萧云集用镜头记录时代变迁论文

萧云集 用镜头记录时代变迁

现任苍南文化馆副馆长的萧云集,为了拍到一张好照片的拼劲,在圈内几乎是众所周知。从1983年,萧云集在苍南文化馆专职摄影后,他便沉浸于这个光影的世界,并乐此不疲。30多年来,他在国内外发表摄影作品五千多幅,获得省级以上摄影奖50多次。并先后出版了多本摄影专著,被评为教授级研究员。

“我力图在摄影中寻找一种新的东西,那就是许多特定的,往往会被忽视的却又能永恒的东西。”萧云集说,“摄影最本质的特征应该是记录历史,再现社会,为推动社会发展进步方面发挥它更重要更特殊的作用。”

摄影的意义是记录时代,而老照片是历史永恒的凝固。温州是个“出新闻”的地方,也是个很有争议的、发生了许多不可想象的人和事的一方“热土”。如何把握、表现温州或苍南的本质,这是一个课题,也是一个难题。

精神状态:因为他无钱返家,即便能回到家里也是孤苦伶仃,无依无靠,他待在北平也无法养活自己,他认为自己最好的归宿就是离开医院之后自杀。

自1983年开始,萧云集经常以一种旁观者的心态来观察和认识温州的人和生活。为了拍好照片,他曾不断地在步行中体验、认识、抓拍,还经常会支着三脚架在五马街不息的人流中守候。30多年来孜孜不倦,他手中的镜头从没有离开过温州人,记录着温州这片土地的昨天与明天。

《温州活路》在封底的自白部分有这样一段文字:“动用了摄影最基本的照相本性,拍摄了数以万计的照片并完好地保存了下来,在今天看来,历史赋予了它们当中的某些特殊价值。”在萧云集心里,用镜头真实记录这个世界、这个时代,是比拍摄照片本身更重要的事情。“一个人的能力和认识水平总是有很大的局限性的,谁也不敢说自己记录了这个时代的伟大变革,但是我们可以做些自己目力所及的记录,我的这本书就是这样的一些影像记录。”萧云集说。

2009年,萧云集被上海锦绣文章出版社选中,应邀整理、出版了“中国人的生活”系列作品之一《温州活路》,这是一本以平民的视角,反映了改革开放的影像记录的图文书。这里有百姓的平常生活,有城市的雕梁画栋,每一张照片,都记录着这座城市曾经的记忆。

按照SA指数的25%、50%、75%分位数,将公司面临的融资约束分为4个等级。统计所有公司在观测年度内的等级变化情况,计算每个企业最高等级与最低等级的跨度。跨度为0级的企业占企业总数的44.37%,跨度为1级的企业占比50.29%,跨度超过1级的企业占比5.34%。统计结果显示噪音较少,企业融资约束程度并没有发生频繁变化,SA指数分类结果稳定。

“曾经有一位文字记者对我说,说他特别羡慕摄影记者,因为现在拍下的每一个镜头都将成为历史。那一瞬间我突然醒悟,原来摄影记者存在的意义如此重大,这句话我一直铭记于心,这30多年来我坚持以平民的视角,来反映我们日常生活的衣食住行。”萧云集说。

浏览这些照片,就像是阅读一本贯通古今的史书,萧云集用镜头记录着温州本土的时代故事,让历史的瞬间成就永恒的记忆。那些用了他近30年拍摄的数以万计的照片,曾被他自称为“大杂烩”的瞬间凝固,不但见证了温州、苍南社会变迁,同时连缀起来就是一部温州、苍南改革开放的发展史。

Table 1 shows the comparison with other published POR for passive RFID tags.

【人物名片】 萧云集

1962年出生,苍南县人,现任苍南县文化馆研究馆员、副馆长,系中国摄影家协会会员,苍南县政协常委,浙江省第十一、十二届人大代表。出版有《萧云集摄影作品选》《时代映像》《乡土温州》《温州苍南夹缬》《温州活路》《廿年一瞬间——苍南希望工程纪实》等著作。

(文/朱蒙钰 图由受访者提供)

标签:;  

萧云集用镜头记录时代变迁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