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生活,轻松作文论文_曹贵人

走进生活,轻松作文论文_曹贵人

甘肃省定西市安定区大城小学 743000

摘 要:走进生活、轻松作文是改变作文教学现状的需要,是作文教学的独特优势。以作文教学生活化的方法可以引导学生探究生活,独立地去观察分析生活,赋于作文教学以生活的气息、生命的灵性,全面提升学生的思想认识和作文创新能力。

关键词:作文教学 生活化 轻松作文

一提到作文,很多的学生都会皱起眉头。学生齐呼作文难写,老师也高呼作文难教。学生没兴趣,老师再怎么教,学生都不来气,肯定老师的教就达不到预期的效果。怎样让作文在学生和老师面前都轻松起来,学生学得轻松,老师教得轻松,这确实值得我们去探讨。我在平时的教学中做了以下尝试,效果较好:

一、自主命题选材,放飞心灵

传统的作文教学给学生以太多的限制,规定了题目、内容、结构,甚至规定了思想,学生的作文毫无生气和灵气可言。作文教学中让学生走进生活是给学生以一定的时间和活动空间,放手让自己去观察、去发现,通过分析比较,选择适合自己的内容和形式来写,表现的是自己的独特个性和对生活的真实体验。我们在安排作文活动时,往往只在题目或取材范围上作方向性的要求(如话压岁钱、讲道德等),至于选题、选材、从哪个角度去表达、哪一种体验或认识……整个过程都由学生决定,按照学生的意愿进行,因而作文活动常常因学生的不同需要而改变活动安排。同时,语文教师还要始终怀着一颗童心去认识学生,去了解学生的生活,用儿童的眼光去审视他们的喜、怒、哀、乐,用学生已有的习作基础及实际的表达能力去看待那一篇篇稚嫩的习作。只有这样,语文教师才会知晓学生有哪些熟悉的人、事、景、物可写,才会设计出符合学生实际的、能激发学生习作动机的作文训练题目,作文指导才会诱发学生对生活再认识、再思考的激情,才能拓宽习作的思路。这些值得我们去思考。

二、抓住生活契机,激发写作兴趣

兴趣是获取知识的重要推动力。学生一旦对作文产生了兴趣,作文就是一种乐趣而不是一种负担。可是据我教学观察:一般来说,由于作文与学生的生活联系不太紧密,小学生往往缺乏写作的内在兴趣,常常视作文是一件无用的苦差。要提高学生对作文的认识,激发写作兴趣,我认为最好的办法是:寓教育于生活中。例如:一次作文课上,结合刚刚过完春节,我让学生谈谈较熟悉的“压岁钱怎么用”。还未板书课题,孩子们早已叽叽喳喳地议论开了:可以买新衣服,可以外出旅游,可以在新学期买学习用品,可以……这真是太幸福了!最后我小结:压岁钱无论多少,都体现了长辈对我们的关心。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从大家的发言看出,不少同学的压岁钱都花得有意义,希望我们能用好自己的压岁钱。从激发大家讨论对“如何用好压岁钱”的兴趣,在此我引导学生把自己的做法、想法写下来,学生不再无话可说。

三、捕捉多元生活,妙笔生花

我们都曾有这样的共识,每当学生经历一次活动后,作文往往就写得比较好。究其原因,我们不难得出这样的结论:有生活,有活动,就有作文材料,反之则不然。我们广大的语文教师是否应该留意生活中的点点滴滴,教育学生做生活的有心人?纵观学生一日生活,紧张忙碌、多姿多彩的校园生活是学生最熟悉、最亲近的,男女同学的合作竞争、师生之间的亲密谈话都会给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象,游戏更是驱赶习作神秘感、恐惧心的良药。为了观察植物的生长,孩子们兴致勃勃地端来了各自家中的小花盆,有幸福树,有金钱树,有吊篮,有仙人掌……放到教室窗台上既美化了学习环境又让大家一起观察学习这些植物的生长过程。回忆生活的“每一步”,大家觉得有话好写、有情可抒。探究生活既满足了学生的好奇心和对知识的渴求,又使他们获得了知识并对生活的体验作出了创造性的表述。因此在教学中也要十分注意引导学生的生活和情感体验。

四、鼓励多元评价,增加信心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1-4年级从写话、习作入手,是为了降低起始阶段的难度,重在培养学生的写作兴趣和自信心。儿童心理学家又指出:一个人只要体验一次成功的欢乐,就会激起继续奋斗的志趣。我认为当一个孩子写成一篇习作,尽管有这样那样的错误、缺点,但这本身就是一种创造、一个成就。因此作文教学中要重视赏识、鼓励,尊重学生的原意,肯定学生的点滴进步,采取多元的评价激励学生写好作文,想办法积极为不同层次的学生创造成功的机会。这样不仅激发了学生积极进取的个性、体味了成功的喜悦,又激起了学生强烈的写作热情,形成了良好的个性发展。我们认为,传统作文教学在评价上也有很大弊端,表现为:教师思想上对文章追求完美,评分上留有余地。这种做法的结果是,加深了作文的神秘感,损伤了学生作文的积极性。

最后我想说:把生活引入课堂,把作文引向生活。如能这样,我们的作文教学就如我们的生活般丰富多彩、鲜艳多姿,学生的作文就不再是苦思冥想地编造,而是他们生活的真实写照,是他们心泉的自然流淌。作为语文教师,为学生创设一种自由倾吐的作文氛围,让他们有事便写、有情便抒,文章长短不拘、格式不限,久而久之,作文便进入了少年儿童的生活,成为他们生活的一部分且是最愉快的一部分。这是中小学作文教学追求的一种教学境界,也是我们努力方向。

参考文献

[1]《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北师大出版社。

[2]《叶圣陶语文教育论集》.教育科学出版社,1980。

论文作者:曹贵人

论文发表刊物:《素质教育》2017年3月总第228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7/4/20

标签:;  ;  ;  ;  ;  ;  ;  ;  

走进生活,轻松作文论文_曹贵人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