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血管内科重症患者护理论文_王 楠

心血管内科重症患者护理论文_王 楠

摘要:目的:本文主要为了研究风险护理对于心血管内科重症患者治疗上的临床效果。方法:本次研究采用对照实验的方式,选择在2018年5月至2019年5月在我院心血管内科重症科室治疗的90例患者作为本次实验的研究对象,按照随机分组的方式将其随机分为两个小组,分别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共有45例患者,采用不同的护理方式来进行护理。对照组患者采用传统常规的护理方式,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融合风险管理护理方式,分别进行一段时间的护理后,对照两组患者对于护理的满意程度,以及出现不良反应的出现率。结果:在进行一段时间的护理后,观察组患者对于护理方式的满意程度远高于对照组患者,同时,观察组患者中,出现不良反应的发生率为2.22%,远低于对照组患者,两组间的差异较明显,在p小于0.05时,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护理风险管理可以有效的降低患者出现风险事件的概率,并且能够有效的提高患者对护理的满意程度。

关键词:心血管内科;重症患者;风险护理

中图分类号:R47

引言

心血管内科收治的患者一般都会存在着心律失常、心力衰竭以及高血压心绞痛等常见病症。这些病症对于患者的正常恢复会带来较大的影响,并且对患者的生活质量带来巨大的影响。现阶段的临床治疗当中,护理人员要更加注重对患者采用科学的护理干预法,确保患者的病情能够得到有效的改善,并且有效地减少患者的不良反应出现率。心内科患者在现阶段的临床护理中出现不良事件已经是屡见不鲜,本文针对心血管内科重症患者采用风险护理进行探讨。

1资料与方法

1.1资料

本次实验采用的是对照实验的方法,主要的研究对象为18年5月至19年5月在我院心血管内科治疗的90例患者,采用随机分组的方式将其分成两个小组,分别为观察组和对照组,采用不同的护理方式来进行护理。对照组患者中有患者45例,采用传统的护理方式来进行护理,其中有男性患者25例,女性患者20例,平均年龄在62.23岁,其中,19例心力衰竭,11例不稳定性心绞痛,9例急性心肌梗死,6例高血压危象。观察组患者中共有男性患者24例,女性患者21例,平均年龄在62.53岁,其中,18例心力衰竭,12例不稳定性心绞痛,10例急性心肌梗死,5例高血压危象。将上述两组临床资料进行综合对比统计,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方法

采用对照实验的方式,将90例患者随机分成两个小组,分别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分别观察两组患者在不同护理方式中的恢复效果。

1.2.1建立风险小组

在心内科建立护理风险小组,护士长起到监督作用,具备主管护师资质者承担风险评估任务,根据自身工作经验以及患者实际情况明确风险管理预案。此类风险管理预案均以患者临床安全隐患为依据,如防跌倒、防体位性低血压、防便秘等等,确定风险管理预案后将其建立为表格发放给责任护士。

1.2.2饮食护理

维生素和其它营养素可以预防其他并发疾病,例如平日里食用富含较多维生素C和维生素E及胡萝卜B的食物,可以起到优化血管,降低相关疾病的发作,同时能够缓解患者紧张焦虑的情绪,有利于病情的缓和。

1.2.3加强病区安全

本科室重症患者日常应用医疗设备较多,除完善设备正常维护工作外,还需避免由于病区环境而形成的风险因素。张贴各类安全标识加强患者对跌倒、压疮等意外事件的认识,定期检查病房环境,避免地面湿滑、防护栏缺失等问题对患者住院安全造成危害。

1.2.4健康教育

患者入院时,针对其所患疾病,主动安慰患者,耐心、细致地向其讲述疾病相关知识,重点强调注意事项及遵医嘱的重要意义,逐渐消除他们的疑虑和顾虑,获取患者的信任,提高患者依从性。

1.2.5心理疏导

护理人员应引导患者尽快熟悉医院环境,消除其紧张陌生感,为其介绍心内科常用器械、制度等,提前做好护理及治疗的心理准备,评估其心理状况。针对其心理状况,为其讲述和展示成功案例,帮助患者调整心态,积极面对病情。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1.2.6保障用药安全

本科室重症患者通常具有高龄与病情复杂等特点,其日常用药种类较多,持续治疗过程中患者依从配合程度偏低,易发生漏服与错服等问题。责任护士每日送药前均进行核对,陪伴患者完成用药后再离开病房,并将遵医嘱用药重要性告知患者及家属。

1.2.7家庭支持

做好家属的思想工作,告知其心血管知识、疾病成功率、经济支出等,进一步提高家属治疗信心,积极协助患者及医护,保证护理和医疗工作的顺利开展。

1.2.8完善责任护士职能

风险管理小组在心内科开展以护理风险为内容的培训教育,首先强化科室护士的基础疾病知识,再加强其对护理风险管控的掌握程度,以保障患者一旦存在风险因素,责任护士能够迅速进行评估并给予相应的解决对策。

1.3观察指标

统计两组患者护理过程中的不安全事件发生情况。同时,采用我院资质的满意度调查问卷分别评价两组患者对于护理工作的满意程度,设置其评价总分为100分,评分越低,则表明满意度越差。

2结果

两组患者在分别进行一段时间的护理后,对照两组患者出现不安全事件的发生率。经过调查,观察组患者中出现不安全事件的概率为2.22%,对照组患者中出现不安全事件的发生率为15.56%,差异较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患者对护理的满意程度评分85.51,对照组患者的评分为70.50,差异同样明显。

3讨论

心血管内科重症患者的病情相对较为复杂,并且变化较多,很容易出现并发症的问题。同时,病房中的精密仪器较多,对护理人员的护理工作增加了更多的难度。护理风险管理是最近几年提出的现代化护理模式,通过提高护理人员的风险意识来进而提高护理的整体效率,有效的降低患者出现不安全事件的概率。

近年来,国内医疗机构加强对住院患者的风险评估及控制,在及时预测风险问题基础上完善相关护理对策,以达到高质量护理服务效果,相关研究利用护理风险管理较好地改善了患者的临床安全性,为完善医患关系起到了积极作用。护理风险管理是保障患者临床安全的重要举措,我院在存在较高风险程度的心内科重症患者中实施了护理风险管理对策,建立风险管理小组后拟定适宜的风险管理预案,强化责任护士的风险管理预防及处置能力,完善病区环境并加强用药安全监督,取得了较满意临床效果。本研究中,则主要从风险预判、风险预防应对、加强用药干预与仪器设备管理等诸多方面改善护理管理工作,其结果显示,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不安全事件发生概率明显较低,则进一步说明,采用护理风险管理提升护理工作质量与护理安全性行之有效;其次,观察组护理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则说明,与常规护理模式相比,运用风险护理管理更易于收获患者对于医疗护理服务工作的满意程度,有利于促进医患关系和谐,降低医患纠纷。

综上所述,对心血管内科重症患者实施护理风险干预管理可以有效的降低风险事件发生的概率,同时可以增加患者对于护理的满意程度。

参考文献

[1]李亚丽,李程程,于爽,等.探讨护理风险管理在降低心血管内科重症患者的护理风险发生率[J].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杂志,2016,4(13):138-139.

[2]李俊,魏庆敏,刘雪帆.心血管内科重症患者的护理风险管理[J].医药,2016,35(1):59.

[3]于丹.心血管内科重症患者的护理风险管理策略[J].当代医学,2016,22(4):115-116.

[4]高杨.护理风险管理在心血管内科重症患者护理中的应用探讨[J].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2018,5(1):140.

[5]范娟,徐琴.护理风险管理在心血管内科重症患者中的应用效果[J].医疗装备,2018,31(16):53-54.

[6]任翠仙,杨洁,贾敏.心血管内科重症患者护理风险管理体会[J].中国保健营养,2017,27(13):368-369.

[7]李倩,梁欣.风险管理在减少冠心病介入手术伤害及提高护理满意度中的应用[J].中国心血管病研究,2016,14(3):231-233.

[8]韩艳玲.简析心血管内科重症患者的护理风险管理[J].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电子杂志,2017,5(22):107-108.

[9]韩莹.护理风险管理在心血管内科重症患者护理中的应用价值[J].实用心脑肺血管病杂志,2015,23(01):148-149.

论文作者:王 楠

论文发表刊物:《健康世界》2020年4期

论文发表时间:2020/4/10

标签:;  ;  ;  ;  ;  ;  ;  ;  

心血管内科重症患者护理论文_王 楠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