军训对大学新生心理健康影响的元分析论文_颜小勇

(华东师范大学心理与认知科学学院 上海 200000)

【摘要】目的:系统评价军训对大学新生心理健康的有效性。方法:计算机检索中国学术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中国重要会议论文集全文数据库、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自建库以来至2018年1月收录的“军训”、“SCL90”、“大学新生”和“心理健康”为关键词的论文进行元分析。结果:共纳入17篇文献,总样本量11000人,军训后学生SCL90各因子测查的平均效应值在-0.45~-0.26之间,处于中等效应值水平,具有统计学意义(95%CI值不包括0);在性别差异比较方面,SCL90各因子的平均效应值在-0.48~-0.25之间,处于中等效应值水平,具有统计学意义(95%CI值不包括0)。结论:军训起到了显著提高大学新生心理健康水平的作用;在性别差异比较方面,军训对女生心理健康水平提高的作用优于男生。

【关键词】军训;大学新生;心理健康;元分析

【中图分类号】R39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8231(2018)17-0329-04

我国学校军训开始于1985年,当前学校军训的群体主要是高一新生和高职高专以上的大学新生,目前,除中国外,世界上多数国家,无论是战火不断,还是处于和平环境,对大学生的军训都十分重视,不少国家和地区不仅建立健全了军训组织机构,同样出台了大学生军训的大纲、教材和实施办法,对大学生军训进行了具体的规定。美国制定了全民性的《国防教育法》,另外还制定了专门针对青壮年的《普通军训与兵役法》,要求公民在规定的年龄必须参加军训,履行兵役义务。对高等学校的学生军训,已经形成了一整套完善的制度[1];俄罗斯针对大学生国防教育的法律更多,在1996年,俄罗斯政府就通过并颁布了《俄罗斯联邦国防法》,通过了“关于建立、改建和撤销军事职业教育机构、高等职业教育机构中的军事训练系和军事教研室的决定”,并制定了《俄罗斯联邦动员准备与动员法》、《俄联邦教育法》、《俄罗斯联邦青年和儿童军事爱国主义教育联合会条例》、《武备学校标准条例》等一系列法规。英国国防部预备役局在全国十余所大学设立陆军军官训练团、海军训练中心和空军飞行中队。各组织分别负责所在地区几所大学学生的军事训练和宣传工作,解答对军事有兴趣的学生所提的问题。学生可自愿参加陆、海、空军组织的训练活动,训练时间安排每周一两个晚上或周末,假期集中训练一两周。参训学生可领取参训费。以色列学校则把国防教育列为必修课,由各驻校军士按统一计划部署实施,每个高中学生接受为期一周的国防教育。每逢寒暑假,另行组织军事训练,为期一周。军训结束时进行考核,请家长出席观看并讲评[2]。

为了研究军训对大学新生心理健康是否真的有效,我们对以往发表于各类期刊的利用SCL90量表对大学新生军训前后心理健康状况调查的论文进行了元分析研究。

1.对象与方法

1.1 文献检索

通过计算机检索,在中国学术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中国重要会议论文集全文数据库、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和中国优秀博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中,以“军训”、“SCL90”、“大学新生”和“心理健康”为关键词,共检索到符合要求的论文17篇,本研究根据研究目的和元分析的要求,拟定以下的纳入研究标准:(1)1985年至2017年在各类期刊上公开发表的文章(2)研究对象为参加军训的大学新生(3)在军训前后都进行过SCL90测试,且SCL90采用1~5级计分方式,(4)数据资料完整,论文中报告了总分、各因子得分的平均分、标准差和被试容量。

如下表所示,这17项研究按地域划分,江西5项,安徽3项,陕西、新疆、北京各2项、浙江1项,重庆等6市1项,四川1项,;共涉及各级各类高校大学新生9900人,其中最大样本量3122人,最小样本量79人;从发表时间上看,2001年1篇论文,2004年1篇,2005年1篇,2006年1篇,2007年1篇,2008年2篇,2009年1篇,2011年1篇,2012年4篇,2013年1篇,2014年1篇,2016年2篇。另外,对大学新生军训前后心理健康的性别差异进行比较的研究有11篇(见表1)

1.2 统计方法

1.2.1效应值的计算 以各研究中SCL90各因子后测所得结果作为实验组,以前测所得结果作为控制组,以cohen d值作为元分析效应值对SCL90各因子进行计算。效应值d的计算公式

若平均效应值的95%置信区间包括0,说明效应量不稳定,不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 各研究平均效应值的计算

在17项研究成果中,对SCL90中的各因子进行平均效应值的计算,结果见表2。

从上表可以看出,17项研究的9因子齐性检验显著,因此采用固定效应模型计算各因子平均效应值的95%置信区间(CI),各因子的95%CI均为负值,且都不包括0.可以认为具有统计学意义,按照Cohen的判断标准,9因子的平均效应值的绝对值均大于0.2,处于中等标准大小,说明在总体水平上,经过军训后大学新生的SCL90各因子得分要显著低于军训前的各因子得分,大学新生经过军训后,心理健康水平得到了提高。

2.2 新生心理健康水平军训前后对比性别差异的元分析研究

为了解男女生在经过军训后心理健康水平的差异,我们就男女新生经过军训后发生的心理健康水平差异进行了元分析,以女生各因子得分平均值设定为M1,男生各因子平均得分设定为M2,进行效应值计算,并进行方差齐性检验,以及平均效应值95%置信区间的计算。所得结果如表3。

从表3的数据可以发现,男女新生军训后心理建康状况差异的11项研究9个因子方差齐性检验显著,因此采用固定效应模型计算平均效应值的95%置信区间。男女新生SCL90各因子的平均效应值在-0.48~0.25之间变化,根据Cohen理论,可以认为属于中等效应值,各因子平均效应值的95%置信区间均不包括0,因此这些效应值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女生经过军训后心理健康水平的改善情况要优于男生。

3.讨论

3.1 军训对大学新生心理健康影响的总体情况

本研究通过对2001~2016年发表于各类期刊的针对大学生军训前后心理健康状况差异进行调查的17篇研究报告进行元分析,发现经过军训后,大学新生的心理健康状况比军训前有所好转,9个因子的平均效应值达到显著性水平,且数值为中等标准,即Cohen所说的中效应,这与多数已发表的论文观点是一致的,与国家对学生进行军训的要求是一致的。新生对军训的心理适应是一个渐变的过程。由于军训在时间上、内容上和强度上都较大,多数高校目前把军训时间定在新生入学后1个月内,多数新生在军训初期有着心理上、生理上的不适应。王志锋在研究中指出,随着军训的逐步开展,同学们逐渐融入到激烈的军训生活中,荣誉感和集体主义观念逐渐加强,同学之间相互了解程度和友谊的逐渐加深,个体间的乐观、热情、积极、向上的精神状态逐渐显露。军训时鲜亮的迷彩服饰、整齐的队列队形、威严的军体拳练习、严格的纪律要求和军训过程中开展的一些内容丰富的文体活动(如拉歌、联欢等),赋予了大学生情感的陶冶;另外,军训还能增强学生吃苦耐劳、抗挫折、抗压力等良好精神品质的培养。学生身体素质的提高在另外一个方面也增进了其心理健康。有研究发现,团体心理训练是解决大学生敏感心理和负面情绪的有效方法,所以军训对树立良好的自信心和良好的精神面貌,培养良好的气质和形象,增强大学生的组织纪律观念和团队协作精神具有重要意义。

军训对大学新生心理健康也具有重要的影响。我国学者谢素芳曾撰文分析大学生军训对新生心理素质等方面的影响[20]。她认为,首先,军训对培养学生的非智力因素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由于中国改革开放后的计划生育政策施行了相当长一段时间,当代大学生大都是独生子女,他们受到家庭长辈各种各样的照顾,在生活上基本无后顾之忧,从而使他们形成较强的依赖人格和争强好胜心理,完美主义人格特质比较明显,缺乏自制力,心理受挫力较低,心理素质不高的现象比较普遍,军训并不是专门的心理教育课,但它在提高学生心理素质方面确实起到了不容忽视的作用。主要在四方面体现出来:提高学生适应环境的能力、激发学生潜能和积极性,提高学生个人素质、 提高学生坚忍不拔的毅力、 提高学生的自制能力。

军训对大学生人际交往能力的提高也有很大的帮助。人际关系是人与人之间心理上的关系,如亲疏,友好,敌对等人与人之间的心理距离。军训的要求是同一个班级内所有受训的学生动作要整齐划一。在军训过程中,原来不熟悉的同学逐渐熟悉,缩短了彼此之间的心理距离。作为一场有组织的活动,军训有着它自身特定的组织规范。能够规范组织行为,提高组织动力。这对增强组织团结,培养集体意识,提高学生的团结意识和人际交往能力都有显著效果。

3.2 本研究发现,女生在军训后心理健康状况的改善优于男生,9因子的平均效应值处在中水平范围,且95%置信区间均不包括0,说明统计效应显著,女生经过军训确实能够改善心理健康状况。这是天然的性别差异原因造成的,女性较男性天性更为敏感和细腻,心理上更易受到外来干预等因素的影响,军训的强度和训练方式、内容对女生来说,2星期的军训项目更容易被女生所接受和适应可以基本达到军训要求,对于男生则不然。因此女生更容易通过军训的外界刺激而适应大学生活。

4.问题与建议

有研究表明,目前在高校中对大学新生军训存在利弊两方面,由于现在新生的体质较差,大部分新生在经历高考的紧张气氛后从生理到心理都存在很大的放松,有些高校的军训带训教官是来自部队里的士官,对学生军训时照搬军队训练的基本内容,没有针对大学生特点制定军训内容,学生在经历高强度的体能消耗后不可避免地会产生生理上的疲劳、引发生理疾病甚至是出现学生在军训中猝死的悲剧,因此,可以采用以下方法来减少军训给学生带来的不良伤害[21]。

首先,可以聘请大学体育系学生作为军训教官,采取“自训”方式进行军训,既可以制定大学生适合的军训强度标准,又可以节省聘请部队士官所产生的费用,目前已经有不少地方高校就采取了学生自训的方式,以军队退伍的大学生作为军训教导大队的教导员,对自愿参加军训教导大队的体育专业学生在军训前半年进行有针对性的军事训练,使他们对军训各方面要求均有所领悟,并能率先在军训内容上达标,成为合格的军训教官。由军训教导大队所制定的学生军训的强度、环境、时间、内容标准都比部队标准相对较轻,大部分新生能够顺利通过军训标准的考核,但也能达到提高学生基本素质的目的。

其次,避免新生开学初就进行军训,因为学生体能的恢复需要经历一个过渡期,因此可以选择在开学一个月或者在第二年开始军训,在学生体能有一定的恢复的情况下进行军训,就能够尽量减少军训给学生带来的损伤和伤害,目前有的高校就是采用二年级学生军训模式。

第三,尽量避免军训内容的简单化、单一化和模式化,军训作为大学生的国防教育内容,并不完全是站姿、军礼、内务整理等简单内容,还应包括军事理论教育、革命史教育等内容,使学生训练能够张弛有度,肌肉不会始终保持紧张,对学生生理疲劳的恢复有良好的作用。

第四,在学生军训前重视新生体检工作,对于体重过胖、过瘦或有慢性疾病的学生要重视心肺功能检查,对于身体不好、尤其是心肺功能较差、不适应参加军训的学生可申请免于训练。

第五,为学生提供必要的心理支持和医学保障。95后大学生多为独生子女,进入大学后存在或多或少的不适应,还保留着中学时代的娇、骄二气,因此,学校的心理咨询专业老师要在学生军训间隙对学生进行心理疏导,同时班级辅导员要能够和学生打成一片,从最直接层面发现学生军训时出现的心理问题,消除学生心理层面的不适感;学校医务工作人员需要在军训场地驻扎并部分巡视,对于学生出现的生理疲劳、伤病能及时发现并尽早处理。

5.展望

本文就大学生军训对心理健康的影响进行了元分析,但由于统计软件的限制,未能计算出元分析的一些统计指标,如森林图、发表偏倚分析等,这是下一步研究要继续的工作。

【参考文献】

[1]陈俊玲、张玲.中美普通高校国防教育的比较与启示[J].邯郸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3,3(26):67-69,88.

[2]刘刚.中俄普通高校国防教育比较研究[J].河北工程大学学报,2012,29(2):88-91.

[3]黄涛、温永顺.短期军训对高校独生子女学生的心理干预效果[J].第四军医大学学报,2008,29(23):23.

[4]周君来,李爱春.军事体育锻炼对不同家庭背景大学生心理状况的影响[J].武汉体育学院学报,2008,42(5):69-73.

[5]胡忠光、黄涛、罗辉、罗建清.军事训练对大学生心理状况的影响[J].井冈山医专学报,2004,11(5):66-68.

[6]刘后根、刘楠、苏力华、瞿运秋.军事训练对农业院校新生心理健康影响效果评价[J].中国学校卫生,2009,30(7):644-645.

[7]任梦、杨海、杨志兵、朱霞.军校新生军训前后心理健康状况与自我效能感的变化趋势及相关关系[J].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12,20(4):606-608.

[8]武松、余俊峰、袁良、王玉娇.军训对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J].航空航天医学杂志,2013,24(7):848-849.

[9]王建中、马喜亭、赵新.军训对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的影响[A]中国心理卫生协会大学生心理咨询专业委员会全国第七届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与心理咨询学术交流会暨专业委员会成立十周年纪念大会论文集[C]2001年.

[10]苏源.军训对大学新生体质和心理健康的影响研究[J].军事体育进修学院学报,2012,31(3):97-99,102.

[11]王志锋、李彩洁.军训对大学新生体质指标和心理健康水平的影响[J].新疆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2,3(1):101-105.

[12]张金健.某大学军训前后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调查[J].中国校医,2006,20(2):635-637.

[13]陈宏凯、朱慧、叶建国.某医科大学新生军训后心理状况分析[J].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07(7):616-618.

[14]问鸿宾、白萍.普通高校军训对大学生心理适应性的影响研究——以陕西省五所高校为例[J].社科纵横,2014,10(10):151-154.

[15]金家新.普通高校新生军训期间心理健康状况调查研究[J].河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3(1):100-106.

[16]王春.军训对不同性别及认知风格大学生心理健康水平的影响[J].保健医学研究与实践,2016,13(6):14-18.

[17]胡忠光、黄涛.卫生学校男女学生军训前后心理状况的分析[J].井冈山医专学报,2005,12(2):65-66.

[18]郭巧、张婷.军训对95后大学新生心理健康的影响[J].科技视界,2016,(1):154,162.

[19]刘后根、龙文、刘楠.网络成瘾大学生军训前后心理及人格特征变化分析[J].中国学校卫生,32(9):1110-1112.

[20]谢素蓉、毛芳才.大学生军训对新生心理的影响[J].高教论坛,2008,(2):56-58.

[21]胡慧明、焦建、王秀进.军训大学生心身不适原因分析及预防对策[J].北京劳动保障职业学院学报,2016,10(4):50-53,60.

论文作者:颜小勇

论文发表刊物:《心理医生》2018年17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7/19

标签:;  ;  ;  ;  ;  ;  ;  ;  

军训对大学新生心理健康影响的元分析论文_颜小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