赵樱,女 ,汉族,浙江杭州,浙江理工大学科技与艺术学院,馆员, 本科学历。研究方向:图书馆管理。

标签:;  ;  ;  ;  

网络环境下高校图书馆流通模式的创新分析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