玫瑰糠疹34例临床治疗分析论文_马宪召

玫瑰糠疹34例临床治疗分析论文_马宪召

(黑龙江省肇源县人民医院 黑龙江大庆 166500)

【摘要】目的:探讨玫瑰糠疹的临床治疗方法疗效与安全性。方法:选取2015年1月-2016年6月收治的34例玫瑰糠疹患者临床全身和局部治疗方法资料进行分析。结果:34例患者联合治疗,痊愈17例,显效10例,好转4例,无效3例,总有效率91.12%。结论:因病程有自限性,治疗的目的是缩短病程,减轻症状。治疗期间忌辛辣刺激性食物及热水烫洗,勿外用刺激性药物。

【关键词】玫瑰糠疹;全身治疗;局部治疗

【中图分类号】R758.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8231(2017)18-0108-02

玫瑰糠疹一种常见的急性、自限性、炎症性皮肤病。皮损为圆形或椭圆形玫瑰色或黄褐色斑疹,上覆糠秕状鳞屑,多发生于躯干及四肢近侧端。男女无发病差异,多见于10~40青少年及成人[1]。选取2015年1月-2016年6月收治的34例玫瑰糠疹患者临床全身和局部治疗方法进行分析。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组收治的玫瑰糠疹患者34例,春中男15例,女19例,年龄16~49岁,平均年龄28±2.5岁;病程4~25天,平均16±1.5天。均符合临床玫瑰糠疹的诊断标准。母斑发生的部位:胸部10例、背部8例、腹部3例、上肢近端5例、颈部3例、下肢近端5例。临床症状典型者27例,不典型者7例,其中湿疹样者6例,环状红斑样者1例。皮疹瘙痒者24例,不痒者10例。发病季节:春季16例,夏季6例,秋季9例,冬季3例。?周围血中嗜酸粒细胞及淋巴细胞轻度增多。为非特异性慢性炎症变化,表皮局灶性角化不全及棘层轻度肥厚,有细胞内水肿和海绵形成,可形成小水疱。真皮浅层血管中度扩张,有淋巴细胞浸润。

1.2 方法

1.2.1全身治疗 抗组胺药瘙痒明显者给予氯苯那敏,4mg/次,3次/d,口服;赛庚啶,2mg/次,3次/d,口服;西替利嗪,10mg/次,1次/d,口服。抗病毒药物,阿昔洛韦,0.2g/次,3次/d,口服;或利巴韦林,0.1~0.2g/次,3~4次/d,口服,孕妇、哺乳期、肝肾功能不全者慎用。维生素C,0.2g/次,3次/d,口服;10%葡萄糖酸钙,10~20mg/次,1次/d,静脉点滴,10d为1个疗程。

1.2.2局部治疗 外用5%硫磺乳剂、炉甘石洗剂或糖皮质激素霜。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1.2.3物理疗法 进行期患者,皮损顽固或泛发者,可用红斑量或亚红斑量的紫外线分区交替照射,隔日1次,5~10次为1个疗程。引起轻度红斑反应,常可使皮疹消退,但炎症明显或有渗液者禁用。

1.3 疗效判定标准

痊愈:皮损消失,仅留有暂时性色素沉着斑,瘙痒消失;显效:皮损消退>70%,瘙痒明显减轻;好转:皮损消退50%~70%,瘙痒减轻;无效:皮损消退<50%或无变化[2]。

2.结果

34例患者联合治疗,痊愈17例,显效10例,好转4例,无效3例,总有效率91.12%。不良反应头痛2例,嗜睡4例。

3.讨论

玫瑰糠疹多数学者根据其发病特点认为系病毒感染所致,初起时常于躯干、颈、四肢等处出现一个圆形或椭圆形斑片,淡红或黄褐色,境界清楚,直径2~5cm或更大,被覆糠秕状鳞屑。此为母斑,或称为前躯斑。无自觉症状。有时母斑可为2~3个。母斑出现后1~2周,躯干及四肢近端即出现子斑,一般为0.5~2cm直径的圆形或椭圆形斑片,淡红或黄褐色,有细小皱纹,边缘略高起,表面覆棕褐色糠秕状鳞屑[3]。皮疹散在密集,不融合。胸背部皮疹的长轴可与肋骨平行,上臂屈侧及股内侧皮疹的长轴与皮纹的方向一致,手、面部多不受累。水疱性玫瑰糠疹皮疹分布广泛,掌跖也可受累,可为丘疹、水疱、风团、紫癜样损害,口腔粘膜损害也有发生。特征性皮损可遍布躯干、四肢。本病可无自觉症状,也可轻度到中度瘙痒。偶可有轻度发热、头痛、全身不适、关节痛及淋巴结肿大。病程有自限性,4~6周多可消退,也有迁延6月或更长者,仅有2%可复发。

有明显感染等诱因者应予积极处理;病因不清时则采取以减轻症状、缩短疗程为主的对症治疗。抗组织胺药物、维生素C、维生素B12内服。重者尤其是水疱性玫瑰糠疹可口服小量皮质激素。紫外线照射红斑量、亚红斑量交替照射。局部治疗可用炉甘石洗剂、硫黄霜、皮质激素制剂外涂。西替利嗦片能够快速吸收,迅速发挥效力,长时间发挥作用。具有高效、高选择性[4]。不容易经过血脑屏障,有很少的中枢抑制作用,对于心脏的毒副作用微小,可以快速阻断外周H1受体,使得变态反应中组胺的浓度降低,还会通过抑制粘附分子来阻断及抑制气道反应性炎症中的嗜酸性粒细胞浸润和T淋巴细胞、单核细胞的趋化活性。盐酸西替利嗦片、转移因子注射液,同时联合炉甘石洗剂治疗玫瑰糠疹,即采用了抗组胺、调节免疫、抗病毒综合治疗,疗效满意。同时,在治疗过程中不良反应发生较少,不影响治疗进度,值得在临床推广应用。炎症明显或皮疹广泛时可使用糖皮质激素治疗,应观察可能出现的不良反应。浮肿、低血钾、高血压、糖尿病、皮肤变薄、满月脸、水牛背、向心性肥胖、多毛、痤疮、肌无力和肌萎缩等症状,一般不需特殊治疗,停药后可自行消退。

【参考文献】

[1]孙晓杰,李铁男,吴金香,等.玫瑰糠疹269例临床分析[J]. 临床皮肤科杂志,2004,33(7):412-412.

[2]赵淑肖,陈强,刘春平.玫瑰糠疹280例临床分析[J].河北医药,2004,26(9):732-732.

[3]张淑环.玫瑰糠疹495例临床分析[J].中国麻风皮肤病杂志,2007,23(5):440-440.

[4]孙辉,胡霜红.68例玫瑰糠疹患者临床分析及疗效观察[J]. 中国现代医生,2009,47(3):159-160.

论文作者:马宪召

论文发表刊物:《心理医生》2017年18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7/8/18

标签:;  ;  ;  ;  ;  ;  ;  ;  

玫瑰糠疹34例临床治疗分析论文_马宪召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