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环教育”创新实践教学例析论文

“开环教育”创新实践教学例析

俞冠伊

(广西师范大学,广西 桂林 541006)

摘 要: 广西师范大学设计学院环境设计系注重实践教学,在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综合运用设计理论知识和解决实际问题等方面进行创新实践教学研究。运用“开环教育”新理念,通过项目导入课堂的方式,详细分析“开环教育”创新实践教学的课程设置、教学特色和教学成果,为环境设计教学提供参考。

关键词: 开环教育 创新 实践

“开环大学”(Open Loop University)理念是美国斯坦福大学针对教育环境变化而做出的教育理论模型,旨在为学生建立终身自觉学习的教育模型,让学生受益。设计学科知识更新迭代速度较快,任何时刻都需要不断加强对外学习以汲取养分。“开环教育”(如图1)承接“开环大学”而提出,这一思维契合当前中国设计教育趋势。此次创新实践教学主要针对以下三点进行:(1)正式的学习行为仅发生在课堂,学生缺乏对实践项目及学习的认知;(2)结构化的固定制教学过于僵化和呆板,导致学生缺乏兴趣;(3)学生学习行为较为盲目,缺乏使命感。

图1 闭环学习系统VS开环学习系统

一、课程设置

广西师范大学设计学院环境设计系制定了三个板块课程:基础设计课程、技法课程和专业课程。此次研究主要以专业课程为“开环教育”教学改革目标,其中实践课程与理论授课比例约3∶1。课程面向环境设计系大三和大四学生开放,依托院校、校企、政府合作项目开展实践教学,与地方政府企业搭建合作平台,使学生了解社会,了解市场运作模式,解决实际生活生产中的问题,尽快适应社会需要。

1.多元化导师团队建设

环境设计系注重多元化师资队伍建设。导师根据课程内容选择合适的项目,根据项目特点调整教学内容和时间,并制定评价标准。每门专业课程通常由两位教师参与,一位主导课程教学,控制进度并确保项目的完成度。另一位教师参与课程进度,并负责与项目方建立联系,反馈课程理念及创作的社会价值,确保课程的延续性及后续可能发展的项目资源。此外,在设计教学中形成学校和企业相结合的开放式办学模式,外聘经验丰富的专业设计师走进课堂,深入参与课程早期、中期和后期汇报环节,从方案是否可实施等技术方面提供指导。

2.跨学科团队凝聚力

通过社会合作项目为学生创造实践学习和参与社会服务的机会。每个项目以3名—4名学生为一个小组,确保学生在项目实践中发挥积极的作用。根据项目属性不同,穿插不同专业学科的学生共同进行。如《广西师范大学雁山校园景观文化提升项目》与中国美术学院公共艺术系同学共同完成,促进跨学科的团队建设与合作,让学生了解更多学科协作的价值和优势[1]

3.教学目标

把高校艺术设计成果在企业进行应用转化,促进产学研的实质性结合,全面提高环境艺术设计专业教学质量[2]。“开环教育”创新实践课程模式的目标在于三个方面:一是将闭环课堂学习行为转换为开环课堂+实践学习行为;二是将结构化固定教学学习 (闭环)转换为自定节奏学习模式(开环);三是将盲目学习转换为使命学习。让学生从教学过程中受益并建立起终身学习方法。

二、教学特色

1.“开环教育”

培养学生探究式解决问题的能力。打破传统课堂结构化的固定学习内容、标准化的学习时间和单一、扁平的课程平台。以解决问题为中心,摒除独立学科学习概念,代之以三个学习阶段概念:调整课程结构、提升学科价值、激发探索思维。促进不同年级、学科学生互动,并运用课堂自定节奏学习的方式。此外,开放交叉课程平台激发学生兴趣和能动性。发现问题,独立、主动探索,掌握解决问题的方法和手段,得出结论和解释,培养学生独立创造能力和跨学科的团队合作精神,了解多学科写作的价值和优势,注重对学生探究和思维能力的培养。

2.1 叶面喷施生长调节剂 对僵苗现象严重的水稻田块还应喷施叶面肥和生长调节剂,如僵苗灵、肥力素、活力素、叶肥王等,以调整植株生理活性,增强抗性,促进水稻的快速恢复生长。

2.自定节奏的课题模式

培育环境设计学科师生群体的创新文化,提倡和鼓励开环式教学。以往的教学模式中,学生主要学习场所为教学楼,教学仅仅发生在课堂上,更多地进行理论和虚拟场景练习。此次变革采取动态、组合式管理机制,将学生闭环的课程学习行为扩展为开环课堂及校外实践学习行为。

3.服务社会

经济快速发展和社会进步让以往不可想象的事情变为现实,如:网络的迅猛发展、社会制度的改善、创新创业意识的强化等。在这种大背景下,社会急需具有领导力的学生进行“带有使命感”的学习,以影响并改善当今社会存在的问题。以往教育背景下学生选择专业后,只围绕具体标准学习,致使许多毕业生的工作领域与所学无关,甚至学生毕业后很长一段时间才会考虑进入社会工作。此次变革通过社会专题形式,积极鼓励并支持学生进行尝试,培养学生承担社会责任的自觉性,通过学习或项目实现意义和影响。

在课堂学习到社会服务这一过程中,从开环教学课堂模式以调整、提升、启动阶段性三级引入。从微课题到模块化课程再到社会专题形式的“三阶推进”培养模式。探索如何科学选择与创新适宜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实现以“开环教育”新理念培养创新人才模式。

调整课堂模式,将闭环教育课堂模式转向开环课堂模式。利用“微课题”项目式学习,由教师根据当前社会现象进行拟题,让学生与真实世界相互联系。并以此打破原有闭环式仅仅发生在教学楼内的课堂行为,打造开环式学习模式,灵活贯通学生的学术知识和实践能力。如2016年,2014级室内设计课程与星光老年福利服务中心联合展开,学生以志愿者身份照顾老人进行市场调研,将课堂搬入社会。

三、教学成果

那正是晚饭时间,许灵均的炉子上,煮了一小锅粥。许灵均知道四川逃出来的姑娘可能很久没有粮食下肚了,便决心把那一小锅粥让给女孩吃。秀芝却想,男人劳累了一天,不吃东西怎么行。两个人都坚决不肯吃。最后互相妥协,一人吃一半。可许灵均只有一双筷子一个碗。女孩用筷子和碗。男人撅了两根柴火棍,就在锅里吃。

1.微课题训练

式中 A为过水断面面积;t为时间坐标;Q为流量;x为距离坐标;q为旁侧入流量;g为重力加速度;h为水位;C为谢才系数;R为水力半径。

2.模块化课程训练

模块化课程训练为阶段性项目导入课堂制,以“事件设计为主”,以事件表达个人的深度思考、引发观众解读过程的思考,并以跨媒介形式完成方案。如 《空巢家庭室内设计》,由2014级环境设计专业和2015级产品设计专业学生共同完成。摒弃高低年级差异,以解决某种功能问题、各种环保材料的应用、创新材质等为目标,并非片面追逐新、奇、怪的外在形式设计。此阶段主要通过自定节奏的课题模式,培育学生探究式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不根据能力将学生分类,不以学生年级高低进行划分,代之以学习阶段进行引导:调整学习状态,提高学习能力,激发学习热情,引导学生培养“深度学习”的能力。

3.社会专题形式

通过“微课题”和模块化训练获得深度的专业知识后,学生将知识转化到社会实践应用项目中。学生将所学知识应用到实践、项目服务中,甚至高水平研究和创业中。创建“带有使命感”的学习,以影响并改善当今社会存在的问题。如2015级环境设计系学生及导师团队在雁山区政协的牵头领导下,围绕雁山区美丽乡村发展战略布局深入雁山区部分乡村开展实地考察调研,为雁山区委、雁山区政府建言献策。调研走访收集汇总了雁山区美丽乡村发展的实际情况,形成了 《雁山区美丽乡村发展战略和布局建议的调研报告》,并设计了《乡宿乡溯乡诉——桂林市雁山区鱼梁头村景观改造设计》等多套方案。为雁山区委、区政府对美丽乡村规划布局、领导决策提供了富有成效的意见建议。2019年2月22日在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桂林市雁山区第五届委员会第4次会议上,笔者向区四套班子主要领导进行了集中汇报,并得到了相关领导的高度肯定。学生除了自身专业能力提高外,还用所学专业知识为地方政府的建设与发展做出了贡献。同时,培养的是回馈社会、心系社会并有时代担当的人才,即有使命感的人才。

试样两端用夹具夹紧于滑块上,将滑块放入导轨并固定其中一端,另一端连接到激振器的激振头上,连接信号发生器和激振器,在室温下以不同频率(1 ~ 10 kHz,以指数形式递增)对激振器进行信号输入。完成全部100组数据的采集后,更换试样上的另外一组通道,重复采集工作,共进行5次采集实验,选出其中最好的一组数据进行分析。经过老化前的数据采集后,将试样条放入真空干燥箱中,在200 °C下加热5 h进行老化处理,然后对老化后的试样条进行数据采集工作,以对比老化前后的性能差异。

四、结语

近年来,我院环境设计专业开始尝试将实战项目制创新设计理念融入教学中,以项目形式开展教学与实践活动。如何建立系统的教学体系,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心和专业的担当精神,关注社会问题、发现社会问题的意识,通过设计手段解决社会问题的能力,从被动的设计服务提供,发展为推进社会创新甚至新一轮产业革命的动力[3],是未来环境设计教学甚至整个设计教学领域值得认真探索的问题。“开环教育”作为培养学生探究式解决问题的能力和承担社会责任的自觉性目标,目前在我院环境设计专业特定班级或课程进行试点教学,还需继续深化已有的创新教学平台及教学评价体系。

参考文献:

[1]陈泓,科里·加洛,彼得·萨默林.创新实践教学践行社会服务使命——密西西比州立大学景观设计系“设计与建造”系列课程解析[J].装饰,2018(08):120-123.

[2]金啸宇.以实践教学为导向的环境设计专业教学模式探究[J].居舍,2019(07):181.

[3]娄永琪.转型时代的主动设计[J].装饰,2015(7):17-19.

此论文为《多维导学、实践导向——环境设计专业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研究》2017年度广西高等教育本科教学改革工程项目成果之一,项目编号:2017JGA146。

标签:;  ;  ;  ;  

“开环教育”创新实践教学例析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