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阅读浅析论文_周小燕

小学数学阅读浅析论文_周小燕

周小燕 南部县第二小学 637300

【摘要】现代社会已进入信息化时代,要求人们不仅要“学会”,更要“会学”。要想让学生从“学会”到“会学”,就是要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创新心理学的研究表明,自学能力对于人的未来具有头等重要的意义,是各种能力中最重要的能力。.数学课程中也存在着文本阅读的问题,数学不只有数字运算,还对学生的逻辑思维和空间想象能力提出了要求。而阅读理解常常是解决数学问题的重要前提,只有读懂了题目,才能将题目解答出来。本文将对小学数学阅读的重要性和方法进行简要概述。

【关键词】小学数学;阅读能力;重要性;方法

中图分类号:G662.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ISSN1001-2982 (2019)07-004-01

数学教学中的阅读教学,应当是一种意识,一种旨在培养学生阅读、理解、自学能力和习惯的意识,而不是一种形式它应当渗透到教学的各个环节中去。数学阅读既可以拓展学生的知识面与深度,增加学习兴趣,又可以使学生在陌生领域施展才华,学会用数学的眼光看待社会、人生、世界,使批判性思维能力,创新能力得到充分地发挥。 小学数学中的许多问题涉及到了很多文本阅读的问题,如果学生只注重计算能力而不注重阅读能力,在面对这一类题型时,不免会犯难,不知道怎么应对。所以,提高学生的数学阅读能力是急需解决的一个问题。

一、小学数学阅读的重要性

1.最大限度发挥教材功能

加强数学阅读最直接的作用,在于加强对教材的认识和理解。数学教科书是数学课程教材编制专家根据教学目标和教学任务,结合学生生理和心理特征、教育教学原理、学科特点等多种因素,精心编写而成的。

2.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

数学学科不同于其他课程,其抽象概念较多,且数学语言具有一定的逻辑性和概括性。小学数学中有较多的应用题和看图题,对这些问题的解决需要学生在准确阅读后,运用逻辑思维进行合理的推理和有效解答。

3.增强学生的综合能力

通过对数学阅读能力的培养,既能使学生运用数学语言时更加规范,促进对数学语言的理解,又提高了学生的综合能力。例如,教学“位置与方向”一课时,可让学生运用所学的数学语言,合理组织自己想要表达的语言内容。在运用数学语言进行方向辨别和学习的过程中,教师可加强学生的自主阅读,提高学生对问题的分析能力和理解能力。这样教学,既对学生有着重要的影响作用,又对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有着积极意义。通过有效的数学阅读,在提高学生基础学习能力的前提下,培养了学生的各方面能力,促进了他们综合素质的提升。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二、加强数学阅读方法的指导

1.加强教师引导,把握有效阅读的技巧

为提高数学阅读效率,教师要积极发挥自身的引导作用,帮助学生掌握阅读技巧,提高阅读能力。在教学时,教师应当引导学生全面阅读教材,找出教学内容中的关键字词和重点句子,指导学生正确分析,并在重、难点处做好标记。在课堂练习中,教师应当引导学生仔细阅读题目,先找出已知条件和未知条件,然后根据所学知识找出解决问题的方法,帮助学生确立正确的解题思路,从而有效解决问题。

2.形成阅读氛围,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教师应当充分利用教学内容,营造浓厚的阅读氛围,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活跃课堂气氛,提高学生阅读的积极性和主动性。首先,教师应利用学生求知欲和好奇心较强的心理特点,创设问题情境,提出具有针对性和启发性的问题,由易到难、循序渐进地引导学生分析问题,进而解决问题。其次,教师应当创设合作学习的情境,布置阅读理解任务,组织学生以小组合作的形式进行数学阅读。再次,教师可以创设生活情境,使学生对问题产生亲近感,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3.加强自主阅读,培养良好的阅读能力

数学教学中,教师应加强学生自主阅读的力度,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使学生更好地解决生活中遇到的数学问题。学生自主阅读能力的培养是一个长期的过程,所以教师要发挥自身的引导作用,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阅读习惯。良好的阅读习惯和一定的阅读能力,对学生今后的数学学习有着重要的影响。因此,教师要注重数学阅读方法指导的科学性和合理性,促进学生积极阅读,提升他们的数学阅读能力。

4.在数学理解不同步骤上加以训练。小学生在进行数学阅读的时候,应该分步骤进行针对性训练。比如:对于不能够很好地理解数学表达的学生,教师可以通过将题目的句子挖空来训练他们,桌子上有10个苹果,( )5个,现在有几个?让学生填空,括号里肯定是填“增加”“减少”“拿走”“放入”这一类的词语。这种训练可以有效提高学生对数学表达的敏感性。再如:有的学生不能理解词汇和符号之间的互相翻译,这时候教师可以将一道应用题文本中的几个可能用到的公式都拿出来,然后进行讲解,或者将各种数量结构列出来,让学生反过来编出题目。总之,在数学学习的过程中,一定要因地制宜,区分不同的阅读问题进行针对性训练。

5.分清主次,抓住重点。小学数学课本的编排中,每单元前都会列出本单元的主题图,学生通过读图就可以知道这个单元学习的重点,教师在进行教学的时候,一定要培养学生分清主次的能力,教会学生在解题的过程中需要适当忽略掉一些内容,直接抓住问题的实质。

6.咬文嚼字,理解语境。数学教材中一些概念的表达有很强的逻辑性,所以学生在阅读的时候需要咬文嚼字,理解公式的意思。如这样一道题:甲乙两地相隔200千米,客车以每小时40千米的速度行驶,这辆客车多长时间能在甲乙两地往返一次?如果学生没有咬文嚼字,很容易忽略“往返”这个词,计算出来的结果当然是错误的。所以,教师平时在课堂上就应该训练学生咬文嚼字的能力,让他们抓住问题之后反复读,这样做题质量才能提高。

综上所述,数学阅读对最大限度发挥教材的功能、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促进教学效率的提升都有着重要的作用。因此,数学教学中,教师应通过对阅读方法和阅读技巧的指导,帮助学生更加高效地展开数学阅读,使他们更好地吸收教材知识,促进学生对数学问题的理解,提高他们解决问题的能力。为加强学生数学阅读的指导,教师要营造良好的阅读氛围,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提高他们的阅读效率,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促进学生综合能力的提高。总之,在加强小学数学阅读方法指导的过程中,教师要充分发挥自身的引导作用,帮助学生更好进行数学阅读,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

论文作者:周小燕

论文发表刊物:《中小学教育》2019年7月3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7/19

标签:;  ;  ;  ;  ;  ;  ;  ;  

小学数学阅读浅析论文_周小燕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