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化教学对学生健美操主观锻炼体验影响的实验研究论文

信息化教学对学生健美操主观锻炼体验影响的实验研究

吴学文

(北京劳动保障职业学院,北京 100029)

学生是否愿意主动参加体育锻炼,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其在参加体育锻炼时产生的主观感受。若学生在参加体育课或者体育活动时主观感觉舒适、乐于参与,甚至幸福,那引导学生贯彻终身体育的理念就是水到渠成的易事。所以,在教学中关注学生对体育课的主观锻炼体验很重要。主观锻炼体验是指参与者在参加体育活动后产生的积极情绪、消极情绪及疲劳感觉等各种情绪的主观体验,主要包括积极幸福感、心理烦恼和疲劳值3个维度。在教学中融入信息化教学手段是健美操教学改革的大方向,对提高学生的运动技能有着重要的作用,但目前研究信息化教学对学生主观锻炼体验影响的文献不多,因此对信息化的健美操课程进行主观锻炼体验的调查,分析信息化教学手段对学生的主观锻炼体验的影响,有助于为今后的信息化教学改革提供科学的参考依据,也有助于帮助学生优化健美操主观锻炼体验,促进学生终身体育理念的贯彻。

此外还可以借助淘宝网、京东商城等网上交易平台,创建专门销售城市文创产品的网店,为产品配上精美的图片和文字说明,在增加城市文创产品的曝光率、提高城市文创产品销量的同时,扩大城市的知名度和美誉度。

1 研究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本文以信息化教学对学生健美操主观锻炼体验的影响为研究对象。

1.2 研究方法

1.2.1 问卷调查法 为掌握健美操信息化教学对学生主观锻炼体验的影响,作者以高职院校大一健美操课的学生为调查对象,调查其参加信息化健美操课程后的主观锻炼体验。采用Mc Auley,E等人在1994年编制的《The subjective exercise experience scale》(SEES)量表对实验班和对照班的学生进行主观锻炼体验调查,该量表适用于不同项目不同人群。量表分为3个维度:积极幸福感、心理烦恼和疲劳值。问卷共设12个题项,每个维度4个题项,均采用7级李科特记分方法:非常不符合为1,依次递增,非常符合为7。积极幸福感为高优指标,心理烦恼和疲劳值为低优指标,3个维度得分范围值为7~28分。

1.2.2 实验法 选取高职院校2017级健美操课的2个平行班为实验班和对照班,实验班采用信息化健美操教学,对照班采用传统的教学方法。为保证实验的严谨性,实验班与教学班均为同一教师上课,教学内容一致。实验设计详见表1。

由表2可知,经过统一测试后,对测试成绩进行t 检验,显示实验班和对照班学生身体素质不存在显著性差异,身体素质不是影响实验结果的因素。

健美操锻炼的积极幸福感主要是指学生通过健美操学习和健美操锻炼的过程,能感受到快乐,感觉到健美操运动带来的活力,从而产生幸福感。经过1学期的健美操课后,实验班和对照班学生健美操锻炼的积极幸福感平均分都有所提升,但对照班在实验前与试验后经过t 检验,健美操锻炼积极幸福感不存在显著性差异,说明传统教学方式不能有效提高学生健美操锻炼的积极幸福感。而实验班在实验前后的积极幸福感经过t 检验,发现存在显著性差异;同时,实验后实验班的积极幸福感分数也高于对照班,经过t 检验,两者存在显著性差异,实验班的积极幸福感分数要明显高于对照班,说明实验干预因素—信息化的教学手段能够有效提高学生健美操锻炼的积极幸福感。

表1 健美操信息化教学对学生主观锻炼体验的实验研究设计

表2 学生实验前各项身体素质测试成绩分析表 x ±s

2 结果与分析

2.1 实验前学生体质及主观锻炼体验差异性检验

心理烦恼值为低优指标。由表5可见,实验后实验班和对照班学生的心理烦恼值都有所下降,实验班的心理烦恼值下降较多。经过t 检验,实验班与对照班心里烦恼值存在显著性差异,P =0.031 8<0.05,说明进行健美操信息化教学的实验班学生的心里烦恼值要明显低于对照班。经过1学期的学习,对照班学生的心理烦恼值在实验前与试验后相比,不存在显著性差异,P =0.493 4>0.05;而实验班学生的心理烦恼值有明显的下降,实验前与实验后存在显著性差异,P =0.0494<0.05。通过实验班与对照班实验前后的数据对比,以及实验后实验班与对照班的数据分析表明,信息化的教学手段能够有效降低学生健美操运动的心理烦恼值。

1.2.3 数理统计法 采用Excel软件,对实验结果及调查问卷数据进行统计处理。

实验前,运用《主观锻炼体验量表》对实验班和对照班的全体学生进行调查,实验班发放28份,回收28份,有效量表28份;对照班发放29份,回收29份,有效量表29份。回收后对统计结果进行t 检验,发现实验班和对照班学生在实验前对健美操的主观锻炼体验值不存在显著性差异,结果见表3。

4.免疫接种仔猪大肠杆菌三价苗,在母猪临产前20 d肌肉注射2头份,或用仔猪水肿病疫苗对初生仔猪免疫注射。

表3 实验前实验班及对照班学生主观锻炼体验统计表 x ±s

2.2 健美操信息化教学影响学生积极幸福感的分析

轮机模拟器半实物仿真技术平台在培训、考核和发证中发挥着无可替代的重要作用[1],轮机模拟器的应用与科研教学的开发受到国内国际相关条约的制约和相关科技发展的影响。在船舶机舱系统及功能最全且有交互能力的模拟器中,半实物轮机模拟器分油机控制单元作为模拟船舶燃油和滑油净化系统的核心部分,具有模拟完成分离油中的水分和机械杂质的功能。劣质燃油的使用会增加燃油净化系统的故障概率,这对轮机员在了解分油机的工作原理,掌握故障诊断与维护等方面的技能提出更高的要求。[2]

2.建立专职的教研体系,引入批判性思维教学模式。在高校建立专职的教研体系,引入批判性思维教学模式,有助于提升创新创业教育的层次感,增强课程设置和规划的科学性,改善教学效果。同时,该模式对教师的综合素质和逻辑推理能力要求较高,有助于促进师资队伍的专业化。

分析学生幸福感提高的原因,作者认为健美操信息化教学手段丰富多样,通过多媒体教学资源、注重主观体验的健美操游戏等信息化教学手段,使课堂变得更加形象、生动,特别是信息化教学手段注重影像画面的反馈和分析,降低了学生的学习难度,学生运动参与度、自主学习和互动比较多,学习中的成就感较强,因此学生产生的积极性情绪就比较多,积极幸福感分数自然就高。而传统的教学方式和方法比较单一,课堂对学生的吸引力较小,学生参与度不够高等,都可能导致学期末学生的积极幸福感没有明显提高。实验前后实验班与对照班积极幸福感分数见表4。

卷积神经网络在目标检测上的成功应用,可以看作识别图像为目标还是为非目标。因此,本章设计了基于卷积神经网络的关键帧提取器,首先采用基于SIFT特征的关键点检测算法,在铁路视频图像上提取少量区域作为候选,并通过Alex-Net模型提取候选区域的深度特征,最后将特征输入到SVM分类器中进行分类,得到列车头部、尾部和车身三种结果,验证基于卷积神经网络的关键帧提取器的可行性。本文提出的关键帧提取器流程图如图3所示。

2.3 实验后学生参与健美操运动心理烦恼值的分析

为排除学生身体素质的差异会造成实验结果误差的情况,本次实验前对实验班和对照班的学生进行了体质健康测试和健美操主观锻炼体验调查,以保证2个班学生的基本情况一致,保证本次实验结果的有效性。

分析学生心理烦恼值降低的原因,很显然,信息化的健美操教学手段先进、教学资源丰富、教学方法活跃,更加关注学生主体地位、注重学生能力本位的培养,使得课堂气氛更加活跃,学生的锻炼热情更加高涨。由于学生学习更具有积极性,投入性较高,就更比较容易忘记烦恼。而传统教学相对比较枯燥一点,教师主导多一点,学生被动学习情况多,积极性相对较差一些,但不用太动脑,也就不会产生过多烦恼。

表4 实验前后实验班与对照班积极幸福感分数统计表

表5 实验前后实验班与对照班心理烦恼值分数统计表

表6 实验前后实验班与对照班疲劳感分数统计表

2.4 实验后学生参与健美操运动疲劳感的分析

健美操运动疲劳感主要是指学生在参加完健美操课后感到疲惫、无力,甚至无精打采的程度。疲劳感为低优指标,通过1学期的健美操教学,实验班学生的疲劳感分数平均下降3.28分,经过t 检验,P =0.000 2,实验班试验后的疲劳值与实验前存在显著性差异。实验后实验班学生的疲劳值要比对照班平均低3.56分,经过t 检验,二者存在显著性差异,实验班学生的疲劳感要明显低于对照班。对照班学生实验后疲劳感有所升高,对照班上升0.89,但经过t 检验,对照班实验前后疲劳感不存在显著性差异。通过以上数据分析表明,信息化的教学手段可以明显降低学生的健美操锻炼疲劳感。

分析学生疲劳感降低的原因,教学中,健美操视频分析软件、姿态匹配游戏、微课、视频等信息化教学手段的运用,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乐趣,同时有效避免了错误动作的发生,更有效降低了传统学习和锻炼中学生常有的挫败感,提高了学生的健美操动作质量,正确的动作加上锻炼的热情以及更为容易的锻炼带来的成就感等,有效降低了学生们的疲劳感。实验前后实验班与对照班疲劳感分数见表6。

3 结论与建议

3.1 结 论

健美操课的信息化教学可以明显改善学生的健美操主观锻炼体验。信息化的教学在提高学生动作质量和动作技能的同时,提升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乐趣,有效提高了学生的积极幸福感,降低了学生的心理烦恼和疲劳感。

3.2 建 议

信息化教学手段丰富、先进、有效,在健美操课中应用后既可以提高学生的动作技能,又可以改善学生的主观锻炼体验,具有推广和普及意义。建议健美操课以及其他体育课程改革中,采用合适的信息化教学手段优化课堂教学,提高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 Mc Auley E,Courneya K S. The Subjective Exercise Experiences Scale(SEES):Development and Preliminary Validation[J]. Journal of Sport &Exercise Psychology,1994(16):163-177.

[2] 陈为民. 体育锻炼对大学生主观锻炼体验的实证研究[J]. 福建教育学院学报,2009(6):76-79.

[3] 钟兆祥. 高校体育教学中学生主观锻炼体验研究[J]. 内蒙古民族大学学报,2011(5):125-127.

中图分类号: G831.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151X(2019)05-134-03

投稿日期: 2019-01-17

基金项目: 北京市职业院校教师素质提高计划(优秀青年骨干教师成长方案066)。

作者简介: 吴学文(1987—),讲师,硕士。研究方向:体育教学。

标签:;  ;  ;  ;  ;  ;  ;  ;  ;  

信息化教学对学生健美操主观锻炼体验影响的实验研究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