砖砌体结构施工技术在建筑工程中的应用探究论文_杨伟秋

砖砌体结构施工技术在建筑工程中的应用探究论文_杨伟秋

杨伟秋

嫩江县房产管理局 黑龙江嫩江 161499

摘要:砖砌体施工是建筑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仅关系到建筑质量,还对建筑物的稳定性造成直接影响,因此,必须在质量上有所保障。砖砌体结构具备良好的抗震性能,可在后续使用中逐步发挥自身独特的优势,确保建筑物在安全、稳定的环境下运行。传统建筑主要依靠人力进行施工,现在社会机械化程度较高,一定程度上解放了人们的双手,因此,可利用大型机械设备生产砌块,降低劳动强度,简化繁琐的施工细节,确保工程在规定时间内完成作业。

关键词:建筑工程;砖砌体结构;施工技术

砖砌体结构施工与建筑整体质量之间密切相关,在某种程度上,还会加快建筑事业的发展速度。实际施工中,砖砌体结构并没有达成预期的目标,存在多种还未解决的问题,突出表现为质量问题与管理问题。不仅破坏了建筑物的外观,还会削弱建筑物的使用性能,严重时引发安全事故,造成不可估量的损失和后果。要想改善建筑物结构的安全性与稳定性,必须做好砖砌体结构施工,引进先进的施工技术与施工理念,逐步优化施工体系与施工质量。

一、准备工作

1.砖的选择

与设计要求的数量、强度等级及品种相结合,及时组织砖材料入场,按照砖的强度等级、几何尺寸和外观开展施工验收,检查出厂合格证。在常温条件下开展施工操作时,应对砖开展提前1-2d的浇水湿润,当水浸入砖内10mm最佳,避免砖过多干燥导致砂浆内水分被吸收,从而对粘结力造成影响,并可除去砖表面的粉末。若浇水过多,会容易引发砌体滑动或走样现象,对工程施工造成一定困难。

2.制备砂浆

砂浆配合比是否合理,会影响到后续工程的施工质量,因此,需要严格遵循设计要求进行反复的试验,经过精准的计算后才可确定砂浆配合比。确定砂浆配合比后即可开始配料操作,配料时不可完全依靠自身的工作经验,必须严格遵循质量比,确保砂浆配料不会出现误差。水泥入场前,需要对水泥的性能与质量进行严格的检验,判断水泥强度是否符合工程需求,最大限度贴合实际,以免材料问题影响到工程质量。一般工程会利用分批复检的方式检查水泥质量,同一批次的水泥为相同的厂家或者相同的批号。施工时如果怀疑水泥存在质量上的问题,必须及时复检。超出一定时间后,仍旧需要对水泥进行再次检查,以免因时间和自然因素的影响,破坏水泥的强度和质量。所有检验结果符合施工标准后,即可投入使用,施工时绝不可混合使用不同品种或不同批号的水泥。

制备混合砂浆的石灰膏,通过晒网开展过滤处理,并充分熟化,熟化时间应控制在7d以上,避免使用脱水硬化的石灰膏。运用机械对砂浆实施搅拌,搅拌时间应从自投料完成之后进行计算,不得低于2min。砂浆应随拌随用,水泥砂浆和水泥混合砂浆应分别在3h和4h之内使用完成,若气温超过30℃,则需要在2h和3h内使用完成。

二、砖砌体结构施工技术在建筑工程中的应用

1.施工要点

在垫层上方,一般在砖混结构的下部砌筑砖基,使其作为大放脚进行使用,而上部属于基础墙,大放脚的跨度应为半砖长的整数倍。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一般混凝土垫块厚度为100mm,每边的宽度都应超出大放脚最下层10mm。大放脚主要包括两种形式:等高式和间隔式。等高式大放脚是每砌两皮砖,都应在两边各收紧1/4的砖长。间隔式大放脚是每砌筑两皮砖及一皮砖,都需要轮流对两边各收入1/4砖长。

然而,等高式和间隔式大放脚存在一个共同特点,即:在最下层砌筑两皮砖。一般砖基础大放脚的砌筑形式应为一顺一定,也就是一皮顺砖和一皮丁砖之间未能达到统一。上下皮垂直灰缝错开1/4砖长。在砖基础的交接处和转角位置,为了与错峰施工相满足,应加砌配砖,砖基础的水平灰缝厚度和垂直灰缝宽度控制在10mm。水平灰缝的砂浆饱满度应达道80%以上。当砖基础底标高不相同时,应从低处开展砌筑施工,并从低向高进行搭砌。

当不存在设计要求时,搭砌长度应达到砖基础大放脚高度以上。应同时砌筑砖基础转角处和交接处,当无法开展同时砌筑时,应对斜槎留置出来。在设计上若基础墙的防潮层不存在具体要求时,应运用1:2的水泥砂浆对适当防水剂加入后进行铺设,控制其厚度为20mm即可。应在室内地面标高以下一皮砖位置进行防潮层的设置。完成砖砌体砌筑之后,应进行一段养护处理后再开展土方回填工作。在回填施工的过程中,确保砖基础两边做到对称回填,避免砖基础出现倾覆或移位等问题。

2.砌筑要点

根据不同的要求,砖墙砌筑应运用全顺、全丁、两平一侧、一顺一丁、梅花丁或三顺一丁的砌筑形式开展施工。控制砖墙的水平灰缝厚度和垂直灰缝宽度,使其处于8-12mm范围内即可。一砖厚承重墙每层墙的最上一皮砖、砖墙的阶台平面上及挑出层,都应采用整砖丁砌的方法,将砖墙的转角处和交接处结合错缝,开展加砌配砖施工。要求砖墙的水平灰缝砂浆饱满度控制在超过80%,采用挤浆或加浆的方法开展垂直灰缝施工,避免出现透明风、瞎缝和假缝问题。

在墙上将临时施工洞口留置出来,侧边和交接处墙面应存在500mm以上的距离,洞口净宽度小于1m。在临时施工洞口将补砌工作做好,在脚手眼补砌施工中,应采用砂浆将灰缝填满,禁止运用干砖进行填塞。在砌筑的过程中,应正确留出或预埋设计要求的洞口、沟槽和管道位置,未通过设计同意,禁止打凿墙体或开凿墙体上的水平沟槽。对于宽度超过300mm的洞口,应在其上部设置钢筋混凝土过梁。砖墙砌筑高度应控制在1.8m以下/天,雨水状况不能高于1m,在变形缝、构造柱或门窗洞口位置设置砖墙工作段的分段位置,与一个楼层高度相比,相邻工作段的砌筑高度应相对较低,且不得达到4m以上即可。

3.清理、勾缝

清理墙面的意义在于保障墙面的整洁性,施工队伍会在砌筑十皮砖后,清除落地灰。清理完成后即可开展勾缝作业,保障墙面的稳固性,也是增加墙面美观性的重要举措。作业时需要同步进行砌筑以及勾缝,砌筑砂浆是砌筑以及勾缝的首选材料,无论是室内墙面,还是混水墙,都要做到原浆勾缝,本着横平竖直、深浅一致的原则,细致勾缝,确保横缝以及竖缝始终保持平整的状态交接在一起,上述作业完成后需要进行严格的检查,如果发现质量上的问题,必须第一时间解决,检查结果合格后才可进行后续作业。目前,勾缝主要分为凹缝以及平缝两种形式,凹缝的深度不可大于5mm。完成勾缝后还要再次清扫墙面,确保墙面不存在杂物或灰尘。

结语:砖砌体施工技术在我国建筑工程中的应用,要求施工人员按照施工的标准要求进行施工,定期开展规范的学习,确保砖砌体工程的整体施工质量,与规范要求相结合进行施工操作。提升施工人员自身的综合素质,有效增强专业知识水平,促使工程队对施工规范要求实施切实掌握。掌握好施工中各个环节的要点,施工管理人员做好施工质量的监督和管理,以此提高整个建筑工程施工的质量,提高建筑物使用的安全系数。

参考文献:

[1]王军.砖砌体结构施工技术在建筑工程中的主要运用技术[J].民营科技,2015(11).

[2]朱钦涛,杨自浩.浅谈砖砌体施工技术在建筑工程中的应用[J].科技致富向导,2014(33):40.

论文作者:杨伟秋

论文发表刊物:《建筑细部》2019年第1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8/30

标签:;  ;  ;  ;  ;  ;  ;  ;  

砖砌体结构施工技术在建筑工程中的应用探究论文_杨伟秋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