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驱动安徽经济高质量发展论文

创新驱动安徽经济高质量发展论文

创新驱动安徽经济高质量发展

邵俊琪

(安徽工业大学 商学院,安徽 马鞍山 243000)

[摘 要] 高质量发展是我国顺应当前经济发展形势的必然选择,更是在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变化背景下,推动我国经济持续稳定发展的必行之路。在这一重要战略机遇时期,安徽省应当将创新摆在突出位置,努力适应高质量发展的要求。文章从安徽省自身的实际情况出发,以习近平总书记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科技创新思想为指导,深入落实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为提升安徽省在全国重大战略布局中的优势地位,改善创新环境,推动安徽省经济高质量发展建言献策。

[关键词] 安徽;经济;创新;高质量发展

党的十九大首次提出了“高质量发展”这一表述,标志着我国经济发展迈入了新纪元。“高质量发展”的提出也意味着我国经济的发展理念从单纯追求数量转向注重质量,从规模扩张转向结构优化,从要素驱动转向创新驱动。[1]目前,安徽经济正处于由高速增长向高质量发展过渡的关键阶段,在这一阶段“如何走,怎样走”可以说是至关重要。在2018年年底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中,习近平同志就强调了创新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性。因此,安徽省未来经济发展也要突出创新引领发展以及创新推动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这一理念。[1]文章基于创新引领发展的基本策略在于制度创新、人才创新和产业创新,结合安徽省当前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实际状况,构建利于推动安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可行路径,努力打造创新型省份,更快更好地促进安徽省从“速度追赶”转向“质量追赶”。

1 开展制度创新,为创新驱动经济高质量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政府制度创新是创新驱动战略的基础步骤,也是影响安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举措。只有政府制度的创新和管理体制的不断完善才能为创新战略营造良好的环境,进而构建有利于创新成果转化的运行机制。政府要剔除抑制经济高质量发展的落后管理制度,摆脱经济规划战略布局的狭隘性,侧重长远规划,建立更成熟、更规范、更透明的市场经济体制和统一、开放、竞争、动态、高效的社会创新机制。[2]政府制度创新为创新驱动战略的实施打下一个良好的基础。要充分发挥政府的各项职能,重视创新机制的管理和完善,提高行政办事效率,最大限度地减少冗杂的创新项目行政审批,充分利用好政府政策的导向性作用,建立健全各部门协调机制,确保建立一整套公平的、合理的、科学的高层次创新战略决策机制。不仅如此,建立政府与各方的沟通渠道也极为重要,这样可以使政府能够更好地了解实时的外部动态,能够有针对性地进行政策的调整,使政府制度和出台的相关政策能够更加贴合创新发展需要。

基于RFID的物联网技术系统大致可分为“感知”、“网络”、“应用”3部分。其中,“感知”部分主要是由各类传感器及相关的传感器网关构成,如湿度传感器、温度传感器、摄像头、RFID标签与读写器等终端。在物联网系统中,“感知”部分就像人的眼睛、耳朵、鼻子、皮肤等,发挥识别物体与采集信息来源的作用;“网络”部分则是由各种有线或无线通信网路、互联网、私有网络、云平台等组成,该部分如同人的大脑与神经中枢,传递与处理由感知系统收集的信息;“应用”部分指的是物联网与用户的应用接口,通过与行业需求结合起来,实现物联网的智能化应用[2]。

2 重视人才创新,为创新驱动经济高质量发展增创活力

人才创新是驱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途径,应通过出台专门人才政策推动人才引进,建立人才专项资金长效机制,借力科教人才资源优势,充分实现人才对创新发展以及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作用。[3]目前,安徽省在国家重点建设的具有国际水准的高水平大学等一系列高校建设的项目上还具有滞后性,全省入选“双一流”工程的高校仅有3所,且基本集中在合肥市,直接导致了知识创新和人才创新的规格过低,人才资源分布不合理,无法满足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需求。因此,安徽省现阶段要大力支持高校“双一流”建设,鼓励高校之间人才的合作培养,并且高校的办学理念、专业设置、人才培养机制也要贴合安徽省发展的实际需要,更快更好地促进经济发展和高等教育人才培养形成紧密对接机制。当然相比于培养创新人才,留住以及吸引优秀人才同样重要。然而和其他依托创新驱动经济发展的地区相比,安徽省对于科技创新人才队伍的服务保障机制以及科技创新激励机制还不够完善,对于科技创新成果评判还不够客观,这大大地影响了各类创新人才和创新团队的积极性和热情。因此,安徽省在未来要努力为优秀人才营造良好的发展空间,提供更为优厚的薪资待遇,妥善解决选拔晋升出现的不合理现象,让真正有能力的人在最适宜的平台发挥更大的作用。赋予各类人才更大的自主权和技术路线决策权,充分调动优秀人才的主动性和创造性。政府也要加大财政资金倾斜力度,培育建设创新基地和科技创新中心让优秀人才有“用武之地”。

3 推进产业创新,为创新驱动经济高质量发展注入新动力

产业创新是实现安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培育经济发展新动能的关键因素。第二产业占据主导地位,第三产业的比重处于上升状态但占比仍然较低。就目前阶段而言,这仍然是安徽省产业结构的基本特点。综合来看,安徽省的产业结构较于之前已经有了很大的改善,但是其发展的水平、发展的速度以及发展的稳定性都还低于其他经济强省,安徽省的产业结构还不够合理, 国民经济发展效益较低。[4]不仅如此,由于产业高端化程度不高,生产专业化程度低,产业区域分布不合理,也直接影响了企业的经济效益。换而言之,安徽现如今的经济发展水平还处于高质量发展的起步阶段,要想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依然任重而道远。为今之计,首先要确定好第二、第三产业拉动经济增长的重要地位,不断加大第三产业在全省经济的贡献比重,统筹协调第一产业的发展。

吸取10 μg/mL的野黑樱苷标准溶液10 μL注入色谱仪,同一色谱条件下连续进样6次,测得峰面积分别为:158.0、155.1、150.0、150.4、151.7、149.4,相对偏差(RSD)2.23%,说明色谱分析野黑樱苷的方法具有良好的精密度。

技术创新在产业结构的调整上扮演着举足轻重的角色。技术创新要求在技术管理创新的条件下,使资源要素的配置更具有合理性,产出效益更高,产品更具有比较优势。未来安徽在推动产业结构转型和升级方面既要做到对传统产业进行技术的改造升级,又要做到对新技术的产业的培养,既要抓好已有的优势产业继续扩大优势和竞争力,也要扶持和培育尚处于发展状态的新技术产业。因此,未来安徽省应加快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型产业结构的转型,支持新能源、电子信息技术、生物和新医疗技术等产业,大力发展金融、信息与通信、现代物流管理等高技术服务产业。同时也要兼顾传统产业的技术改造,扩大产品的比较优势,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

4 结语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坚持创新发展,是我们分析近代以来世界发展历程,特别是总结我国改革开放成功实践得出的结论,是我们应对发展环境变化、增强发展动力、把握发展主动权,更好引领新常态的根本之策”。现如今,抓创新就是在抓发展,对于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根本就在于创新。未来安徽省经济能否走在全国前列,关键在于是否能够抢占未来创新制高点,把握经济和高新技术产业的优势地位。要始终明确“制度创新”是创新驱动发展最为基础的步骤,就好比“大厦之地基”,只有保证了“地基”的坚固才能谋求更高的发展。其次,“人才创新”为创新驱动带来了不竭的活力。有道是“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如若想时刻保持经济的发展与进步,那么优秀的人才便是那绵延不绝的“活水”。最后,“产业创新”为创新驱动发展注入了新动力,同时也是经济发展好坏的“试金石”,唯有产业结构的创新才能为经济发展不断推进提供动力。要始终坚持制度创新、人才创新、产业创新的战略方向,努力走出一条适宜安徽省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新路径。

参考文献:

[1]陈庆修. 科技创新助推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N]. 经济参考报,2019-02-20(006).

[2]舒兵.创新驱动引领构建江苏省开放型经济新优势研究[J].无锡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8,17(1):57-60.

[3]蒋建中. 以人才创新推动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J]. 群众,2018(17):16.

[4]董文兵.安徽省产业结构优化问题研究[J].赤峰学院学报(汉文哲学社会科学版),2018,39(8):79-81.

[DOI] 10.13939/j.cnki.zgsc.2019.34.046

[作者简介] 邵俊琪(1998—),女,安徽合肥人,安徽工业大学商学院。

标签:;  ;  ;  ;  ;  

创新驱动安徽经济高质量发展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