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当代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摘 要】随着我国教育事业的不断发展,学校建设逐步引起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本文主要针对某学校校园建筑设计和景观布局进行分析,结合笔者多年工作经验,介绍以人为本的校园工程设计方案,为相关工作者校园设计工作提供参考。
【关键词】校园建设;宿舍结构设计;景观布局
0引言
现阶段,我国中小学教育工作者对教育事业提出更高要求,为增强中小学生的身心健康,学校对学生的教育不仅应关注成绩提高,更应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在教学过程中,应为学生学习生活创造良好环境,美化校园建筑和景观设计,充分利用校园设计文化气息,为学生的学习生活营造健康的环境,间接促进学生学习和交流能力培养。
1工程概况
某学校校园设计施工方案,预计工程施工期为15个月,项目总面积为4196.70平方米,其中建筑物占地19988.66平方米,工程投资金额为2600万元。
校园建设方案设计秉持为学生营造良好校园环境,并集现代化教学资料于一体的现代化校园结构建设,学校设有教学楼、体育馆、实验楼、图书馆、办公区等建筑,此外,为确保后期校园扩建预留一块建设用地。建筑设计以校门、办公区和学生活动区为建筑空间主线,两侧分别设有图书馆、体育馆和广场,在空间设计上具有明确的层次感,主体建筑与分建筑整洁有序,凸显出教育学院的严谨有序的特点。建筑色彩选择上以典型的现代校园和人文气息为主,各建筑色彩相互协调,均为浅色系,给人带来宁静的美感。此外,各建筑主体由长廊连接于一体,缩短了师生在建筑间的通行时间,促进人员交流,提高了教学效率。
2、设计原则
该学校建筑设计主要以以下三点设计原则为设计基础:
第一,布局合理原则。在校园内各建筑设施具有相对独立且相互关联的内部联系,针对各建筑物关联性,合理规划布局,将各建筑物设置于最佳方位,避免不同特征的区域造成的相互影响,提高校园整体环境。
第二,交通设计原则。在校园内交通主要包括人员活动线路,在交通设计中应注意尽量化简线路分布,因学校属于人群密集区,为确保师生安全,应做好遇突发状况如火灾地震等的紧急疏散线路设计,避免因路线设计复杂造成人员伤亡。
第三,线路设计应满足教学需求。校园内部路线设计应突出教学特征,体现师生交流和学习的良好环境,在教学楼、学校广场、花坛等设施之间,创建校园小径,为学生室内和室外学习提供便捷。
3、设计理念
在校园设计工作中,应坚持以人为本的校园建设理念,以学生教学和教师育人为校园文化主题,建筑外观以传承我国优秀历史文化为主,充分发挥建筑美感和空间规划合理性,提高教学效率,创造现代化可持续发展的校园环境。
4设计方案内容
4.1建筑总平面布局
该工程建设主要体采用两轴四区的布局方式。校园建筑为体现明朗的布设方位,以南侧教学楼、广场、办公楼、教师宿舍为其中一轴线;另一轴线以教学楼、宿舍前广场和实验楼为主体。
其中轴线二主要作为校园教学活动中学生的主要活动场所和线路。
根据两轴线将校园分为四大功能区域,依次为教学区、生活区、活动区和住宿区。分别体现与之对应的功能,密切配合共同推动校园建设。
1)教学区
学校教学区位于项目所在地的中间部位,学校主入口与教学区直接相连,方便师生流动。教学区域内为配合教学活动需求,配有图书馆、实验楼、教学楼和教师办公楼等多种教学建筑设施,以发挥综合教学作用,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在教学楼前方设有学校主广场,在广场中间设置一雕塑,作为学校景观的标志建筑,体现校园浓厚的教学气氛,此外,广场开阔地带便于师生人员疏散,以避免突发状况造成的人员拥挤。同时,教学区还包含艺术楼,为学生课余文化生活提供休闲场所,提高学生的审美感受。在教学楼内部按照年纪不同将班级和学生设置于不同楼层内,并在各楼层设有教师办公室,负责学生安全和教师与学生的沟通。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2)生活区
生活区域位于学校东侧,以四栋学生宿舍和一座学生食堂组成。该区域用地面积较大,因此,在学生宿舍前方设置两个小型活动广场,广场内包含健身娱乐等活动器材。四栋学生宿舍在空间上相互独立,保持合理间距,避免受到噪声、光污染的影响,为学生休息提供良好的环境。
3)活动区
活动区域为学校运动场,设置于学校南侧,周围种植树木花草,降低校园外侧交通噪声影响,也美化了学校自然环境。
4)住宿区
该区域主要为三栋教师公寓,由于该区域地势为山地,存在高程差异,因此三栋建筑高度上具有层次感。
在四大功能区接触处设置绿化带及花坛,加强校园景观建设,为学生生活和学习营造绿色健康空间。
4. 2交通设置
学校主入口位于学校北侧,校内紧邻学校外侧人行道,次入口位于学校东侧,上述两入口均为人员活动出入口。车辆流通口设置于学校南侧。三个出入口便于学生流通,并且在人员管理上降低了工作难度,提高了校园安全性能。
校园内部道路设置采用人车双道的交通系统,人车双道互相不影响,在教学区域和生活区域两处人员较为密集的区域内,除设置人车双道线路外,还应设置消防环路系统,并将环路与校园三个出入口相连接。车辆行驶线路主要为学生自行车,道路与学校北侧车辆出入口和停车场相连。人行道应在各区域和和建筑之间设置简洁的线路,便于学生穿行和抵达。
4. 3竖向设计
该项目所在地地势高程存在差异,属于山地建设用地。因此,在建筑设计上应充分利用高度变化特点,将各建筑在高度上设置出空间层次感,并结合高度不同带来的外界影响,进行各建筑位置布设。例如,校园北侧地势较高,较周边道路高出3-5m,可作为学生宿舍,以提高室内采光度。学校体育场内高差相差6m,可设置观众看台,充分利用高度差优势,减少土方填充量。并且,由于学校运动场和宿舍间高程相差7-8m,可在斜坡上种植花草以美化校园环境,并且起到防沙固土的作用。
5校园内部主体建筑设计
5.1教学建筑平面组成
校园内教学建筑主要包括普通学生教室、专用教室、办公室和辅助教师四种。在建筑方位布局上以南北朝向为主,学校建设三栋教学楼,为避免教学楼间相互影响,各教学楼间距保持为25m,高度均设为4层。学校内部行政楼和实验楼相邻,二者均为4层高,主要作为学生提供实验教学和教师办公休息场所。校园内部教师宿舍高为5层,学生宿舍高为4层,分别满足304名教师用房和3000余名学生住宿使用。
普通教室主要用于学生学习教学用,在教师内部应根据学校实际学生数量设置教室面积和课桌尺寸,该教室设计中选用400 x 1 200双人课桌和600宽度教师过道,设计教室可容纳50人。教学楼位于南北通透,北侧设置为密闭廊道,仅在廊道南侧设置窗户,增强南侧日照量,并且提高建筑室内保温性能,降低建筑能量消耗。
实验室和专业教室作为教学作用,应根据实际需求设计合理尺寸,避免造成室内空间与设施不匹配,以满足教学要求。
5. 2防火通道
由于教学楼内师生人员数量较集中,为确保师生安全,设置人员疏散通道,在教学楼内设置封闭楼梯,在教学楼间设置6.5米宽的疏散通道,每个通道确保满足450人疏散使用。
5. 3建筑外观设计
在建筑外观设计中主要采用棱角设计,教学楼颜色选择上,楼体主要以砖红色为主,突出庄重的校园气息,门窗采用经典白色,体现出整洁活泼的建筑风格。
6结束语
综上所述,学校建设设计方案应因地制宜,在设计工作中根据使用需求和实际情况,编制合理的设计方案,体现出现代化以人为本的教学环境,为学生提供良好的学习生活环境。
论文作者:陈日山
论文发表刊物:《低碳地产》2015年第3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6/8/19
标签:建筑论文; 校园论文; 学校论文; 学生论文; 教学楼论文; 教师论文; 区域论文; 《低碳地产》2015年第3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