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床药学干预儿童哮喘性疾病治疗效果的探讨论文_张福顺

怒江州妇幼保健计划生育服务中心 云南怒江 673199

【摘 要】目的:分析临床药学干预在儿童哮喘性疾病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5年4月至2016年9月诊治的哮喘性疾病患儿88例,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42例给予常规治疗,观察组46例在常规治疗中给予临床药学干预,比较两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6个月随访时肺功能指标均明显优于对照组,治疗期间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为哮喘性疾病患儿实施临床药学干预,有利于提升治疗效果,改善患儿肺功能,降低不良反应发生风险,值得推广。

【关键词】儿童;哮喘性疾病;临床药学干预

哮喘在儿童期较为常见,多有胸闷、气短、咳嗽、喘息等临床表现,对儿童生长发育与身心健康均有不良影响[1]。哮喘患儿需长期用药治疗,若用药不规范可导致疾病迁延加重或反复发作,给患儿造成更大痛苦[2]。因此,我院对部分哮喘性疾病患儿治疗时采用了临床药学干预,且取得理想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选取我院2015年4月至2016年9月诊治的哮喘性疾病患儿88例,均根据《儿童支气管哮喘诊断与防治指南》(2016年版)[3]的相应标准明确诊断。在家长知情同意前提下将患儿分为两组,对照组42例,男23例,女19例,年龄5-11岁,平均(8.4±0.6)岁;病程3个月-4年,平均(1.8±0.2)年;观察组46例,男24例,女22例,年龄6-12岁,平均(8.6±0.5)岁;病程5个月-4年,平均(1.7±0.4)年;两组患儿基本资料无显著差异(P>0.05),可对比。

1.2 方法

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观察组在治疗中给予临床药学干预:(1)由具有初级职称及以上的3位药师为患儿建立用药档案,记录患儿基本信息、不良反应史、病史、曾经用药情况、目前用药情况。(2)临床药师参与患儿的全程治疗,并协助医师确定个体化的治疗措施;对于特殊哮喘类型给予药物血药浓度监测,对药物治疗予以规范,并引导家长对疾病有正确认知。(3)由2位资深药师坐诊门诊,提供用药咨询服务,为患者答疑解惑,包括用药方法、吸入剂应用注意事项、不良反应、药物作用等,并未家长讲解遵医嘱用药的意义;(4)患儿出院之后继续提供用药指导与药物咨询服务,定期展开电话随访,了解患者治疗情况,并督促家长遵医嘱为患儿用药。

1.3 疗效判定

对两组患儿的治疗效果展开判断:显效:经治疗患儿哮喘症状彻底缓解,6个月随访中发现偶尔需用药物控制症状;有效:患儿哮喘症状明显改善,但需经常使用药物改善症状;无效:患儿哮喘症状无改善,或有所加重。治疗总有效率=(显效+有效)/总例数×100%。记录两组患儿治疗期间不良反应发生情况、住院时间,在治疗前、6个月随访时检测两组肺功能指标,。包括第1s用力呼气容积占预计值得百分比(FEV1%)、最大呼气流量占预计值得百分比(PEF%)。

1.4 统计学分析

研究数据以SPSS 20.0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s)对比时行t检验,计数资料行Χ2检验。P<0.05为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两组疗效比较

对照组显效17例,有效14例,无效11例,治疗总有效率73.8%;观察组显效22例,有效20例,无效4例,治疗总有效率91.3%;两组治疗总有效率差异显著(P<0.05)。

2.2两组不良反应及住院时间分析

对照组8例出现不良反应,其中心悸3例,头痛3例,代谢增加2例,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9.0%;观察组2例出现不良反应,分别为头痛、心悸各1例,不良反应发生率为4.3%;两组差异显著(P<0.05)。

2.3两组不同时间肺功能指标分析

两组患儿治疗前FEV1%、PEF%组间无显著差异(P>0.05),治疗后两组各指标均明显改善,且观察组两指标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见表1。

3 讨论

哮喘性疾病病程较长,易反复发作,甚至可伴随患儿一生。近年来随着生活环境的改变、不良生活习惯日益多见,我国儿童哮喘性疾病发生率有所提高[4]。哮喘患儿治疗时的依从性不佳,病情控制较难,再加上家长对用药知识的掌握程度不够,常有不规范用药现象,影响了患儿的治疗效果。

在这一背景下,我院为部分哮喘性疾病患儿常识性展开临床药学干预。在临床药学干预中,我院先为患儿建立用药简历,以便为患儿提供个体化的药学服务;在治疗全过程临床药师参与其中,并辅助临床医师确定合理的治疗方案,让患儿及家长对遵医嘱用药的必要性有清楚认知;临床药师门诊坐诊,随时为患儿及家长提供用药咨询服务,并且将这一服务延续到患儿出院后,定期展开电话随访了解患儿的用药情况和疾病治疗情况,以便对患儿的用药治疗有更准确的把握、更适时地指导。通过这一系列的临床药学干预,临床用药的合理性可明显提升,治疗效果也会随之提高[5]。

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6个月随访时肺功能指标均明显优于对照组,治疗期间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可见,为哮喘性疾病患儿实施临床药学干预,有利于提升治疗效果,改善患儿肺功能,且可降低不良反应发生风险,值得推广。

参考文献:

[1]代传林,潘家华.儿童支气管哮喘药物治疗进展[J].中华全科医学,2016,7(12):1974-1975.

[2]王景霞.儿童过敏性鼻炎和哮喘规范化诊断与治疗[J].医药卫生:文摘版,2016,7(5):5-6.

[3]中华医学会儿科学分会呼吸学组,《中华儿科杂志》编辑委员会.儿童支气管哮喘诊断与防治指南(2016年版)[J].中华儿科杂志,2016,54(3):167-181.

[4]莫绍民.儿童哮喘及相关哮喘性疾病的临床体会[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5,15(76):45-46.

[5]潘莉丽.临床药学干预儿童哮喘性疾病治疗效果的分析[J].抗感染药学》,2015,8(1):17-17.

论文作者:张福顺

论文发表刊物:《中国医学人文》(学术版)2017年8月第15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1/26

标签:;  ;  ;  ;  ;  ;  ;  ;  

临床药学干预儿童哮喘性疾病治疗效果的探讨论文_张福顺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