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工程管理体系漏洞及其规范化建设的思考论文_马红

华亮建设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200232

摘要:在对现有建筑工程管理体系的漏洞进行综合分析的基础上,提出规范建设建筑工程管理体系的有效对策,有助于为建筑工程的整体质量提供必要保障。本文在对建筑工程管理体系存在的漏洞进行综合阐述的基础上,论述了规范建筑工程管理体系建设的有效对策,以期为相关人士提供借鉴和参考。

关键词:建筑工程管理体系;责任不明;规范化建设

前言:

随着社会经济的迅速发展和社会生产力水平的进一步提升,建筑工程管理的重要性日渐凸显。现阶段,在建筑工程的实际管理过程中,还存在激励制度不完善和责任划分不明确的问题,限制了员工工作积极性的提升,不利于形成建筑工程质量的有力保障。因此,探讨规范建筑工程管理体系建设的有效对策,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建筑工程管理体系存在的漏洞

(一)责任机制不明确

责任机制是各项建筑工程事务有序进行的基础和前提,是建筑工程整体质量的重要保障。受市场规模的影响,建筑工程管理过程中存在严重的行政审批缺失现象,不能够凸显政府对建筑工程管理的约束性责任,建筑企业不能建立健全责任机制,使得高管人员的行为缺乏必要的约束,加剧了腐败现象的发生概率。同时,建筑企业自身的风险意识缺乏,不能在管理过程中健全责任机制,使得内部腐败和外部缺乏监管,在增加企业管理成本的同时,也对企业的健康可持续发展形成阻碍。

(二)激励制度不健全

在建筑工程管理过程中,单纯依靠制度对员工行为进行约束缺乏可行性。为了充分激发员工的工作积极性,还应将建筑工程的管理责任与绩效挂钩,出台完善的内部激励制度。在建筑企业日常经营管理过程中,经常存在受贿行贿和消极怠工的问题,原因大多是由于激励制度不健全造成的,不利于营造积极向上的工作氛围。同时,部分企业还存在矫枉过正的问题,限制了员工工作热情的提升。因此,建筑企业应在对现有资源进行充分利用的基础上,将工作绩效与激励制度挂钩,促进员工全身心投入到工作中。

(三)员工管理不到位

众多周知,建筑工程企业大多属于劳动密集型企业,对劳动力资源存在较大的依赖性,加之劳动力流动性大的影响,加剧了建筑工程管理的环路安程度。同时,建筑工程企业的员工大多为农民,文化素质和专业技能都有待提升,对建筑的整体质量形成不良影响,部分施工人员对施工技术的掌握存在欠缺,管理人员不能基于对施工人员综合素质进行深入了解的基础上,对分工进行统筹,降低了工程建设的效率,对工期造成不良影响[1]。

二、规范建筑工程管理体系建设的有效对策

(一)明确管理责任划分

明确管理责任划分是规范建筑工程管理体系建设的重要途径。在建立责任机制的过程中,通常基于立法和行政两个层面对员工的责任进行划分。所谓立法,是指将员工的责任和义务通过书面的形式进行落实和确认,为建筑工程管理提供科学依据。行政管理是指建筑该工程企业应在政策允许的范围内,对建筑工程进行调控,在确保工程如期竣工交付的同时,实现与市场的有效对接。通过综合运用行政和立法两种形式对建筑工程管理的责任进行确认,能够有效提升建筑工程企业的向心力,促进建筑企业的规范化运作。例如,某建筑工程企业建立健全的责任管理体系,每个月由各个部门依据《现场管理检查评分标准》,对现场管理质量进行评价,针对污染源、故障源、危险源及时整改。在日常检查考核过程中,安排专门的管理人员对施工现场的违规事项进行拍照和记录,并在例会上通报批评,勒令部门负责人在规定期限内进行整改。建筑工程管理体系如图1所示。

(二)完善激励制度建设

建立健全激励制度建设是激发员工生产积极性的关键举措。注重对建筑工程管理的绩效进行考核是促进责任机制贯彻落实的合理方法。建筑工程企业在评价员工绩效的过程中,应建立在企业市场规模的基础上,结合企业的发展定位,在企业内部构建完善的竞争机制,加大资金的投入力度,提升建筑工程企业对外部优秀管理人才的吸引力,建立内部绿色晋升通道,营造积极向上的工作氛围,针对工作态度和建筑质量较好的部门,应予以一定的物质奖励,针对对企业作出突出贡献的个人,应为其开放晋升通道,通过这种方式,实现对员工管理积极性提升的激励作用。例如,某建筑企业将项目施工考核结果与部门月度绩效工资挂钩,针对未完成规定施工任务的部门,视其具体情况,削减绩效工资30%--50%,通过这种方法,有效提升了部门的工作效率。

图1 建筑工程管理体系

(三)完善管理团队建设

完善建筑工程管理团队建设是提升管理科学性的有力保障。建筑工程管理质量的好坏在一定程度上来讲,由团队管理水平决定,随着科技发展的日新月异,信息化建设水平成为建筑工程管理质量的决定性影响因素。通过加快信息化建设的步伐,充分发挥大数据技术的优势,对施工工艺选择的合理性,施工材料管理的有效性进行合理判别,对工期安排和工程造价进行甄别,能够有效增加部分之间的沟通和交流,在深入了解企业现有人力物力资源的基础上,促进资源的充分利用。同时,企业应重视将技术性员工引入管理队伍中,实现对工程质量的监督和协调,以维持生产和管理之间的平衡,充分彰显PDCA管理方法的价值。例如,某建筑工程企业斥资36万元,引进了智慧工号信息化平台建设,能够为甲方和乙方提供智慧化的管理服务平台,在平台中设置有履历档案库,为企业招收高素质的管理人才和施工人员提供了方便[2]。

结论:综上所述,在建筑工程管理过程中,通过建立清晰的责任机制,有助于形成建筑工程管理的合理凭证。在此基础上,注重充分发挥激励制度的价值,能够有效激发员工的工作热情。此外。打造优质的建筑管理团队,有利于从整体上提升员工素质。因此,在规范建筑工程管理的过程中,可以借鉴上述方法。

参考文献:

[1]韩雪.探讨建筑工程管理体系漏洞及其建设方法[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7(07):179.

[2]刘家文.建筑工程管理体系漏洞及其建设方法[J].居业,2016(11):146-147.

论文作者:马红

论文发表刊物:《基层建设》2018年第22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9/10

标签:;  ;  ;  ;  ;  ;  ;  ;  

建筑工程管理体系漏洞及其规范化建设的思考论文_马红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