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剂量米非司酮治疗子宫肌瘤效果比较观察论文_谭小艳

巴东县人民医院 湖北省恩施市 444300

【摘 要】目的分析不同剂量米非司酮治疗子宫肌瘤效果。方法 采用投硬币的方法将2015年3月至2016年3月妇科的40例子宫肌瘤患者分为大剂量组和小剂量组,结合临床相关资料,展开分析,每组实验样本为20例,大剂量组给予患者米非司酮 25mg/d治疗,小剂量组给予患者米非司酮12.5mg/d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治疗前后瘤体体积和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相对于大剂量组的治疗效果,小剂量组无较为明显的差异,P>0.05;相对于大剂量组的瘤体体积,小剂量组治疗3个月的较少,P<0.05;相对于大剂量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小剂量组的较少,P<0.05,具备一定的统计学意义。结论给予子宫肌瘤患者采用低剂量的米非司酮(12.5mg/d)治疗,患者的不良反应较少,临床指导意义显著。

【关键词】不同剂量;米非司酮;子宫肌瘤

子宫肌瘤是一种多发于临床妇科病的疾病,育龄期间患有子宫肌瘤的发病率较高,严重影响患者的日常生活和身体健康[1]。子宫肌瘤患者若在患病期间受孕,体内的肌瘤会产生很大的刺激,使得患者的生产风险不断的加大。子宫肌瘤是一种临床上较为常见的良性肿瘤,子宫肌瘤疾病伴随妊娠期发病[2]。针对上述问题,本次研究就不同剂量米非司酮治疗子宫肌瘤效果进行深入的分析,总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基线资料

采用投硬币的方法将2015年3月至2016年3月妇科的40例子宫肌瘤患者分为大剂量组和小剂量组,结合临床相关资料,展开分析,每组研究对象为20例。

大剂量组患者的最大年龄是38岁,最小年龄是20岁,平均(62.6±7.4)岁,病程范围2~16个月,平均病程(8.8±3.1)个月。小剂量组患者的最大年龄是37岁,最小年龄是21岁,平均(63.5±8.5)岁。病程范围1~19个月,平均病程(9.2±4.1)个月。

纳入标准:所有患者均符合子宫肌瘤的诊断标准;所有患者均在知情的情况下签署手术同意书。

排除标准:排除具有肝、肾、心、脑血管等器质性病变的患者。

本组研究中两组患者的基线资料差异不显著,可为之后的观察指标的对照研究做好铺垫,P>0.05,展开对比。

1.2治疗方法

大剂量组给予患者米非司酮(生产厂家:湖北葛店人福药业有限责任公司;生产批号:批准文号:H20033551)25mg/d治疗,小剂量组给予患者米非司酮12.5mg/d治疗,患者在月经第1天开始服用,均是在睡前口服,需要连续服用90d。

1.3观察指标

①治疗效果

参照子宫肌瘤的诊断标准将疗效判定分为,基本有效:患者的临床症状消失;明显好转:患者的临床症状逐渐的减少;无效:患者病情无明显的好转,病情加重。

②治疗前后瘤体体积

③不良反应发生率

患者的不良反应主要包括转氨酶轻度升高和尿素氮轻微升高等。

1.4统计学方法

利用Epidata3.0软件录入所有的数据,采用SPSS15.0的统计学软件对本次研究的观察指标开展有效的统计,并且做出系统的分析,其中包括计量资料和计数资料,本次研究中治疗效果和不良反应发生率为计数资料,采用平均数n,%表示,x2进行检验,治疗前后瘤体体积为计量资料,采用数±标准差表示,采用t检验。两组间的数据差异明显,即(P<0.05)。

2结果

2.1治疗效果 见表1。

2.3不良反应发生率

大剂量组患者的出现不良反应(转氨酶轻度升高3例,尿素氮轻微升高3例)的有6例,不良反应发生率是30%;小剂量组患者出现不良反应(转氨酶轻度升高1例,尿素氮轻微升高0例)的有1例,不良反应发生率是5%。与大剂量组相比,P<0.05。

3讨论

目前,临床上对子宫肌瘤的发病机制未见明确的解释,有关研究表明,该病的发病可与患者体内的雌、孕激素水平具有一定的相关性,严重影响广大妇女的身体健康和生活质量[2]。

米非司酮是一种临床上较为常见的终止妊娠药物,可作为合成类固醇,具有较强的抑制孕激素的作用,抑制患者子宫肌瘤的生长,可通过与P受体相结合,导致患者的构型发生改变,增强热休克蛋白和P受体蛋白的结合,使患者的P受体结构上的DNA结合区发生改变,竞争性抑制P受体,阻断患者的孕激素作用,另外,可抑制患者排卵,影响肿瘤正常生长,导致子宫肌瘤缩,小剂量的米非司酮可抑制患者的雌激素、孕激素等性激素水平,使患者的子宫肌瘤的EGF表达不断的下降、PR和ER也随之减少,抑制患者的孕激素对EGF的上调,从而减少微血管密度,减少患者肌瘤内血流信号,抑制月经量[3]。采用大剂量的米非司酮对子宫肌瘤患者进行治疗,治疗效果相近,同时对患者的瘤体体积的缩减情况也无较为明显的差异,但是,采用大剂量的米非司酮对患者治疗后,患者会出现不同程度的药物不良反应,即患者的转氨酶和尿素氮均有轻微升高等现象,从而影响患者的治疗效果,因此,临床上提倡采用小剂量的米非司酮对该病患者进行治疗。

上述研究结果显示,给予子宫肌瘤患者采用低剂量的米非司酮(12.5mg/d)治疗,患者的不良反应较少,大剂量组患者的不良反应(30%)显著高于小剂量组患者的不良反应(5%),值得临床借鉴。

参考文献:

[1]康勤洪.不同剂量米非司酮治疗子宫肌瘤的临床疗效比较[J].中国药业,2016,25(11):19-21,29.

[2]王占英.不同剂量米非司酮治疗子宫肌瘤的临床效果比较[J].中国基层医药,2016,23(7):1002-1004.

[3]潘春燕,张印星,陈小刚,等.不同剂量米非司酮对子宫肌瘤患者临床疗效及血清学影响分析[J].河北医药,2016,38(12):1782-1785.

论文作者:谭小艳

论文发表刊物:《中国医学人文》(学术版)2017年2月第4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7/5/5

标签:;  ;  ;  ;  ;  ;  ;  ;  

不同剂量米非司酮治疗子宫肌瘤效果比较观察论文_谭小艳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