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湾电影的现状与未来_台湾内地论文

台湾电影的现状与未来_台湾内地论文

台湾电影的现在与未来,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未来论文,台湾电影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消失中的台湾电影工业

台湾电影现在基本上是残破的,其未来更是不可知的。

残破,是因为整个电影工业一早就解体了。其中有几个因素:一个主要原因是香港电影新浪潮起来之后,所有香港新导演全部加入香港电影工业体系里面,当时拍了很多片子,比如《夜来香》,香港叫《鬼马智多星》。香港新艺城电影公司开始进入台湾电影市场,那时台湾电影还没有起来。我记得台湾在放《夜来香》的时候,和由我编剧、陈国富导演的《蹦蹦一串心》碰上了,“新艺城”宣传的时候很担心跟我们的那个电影发生冲突,因为是同一个档期。幸好他们的票房不错,我们的(票房)也不错,自此开始,算是香港电影在台湾站稳了脚跟。又因为香港的宣传配合歌曲唱片的新模式,在台湾很迅速地就火起来了。直到差不多十年前后,香港电影在台湾就没有人看了——没人看的原因是后来香港电影一直在消耗,只要有卖座的片子,台湾的片商就拿钱到香港抢片子。比如,周润发、刘德华、周星驰的片子,在香港只要他们的片子卖座,马上就跟拍这种类型的电影,所以到后几年,即十一二年前,台湾上映的片子好像就是那几个片子在轮,或者混合在一起,因此就没有人看了,就如同今天的韩国电影业一样,片子都差不多,所以观众就流失了。

香港电影在台湾失去了观众群,好像台湾电影可以冒头了,但那时台湾电影已经没有了。几个原因就是:片商往香港电影投入资金的时候,一般不投台湾电影,因为台湾电影基本上都不卖钱。以我为例,从《南国再见,南国》开始已经觉察到,所以不做宣传,只是剪了个MTV在电视台放,但是《南国再见,南国》还算卖得不错的电影,有一千多万元票房。到了《海上花》大概就只有400万元票房了,后来的就没得算了,不行了。当时香港电影没有了,用什么电影填补呢?我们台湾有个片商工会——电影基金会,片商工会这些掌握院线的片商们开始提出要求——开放所有限制。最早好莱坞进入台湾时一部片子只能有三个拷贝,轮放。慢慢地,拷贝数量越来越多,后来便限制几个厅,再后来片商要求完全门户洞开,打的主意是想买外国片、欧洲片之类的,可是怎么都做不过好莱坞八大片厂的片子,后来他们也做得很惨。再后来,台湾片子产量一下子跌到一年几部或十几部。

还有另一个因素,台湾电影的主要支撑是依靠新闻局的辅导金,每年都要申请,但金额有限,要分给几部影片,也不多,一年不会超过十部。最重要的是中央电影公司这个龙头,以前每年要生产最少六七部或七八部电影。十几年前接手的总经理是会计出身的,李登辉时代,控制党产、卖戏院,卖的钱转到专门处理党产和资金的中心,完全挪做别的用途。比如卖了土地和戏院,买一个房子十亿元,也可能差一点九亿多,但这栋实际也就值一两亿元,并且之后用一阵就搬走,他们只顾玩这种手段,就是不投资影片,还跟民间抢辅导金。它也申请辅导金,但有时比较难,因为它本身有钱,别的导演取得辅导金后它就和他们合作,用它还存在的摄影、灯光、后期制作这些投资和业界合作,片子就属于新公司和导演的。这样中央电影公司这个龙头就没有了。

台湾纪录片现状

台湾电影工业一路往下滑。由“新闻局”资助的影片近六七年就是那么多,每一年最多也就20部,他们说到30部,但其中很多是纪录片。很多学生拍的纪录片也不错,比如《翻滚男孩》、《无米乐》,这些电影的票房有多少?了不起一千多万元,也可能八九百万元。然而当这些纪录片票房都集中的时候,也开始没落了,连参加海外纪录片展都不被录取。就像2007年日本山形国际纪录片展,两年一次的。我跟他们主办者聊过,为什么台湾现在没片子,因为有了一些卖座的纪录片之后,台湾一些纪录片人就想在三五天内很快把一个纪录片拍出来。纪录片是不可能这样做的,或者做得很煽情,都是受了那几个卖座片的影响。当然现在还有很多纪录片导演在默默坚持做,但很慢,因为纪录片不可能那么快。

电影人青黄不接

中间有很多导演,很早就不拍片了,就剩下我们这些人在拍。新电影蓬勃了也就三四年,剩下还在拍的就有我、万仁,杨德昌也去世了。万仁有时还拍电视,就剩下我一个人撑了十几年。中生代林正盛、张作骥、蔡明亮是另外一卦的,他们的片子也是很久才出一部,因为找资金难,票房也不好。前三四年,台湾开始出现《十七岁的天空》,出现一个叫陈映荣的女制片、女导演拍的男帅哥的片子,因为蛮好玩的,有不错的票房。再后来出现一些片子,如鬼片什么的。后来出现“中环”(CMC),投资很多片,比如《天堂口》、《诡丝》。《天堂口》票房很差,《诡丝》也好不到哪里。从这里可以看出,台湾的电影工业基本上没了。剩下支撑的技术部门,录音——就是台湾的杜笃之,中央电影公司因为卖了,所以根本接不上头。技术人员有些也都走了,摄影还好一点,台湾还有一些年轻的摄影师在冒头,其他都跑到广告公司去了。剪接方面,廖庆松也训练了些人,还可以,但电影的技术工作人员基本上还是很零散,有些都是重复的。像《诡丝》大部分都是新手,新手有一个状态就是在制作强度上跟不上,有时候判断不准,会浪费钱。所以这种惨状是显而易见的,一年片子不多,大片更少,都是靠辅导金。我是因为一下靠法国一下靠日本,还有得拍,但如果不卖座也混不了多久。

台湾电影之所以沦陷成今天这个地步,都是电影工业结构的问题,其工业结构基本上都瓦解了。现在片商开始挖掘日本片,但日本片也有限,卖座了以后分账不清楚,也存在很多问题。韩国电影好像很厉害,但在台湾唯一卖座的就是《我的野蛮女友》,其他韩国的或间谍题材的电影在台湾也过时了,因此也不行。台湾就剩下好莱坞独大,连欧洲艺术片在台湾也不会太好卖,偶尔有一部,票房也不会太高。只有李安的《色·戒》上映没多久已经到达三亿台币。但是,基本上台湾电影的总票房比十几年前还是少了快一半。

台湾电影的未来

从现在看就知道未来。现在有一个状态是值得期待的:年轻人前仆后继地搞电影,各个学校年年毕业的人像人海战术般不停。电影什么时候能再冒出来?这个大环境取决于政治。假使两岸三地开放,电影自然就会起来。因为电影的背后是经济。内地电影起来也是因为经济,经济起来才有钱,只有成功后尝到甜头才把这个当作专业。台湾电影的未来是学生,学生一代比一代厉害,但问题是,他们的片子跟内地有点像,片子没有通路,没有放映的场所,没办法回收,这个机制没有。大陆一年两三百部能上档的没多少,六七十部了不起。这个也是台湾电影不能脱逃的困境,必须面对。假使整个环境还继续下去,台湾电影不可能抬起头。如果说到内地与香港的合作,有几个可以合作的?而且台湾电影到内地都是不一样的。

基本上,台湾的未来,除非2008年选举会有些变化。即使选举完,已经到一个临界点了,这个变化是必然的。他们说台商到内地,内政部的费用是200万元左右,200万元的消费很吓人,因为他们是白领,白领、中产的消费力本来就是最强的。你们现在去台北,看到台北的节奏比以前缓慢,情调是不错的,很适合人居,不会很繁忙,但其他经济活动相对减低。我们以前是四小龙之首,外汇存得很多,外汇是老百姓的钱,外汇多了政府可以操作,用来做股票或什么的。这几年政府负债翻了好几番,所以台湾现在可以说危机四伏。

台湾电影还有一个限制就是它本身的市场不够大,表示内需不足,跟香港一样。香港电影十年前失掉台湾市场就开始一直往下掉,到现在还没有起来,虽然还有内地市场,但那是另外一块,他们还摸不着。有几个香港片子能在内地大卖的?不多。这其中有隔膜,比如城市文明的累积还没有办法同步,所以没有办法在那边卖。唯一的一个是周星驰,算厉害的,两岸三地通吃。还有台湾的周杰伦,目前是“两周”的天下。不过周星驰这种导演也是少数中的少数,他有自己的特色,别人无法取代。周杰伦是酷,他的歌酷酷的,又够聪明,有人愿意投资,这个起点非常高,因为他的制片人好像做过《卧虎藏龙》,脑子是很清醒的。台湾电影的出路在其最好的时候没有好好把握,现在就无法继续。其实台湾表达的内容最适合中国内地,比台湾还要适合,所以在台湾,你要扮演什么角色,当局是不管的。

香港、台湾、内地要合作的话,各有所长,比如香港的技术,所谓拍类型片和电影工业是不错的,台湾就是人文,编剧比较适合中国内地。这样再和内地市场合作,可能机会会有,这种成功久了会变成一种状态。不然台湾会沦为一个货架,其他国家来上片,它本身却没有工业,只是发行而已。台湾以前跟亚洲其他地方之间也有(合作)机会,但都没有把握住。其实我对日本市场是最有兴趣的,我的影片以前在日本很卖座的,从《冬冬的假期》、《悲情城市》到《恋恋风尘》都很卖座,到《戏梦人生》就不行了。人家看不懂,一路看不懂到现在就沦为小众电影了。

其实韩国片有点像我们以前的片子,讲兄弟情谊的、雄性的片子,但观众看多了也烦了。台湾假使能很了解自己在华人区是什么位置、亚洲区是什么位置就好了。其实我们以前跟香港的技术是很接近的,韩国的技术很大部分是香港过去的,他们没花多少时间就起来了,主要是靠市场支撑。

那台湾本身没有这个市场条件的时候,要怎么着力?现在学校不教这个,只教怎么拍片,他们就没有这个眼光长期注意到日本、韩国、大陆、香港,没有这个视野了解那边的状态。而这个视野如果累积够了你就会有一个跨越。比如我太久(约九年)没去内地,也没感觉。只有从上礼拜(指2007年10月,编者注)去北京开始,接触到“百花奖”。我说台湾(拍片)是有切入的角度的,可以拍日治时代到国民党政府到来那一段,台湾老百姓想反抗殖民地就跟中国内地很亲近,那时候就是一个中国,后来国民党来了就冷战,冷战一开始是美国提出的,和共产党划清界限。这一块目前来做是对台湾本身历史的再现,但台湾政府不让讲这个。一个很简单的例子就是谢雪红,她是没有念过书的,去上海被吸收为党员,那时叫“第三国际”,在俄国受训,然后确立台共是日共的支部,那时候发生很多故事,台湾民进党说谢雪红是台独的祖母,其实完全是错误的,这段历史是可以掩盖的?但这段历史如果重新来拍,我反而觉得很适合现在的状态,我感觉既可以让这边的人了解台湾当时的状况,又可以让台湾人了解以前的历史,这种片子在内地假使拍得好是会被接受,因为还在主旋律里面。台商20年这种题材太多了……还有外省籍的老兵其实拍得也不彻底,因为外省籍的老兵和亲人往来有些已经过了,但是很多内地新娘来台湾嫁给老兵和本地人这种题材都是可以从台湾着手进入内地市场。香港如何与内地合作,如何把内地当作腹地,由你们(指香港学电影的学生,编者注)来开发。你们绝对会躬逢其盛,是蛮重要的,希望你们多出几个大导演、制片商、发行人、戏院老板。

(整理:吴晶、蒋励,香港浸会大学)

标签:;  ;  ;  ;  ;  ;  ;  ;  ;  ;  ;  

台湾电影的现状与未来_台湾内地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