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期货市场的合理性与差异性分析_期货论文

中国期货市场的合理性与差异性分析,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差异性论文,期货市场论文,合理性论文,中国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一、中国期货市场的合理性表现

1990年10月12日,经过一段时间的理论和实践准备之后,中国期货市场开始进入到实际运作阶段。经国务院批准,中国第一个期货交易所的试点——郑州粮食批发市场(郑州商品交易所的前身)在河南郑州成立。它以现货交易为基础,在成功运行两年多的基础上,在1993年5月28日正式引入期货交易机制,迈出了中国期货市场发展的第一步,此后,在19年的发展历程中,中国期货市场有兴盛也有低潮,大致经历了盲目发展、清理整顿、规范增长三个阶段。

1.期货市场稳步发展,规模迅速增加

现阶段,期货市场发展的条件已经成熟,“十六大”报告提出了稳步发展期货市场的目标,2004年,我国出台了《国务院关于推进资本市场改革开放和稳定发展的若干意见》,明确指出了要把期货公司建设成为具有竞争力的现代金融企业。在2005年召开的全国证券期货监管工作会议指出:“着力夯实期货市场发展基础,促使期货市场功能进一步显现”,确立了期货市场在中国金融体系中的基本地位。发展方向的确定,使我国期货市场近几年来发展很快,控制风险的能力和意识逐步增强,期货从业人员的素质也得到了很大提高,期货交易规模迅速增加。

图1  全国期货市场历年交易情况统计(1993—2007)

  从图1可以看出,中国期货市场经过清理整顿之后,逐步迈入正轨,进入到规范发展阶段。随着中国政府对期货市场的支持,近年来期货市场的规模逐渐扩大,成交量和成交金额迅速增加,2007年达到历史最高水平,2007年期货市场成交量是728 426 794手,比2006年增加了62.06%(成交量由图中柱体表示)。2007年期货成交金额是409 722.43亿元,比2006年增加了95.06%(成交金额由图中实线表示)。期货交易的迅速发展使期货交易规避风险和发现价格的功能逐步体现,为国民经济的平稳运行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2.品种逐步丰富,发挥了期货市场的功能和作用

目前我国期货交易所总共上市23个品种,分别是上海期货交易所的铜、铝、天然橡胶、燃料油、锌、黄金、螺纹钢和线材;郑州商品交易所的强筋小麦、硬麦、棉花、白糖、PTA、菜籽油、早籼稻;大连商品交易所的黄大豆一号、黄大豆二号、豆粕、玉米、豆油、塑料、棕榈油和聚氯乙烯。

在这些期货品种中,普通小麦、大豆、豆粕、铜、铝、天然橡胶是我国在期货市场清理整顿中保留的期货品种,剩下的都是在2003年之后新近推出的品种。强筋小麦在2003年推出,棉花期货、玉米、燃料油是在2004年推出、豆油、白糖、PTA期货在2006年推出,锌、棕榈油、菜籽油期货是在2007年推出,塑料、黄金期货是在2008年推出,线材、螺纹钢、早籼稻和聚氯乙烯期货是在2009年由中国证监会新批准上市交易的期货品种。品种的增多,为我国期货市场发挥规避风险和发现价格的功能提供了有利的条件。2008年,我国的白糖、黄大豆1号期货、豆粕期货在全球农产品期货成交量中排名前三位。

 3.规范化程度不断增加,在国际上的影响越来越大

我国的期货机构将国际期货业的管理经验与中国期货市场的实际相结合,引进了一系列期货管理制度,在不断探索中提高客户服务,操作规范,风险监控水平,并培养了一大批具备专业素质的期货从业人员,为期货业的规范和进一步发展奠定了基础。近几年来,中国的期货市场占有越来越重要的地位,在国际上的知名度不断提高,与芝加哥商业交易所、纽约期货交易所的国际交流越来越多,罗杰斯等国际投资知名人物也来中国作期货相关报告,加强了中国与国际期货市场的交流,使中国价格在国际上的影响力越来越大。我国现在有四家期货交易所,分别是郑州商品交易所、大连商品交易所、上海期货交易所和中国金融期货交易所(中国金融期货交易所成立于2006年9月8日,但目前没有交易品种)。美国期货业协会(FIA)发布了2008年统计分析报告,对全球69家主要衍生品交易所2008年的交易量(含代为清算的场外市场衍生品)进行排名,中国的三大期货交易所交易量排名都出现上升,其中中国的大连商品交易所由2007年的第17位上升为第10位,郑州商品交易所由2007年的第24位上升为2008年的第13位,上海期货交易所由2007年的第27位跃升至2008年的第16位。

4.期货市场风险控制能力得到了很大的提高

期货市场是一个高风险的市场,是否有完善的管理制度、竞争优势和风险监控水平显得非常重要。2006年5月18日,我国成立了期货保证金监控中心,对于保证期货交易资金安全,防范保证金挪用风险,保护投资者利益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2007年我国加强期货市场的基本制度建设,全面修订了期货法规和规章,颁布了《期货交易管理条例》,使条例的适用范围由商品期货发展到商品、金融期货和期权交易,并实行了净资本监管和开户实名制,使风险控制制度不断得到加强;2007—2008年,我国期货公司为股指期货作准备,纷纷增资扩股,如中粮期货经纪有限公司,注册资本已经达到了3.5亿元,期货公司资本实力的增强,使其抗风险能力大大提升;2008年我国期货投资者开户数量增加,中国期货业协会、期货交易所和期货公司对投资者进行专业化的培训和教育,使投资者的风险意识和理论水平均得到了提升。

二、中国期货市场的差异性分析

期货市场对于中国商品市场的成熟和中国经济的稳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因此我们应该采取各种措施来稳步推进期货市场的发展,使期货市场在经济发展中发挥应有的作用。但在期货业已经踏入微利时代的今天,中国期货市场与世界仍然存在一定的差距。

1.现有的期货品种结构简单,品种创新相对不足

随着世界经济的快速发展,出现了期货品种金融化的特征,金融期货是当前期货市场的主导。如图3所示,2007年,全球金融类期货和期权合约占90%,而商品类的期货和期权合约则只占10%,反观中国的期货品种,只有商品期货,既没有金融期货合约,也没有期权交易,这与世界期货金融化的发展方向是不相符的,我们必须要发展自己的期权交易和金融期货交易。

截至2007年底,全球的期货交易品种有几千种,而中国只有19个,虽然期货品种更新的速度加快,但与世界其他新兴市场相比,产品丰富程度和创新能力还有待提高,如20世纪90年代后期开始,韩国积极发展金融期货和期权市场,而印度的期货交易品种达到100个左右,远远超出中国现有的期货品种,虽然中国目前也在积极创新品种,但与其他新兴国家相比,其品种创新的速度还是不足的。所以,我国应该结合经济发展的实际,逐步推出一批对经济有重要影响的大宗商品期货品种,同时稳步发展金融衍生品,完善期货品种体系,以满足企业日益增长的规避风险的需要。

2.期货公司代理的交易量和交易额分布不均衡,出现了马太效应

随着我国期货市场竞争的加剧,我国期货市场出现了市场份额集中的现象。2007年,我国共有166家期货公司,但彼此之间的代理量和代理金额相差却很大,从此导致了强者愈强,弱者愈弱的马太效应。根据《期货日报》公布的期货公司交易排行状况来看,2007年,期货公司成交量共计722 080 745手,代理量排名前10名期货公司的代理手数占全国期货交易总量的31.20%,代理量排名前30名期货公司的代理手数占全国期货交易总量的59.19%,代理量排名前50名期货公司的代理手数占全国期货交易总量的73.65%,代理量排名前100名期货公司的代理手数占全国期货交易总量的93.36%。2007年我国期货公司的代理交易额为4 060 793 266.79万元,代理额排名前10名期货公司的代理金额占全国期货交易总金额的31.32%,代理额排名前30名期货公司的代理金额占全国期货交易总金额的60.15%,代理额排名前50名期货公司的代理金额占全国期货交易总金额的74.52%,代理额排名前100名期货公司的代理金额占全国期货交易总金额的93.58%。

目前我国共有期货公司166家,通过以上数据分析就可以看出,我国排名前100的期货公司几乎占据了中国90%的期货市场份额。而维持一家期货公司生存的基本费用至少需要300万~400万元,那么在这种情况下,说明我们每年存在着大量的资源浪费。与此相反的是金融衍生品市场最发达的美国,期货公司只有几十家,我国期货公司的数量则远远地超过了美国。

3.业务形式单一,服务同质化

目前,期货公司的收入大部分来自交易手续费,对客户的高附加值技术服务比较少,这是由于我国期货公司目前以期货代理业务为主,只能单纯地进行手续费的竞争,而不能进行附加值大的理财、基金等服务的竞争。2007年底,中国全部期货公司的总资产为502.3亿元,净资产为114.2亿元,2007年手续费收入为30.8亿元,利润总额9.9亿元,整体实力较弱,抗风险能力有待进一步强化。当前我国期货公司提供的服务基本相同,致使期货公司在狭窄的代理空间进行低水平的价格竞争,无法实现期货公司规模经营和个性化专业发展,整体水平难以提高。

反过来,国外的期货公司则定性为金融服务公司,属于金融服务业务,具有经纪职能,结算职能,场外交易职能,期权发售职能,基金管理职能,客户的顾问服务职能,融资职能等等,每个期货公司各具特色,共同为市场提供综合性的服务。在2007年4月15日实行的《期货交易管理条例》中,我国首次从法律层面把期货公司定位为“金融企业”,根据新条例,期货公司可以从以前单一的经纪业务向咨询、自营以及境外业务拓展。同时根据期货标的物的不同,进行业务分类许可管理,有利于创造一个良好的期货公司竞争环境、提高期货公司竞争力。这说明以后期货公司应该根据自身的经营特点、实力和特长去思索自己在整个期货市场中的定位,从而形成不同于其他公司独特的竞争优势和盈利来源。

4.以个人为主的投资者结构需要进一步完善

期货市场的投资者中有机构投资者和个人投资者,国外发达国家是以机构投资者为主,如美国的股指期货市场,机构投资者占80%以上,而我国则正好相反。我们以郑州商品交易所投资者结构为例进行说明。郑州商品交易所近几年来发展非常迅速,开户数量呈现逐年递增趋势。

  如图4所示,2000年底,郑州商品期货交易所个人开户数1 373户,机构投资者开户数64户,个人开户数占投资者总数的90.84%。而2006年底,郑州商品期货交易所个人开户数205 918户,同比增长62.26%,机构投资者开户数10 201户,同比增长56.03%,个人开户数占投资者总数的95.28%。2007年底,在郑州商品交易所中,个人开户367 996户,同比增长78.71%,法人开户13809户,同比增长35.37%,个人开户数占开户总数的96.38%。但开户数量迅速增加的同时,也显示了一个问题,就是个人投资者在投资者中所占的比例过高,机构投资者则相对不足。

从图5可以清楚地看到,2000—2007年郑州商品交易所的个人投资者开户数历年来都处于决定性的优势地位,所占比例最低的是2005年,个人投资者占95.10%,最高的是2002年,个人投资者占97.10%,近年来个人投资者开户占95%~96%,这与成熟市场以机构投资者为主的结构相比,中国期货市场的投资者结构需要进一步完善。

2006年,郑州商品交易所中个人投资者成交量8 012.69万手,机构投资者成交量1 246.93万手,个人投资者占成交总量的86.53%。2007年,郑州商品交易所中个人投资者成交量16 709.10万手,机构投资者成交量1 901.45万手,个人投资者占成交总量的89.78%。这对于发挥期货市场发现价格和规避风险的作用是非常不利的。因为个人投资者在资金、信息、技术以及抗风险能力方面比较差,这对于维护期货市场的稳定和平稳发展也是不利的。

5.人力资本相对缺乏限制了期货整合能力的发挥

期货市场是金融衍生市场,属于高级金融市场的范畴,要想进入这个领域,必须需要很高的专业知识来进行操作。近年来,我国期货行业人才短缺的矛盾越来越突出,这与期货市场稳定快速发展的局面形成了鲜明的反差。

首先是数量不足,目前在中国期货业协会注册的期货从业人员保持在6 000~7 500人左右,仅为证券从业人员数量的10%,不到银行从业人员的1%。据NFA(美国全国期货协会)统计,截至2008年2月底,美国期货从业人员数量为5万人,是我国的近7倍。

图7 我国期货从业人员学历构成

其次是整体人员素质不高,人才结构不合理。从图7可以看出,截至2008年3月底,在现有的7 731名期货从业人员中,具有博士学位的仅40人,仅占0.5%,硕士学位(含双学位)的617人,仅占7.98%。目前在我国的期货从业人员中,大部分都是普通的从业人员,同时熟悉现货市场与期货市场的复合型人才则比较缺乏,了解商品期货的人较多,而熟悉金融期货和期货期权的人则较少,熟悉国内期货市场的人较多,具有国际金融衍生品操作经验的人则较少,这些都阻碍了我国期货市场的进一步发展和腾飞。

期货市场的发展要必须为产业经济提供服务,进而融入到国民经济中,为国民经济发展服务,才符合我们国家创建期货市场的初衷。未来中国的发展是要从经济大国转变成为经济强国,从而在世界经济中走在前列,进而达到实现经济发展现代化,提高人民生活水平的目的,期货市场的发展必然在中国经济的发展中具有越来越重要的地位。

标签:;  ;  ;  ;  ;  ;  ;  ;  ;  ;  

中国期货市场的合理性与差异性分析_期货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