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观察与学习中实现成长--北京农村教师研究室实施模式分析_农村教师论文

在观察与学习中实现成长--北京农村教师研究室实施模式分析_农村教师论文

在观察学习中实现成长——北京市“农村教师研修工作站”实施模式分析,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北京市论文,工作站论文,模式论文,农村教师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中图分类号]G63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2384(2009)12-0004-04

2008年9月,北京市启动“农村教师研修工作站”培训项目。农村教师在城区工作站学校跟随城区优秀教师脱产学习半年时间,通过零距离地观摩学习和实践,感受名师的师德和教学艺术,提高教育教学实践能力,解决自身发展中的主要问题。本文对北京市“农村教师研修工作站”培训项目的背景、实施过程和方法、培训模式及理论、培训效果等问题进行具体介绍和分析。

一、“农村教师研修工作站”的背景与特点

(一)背景

北京市中小学有近10万名教师,其中农村教师约2万。如何缩小城乡教育的差距、真正实现首都教育的现代化?在科学发展观的指导下,北京市教委努力促进教育均衡发展,特别是促进农村教育和农村教师的发展。解决农村教师队伍建设问题,一靠输血补充,二靠培养现职教师。2004年,北京启动京郊农村教师培训“绿色耕耘”项目,每年培训农村教师1000余名。2005年,北京开始选派城区优秀教师到农村学校支教1年,每年约有1000人。2007年,北京市鼓励大学生到农村支教,每年选派数百名优秀大学毕业生到农村学校任教。此外,城乡学校手拉手、高校与远郊区县开展教育合作、加强农村学校基础设施建设等措施,都对农村教育和教师的发展起到了很大的作用。

在培养农村教师的项目中(如“绿色耕耘”),加强了在学校实践和追踪指导等环节,注重了能力提升和行为转化,但由于课时有限,难以持续关注教师教学改进及教师教学能力的提升。因此,北京市在2006年发布的“十一五”教师培训规划中提出建立“农村教师研修工作站”项目,旨在通过脱产、进城、拜师的方式提高农村教师的水平。这一特殊的培训方式,在现有的诸多培训方式或专家设计的培训方式中都未提及(唐松林,2005)。2008年,该项目被列为北京市政府“折子”工程。经过大量的准备工作,2008年9月,第一期工作站的研修活动正式启动。

(二)特点

“农村教师研修工作站”与其他培训模式的不同主要有以下三点:第一,在时间上,是脱产学习。目前绝大多数培训是利用学员的业余时间进行的,培训课时有限,学习内容有限,学员不能深入、系统地学习和解决一些大的问题;工学矛盾比较突出,影响学员的学习状态。学员在工作站脱产半年,专心、系统地学习,能够产生比较明显的学习效果。第二,在空间上,是进城学习,进入到城区优质学校学习。城区优质学校教育资源丰富,教育水平高,是比较理想的生态化的学习场所。第三,在方式上,是拜师学习,即跟随骨干教师在原生态的学校和课堂上学习,通过骨干教师的指导点拨,学员可以取到“真经”,这与在培训院校侧重理论的学习是不同的。

二、“农村教师研修工作站”的组织及运行

“农村教师研修工作站”有三个核心元素,一是工作站,二是指导教师,三是学员。开展工作站的研修活动,首先要根据标准把三者选出来,合理地搭配起来。为此,北京市教委制定了相关管理办法和标准。工作站学校的标准:一是学校在两到三个学科上有优势、有名师,能够提供可供观摩学习的榜样;二是有一定的物质条件,能解决农村教师脱产学习的工作和生活条件问题;三是学校领导重视,能够给予多方面的保障和指导。指导教师的标准:有良好的师德风范、教学艺术和教学特色的特级教师,市级学科带头人,市级骨干教师或区级骨干教师。学员的标准是:有发展潜力的中青年校级骨干教师,有3年以上教龄。根据这些标准和条件,在市区教育行政部门的领导组织下,由北京教育学院和北京市中小学教师培训中心办公室协助组织,选拔了40个工作站学校、240多位指导教师、500多名学员,开展了第一期的研修活动,涉及初中和小学14个学科。

工作站研修工作是一个涉及多主体、多方面的系统。工作站研修工作实行三级管理:市级、区级和校级。市级成立领制小组并设办公室,教育行政部门主要制定政策、决策,组织大型活动,业务管理部门具体协调各区县、学校,负责具体组织、联络沟通、项目管理等;区级是指区县教育行政部门,负责工作站、指导教师的选择配备以及学员生活条件的保障,郊区县还负责选调参加研修活动的学员;校级是指学校领导小组,他们负责工作站研修活动的管理、指导教师和学员的管理以及生活条件保障等问题。运行过程既有自上而下的计划部署、落实决策的过程,也有自下而上的信息反馈、意见表达、提出建议的过程。

为了使研修工作科学化、专业化,产生良好的成效,项目组聘请教师教育、教师培训、课程与教学研究等各方面专家(8人)组成专家组,对项目进行理论研究、项目设计、实施指导、质量评估。专家组还承担培训指导教师的任务,在每期开始之前,围绕指导任务、指导要求、指导经验等对指导教师进行培训,与指导教师进行交流。

三、“农村教师研修工作站”的研修模式与原则

(一)研修模式

围绕项目目标,根据对学员实际状况的分析,专家组编制了《指导教师工作手册》和《学员研修手册》,设计了7个板块的学习活动:制定计划、教学观摩、教学实践、专业学习、教育科研、持续发展、研修总结。基于“结果导向”的项目管理理论,每个板块都有关于目标、活动、要求、成果的具体规定,以帮助指导教师和学员开展各自的工作。

制定计划是学员在指导教师的帮助下,通过对自身基本情况、教案、教学光盘、现场课情况等进行分析诊断,在充分沟通的基础上,找出提高的方向,然后制定符合个人实际需要的研修计划。教学观摩是最主要的学习活动,要求学员观摩指导教师的常态课60节以上,每节课后写出“2+2”反思(所谓“2+2”,就是找出两个突出的优点和两个讨论的问题,目的是帮助学员突出重点、集中注意、学会分析),并与指导教师进行交流,最后写出指导教师教学特点的文章。教学实践也是主要的学习活动,因为教学能力的提高是在实践中实现的。我们把教学实践称为“五课”活动(备课、说课、上课、评课、改课),要求学员写出两个单元的教材分析,精心设计两节课的教案,上一两节课,对其他学员的课进行评价,对自己的课进行修改,通过这些活动促进学员把学到的东西加以运用,提高自己的教学设计能力、课堂教学实施能力、教学反思评价能力。专业学习主要是通过阅读专业书籍、期刊文章、网上资料补充专业知识的不足。教育科研是围绕教学中的小问题,运用科研的基本方法进行研究,提高科研能力。这个板块是选修内容,学员根据自己的实际决定是否选修。持续发展是学员在完成研修后,根据自己的目标,为了持续发展而制定未来3年的发展规划,以巩固研修成果,延伸学习成果。研修总结则是对研修活动的主要收获和体会进行总结。在7项活动中,制定计划、持续发展、研修总结属于自我管理的活动,教学观摩、教学实践、专业学习、教学科研属于具体研修的活动,是活动的重点。

可见,“农村教师研修工作站”的研修模式主要是观察学习(社会学习)。观察学习是美国心理学家班杜拉提出的学习理论,他认为,观察学习是一种重要的学习方式,特别是当直接尝试学习成本高或学习者处于高原期时,观察学习是很有效的方式。观察学习的含义是,人们可以通过观察他人的行为和行为的后果而间接地学习,而不必经过漫长的试误逐渐掌握行为。观察者获得的实质上是榜样活动的符号表征(symbolic representation)或编码信息,以此信息指导自己今后的行为。观察学习的过程:榜样的行为——学习者的注意过程——保持过程(把行为以符号形式储存在记忆里。符号表征有两种,一种是表象的,一种是语言的)——动作再现过程(是把符号表征转化为适当行为的过程)——动机过程(根据外部强化、替代强化、自我强化三种反馈,产生行为的动机)。在这个学习过程中,如何才能产生有效的学习?各环节都有影响因素。项目管理者和指导教师应注意,观察学习过程主要受两方面因素的影响。一是榜样(即指导教师)的特点,二是观察者(即学员)的特点。观察者的已往经验和兴趣点、注意力水平、吸收加工和思考的能力等都影响他看到什么,学到什么。榜样是否有显著的、吸引人的特征、如何呈现也很重要。另外,榜样和观察者之间的人际关系也是非常重要的因素。在保持环节,观察者的编码十分重要,善于把指导教师的教学风格提炼出来,把所看到的行为进行分析和组织,也是十分重要的。这就要求指导教师考虑榜样的影响因素,学员要考虑观察过程中的各种因素,有效地观察,有效地组织信息,有效地借鉴。

(二)学习原则

为了使这种研修富有成效,使学员真正有变化,我们提出了三大学习原则。

1.聚焦—多元原则。所谓聚焦就是聚焦学习目标,集中力量与资源,通过一定数量的观摩与实践活动,以实现某方面的突破和质变。为什么要聚焦?首先,学员的研修时间有限,必须选择有限目标;其次,这是集中半年脱产学习这种高成本的学习方式所要求的。如果这样大的成本不能换来教师某方面的突破和显著变化,那么培训效益就受影响。究竟要聚焦在哪里?每个教师的情况不同,要通过诊断来把握。我们在2005年的调查中发现,教师的专业知识匮乏严重,教学设计能力和对学生的了解能力比较欠缺(李晶,2006)。通过前两期指导教师的观察分析,综合地看,农村教师需要解决的问题主要有三个方面:第一,本体性知识不足,知识的广度、深度不足,综合地、整体地把握教材和灵活地处理教材的能力不足;第二,教育观念相对比较落后,主要体现在学生观上,不能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教学模式相对单一、传统;第三,课堂驾驭能力不够,不能根据学生的实际灵活处理课堂,生成性教学不足,“走教案”现象普遍,教学有效性比较差。这些问题通过有目标的专业学习、有分析的教学观摩、有指导的教学实践,是可以得到一定程度解决的。聚焦在诊断阶段、计划阶段、实施阶段和评价阶段都要体现。

所谓多元就是学员要从多方面去学习、从多种途径去学习。这是由生态化的学习环境和学习方式所决定的。学员生活在一所新的学校中、一个新的班级中,长期跟随一个导师学习,必定受到多方面熏陶。我们要求学员能够自觉地从多方面学习,包括学校的文化、教师的工作方式、师德、班级管理、学生的精神状态等。但多方面的学习与聚焦的学习不是等量齐观、平均用力的。

2.比较—交流原则。在比较中能够发现差异,发现规律,发现改进方法,发现进步和变化;交流可以了解教师行为背后的理念,可以加深认识、强化观念,可以扩展思路,使学员获得启发。我们提出3项比较、3项交流。前者包括学员与指导教师的课相比较、学员前后的课相比较、不同学员之间的课相比较。后者包括学员与指导教师之间交流、学员之间相互交流、学员和学生之间交流。

3.模仿—创新原则。学员是在一个与自己原生态差异比较大的环境中学习,这种学习有利有弊:利在有新鲜的刺激,学员感受比较深,能够学到许多新东西;弊在新环境与原生态差异大,如何迁移是个问题。因此我们提出在开始阶段要模仿。不少学员在做课时都在很大程度上模仿指导教师的教学风格,工作站学校学生对他们的课的评价是“像我们老师的课”。但学校和学生情况有差异,简单模仿是不行的,必须根据实际情况恰当地借鉴,进行创新。

2008年9月以来,每期约500名学员进站研修,目前已有1000多名农村教师完成研修,现第三期学员正在研修。一年多的实践证明,研修的成果是丰富的,学员和指导教师的收获是多样的。学员不仅在教学能力上,而且在专业发展的动力上、状态上、思想观念上都有极大的触动和收获。例如:一位学员这样描述他的收获:“每人一节尝试课,两节录像课,就在这样一次次的磨炼中,我们成长着,进步着。我学会了如何去读教材,如何去了解学生,如何设计教学,如何上好一节课。通过上课,我树立了新的教学理念,提高了课堂驾驭能力。”另一位学员在心态上发生了改变:“十几年的教学生涯,已经使我慢慢倦怠,我已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自己变得除了抱怨还是抱怨。可通过研修站的培训和与名师的零距离接触,我的思想得到了升华,我的灵魂得到了净化,它让我能以更宽广的视野去看待我们的教育工作,让我学到了更多提高自身素质和教育教学水平的方法和捷径。”(摘自某工作站学校指导教师的工作总结,2009)

指导教师用“双赢”表达他们的收获。有人天天听课,他们不能懈怠,每节课都要认真对待;课后要与学员交流,他们得说出些“道道”,这需要不断地学习、总结;不同的学员有不同的需要和特点,如何指导他们提高,还要琢磨指导方法,逐渐积累指导和培训经验,这也有助于指导教师自己的专业提升。此外,他们还从农村教师的身上学到了很多其特有的朴实、认真、刻苦的品质,与农村教师结下了深厚的友谊。

标签:;  ;  ;  ;  

在观察与学习中实现成长--北京农村教师研究室实施模式分析_农村教师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