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泽凯:创造财富的快乐与痛苦_李泽楷论文

李泽凯:创造财富的快乐与痛苦_李泽楷论文

李泽楷:创富的乐与痛,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创富论文,李泽楷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涉嫌“种票”:突遭搜查掀波澜

2010年2月10日,在李泽楷并不在现场的情况下,香港警方商业罪案调查科搜查了全港十多处地点,包括李泽楷位于港岛南区石澳及山顶等地的三处大宅,以及富通保险等多间公司。根据《香港明报》的报道,此次调查由香港证监会及律政司根据有关指控主导进行的,调查的缘由是怀疑电讯盈科私有化期间涉及“种票”的案件,因涉案主角是香港首富李嘉诚之子李泽楷,以及香港财经界人士袁天凡、林孝华等,再加上案情复杂等原因,警方的此次行动显得非常低调。但没想到,此消息一经披露,就立即引来轩然大波。

很多人不理解“种票”是何意。实际上,“种票”是一种形象的说法,意思是在相关公司股东集体投票前,知情人提前布局入股,以影响该公司最终决策的一种行为。李泽楷因希望电讯盈科私有化而涉嫌“种票”疑云,早在2009年4月就曾上诉至香港法院,事隔近一年之后,此次警方的搜查据称是就此案展开全方位调查。

有着“小超人”之称的李泽楷曾风光无限,但却因叛逆形象和不按规矩出牌的商业举动,这次因涉嫌操作电讯盈科私有化的“种票疑云”再一次让李泽楷“臭名”远扬,电讯盈科小股东更是面对媒体直言:“他哪里是什么‘小超人’,其实就是个不顾小股东利益的‘败家子’。”有分析家认为,身为世界华人首富李嘉诚之子的李泽楷甚至可能面临两年的牢狱之灾。

根据《香港明报》的报道,李泽楷的律师Martin Rogers针对该调查指出:“我们不认为李泽楷为调查对象,并相信盈科拓展或电讯盈科的任何高级管理层没有介入任何不法事宜。我们将全力配合有关调查,并希望事情能尽快得到解决。”但分析人士认为,此次事件不仅让电讯盈科的企业信誉不保,而且其父李嘉诚旗下企业及李嘉诚本人的名誉也会受牵连。

曾一度被护犊情深的李嘉诚当作接班人培养,但又一直在试图摆脱自己父亲“阴影”的李泽楷,希望通过自己的努力走出属于一条自己的路来,让所有人都明白自己的成功不是靠着父亲的照顾,以至于与父亲“对着干”的反叛行径使得父子交恶。但事实证明,多次闯祸的李泽楷成功脱险的背后都有着父亲李嘉诚的影子,但这一次李泽楷还能获得李嘉诚的护佑而化险为夷吗?

培养人才:老超人用心良苦

李泽楷在1966年11月8日出生时,时年38岁的李嘉诚已事业有成,以生产塑胶花起家的他已是名副其实的塑胶大王,在香港城中是有名的富豪。李嘉诚从一个穷小子历经努力和无数的艰辛,创办了长江实业、收购和记黄埔,后来成为香港公认的“地产大王”,被人们誉为香港“超人”。据美国《福布斯》全球富豪排行榜,2009年李嘉诚个人财富达到162亿美元,也就是1287亿港元,蝉联香港首富。

衔着金汤匙出生的李泽楷在这样的首富之家自然生活富足,但事实上与自己长两岁的哥哥李泽钜一样,在父亲严厉的教育下,李泽楷并未过多地体会过普通孩子一样的快乐,或许这正是他从小叛逆的原因之一。从3岁起,李泽楷就由特别安排的外籍私人教师为他补习英文,而且在上小学时,李泽楷就与其兄长一起被李嘉诚安排入读香港最优秀的名校——圣保罗男女小学。在每个周末,李嘉诚都会带李泽楷两兄弟出海。为了让两兄弟打好中文基础,李嘉诚都会带一本文言文的书籍。尽管贪玩,但两兄弟困身于游艇之中,别无选择,只好听父亲讲话硬啃古文。“我想,到今天他们未必看得懂文言文,但那些是中国人最宝贵的经验和做人宗旨。”李嘉诚这样说。

深信优越的家庭条件对于孩子的成长不利的李嘉诚,除了给孩子们提供最好的教育外,还特别注重对孩子进行苦难教育。李嘉诚还带着李泽楷两兄弟到报刊亭,看一个边卖报边做功课的小女孩,要他们了解世界上有那么多人处在艰辛之中,以此让他们珍惜自己的学习条件。

除了让自己的儿子在名校读书,作为商界巨子的李嘉诚,自然无时无刻不培养儿子们的经商才能。李泽楷长到八九岁的时候,李嘉诚在召开董事会时,都会让两个孩子在专门设置的小椅子上列席会议。在严肃的会议室内,在严父和严师跟前,李泽楷和李泽钜只好乖乖地正襟危坐,聆听教诲接受最早的商业训练。按李嘉诚的话说:“带他们到公司开会,不是教他们做生意,而是让他们知道,做生意不是简单的事情,要花很多心血,开很多会议,才能成事”。李嘉诚的良苦用心,由此可见一斑。

跟很多富豪不让自己的子女吃苦受累不一样的是,吃过苦头的李嘉诚始终认为,温室里的幼苗是不可能茁壮成长的。因此,他会想尽办法历练自己的两个儿子。在李泽楷不满14岁的时候,李嘉诚就把他和大哥李泽钜一起送到北美攻读大学预备学校,希望儿子能真正体验生活的磨练。

摆脱老父:“叛逆”公子自己挣钱

现实中的李泽楷与兄长李泽钜有着完全不同的性格和人生发展轨迹,事实上,从到北美上学开始就能看出两人的巨大差异。也从那时起,我们可以窥见李泽楷想摆脱父亲李嘉诚的心路历程。

让李泽楷跟随被斯坦福大学土木工程系录取的哥哥李泽钜到美国学习,除了培养两人独立的生活能力外,李嘉诚希望兄弟俩还能有个照应。但个性迥异的两人,特别是特立独行的李泽楷却极少主动与李泽钜来往,即便李嘉诚为他准备的生活费,他都没有动用。1984年,17岁的李泽楷也考入大哥李泽钜就读的美国斯坦福大学。不过,两人不同的是,李泽钜听从了父亲的安排就读土木工程系,而李泽楷当时受到创造了新经济财富神话的吉姆·克拉克和杨致远的影响,选择了自己喜欢的计算机工程,而不是父亲李嘉诚所希望他就读的商科、法律等适宜管理综合企业的专业,但李嘉诚尊重了李泽楷的选择。

很显然,自小就不安分的李泽楷为了证明“自我”并强调“自我”,并没有按照父亲的安排亦步亦趋地成长,而是走自己的路。就连成功的父亲带来的光环——“李嘉诚的儿子”也让他感到反感,甚至认为影响到他的正常生活,从而试图极力摆脱父亲的影响。

李泽楷的挚友杨敏德曾指出:“李泽楷从来就不是个乖孩子。很小的时候,他就敢和父亲争辩。”中学一年级时,他曾因与同学在上课时偷偷煮东西吃而被老师罚坐垃圾筒及站上台“示众”。稍大后,他爱上了开快艇、驾飞机、潜水打鱼这些被李嘉诚认为是高危险的运动。17岁那年,他甚至潜水捕捞了一条5英尺多长的鲨鱼,送给父亲。

证明“自我”的表现远不止这些。在读大学期间,尽管李嘉诚都会给李泽楷足够多的生活费,但李泽楷对此却不以为然,强烈的独立意识促使他自己挣钱养活自己。为此,在北美的课余时间,李泽楷瞒着父母在放学后跑到学校附近的麦当劳餐厅当收款员,还在高尔夫球场做过球童。尽管上课之余还要打工的确很辛苦,但从不花父亲的钱到享受自己赚钱的快感,李泽楷享受着自己“挣来”的自由。后来,李泽楷回香港创业成功之后,李嘉诚曾经劝说他要保持勤俭的好习惯,没想到却赚来儿子一句“我赚的钱,我享受”的生硬回答。

很显然,作为富二代的李泽楷与他的父亲李嘉诚有着很多不同。一生勤劳的李嘉诚希望是子承父业,所以极力培养李泽钜李泽楷两兄弟,但李泽楷却喜欢自立门户,极具叛逆;李嘉诚经商追求稳扎稳打,谋定而动,异常低调,但李泽楷却是喜欢标新立异,喜新厌旧,招惹人注意;李嘉诚在私生活上是恪守本分,中规中矩,但李泽楷却绯闻不断。就连李嘉诚最为喜欢的高尔夫,也成为李泽楷最为痛恨的运动。因为在美国读书打工期间,由于要背负高尔夫球棒,以致拉伤了右肩,直至现在伤患还会时常发作。李泽楷的我行我素总在不断地制造轰动。有一次接受媒体采访时,他竟然穿着一双从超市里买来的15元一双的白帆布鞋,简单地配上白恤衫及斜纹布裤出场。他从不戴金劳力士、摩凡陀等名牌手表,早期戴的是不知名的便宜表,后来戴Swatch、Timex等,也从来不聘用保镖,总是喜欢独来独往。

特立独行,显得非常另类的李泽楷让李嘉诚头痛不已。更让李嘉诚有些尴尬的是李泽楷始终有摆脱“李嘉诚之子”这个称谓的想法。从美国刚回香港创业的时候,每当媒体以“李嘉诚之子”介绍他时,李泽楷都大为光火,以至于他的秘书不得不事先提醒记者在采访中不要提及“李嘉诚”这三个字。

自立门户:借“超人”之力做大单飞

尽管李泽楷总是想摆脱“李嘉诚”,但他的每一次成功和“惹事”之后总能化险为夷,我们总能看到李嘉诚的身影。

1987年,21岁的李泽楷大学毕业。初入职场的李泽楷并没有像大哥李泽钜一样进入正发展得如火如荼的李氏家族企业,而是成了加拿大哥顿投资银行(Gordon Capital)最年轻的合伙人,做一名靠工薪度日的打工族。更让人想不通的是,李泽楷还一声不响地把当年李嘉诚给他在银行账户里存的所有钱连同利息都还给了父亲。1990年1月1日母亲庄月明病逝,李泽楷回港奔丧时在父亲坚持不懈的规劝下,勉强答应留在香港打理李氏家族产业。在和记黄埔集团的日子里,李嘉诚让李泽楷跟随行政总裁马世民学艺。因为只是普通职员,李泽楷曾对父亲李嘉诚抱怨自己的薪水太低,还不及在加拿大时的十分之一,是和记黄埔集团内薪水最低的,都抵不上清洁工。没想到李嘉诚却说:“你不是,我才是全集团薪水最低的!”那时,李嘉诚从和记黄埔集团每年支取的薪金仅5000港元。

李嘉诚的严厉管教,特别是不喜欢被束缚崇尚自由的个性最终还是让李泽楷选择了自立门户,与李氏家族事业分道扬镳,哪怕是父亲李嘉诚以和记黄埔行政总裁的职位挽留也未曾让李泽楷心动。这让李嘉诚无限感慨,不过更让李嘉诚吃惊的是,李泽楷信誓旦旦地说自己要在事业上超过李嘉诚李泽钜父子。不管是雄心壮志,还是口出狂言,这都让李嘉诚难以释怀,以至于经常对外人说自己对这个儿子束手无策,更声称“他14岁的时候,我就管不了他了!”

李泽楷的自立可以说是一次惊人的亮相,可谓财技惊四座光彩照人。1991年,香港政府开始发放卫星电视牌照,在和记黄埔正郁郁不得志的李泽楷就向父亲李嘉诚借了1.25亿美元(5亿港元),成功获得香港首个卫星电视牌照。1991年3月23日,李泽楷正式成立名为Stany的卫星广播有限公司,并在当年5月开播。通过与BBCJ及MTV的合作,两年后卫视覆盖全球50个国家和地区,观众数目达到了2.2亿人,覆盖了包括中东、印度、中国大陆等广阔市场。1993年初,又与位于九龙仓的有线电视结盟,李泽楷大获成功。其广告客户包括了万国宝通、大通、百富勤、国泰航空等著名商业伙伴,到此时,李泽楷凭借自己的创富智慧建起了一个初具规模的卫视王国。

然而,李泽楷的惊人之处并不只是在短暂的两年时间里建立了卫视王国,而在于拉拢全球传媒大亨、新闻集团主席默多克后的华丽转身。1993年7月23日,李泽楷在仅有一位私人顾问的陪同下,与默多克在加拿大的一艘游艇上谈判了两个小时,并成功地以5.25亿美元的价格将卫视63.6%的股权售予有意开拓中国市场的默多克。从当初1.25亿美元到如今的5.25亿美元的惊人一跃,时年仅27岁的李泽楷不得不让人叹服。

一展身手,靠出售卫视股份从盈利中分成获得4亿美元之后,一直想走出父亲光环的李泽楷断然将父亲允诺的和记黄埔总裁一职抛掷一边,在李嘉诚惊愕的眼光中,“出走”家门自主创业。1993年8月初,李泽楷宣布创立盈科控股公司。随后,李泽楷长袖善舞频频出击,展开了收购与资本运作的宏大计划。1994年1月,盈科控股公司正式开业。公司成立后,正如“羁鸟”一般“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的李泽楷浑身都有使不完的劲儿。公司乔迁到香港中区的万国宝通广场38楼,从租用写字楼到招聘一兵一卒,李泽楷都亲自参与,与其说他精力过人还不如说他对自由的热爱。1994年5月,盈科控股斥资5亿多港元,收购新加坡上市公司海裕亚洲45.7%的股份,从而实现在新加坡借壳上市。公司名称也随之改为盈科拓展,主营地产、保险等业务,旗下包括在香港上市的盈科保险公司、盈科数码动力有限公司(通常简称为“盈动”)和在新加坡的盈科亚洲拓展有限公司。

惊天之变:财技惊人父子“交恶”

盈科拓展成立后,李泽楷出任董事局主席,他利用这个基地大展拳脚,不断扩充自己的商业王国。盈科拓展前期的业务,主要是在新加坡、加拿大、中国大陆和日本等地搞地产生意。1998年6月,计算机工程专业毕业的李泽楷在会见世界首富比尔·盖茨之后,向香港特区政府提出了“数码港”计划,希望将地产项目和高科技合到一块来运作。李泽楷说:“香港已经错过了硬件浪潮,数码港可推动香港赶上软件浪潮。为此,数码港应能提供和外国其他科技城市相比有竞争力的租金,借此吸引有实力的高科技公司和软件公司来港投资。”

事实上,早在上世纪80年代,香港政府就已经感受到世界各地科技信息发展的强劲之风。为了保证香港在信息时代的领导地位,当时的香港政府便萌生创办一所科学技术大学的想法。1991年10月,香港的第三所大学——香港科技大学应运而生。1997年7月1日香港回归祖国。1998年,在经历了令无数人惊魂的亚洲金融危机之后,有不少有识之士认为,香港传统的转口贸易由于受到周边地区经济危机的影响而不断下降,全球金融中心的地位也日渐受到威胁,只有建立起香港自己的高科技环境,才可以刺激新的经济增长。在回顾香港的整个经济腾飞发展历程后,香港政府确认除了发展金融、运输、地产等传统项目外,更应当着力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很显然,发展高科技已经成为港府的共识。而李泽楷提出的“数码港”计划,自然赢得了港府的青睐。于是这个耗资130亿港元的超级项目,历经多方磋商后,该计划获得特首董建华的支持,打造香港数码港的计划终于花落盈科拓展。1999年4月30日,盈科拓展宣布收购了后来更名为“盈科数码动力”的香港上市公司得信佳,实现在香港上市。5月4日,得信佳复牌,股份从开市前的0.132港元一度升至3.22港元,升幅超过23倍,创下港股单日升幅最大纪录。得信佳的账面盈利达319亿港元,市值更是达到1000亿港元,造就了香港股坛神话。其市值资产相当于李嘉诚长江实业市值的三分之一,李泽楷的身家更是达到了379.6亿港元,成为香港第4大富豪,后来又成为香港第2大富豪,与其父老超人李嘉诚比肩。因此,香港证券分析家们戏称,老超人李嘉诚辛苦一辈子,比不过小超人李泽楷搞一天。

1999年8月,李泽楷成立了后来常被称为“盈动”的盈科数码动力集团,并雄心勃勃地宣布要创建“全球最大的宽带互联网企业”。2000年2月,李泽楷成功说服由中国银行(香港)、汇丰银行、巴黎国民银行以及巴克莱银行等四家银行组成的银团向盈动贷款130亿美元,以285亿美元总金额击溃新加坡内阁资政李光耀之子李显扬领导的新加坡电讯公司和传媒大亨默多克领导下的新闻集团,从英国大东电报局(Cable & Wireless of Britain)手中收购了香港电讯公司(HKT)54%的股权,与盈科动力合并为电讯盈科。这是李泽楷最为辉煌的巅峰时刻,盈动收购香港电讯是一次小鱼吃大鱼的资本大戏,这一震惊全球的并购案完成后,电讯盈科成为一家市值超过700亿美元的宽频互联网集团。

正如“福为祸所伏,祸为福所依”一样,让所有人都没想到的是,在最为辉煌的时刻也是李泽楷滑铁卢的开始。因为这一神话是以130亿美元的贷款为支撑的,而留给李泽楷的还款时间只有3年。香港电讯一直被香港股民视为蓝筹股,由于股票代号是0008,香港股民们都亲切地称它为“八号仔”,很多中老年股民更是把它当作晚年的退休保障。但并购后,全球互联网泡沫瞬间破裂,李泽楷的“互联网+电信”的大网络之梦也随之破碎。更让人无法接受的是,电讯盈科连年巨亏,2000年电讯盈科亏损接近30亿港元,2001年电讯盈科亏损创纪录地达到69亿港元。在重重压力之下,小超人李泽楷没有求助于父亲李嘉诚。他一方面通过业务重组减少亏损,一方面四处寻求资金来源。包括向澳大利亚电讯公司出售了电讯盈科60%的股权,套现将近30亿美元,使自己的债务降低到了47亿美元。

2004年3月7日,电讯盈科将旗下所有地产业务注入香港上市公司东方燃气,从而取得了东方燃气的控股地位。受这一消息的刺激,东方燃气当天的股价暴涨8倍,李泽楷账面净赚达到45亿港元。尽管如此,电讯盈科的连年颓势并没有让李泽楷感到轻松,特别是电讯盈科的股价一跌再跌。到2006年,“八号仔”已经沦为最烂的蓝筹股,股价沦陷至四五港元,市值较2000年竟蒸发了近3000亿港元。面对众多股东,此时的李泽楷早已无颜见江东父老。有媒体报道称,作为电讯盈科董事局主席,他已数年没有出席公司的股东大会。

2005年1月,李泽楷将电讯盈科20%的股份出售给正欲涉足香港市场的中国网通。有消息称,李泽楷本想将电讯盈科全盘售予中国网通,但因为内地企业参与香港市场的种种限制,最终只达成了20%的股份比例。让李泽楷没想到的是,成为电讯盈科第二大股东的中国网通,此后竟会是自己继续出售股权的最大障碍。2006年6月20日,在澳大利亚麦格理银行和美国新桥以70多亿美元的报价收购当时市值只有40多亿美元的电讯盈科。早已不堪电讯盈科重负的李泽楷想套现抽身,可作为第二大股东的中国网通以“电信网络涉及国家安全和利益,不宜由外资拥有”为由坚决反对。由此引发的“电讯盈科收购风波”,让李泽楷与众股东、与父亲李嘉诚的矛盾进一步升级。

据媒体报道,让李嘉诚大为光火的是,收购香港电讯一事的成功与陷入的困境,还是后来李嘉诚自己从报刊上获悉的。李泽楷特立独行的个性令父子关系一度陷入僵局,连续数日相对无言。据称,在获知李泽楷的困境后,李嘉诚携同李泽钜前往李泽楷办公室,欲商谈解决之道,没想到李泽楷却故意滞留在外。李嘉诚只好留下字条,怅然而去。很显然,极力想摆脱父亲并力图超越父亲的李泽楷,最不愿意看到的就是李嘉诚的插手。因此,对于父亲李嘉诚的建议,李泽楷以“不说话,不来往,不见面”应付。也正因如此,外界对此事的评论是“父亲想帮忙,儿子不领情”。

私有化:电讯盈科种票之惑

面对中国网通的反对,僵局之中,花旗环球金融前亚洲区主席、香港“红筹之父”梁伯韬率领财团参加竞购,其“91.6亿港元收购李泽楷掌控的电讯盈科22.7%股权”的方案,赢得了中国网通的认可,李泽楷套现抽身的愿望近在咫尺。

但令李泽楷大跌眼镜的是,由于梁伯韬财团中有两支李嘉诚旗下的基金,被监管当局视为关联交易,李泽楷失去了出售资产的投票权。在获悉梁伯韬的这一情况后,因为外部的限制和内心的倔强,一心想摆脱父亲阴影的李泽楷发动公司小股东,以76%的反对票否决了将其公司股票出售给包括其父亲李嘉诚在内的收购方。2006年12月5日,李泽楷再度入市增持69万股电讯盈科股份,平均每股作价4.786港元,涉及资金330.2万港元,最新持股量也由27.16%微升至27.17%。至此,李氏父子矛盾公之于众。

到2008年,代号0008的电讯盈科已经彻底失去了作为蓝筹股的意义。2008年5月,恒生指数宣布将电讯盈科剔除恒生指数成份股。从此,电讯盈科也就失去资本运作的价值,这样一来,维持其上市的财务费用就显得非常不划算,电讯盈科的私有化便提上了议事日程。

2008年10月14日,香港股票市场开市前,电讯盈科宣布暂停股份买卖。11月4日,电讯盈科宣布李泽楷旗下的盈科拓展和中国网通提出以每股4.2港元、总价150亿港元将其私有化的要约。李泽楷的想法很明确,也就是在当时金融危机的大背景下,短期内投资者可以套现抽身走人。但这样的想法明显牺牲了小股东的利益,因此,愤懑的小股东们坚决反对。小股东的理由很简单,电讯盈科2008年7月曾要出售旗下子公司香港电讯45%的股份,当时的市场竞价已高达195亿港元,这意味着电讯盈科的总价值为433亿港元。但如今若以每股4.2港元计算,整个电讯盈科才值284亿港元。2008年12月31日李泽楷宣布将总价提高到159.34亿港元收购价。更让小股东们想不通的是,按照李泽楷新的私有化方案,私有化完成后,电讯盈科将于20天之内向盈科拓展和中国联通(中国网通已并入中国联通)派发181.34亿~187.83亿港元的现金特别股息。这意味着大股东不但可以分文未出地完成私有化,还能够从中获利20多亿港元!天底下竟有这种空手套白狼的好事?

根据相关条例,必须有50%以上的股东人数及75%以上的可投票股份投赞成票,上市公司私有化才能通过。很显然,作为多数的小股东是不可能投赞成票的。然而,在2009年2月4日的电讯盈科股东大会上,空手套白狼的私有化方案真的以“1403票赞成、854票反对”通过了!这就让小股东们产生强烈的种票疑云。

在香港,上市公司私有化是很正常的市场行为,2008年香港联交所就有5笔私有化交易。但从来没有哪笔私有化交易像电讯盈科这样闹得满城风雨。就在股东大会的第二天,也就是2009年2月5日,20多个小股东高举反对电讯盈科私有化的旗帜,组成“小股东大联盟”,走上香港大街游行示威。

2009年1月30日,香港独立股评人大卫·韦伯向香港廉政公署及香港证监会举报,声称数百名富通保险(亚洲)有限公司的经纪,每人收受1000股电讯盈科股票,作为在股东大会上投赞成票的回报。一个不为人知的细节是,富通保险的行政区域总裁林孝华竟是李泽楷的“军师”袁天凡以前的下属。大卫·韦伯发现,仅在1月21日,至少有30人登记成为电盈股东,每人均只持有一手股份。很显然,这些小股东的突然出现,无疑是意在达到50%股东人数同意这一私有化指标。在2009年2月4日举行的股东大会上,最终超过75%的公司小股东赞成私有化。

香港高等法院聆讯电讯盈科私有化的最后一道法律程序,但2009年2月24日的法庭聆讯因为香港证监会的高调介入而被迫推迟举行。在4月3目的法庭上,香港证监会居然抬出多达17箱文件,直指李泽楷的“军师”袁天凡策划了“种票”计划,并指出该计划由富通保险行政区域总监林孝华执行。一波三折的电讯盈科私有化最终失败。2010年春节,警方进入李泽楷等多人的住宅进行搜查,很可能意味着警方取得了关于“种票”的相对确凿的证据。但不管怎样,在公众舆论的质疑和道德法律的拷问之中,李泽楷已走下神坛,不再是10多年前那个人们心目中的商界小超人。

很多人认为,李泽楷走到这一步完全是因为没听父亲李嘉诚之言。据称,李嘉诚曾告诫李泽楷“树大招风,保持低调”,同时,“做事要留有余地,不把事情做绝,有钱大家赚,利益大家分享,这样才有人愿意合作。假如拿10%的股份是公正的,只拿9%的股份,就会财源滚滚来”。

事到如今,不知道李泽楷会不会记起父亲的这两句警世之语。

标签:;  ;  ;  

李泽凯:创造财富的快乐与痛苦_李泽楷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