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旅游规划生态环境保护策略探析论文_曹润秋

乡村旅游规划生态环境保护策略探析论文_曹润秋

江苏纬信工程咨询有限公司 江苏南京 210000

摘要:随着社会的发展,我国的农村发展也越来越迅速。中国城市范围的不断扩张和城市居民收入的持续增加,以乡村生活方式、乡村风俗人情和乡村田园景观等为特点的乡村旅游迅速发展。休憩之余走进环境宜人的乡村,暂时远离城市的喧嚣,回归自然感受独具魅力的乡村生活,是许多城市居民的向往。目前很多城市周边都有乡村旅游体闲度假区域,一些乡村旅游发展较好的地区已让当地村民脱贫致富,部分地区乡村旅游甚至成为当地经济发展的支柱产业。经过多年的发展,中国的乡村旅游市场正逐渐从单一的“旅游观光”,开始向融观光、参与、康体、体闲、度假、娱乐等为一体的综合型方向发展。体验乡村生态环境是城市居民乡村旅游的主要目的,生态环境一般包括自然生态环境和人文生态环境。乡村自然生态环境是由大气、水文、地貌、土壤、生物等组成的自然综合体;乡村人文生态环境是由旅游乡村的建筑、聚落、服饰、语言、当地居民对旅游者的态度、旅游服务等组成的人文综合体。生态环境是乡村旅游发展的基础,优美的自然生态环境和地域特色浓厚的人文生态环境直接影响乡村旅游的发展水平,同时乡村旅游也会影响乡村的自然生态环境和人文生态环境。

关键词:乡村旅游规划;生态环境;保护策略探析

引言

近年来中国乡村旅游迅速发展,许多城市周边都有乡村旅游休闲度假区域,但有些地区在开发乡村旅游时忽视旅游规划与生态环境,导致出现众多生态环境问题。本文对乡村旅游开发常出现的固体污染、水污染、大气污染、噪音污染、土壤、植被破坏、人文景观破坏等生态环境问题进行分析,提出了乡村旅游规划时的生态环境保护策略,并以安徽省蒙城县坛城镇乡村旅游规划为实例进行探讨,以期望为中国其他地区的乡村旅游开发生态环境保护提供些许参考。

1乡村旅游生态环境问题

有些区域在进行乡村旅游开发时,一味跟风,缺少充分的科学研究和调查论证,忽视旅游规划与生态环境影响,只追求短期经济效益,忽视生态环境效益和可持续发展,导致乡村旅游发展过程中出现众多生态环境问题。

1.1固体污染

固体污染主要是指建筑垃圾、生活垃圾等固体废弃物,包括无机垃圾和有机垃圾两种。无机垃圾主要是由城市游客旅游消费和企业经营者生产产生的,如炉渣、煤灰、各类食品容器、包装物、废纸等;有机垃圾主要是由旅游区内的餐饮、住宿等企业产生,包括菜根菜叶、瓜果皮核、剩饭剩菜等。这类固体垃圾不及时统一处理必定会产生恶臭、传播细菌、招惹蚊蝇、污染四周环境,会间接或直接影响旅游区村民生活和游客体验。

1.2水污染

进行乡村旅游开发的区域通常具有较好的自然生态环境,区域内或周边常常有河道湖泊等水域,为了吸引游客,提升游客感官体验,旅游设施通常集中在水域附近,餐饮、住宿等企业的生活污水经常会在缺乏处理的情况下直接排入河道,直接污染水体,严重影响旅游环境和沿岸居民生活环境。

1.3大气污染

城市居民旅游乘坐汽车交通工具排放的废气、餐饮企业排放的油烟以及企业经营者装修经营场所产生的粉尘、油漆等污染物,会对大气产生严重影响,影响当地村民和游客的身体健康。

1.4噪音污染

乡村旅游吸引了众多城市旅游者,机动车、熙熙攘攘的游客、娱乐场所以及各种设备运作产生的噪音也随之而来,这不仅会影响了当地村民的正常生活,也会影响到当地野生动物的生长和发育。

2乡村旅游规划生态环境保护对策

在旅游开发之前制定合理的乡村旅游规划生态环境保护对策,不仅可以保障乡村旅游项目的顺利进行,更可以预防自然和人文生态环境的破坏,这在控制大气污染、水污染、噪音污染,保护动植物资源、建筑景观、人文环境等方面尤为重要。乡村旅游规划生态环境保护策略主要有以下几点。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2.1大气污染控制

在乡村旅游规划中要结合当地地形、地貌,根据全年或旅游季节主导风向来合理布局各功能区,如停车场、垃圾处理站等大气污染源,尽可能规划在下风口处。在乡村旅游经营者店面装修或改造等施工过程中加强管理和控制,减少粉尘和非环保油漆的污染。

2.2水污染控制

乡村旅游中水体污染涉及面广,影响深远。地方政府部门要贯彻执行《景观娱乐用水水质标准》、《水污染防治法》等法规,加强水质监测,建立监管机构,培训和引导村民对生活污水进行综合利用或建设科学合理的生活污水处理综合工艺,污水达到国家排放标准后才可以排放;贯彻执行《河道管理条例》等法律法规,限制景区内水上交通和娱乐项目使用油燃料的动力装置,推广使用电、太阳能等清洁能源。

2.3植被保护

为涵养水源、防止水土流失,在有坡差的地方应栽植防护林带,主要树种可选用马尾松、湿地松、杉木等一些深根性树种。滨水两岸也是主要的景观带,可混合栽植大片花灌木和异色叶树。主要道路两侧种植树形优美的高大乔木,搭配适量花灌木,花灌木采用自然式跟随道路曲线或结合道路旁微地形种植。次要道路由乔木与灌木结合的树丛自然植于路边,营造环境优美的绿道、绿廊等。使用适应能力更强的蒙城县乡土树种,形成丰富的生物群落类型,增加物种多样性,营造独特的地带性植被景观,并充分发挥植物群落的生态效益。

2.4优化旅游产业结构

首先,要积极融合乡村旅游产业和农业。在发展乡村旅游产业的过程中,将乡村特色农业产业资源的优势充分发挥出来,高效融合乡村旅游、生态农业、休闲农业等相关产业,将生态农庄、休闲农庄等构建起来。只有这样,方可以促使乡村旅游产业的文化、经济、生态附加值达到最大化,逐步实现优化乡村旅游产业结构的目的。

其次,要积极融合乡村旅游产业与信息科技产业。目前信息技术得到了广泛运用,在社会发展中起到了巨大作用。在乡村旅游生态化转型过程中,也需要积极将一系列先进的科学技术、信息技术广泛运用过来,促使旅游者及时、充分获取乡村旅游信息,将智慧旅游的概念融入到乡村旅游中,实现乡村旅游产业链维度拓展的目标。

最后,要积极融合文化创意产业和乡村旅游产业。目前,乡村旅游发展的多元化趋势日趋明显,通过有机融合乡村旅游产业和文化创意产业,可以促使旅游功能多元化得到实现。本种融合发展,可以更深层次的挖掘乡村旅游的生态功能、文化功能和休闲功能,升级优化乡村旅游产品,由多元复合型发展方向逐步取代传统单一的观光型发展路线。

结语

乡村旅游与乡村生态环境相互影响、相互制约,良好的乡村生态环境是发展乡村旅游的基本条件。在乡村旅游发展期间,不注重对其生态环境进行有效的保护和建设,乡村旅游将举步维艰。协调处理乡村旅游与乡村生态环境之间的关系,促使二者相互促进、共同提升,是乡村旅游开发决策者们需重点考虑的问题。

参考文献:

[1]黄大勇.乡村旅游开发中的环境问题与对策分析[J].生态经济,2007(5):118-121.

[2]蒙睿.乡村旅游生态环境保护问题研究[J].昆明大学学报(综合版),2005(A):69-73.

[3]喻玲.保护乡村旅游环境促进乡村旅游可持续发展[J].资源与人居环境,2008(5):69-70.

[4]陆仁艳,孙厚超.浅论乡村旅游中的生态环境保护[J].商场现代化,2008(12):260-261.

[5]王晓娟.乡村旅游对农村生态环境影响研究[J].陕西农业科学,2014(5):109-111.

[6]孙江虹.乡村旅游对农村环境的影响两面性探析[J].农业经济,2013(5):26-28.

[7]徐文兵,吴承涛,蔡碧凡等.乡村旅游生态环境保护措施及综合对策[J].福建林业科技,2010(9):144-149.

论文作者:曹润秋

论文发表刊物:《基层建设》2018年第35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3/27

标签:;  ;  ;  ;  ;  ;  ;  ;  

乡村旅游规划生态环境保护策略探析论文_曹润秋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