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良式体位引流联合胸部物理治疗在食管癌术后患者中的应用论文_项安华

项安华

(湖北省孝感市中心医院心胸整复外 432000)

【摘要】 目的:探讨改良式体位引流联合胸部物理应用于食管癌术后的临床疗效。方法:通过对2013年1月至2015年2月我院应用开胸食管癌根治术治疗的64例患者随机分组,其中对照组患者应用胸部物理治疗,实验组患者实施改良式体位引流联合胸部物理治疗。观察比较两组患者引流管拔管时间、离床活动时间、术后肺炎及肺不张发生率差异。结果:实验组患者引流管拔管时间和离床活动时间同对照组比较明显缩短,肺不张发生率显著下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对食管癌术后患者采用改良式体位引流联合胸部物理治疗可缩短拔管时间及离床活动时间,有效预防肺不张,促进患者肺功能恢复,临床值得推广应用。

【关键词】 改良式体位引流;胸部物理治疗;食管癌

【中图分类号】 R2 【文献标号】 A 【文章编号】 2095-7165(2015)14-0150-01

食管癌为临床常见恶性肿瘤,我国为食管癌高发地区,严重威胁患者生命安全。临床治疗食管癌以开胸手术为主,手术导致胸廓完整性的破坏,严重影响肺通气崩的功能,术后导致迷走神经功能亢进,导致气管腺体分泌增加,肺扩张功能受损,同时手术引发呼吸困难、肺炎,严重甚至威胁患者生命安全。食管癌患者开胸术后多应用胸部物理治疗,保证痰液有效排除,促进肺功能恢复[1-2]。本文通过对我院收治的64例开胸食管癌根治术患者进行分组,讨论改良式体位引流联合胸部物理应用于食管癌术后的意义,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2013年1月至2015年2月我院收治的64例开胸食管癌根治术患者进行随机分组,分为实验组、对照组,每组患者均为32例。纳入标准:患者经临床诊断均符合食管癌诊断标准,患者自愿参与,并签署知情同意书,患者均应用食管癌根治术。排除标准:手术禁忌症,高血压、糖尿病、心肺病等。其中实验组男性患者21例,女性患者11例,年龄为47岁至86岁,平均年龄为(70.42±3.27)岁,术后平均住院时间(17.61±4.19)d;对照组男性患者19例,女性患者13例,年龄为46岁至86岁,平均年龄为(71.94±3.15)岁,术后平均住院时间(16.99±3.96)d。两组患者的以上条件均无显著差异(P>0.05),因此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对照组患者术后应用胸部物理治疗,雾化吸入30mg盐酸氨溴酸和500g异丙托溴铵,3次/日,指导患者正确呼吸和咳嗽。实验组患者在上述治疗基础上联用改良式体位引流治疗,体位引流,3次/日,半卧位45°,偏向健侧60°,患侧腹肌松弛,在上腹缚上腹带。自上至下有效叩击背部,叩击标准以患者可耐受为准,指导患者深呼吸3次后有效咳嗽1次,持续15min。

1.3 观察指标 观察比较两组患者引流管拔管时间、离床活动时间、术后肺炎及肺不张发生率差异。肺不张诊断标准:患者术后出现呼吸困难、发绀、胸闷等症状,呼吸声音明显下降,叩诊呈现浊音,PO2下降,肺顺应性下降。肺炎诊断标准:患者温度38.5℃以上,出现肺部啰音和炎性病变,连续两次分离相同病原菌[3]。

1.4 统计学处理 数据资料利用SPSS15.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数与计量资料分别利用X2检验与t检验表示,P<0.05说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实验组患者引流管拔管时间和离床活动时间均明显低于对照组,肺不张发生率显著降低,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说明其具有统计学意义。两组患者术后肺炎发生率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3 讨论

食管癌开胸手术因手术刺激导致肺泡分泌提高,导致纤毛运动受到抑制,纤毛清除障碍。因分泌物不能有效排出,痰液附着在呼吸道上,由于肺膨胀不全导致肺不张,因手术引发疼痛及包扎等因素,导致肺功能进一步受到限制,患者术后因呼吸道阻塞,引发肺部感染。因此,及时排出祈祷分泌物可有效预防肺部感染,改良式体位引流联合胸部物理应用于食管癌术后可促进患者痰液排出,提高肺部功能,改善预后。传统体位仅采用头低脚高的方式,患者需要反复翻身,患者由于体力不支,难以进行反复翻身,患者若未能及时更换体位导致胸腔内积液增加,直接影响引流效果。

应用改良式体位引流术的优势包括以下几个方面[4-5]:1.更易被患者接受,可达到传统体位的要求,减轻手术风险;2.患者体位为自然生理姿态,可延长引流操作时间,提高治疗效果;3.腹部加压腹带可有效咳嗽,促进痰液排出;4.防止体质瘦弱患者出现呼吸困难。本研究显示,实验组患者引流管拔管时间和离床活动时间同对照组比较明显缩短,肺不张发生率显著下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综上所述,改良式体位引流联合胸部物理应用于食管癌术后可促进患者肺功能恢复,降低肺不张发生率,减轻患者痛苦,临床值得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 贾可,赵轲.改良式体位引流在治疗肺叶切除术后支气管哮喘患者中的应用[J].护理实践与研究,2013,10(20):10-12.

[2] 夏利华.胸部物理治疗联合经口咽导管吸痰在持续无创机械通气患者中的应用[J].检验医学与临床,2013,10(21):2888-2890.

[3] 周利娣,王玉洁.支气管袖式切除成形术后胸腔内冲洗并改良式体位引流护理效果分析[J].上海预防医学,2014,26(4):215-217.

[4] 王红玲,徐桂芳,苗丽燕,等. 雾化吸入联合胸部物理治疗在儿童哮喘急性发作期中的临床疗效观察[J].中国煤炭工业医学杂志,2014,17(8):1314-1317.

[5] 杜鹃,辜玉磊,任海燕.早期胸部物理治疗对全胸腔镜下心脏手术患者术后的影响[J].齐鲁护理杂志,2013,19(18):8-10.

作者简介:项安华( 1972. 4—) ,女,湖北汉川人,就职于孝感市中心医院心胸整复外科,本科,主管护师,研究方向:心胸外科护理

论文作者:项安华

论文发表刊物:《医师在线》2015年7月第14期供稿

论文发表时间:2015/10/9

标签:;  ;  ;  ;  ;  ;  ;  ;  

改良式体位引流联合胸部物理治疗在食管癌术后患者中的应用论文_项安华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