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轮状病毒肠炎的临床研究新进展(综述)论文_黄庆丽

小儿轮状病毒肠炎的临床研究新进展(综述)论文_黄庆丽

黄庆丽(广西桂林平乐县人民医院儿科 542400)

【摘要】小儿轮状病毒肠炎属于儿科常见疾病之一,有着较高的发病率及致死率,对患儿的正常发育、生命安全有着严重影响。因此,加强小儿轮状病毒肠炎的的临床治疗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则对近年来小儿轮状病毒肠炎的临床研究进展做一综述。

【关键词】小儿轮状病毒肠炎;治疗;进展【中图分类号】 R2 【文献标号】 A 【文章编号】 2095-7165(2015)11-0546-02

小儿轮状病毒性肠炎由轮状病毒所引起的急性消化道传染病,其病原体通过消化道得以传播,并由A 组轮状病毒所引起的肠炎。

多发于秋季,据相关数据的不完全统计,我国约有12.36%的幼儿发生轮状病毒性肠炎,已威胁到患儿健康成长及其生命安全。因此,加强小儿轮状病毒肠炎的及早治疗可提高治愈率,提高患儿生活质量。下面则对小儿轮状病毒肠炎的治疗进展进行简要综述,以望对临床治疗提供参考借鉴。

1、小儿轮状病毒肠炎的临床表现小儿轮状病毒肠炎大多由A 组轮状病毒所引起,婴幼儿是多发群体。通常情况下,小儿轮状病毒肠炎的潜伏期约为3 天,往往疾病较急,在临床中表现为腹泻。且排黄色水样便,无脓血及其粘液,每天超过5 次。病情严重的患儿,每天超过20 次排黄色水样便。且大多数患儿伴随有发热等症状,其体温在37.9°到39.5°间[1]。约有40%的患儿在疾病早期出现呼吸道症状;还有患儿出现腹胀、腹痛、腹鸣、呕吐等临床症状。若轮状病毒肠炎患儿得不到及时治疗,则可发生渗性脱水、电解质紊乱及其代谢型酸性中毒等。

2、小儿轮状病毒肠炎的治疗进展2.1 轮状病毒疫苗一般认为,轮状病毒疫苗是有效预防小儿轮状病毒肠炎较为有效的方法,适用于1-4 岁的婴幼儿。可直接采用口服的方法,患儿服用后,可在机体内生成A 群轮状病毒抗体,进而有效避免感染轮状病毒。林少勇[2]学者将300 名健康婴儿分为疫苗组(150 例,给予口服轮状病毒疫苗)与非疫苗组(150 例,不予轮状病毒疫苗),通过跟踪随访,得到疫苗组轮状病毒性肠炎发生率(11.27%)、住院治疗率(7.04%)明显低于非疫苗组(27.74%、16.06%)。谢金颖[3]学者选取已确诊的轮状病毒肠炎患儿作为研究对象,并分为疫苗组、非疫苗组,得到疫苗组平均总病程(4.23±1.28)天、重症发生率 (8.8%)、住院率 (11.8%)低于非疫苗组((5.52±1.35)天、24.6%、30.89%)。由此表明:轮状病毒疫苗能够有效减轻病毒的严重性,缩短患儿住院病程,减轻给患儿家庭和社会造成的经济负担。同时还应注意:轮状病毒疫苗不适宜用于有急慢性感染性疾病、胃肠功能紊乱、先天性心血管疾病、过敏体质的患儿。

2.2 抗病毒药物临床治疗小儿轮状病毒肠炎的抗病毒药物主要有利巴韦林、干扰素、更昔洛韦、丙种球蛋白。1)利巴韦林:属于广谱强效的抗病毒药物,治疗小儿轮状病毒肠炎有显著疗效。张丽霞[4]学者选取185例轮状病毒性肠炎患儿作为研究对象,分为治疗组(静脉滴注利巴韦林10-15mg/kg/日)与对照组(未给予抗病毒药物治疗),通过对比研究得到:治疗组的血红细胞总数、血红蛋白数与对照组相比有显著差异。由此表明:利巴韦林治疗轮状病毒肠炎患儿可有效改善临床症状。但由于利巴韦林存在潜在的毒性,患儿用药后往往存在较多不良反应,而限制了其应用。因此,临床常将其与其他药物联合使用。杨秀榕[5]选取112 例小儿轮状病毒肠炎者,将其分为对照组(单纯给予利巴韦林)与观察组(对照组基础上给予金双歧口服),得到观察组止泻时间明显低于对照组,且临床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

2)干扰素:干扰素是利用抗病毒蛋白来抑制轮状病毒的分解及复制,进而起到控制病毒的效果。董金丽[6]学者通过将80 例小儿轮状病毒性肠炎患儿分为对照组(利巴韦林静脉滴注)与治疗组(α-干扰素治疗),得到治疗组临床总有效率(97.5%)高于对照组(875%)。孙海娜、闫四会[7-8]等学者也通过对比研究对到α-2b 干扰素组的临床总有效率高于利巴韦林治疗组。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由此表明:干扰素治疗小儿轮状病毒肠炎有显著疗效,且安全性高,无不良反应。

3)更昔洛韦:更昔洛韦可有效抑制轮状病毒的复制及其增值。

郭秀英[9]等学者通过将100 轮状病毒肠炎患儿分为治疗组(更昔洛韦治疗)、对照组(思密达治疗),得到治疗组临床总有效率(90%)高于对照组(60%)。王颖秋[10]也通过临床研究得到:更昔洛韦治疗轮状病毒肠炎患儿可提高临床有效率,并改善患儿症状。

4)丙种球蛋白:临床中对于丙种球蛋白治疗小儿轮状病毒肠炎的单一报道较少,但有奖丙种球蛋白与其他药物联合治疗小儿轮状病毒肠炎的相关报道。邱建辉[11]通过选取80 例轮状病毒性肠炎患儿作为研究对象,将其分为对照组(常规治疗)与治疗组(丙种球蛋白联合喜炎平治疗),得到治疗组平均住院时间(4.09±1.56)天低于对照组(6.35±2.07)天,且临床症状消失情况优于对照组。另一学者雷月娥[12]也通过将丙种球蛋白与思密达、妈咪爱、葡萄糖酸锌联用治疗小儿轮状病毒肠炎者,得到较好疗效。

2.3 微量元素锌也有临床学者指出:微量元素锌辅佐治疗小儿轮状病毒肠炎者有显著疗效。如:谷聚爱[13]学者通过将200 例轮状病毒性肠炎患儿分为对照组(常规轮状病毒性肠炎治疗)和治疗组(加用微量元素锌辅助治疗),得到治疗组临床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且退热时间、止泻时间短于对照组。黄珠能[14]选取200 例大便轮状病毒抗原检测阳性的腹泻患儿为研究对象,通过对比研究也得到微量元素锌佐治婴幼儿轮状病毒性肠炎疗效显著。冯芳等[15]学者通过分析轮状病毒(RV)感染患儿血清微量元素锌的含量及治疗前后水平变化,得到小儿轮状病毒患儿的血清锌水平降低,通过补充微量元素锌可提高其锌水平,治疗小儿轮状病毒肠炎。

2.4 活菌制剂及胃肠粘膜保护制剂活菌制剂也称之为生物制剂,可通过人工组建的有益微生物菌群纠正紊乱的肠道菌群,从而维持肠道菌群的平衡,重塑胃肠道的自然保护屏障。通过提高胃粘膜的防护力,能够维持胃肠道的正常分泌及其吸收功能。在临床中常采用的活菌制剂主要有乳酸杆菌、双歧杆菌,而所常用的胃肠粘膜保护制剂主要有蒙脱石散,两者联合应用的临床疗效均得到众多学者的认同。付梅梅、刘淑岚[16-17]均通过临床研究得到双歧杆菌四联活菌片联合蒙脱石散治疗小儿轮状病毒肠炎效果好。

3、展望综上所述,小儿轮状病毒肠炎的临床治疗众多,应根据患儿的具体症状,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法,进而提高临床疗效,减少不良反应。

参考文献:[1] 杨黎明,方玉才.小儿轮状病毒肠炎患者的流行及临床调查[J].中华实验和临床病毒学杂志,2011,25(5):371-373.[2] 林少勇,吴婕翎,林文璇等.轮状病毒疫苗对婴儿轮状病毒肠炎的影响[J].中国妇幼健康研究,2010,21(4):469-470.[3] 谢金颖,刘一鸣.轮状病毒疫苗对防治小儿轮状病毒性肠炎的临床观察[J].国际医药卫生导报,2009,15(12):43-44.[4] 张丽霞.利巴韦林不同途径治疗小儿轮状病毒肠炎疗效观察[J].内蒙古中医药,2009,28(23):17-18.[5] 杨秀榕,黄梅英,曹巧玲等.金双歧联合利巴韦林治疗小儿轮状病毒肠炎疗效观察[J].中国当代医药,2013,20(21):81-82.[6] 董金丽.α-干扰素治疗小儿轮状病毒性肠炎80 例临床疗效观察[J].临床合理用药杂志,2014,7(2):47.[7] 孙海娜,任玲丽.α-2b 干扰素在小儿轮状病毒性肠炎治疗中的作用[J].中国医刊,2013,48(10):85-86.[8] 闫四会.干扰素联合利巴韦林治疗轮状病毒性肠炎疗效观察[J].中国卫生产业,2014,(28):114-115.[9] 郭秀英, 张浩. 更昔洛韦治疗轮状病毒肠炎的效果观察[J]. 青海医药杂志, 2014, (3).[10] 王颖秋,闫艳.更昔洛韦联合思密达治疗轮状病毒肠炎的临床观察[J].医学信息,2013,(23):479.[11] 邱建辉,肖锦霞.静滴丙种球蛋白联合喜炎平治疗小儿轮状病毒性肠炎的疗效分析[J].中国保健营养(下旬刊),2012,22(4):554-555.[12] 雷月娥,王育新.联合应用丙种球蛋白治疗轮状病毒性肠炎[J].实用医药杂志,2012,29(1):27.[13] 谷聚爱,王志芹,刘彦荣等.微量元素锌辅助治疗小儿轮状病毒性肠炎效果观察[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14,(26):2906-2907.[14] 黄珠能.微量元素锌佐治婴幼儿轮状病毒性肠炎200 例的疗效观察[J].中国民族民间医药,2010,19(7):80.[15] 冯芳,龚国富,古思嘉等.补锌辅助治疗小儿轮状病毒肠炎的疗效观察[J].微循环学杂志,2013,23(2):61-62.[16] 付梅梅.双歧杆菌四联活菌片联合蒙脱石散治疗小儿轮状病毒肠炎疗效观察[J].医学信息,2014,(2):353-354.[17] 刘淑岚.双歧杆菌四联活菌片联合蒙脱石散对小儿轮状病毒性肠炎的治疗作用观察[J].中国实用医药,2013,8(23):9-10.

论文作者:黄庆丽

论文发表刊物:《医师在线》2015年6月第11期供稿

论文发表时间:2015/8/28

标签:;  ;  ;  ;  ;  ;  ;  ;  

小儿轮状病毒肠炎的临床研究新进展(综述)论文_黄庆丽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