补肾调督针法配合隔姜灸治疗强直性脊柱炎疗效评价论文_陈爱华

桃源县中医医院 湖南桃源 415700

【摘 要】目的:探究强直性脊柱炎患者采用补肾调督针法配合隔姜灸治疗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抽选2017年8月-2018年8月期间,于我院就诊的强直性脊柱炎患者72例,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组,分为常规组(n=36例,采用柳氮磺胺吡啶治疗)、研究组(n=36例,采用补肾调督针法配合隔姜灸治疗),对比两组治疗后的临床效果。结果:研究组、常规组治疗总有效率分别为94.44%、76.47%,研究组明显更高,P<0.05;治疗后研究组 VAS疼痛评分明显比常规组更低,P<0.05。结论:强直性脊柱炎患者采用补肾调督针法配合隔姜灸治疗临床疗效显著,有效改善患者的关节功能,值得临床大力推广。

【关键词】补肾调督针法;隔姜灸;强直性脊柱炎;疗效评价

强直性脊柱炎是一种慢性进行性全身性疾病,以中轴关节慢性炎症为主,累及全部骶骼关节,主要症状为腰背疼痛或僵硬,运动后缓解,随着疾病的进程晚期可导致脊柱强直畸形,出现脊柱功能严重受损。强直性脊柱炎病程时间较长,致残率高,对患者身体健康及生活质量造成严重影响,具体致病机制临床尚未明确,无根治性治疗方法,目前临床治疗以有效解决患者症状、减轻关节损伤、抑制脊柱进行性强直畸形为主要目的。本文就2017年8月-2018年8月我院收治的强直性脊柱炎72例展开研究,探究补肾调督针法配合隔姜灸与西医治疗的疗效上的差异,以便于提升临床疗效及提供循证依据。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抽选2017年8月-2018年8月期间,于我院就诊的强直性脊柱炎患者72例,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组,分为常规组(n=36例,采用柳氮磺胺吡啶治疗)、研究组(n=36例,采用补肾调督针法配合隔姜灸治疗)。常规组:男女比例23:13例,年龄20-45岁,平均(31.24±3.27)岁;病程时间5个月-9年,平均(7.24±2.11)年。研究组:男女比例26:10例,年龄22-43岁,平均(31.34±3.32)岁;病程时间5个月-10年,平均(7.36±2.21)年。经统计学对两组一般资料展开对比,差异小,P>0.05,可比性高。纳入标准:(1)所有患者均经临床诊断确诊;(2)病程时间0.5-12年;(3)非疾病活动期;(4)经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患者自愿参与并签署知情同意书。排除标准:(1)脊柱强直晚期或关节畸形者;(2)入院1个月内曾服用过抗炎药物或非甾体药物;(3)合并恶性肿瘤者;(4)心肝肾等重要器官严重不全者;(5)严重精神疾病,认知沟通障碍;(6)妊娠哺乳期女性患者。

1.2方法

常规组采用常规西医治疗,柳氮磺胺吡啶(批准文号;国药准字H31020557,上海信谊嘉华药业有限公司)口服,2次/d,一次剂量1g,持续用药3个月[1]。

研究组采用补肾调督针法配合隔姜灸治疗,取穴肾俞、大椎、命门(主穴),华佗夹脊穴(配穴),指导患者采取俯卧位,向脊柱方向斜刺进针夹脊穴1-1.2寸,肾俞穴、命门穴进针1-1.2寸,大椎1-1.2寸,斜上方进针,10min行针一次,留针30分钟。隔姜灸治疗:取穴肾俞、大椎、命门、肺俞、脾俞(主穴),阿是穴、夹脊穴(配穴),将3-4cm厚度的姜片置于各穴位,艾炷点燃放置于姜片上,等待艾炷燃尽后移开姜片,每个穴位灸3-5壮[2]。

1.3观察指标

1.3.1观察对比两组临床治疗效果,临床疗效评定标准为:治愈:关节疼痛及僵硬等主要体征全部消失,脊柱功能正常,病情持续改善。显效:关节疼痛及僵硬等主要体征明显改善,病情稳定。有效:关节疼痛及僵硬等主要体征减轻好转,脊柱活动改善。无效:主要体征无变化,脊柱活动无变化[3]。

1.3.2通过VAS疼痛评分量表评估两组的疼痛程度,总分为10分,0分为无痛,小于3分是轻微疼痛,4-6分是可以忍受,不影响睡眠,7-10分是强烈疼痛,难以忍受。

1.4统计学方法

根据观察指标统计数据,分别使用均数()和例(n)、百分率(%)来表示计量资料和计数资料,将数据输入到SPSS24.0软件,进行T值和X2检验,当P值<0.05时组间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临床疗效评价

研究组、常规组治疗总有效率分别为94.44%、76.47%,研究组明显更高,P<0.05,如表1。

表1 两组临床疗效对比[n/%]

3.讨论

强直性脊柱炎临床西医治疗以抗炎、抗风湿药物为主,提升患者机体免疫能力。柳氮磺胺吡啶是治疗强直性脊柱炎的常用药物,起到良好的抗炎、抗风湿的功效,有效改善患者的症状,被广泛应用于临床治疗中,但该药物长期服用极易引起胃肠道反应,损伤肝脏,造成免疫不良反应。

从中医学角度讲,强直性脊柱炎属于“麻痹”、“大偻”的范畴,是由肾精亏虚而导致,日久伤及筋骨,因此治疗从补肾强督、散寒祛湿入手。本次研究中采用补肾调督针法配合隔姜灸,补肾调督取穴肾俞、大椎、命门,配合夹脊穴,调节督脉及阳气,补肾固本,针灸可起到温肾助阳的功效[4]。肾俞、肺俞、脾俞、具有滋补肾精的作用,阿是穴、夹脊穴具有促进气血运行的功效,疏通背部督脉,从而阴阳调和,取以上穴位合用,可发挥振奋阳气,疏通督脉的功效。隔姜灸可以促使局部发热,促进毛细血管扩张,起到温阳祛寒,散瘀通络的作用,缓解肌肉痉挛拘急,预防及延缓韧带纤维僵硬,从而温补阳气,调和气血,强脊止痛[5]。本次研究结果表明:研究组、常规组治疗总有效率分别为94.44%、76.47%,研究组明显更高,P<0.05;治疗后研究组 VAS疼痛评分明显比常规组更低,P<0.05。结果显示,补肾调督针法配合隔姜灸临床疗效显著,可改善患者症状,缓解疼痛,从而促进患者强直关节功能的恢复,值得广泛应用并推广。

参考文献:

[1]韩清森,谢卫平,李彦枝,等.补肾强督方联合小针刀治疗强直性脊柱炎临床研究[J].陕西中医,2018,39(8):1141-1143.

[2]蒋翠玲,韩淑引.督脉隔姜灸联合康复操改善强直性脊柱炎患者关节功能的观察[J].中西医结合护理(中英文),2018,4(7):59-62.

[3]姜益常,李远峰,宋寒冰,等.补肾强督祛湿法治疗肾虚督寒型强直性脊柱炎的临床疗效评价[J].中医药学报,2017,45(4):83-86.

[4]赵浩,王丹,符德玉.补肾强督方对强直性脊柱炎骨代谢的调节作用[J].河南中医,2017,42(4):643-645.

[5]刘淼,于静,莫成荣.莫成荣运用补肾强督祛邪通络法治疗强直性脊柱炎经验[J]. 辽宁中医杂志,2017,v.44;No.483(8):1593-1595.

论文作者:陈爱华

论文发表刊物:《中国结合医学杂志》2019年8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9/27

标签:;  ;  ;  ;  ;  ;  ;  ;  

补肾调督针法配合隔姜灸治疗强直性脊柱炎疗效评价论文_陈爱华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