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养学生智能潜能的新途径探讨_超级大脑论文

培养学生智能潜能的新途径探讨_超级大脑论文

关于开发学生智能潜力一个新途径的探讨,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新途径论文,潜力论文,智能论文,学生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内容提要】 本文针对中小学教育如何开发学生的智能潜力问题,提出了在第二课堂活动中运用的一种新的教学形式——“超级教学”。简述了“超级教学”的理论依据,介绍了“超级教学”的主要手段及特征,并与传统教学方法作了比较。

学校教育如何开发学生的智能潜力?这是我们广大教育工作者面临的一项繁重而艰巨的任务。中小学生的智能、身体、大脑正处在成长发育阶段。这无疑是开发他们智能潜力的大好时机。正是基于这种考虑,我们创设了“超级教学”。这种教学形式就是将兴趣、爱好、能力、知识处于同一个水平上的学生组织在一起,以他们的知识结构为基础,在第二课堂活动中,采用一定的教学手段,对他们的观察力、记忆力、想象力、思维力、注意力全面训练,最终达到开发智能潜力的目的。

一、“超级教学”的理论依据

“超级教学”是依据当代最新脑科学、心理学、教育学的研究成果创立的。

研究表明,人的学习是一项全身心的活动。参与学习过程的不但有大脑,还有身体;不仅有大脑左半球,还有右半球;不仅有意识活动,还有潜意识活动;不仅有理智活动,还有情感活动等等。它们是一个不可分割的和谐的统一体。

1.身体与大脑的协调。

现代生理学研究表明,当人们使肌肉的紧张状态放松之后,他们将更牢固地记住所学的东西。如果我们能够训练学生的心脏在思维时跳得慢一些,就会使大脑的工作变得轻松。通常,我们的心跳为70—80次/分钟,专家们认为,如果我们能使心跳在每分钟60次以下,我们的身体将更加健康,而大脑更加敏捷,较慢的心跳会使大脑效率提高。

当然,这并不是说只要放松就能学好,如果那样的话,那些上课打瞌睡的人岂不都成了最杰出的学生了吗。在深度放松的时候,人们往往不能保持精神集中,而精神不集中是学不好的。另一方面,只要精神一集中,身体又会紧张起来。如何才能使身体放松而大脑却有效地工作。从对气功、心理学和音乐理论的研究中,有人发现,一种具有特殊节奏形式的音乐可以导致人体的放松,而大脑仍然处于机敏状态。他们精选了缓慢、庄重、平静的古典音乐。结果学生们的身体节奏能够与之相适应,降低到一种高效而有益于健康的节奏水平。用各种生理学仪器测量发现,学生们的心跳平均每分钟减慢了5次,血压微微下降,脑电波的β波减少,渐渐降低到α波水平。这就是说,在人体放松的同时,他们的大脑却正在紧张地工作着。音乐是使人放松的一种方法,不是唯一的方法。“超级教学”就是根据学生的特点,采用多种方法使学生放松地学习。

2.大脑两半球同时发挥作用。

近年来关于左右脑功能差异的大量研究,使人们对大脑两半球的作用及其关系产生了新的观点。传统的观点认为,脑的左半球是优势半球,右半球是从属半球,所以传统的教学往往只注意发挥大脑左半球的作用,分割了大脑两半球的功能。从60年代以来,美国学者斯佩里和加赞尼扎等人,对大脑两半球的连合部切断的裂脑人进行了较深入的研究,取得了当代科学前沿的脑科学研究中的一系列重要成果。研究表明,大脑两半球各有相对独立的意识功能,就大多数而言,左半球是处理言语、进行抽象逻辑思维、集中思维、分析思维的中枢,它主管着人们的说话、阅读、书写、计算、排列、分类、言语、回忆和时间感觉,具有连续性、有序性、分析性等功能;右半球是处理表象,进行具体形象思维、发散思维、直觉思维的中枢,它主管着人们知觉辨认、空间定向、形象记忆、想象、做梦、模仿、音乐、美术、舞蹈、态度、情感等,具有不连续性、弥漫性、整体性等功能。大脑两半球在功能上既高度专业化、分工明确,又相互补充、密切配合。人的大脑两半球好比两套不同的信息加工系统,它们相互制约、相辅相成,构成了一个完整统一的控制系统,共同完成各种活动。斯佩里曾做过这样的试验:他让一部分学生作指定的训练,这些训练内容仅牵涉到一个半球的功能,经过一段时间后,当让这些学生作使用另一个半球的训练时,他们很难完成。而另一部分学生作与两个半球协同活动有关的训练,结果整个脑的能力和活动都得到大幅度提高。大脑的功能不是算术法则,即1半球+1半球≠2半球,全球的功能是一个半球功能的5—10倍。传统的教学理论恰恰是分割了大脑两半球的功能,所强调的只是人的有意识的、理性的作用,教学过程所调动和利用的只是与机械的、逻辑的、无情感的教学有关的左脑半球的功能,而忽视右脑的作用,所以教学效果事倍功半。前苏联学者认为,具有巨大潜力的人脑,如果经常被片面地使用,就会产生各种反作用力。他们指出,目前负责抽象思维的左半脑负担明显过重,工作能力下降,反作用力加强,而负责形象思维的右半脑则负担不足,未能得到有效的利用。因此,充分挖掘右脑的潜力,使大脑两半球和谐发展,已成为当代教育的一个新趋向。而“超级教学”就是采取各种方式,使大脑两半球协调地进行工作,所以较好地挖掘了人脑的潜力。

3.意识和潜意识的和谐统一。

人脑的活动,并不单单依靠意识的、逻辑的作用,意识和潜意识在人脑中始终就是交织进行的两种活动,它们是不可分割的整体。这两种活动处在最和谐的状况时,也是人的活动最顺利最有效益的时候。意识和潜意识是相互作用的,它们之间是一种在信息交换上的“潜式”与“显式”,在推论上的“非逻辑与逻辑”,在思维过程中的“渐进性”与“突发性”的辩证统一。从意识发生的过程来看,潜意识往往先于意识,意识停止,潜意识更加活跃。潜意识活动区域多居于人脑的右半球,因此大脑两半球的协调工作,也使意识和潜意识的活动得到了和谐统一。人脑潜意识活动在学习过程中起着巨大的作用。“超级教学”就是通过各种有效手段,有效地组织潜意识活动,使之与意识活动和谐统一,开发学生的智能潜力。

4.理智和情感的统一。

人既是理智动物,又是感情动物。因此,情感活动始终伴随着学生的整个学习过程并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每当学生开始学习时,他的记忆中与这个学习有关的形象便在大脑中浮现,形象信息被送入大脑,也就是说,向突触之间传送电信号。这时身体一定会呈现出与此形象信息相适应的,过去曾经出现过的状态。如果前次学习是令人感到愉快的,那么这种愉快状态就将重新出现。研究人员发现,这时学生的肌肉舒适地放松,心脏安静地、有规律地跳动,体内荷尔蒙适量分泌。学生自身愉快的感觉引起身体的快感。如果学生的学习与这种感觉形成了联系,那么他就会不由自主地进入学习的最佳状态。于是,大量知识信息进入大脑,被加工、记忆、储存。同时由于学习过程产生愉快、有趣的感觉,任何学习障碍也就随之消失,他的学习效果将会大大提高。“超级教学”即是在情感教学方面作了大量投入,大大减轻了学生理智活动的压力。

二、“超级教学”的手段

“超级教学”与传统教学方法相比并没有什么特别之处,有些手段是我们日常教学中所运用的,然而它却达到了比传统教学方法更好的效果。其原因在于它运用了整体性原理,并且贯穿了教学的全过程和各个方面,这就是它的力量所在。正如美国教育家杰克·坎菲尔德所说:“这个集中起全部能力的,不受束缚的人几乎可以学会一切。”在“超级教学”的过程中,以下手段是必不可少的。

1.心理调整。

心理调整是教师通过语言、形象对学生进行心理影响,使其尽快进入学习最佳心理状态的一种手段。人们都有这样的体验:有时大脑的状态非常清醒和敏捷,像一块海绵,能够高效率地吸收所学的知识;有时大脑的状态混沌和迟滞,像一台生绣的机器,效率很低地接收输入信息,有时甚至捧着书看了半天竟不知看了些什么。由此来看,学生并不是每时每刻都处于一个良好状态。当学生的课间活动、玩耍等内容不断地刺激其大脑使之兴奋时,虽然已经上课,但是兴奋的心情很难平静。在这种状况下,学习是收不到好的效果的。心理调整就是从这开始的。每次上课之前先让学生自身放松一下,将意念集中起来,然后,采用直接方法或间接方法,使学生微笑着,搓着双手,面对即将开始的学习,流露出一种喜悦的心情,即便这种情绪有些违心也不妨(即使一点也不喜欢,也让学生在内心里说:“我喜欢,我很爱学!”)久而久之,学生会真的喜欢这门课程了。一但出现这种体验,就变换方法反复强化。

2.学习指导。

学生的学习不是一个单一的过程,是一个系统过程。一个知识内容的学习要经过几个阶段才能完成。预习、讲课、复习、作业、解决疑难、小结是学习过程不可缺少的环节。学生几乎每天都要如此往复地学习。然而,真正掌握住学习的契机的学生却不多。研究表明:对学生进行学习指导是提高学生学习效率的有效途径。预习主要是作好学习前的准备。一是知识上的准备:新旧知识之间的沟通;二是心理上的准备:对所要学的知识有一个心理准备。讲课是使学生获得知识发展智力的基本渠道。教师要帮助学生紧紧抓住知识的重点、难点、结构,做到听课思路要超前。复习是解决学习遗忘和技能技巧形成的问题。学得的知识在头脑中的保持随时间的推移而递减,先快后慢,先多后少,复习一定要抓住有利时机。作业是巩固消化知识必不可少的环节,同时也是一个查缺补漏、消化知识的过程。小结是一个新知识纳入到原有知识结构中去的过程。只有不断地小结,才有智能的不断提高。“超级教学”要求教师必须对学生的上述学习环节进行科学地指导,这也是“超级教学”的基础和前提条件。

3.双重控制。

双重控制是指教师对学生学习过程中大脑和身体、大脑左半球和右半球、意识和潜意识、理智和情感的控制。在课堂上,学生一方面对教学内容进行理性知觉分析、消化理解,学生的目的是十分明确的;另一方面对教师的态度、教学节奏、方式方法等教学以外的事物也有反应。它们起着增强或者削弱学习效果的作用。这两方面是有区别的,但在心理活动中始终紧密交织在一起。教师教学内容表达清楚,逻辑严整无懈可击,学生一听就懂,没有疑义。如果教学内容丰富多彩,具有感染力,那么学生的学习就如同给大脑加上“润滑剂”,使学习变得更加轻松。

教师的精神面貌、动作、表情、变换的教学节奏以及串插有趣的内容等,与教师由浅入深、清晰明了的讲解同样重要。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充分利用这些情绪刺激学生的外围知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良好的情绪体验,创造适于有效发挥学生学习潜力的氛围。这里需要强调两点,一是无论教师教什么内容,都必须是学生能够接受和乐于接受的,而不是勉强接受的;二是每一个专题结束,学生和智能潜力必须明显得到开发。这两点是相互联系缺一不可的。

三、“超级教学”的主要特征

为了进一步区别它与常规教学的差异,我们把它的特征总结如下:

1.它的目的是在传授知识的同时开发学生的智能潜力,而不是把传授知识当作唯一目的。当然开发智能潜力离不开知识教学,但它的教学完全服从于开发智能潜力。

2.它把心理调整、学习指导、双重控制引入教学中去,作为开发学生智能潜力的基本手段。

3.它的教学过程同时也是一个愉快的学习过程,学生思想高度集中,而又没有压抑感。教师恰到好处地掌握学生的心理特点,完成整个教学过程。

4.教学内容以类型为单元,进行专题教学,并将学科思想延伸;归纳总结学科学习规律,举一反三,触类旁通。

5.教学对象是经过测试的,将智力、能力、知识、兴趣处于一个水平的学生组织在一起。而不像自然班那样,学生参差不齐,差别那么大。

“超级教学”虽然是为中小学第二课堂教学设计的,但它的基本理论和实践对常规教学也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标签:;  ;  ;  ;  ;  

培养学生智能潜能的新途径探讨_超级大脑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