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陕豫金三角区域旅游合作研究_黄河论文

晋陕豫金三角区域旅游合作研究_黄河论文

晋陕豫黄河金三角地区区域旅游合作研究,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黄河论文,区域论文,地区论文,旅游论文,晋陕豫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中图分类号]F590.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9556(2006)02—0044—05

晋陕豫黄河金三角地区,指山西的临汾市、陕西的西安市和河南的郑州市之间的黄河中游三角区域。这里矿产资源丰富,被誉为金三角地区。这一地区不仅矿产资源丰富,而且在全国属于旅游资源富集地区,可称旅游金三角地区。这里是黄河流域华夏文明的发祥地,是母亲河——黄河孕育了晋陕豫三角地区的自然、人文景观,集中了黄河中游地区特有的旅游资源,黄河在此形成的V字形三角区,极易成为旅游目的地及旅游中枢或游客集散地。近年来,随着旅游资源的开发和旅游景区知名度的提高,这一地区已形成了若干旅游热点。随着三省间交通条件的逐步改善,这一地区有望成为著名的旅游热点地区。从区域旅游协调发展的角度来看,要进一步提升晋陕豫黄河金三角地区的旅游知名度,打造金三角地区的“黄河旅游”品牌,树立“晋陕豫黄河金三角,华夏文明之祖基”的旅游形象,使这一地区成为世界级旅游目的地,就必须走跨省区域旅游合作发展之路。

本文试从区域经济学的角度,对晋陕豫黄河金三角地区旅游合作进行系统研究,旨在为宏观经济决策提供参考。

一、晋陕豫黄河金三角地区区域旅游合作的必要性

(一)区域旅游合作是提升黄河金三角地区旅游业竞争力的必然要求

旅游业的发展,正在经历一个由单个景点到区域旅游的竞争发展过程,区域旅游合作已成为提升旅游业竞争力的重要策略。随着晋陕豫三省旅游业整体实力的逐步增强,通过区域旅游合作,开发具有区域特色的旅游产品,进一步提升旅游业的竞争力,必将被三省提到旅游业发展的议事日程。晋陕豫黄河金三角地区是国内旅游资源富集地之一,是未来晋陕豫三省联合打造旅游品牌,增强旅游业竞争力的首选地区。目前,由于这一地区区域旅游合作滞后,区域旅游业竞争力与国内其他旅游热点地区相比仍显乏力。同时,区域内一些开发较早的旅游目的地,也只有通过与周边(包括邻省)景区积极合作,拓展发展空间,组成新的线路产品,才能摆脱“滞长期”,进一步增强竞争力,迎来新的增长期。可见,消除区域障碍,加强区域旅游合作,是提升晋陕豫黄河金三角地区旅游业整体竞争力的必然要求。

(二)区域旅游合作是黄河金三角地区无障碍旅游的必然选择

随着晋陕豫三省旅游业的不断发展和全国旅游市场的激烈竞争,这一金三角地区相对隔绝的旅游开发模式日益受到挑战,地区之间迫切要求消除各种障碍,联合打造区域旅游品牌,实现区域旅游无障碍。晋陕豫黄河金三角地区位于黄河中游,自古以来交通便利,“轵关径”、“白径”以及“崤函道”、“陕洛道”,与茅津、禹门渡、蒲洲津相通。区域内以黄河流域华夏文明为主题的河洛文化、三晋文化、三秦文化更是异彩纷呈。因此,三省地理位置的相连性及通达性,旅游资源的同源性及差异性,决定了这一地区具备发展无障碍旅游的基础条件。通过区域旅游合作,“实现三个无障碍和五个共享,即交通无障碍、服务无障碍、投诉无障碍及资源共享、市场共享、基础设施共享、品牌共享和信息共享”[1]。这是晋陕豫三省区域旅游业发展的必然选择。

(三)区域旅游合作是黄河金三角地区实现区域旅游业可持续发展的必然趋势

晋陕豫黄河金三角地区的旅游业发展,仍处于传统的粗放型旅游开发阶段,旅游资源开发环保意识较差,旅游生态环境破坏较为严重。旅游资源开发往往是重开发、轻保护,或者只开发、不保护,甚至是掠夺式开发,文物古迹惨遭破坏的现象屡见不鲜,旅游生态环境随着旅游资源的开发遭受了程度不同的破坏。可见,旅游业要实现可持续发展,必须处理好资源开发与保护的关系,而旅游生态环境的保护,则是旅游业可持续发展的前提。晋陕豫黄河金三角地区要实现旅游业可持续发展,只有通过区域旅游合作,才能有效保护旅游生态环境,合理开发旅游资源,才能打破“政

区分割”,摈弃制度壁垒,重新整合旅游线路,走旅游可持续发展之路。

二、晋陕豫黄河金三角地区区域旅游合作的可行性

(一)区域旅游合作基础较好

晋陕豫黄河金三角地区地缘相近、人缘相亲,自古以来这一地区就有良好的合作基础。1986年,山西运城市、陕西渭南市、河南三门峡市成立了“晋陕豫黄河金三角地区经济协作区”,自此三市的旅游资源协作开发拉开了序幕。1997年,由渭南市、延安市、韩城市、临汾市、运城市、河津市、宜川县、吉县共同成立了“中国黄河龙门—壶口八地市县旅游协作联谊会”,其主要出发点是合作开发黄河龙门至壶口段丰富的旅游资源。1999年,由运城、渭南、三门峡三市旅游局,及华山旅游发展总公司共同牵头,组建“秦晋豫黄河金三角地区旅游协作区”[2]。这一次次的区域旅游合作(协作),都为晋陕豫黄河金三角地区未来的旅游合作,奠定了良好基础。

(二)区域旅游的区位优势突出

晋陕豫黄河金三角地区地处黄河中游,是我们祖先定居生息、繁衍种族的祖基,是黄河流域华夏文明的重要发祥地。素有“三千年看陕西,四千年看河南,五千年看山西”之说。这里人文旅游资源丰富,文化底蕴深厚,发展文化旅游产业的区位条件得天独厚,从而为打造“黄河旅游”品牌,进行区域旅游合作奠定了基础。在旅游业发展过程中,这一金三角地区由于有西安、洛阳、郑州三大传统旅游热点城市的带动和辐射,新的旅游热点城市,如河南焦作,山西晋城、运城,陕西华阴等,正在崛起,区内已有不少国内外著名的旅游景点。因此,打破省区界限,加强区域旅游合作,整合新的线路产品,把晋陕豫黄河金三角地区开发成中国的“爱琴海”,具有明显的区位优势。

(三)区域旅游资源互补明显

晋陕豫黄河金三角地区是我国自然、人文旅游资源十分丰富的地区,这里既有大山、大川、地质遗迹、湿地,又有中国历时最久、内容最为纷繁的历史文化积淀。山西和陕西两省地上文物古迹都在三万处以上,其中不少是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是旅游资源中的精品。河南又是地下文物资源最多的省份,其中不少地下文物资源可以转换为旅游资源。晋陕豫黄河金三角地区不仅旅游资源丰富,而且还存在明显的资源互补性[3]。如山西有女娲陵,河南有伏羲陵,陕西有黄帝陵。尧、舜、禹先后在山西平阳(今山西临汾)、蒲坂(今山西永济)、安邑(今山西夏县)建都,并留下许多文化遗迹。开封是七朝古都,洛阳是九朝古都,西安是十三朝古都,区域内文化遗址星罗棋布。正是这种资源的互补性,才交相辉映地构成了黄河金三角地区特有的美丽画卷。

(四)区域旅游共享资源丰富

共享旅游资源是区域旅游合作的基础,晋陕豫黄河金三角地区山水相连,三省交界地带有丰富的共享旅游资源。如山西和陕西共享的旅游资源——黄河壶口瀑布,是黄河流至山西吉县与陕西宜川之间水流飞泻而下形成的特色旅游资源,是最能体现黄河神韵的水体景观,旅游价值极高。云台山国家地质公园位于河南焦作与山西晋城之间,属于太行山系,其主脉在山西晋城市陵川县,是山西和河南共有的山体,应为两省共享的旅游资源。对于这些共享旅游资源,只有通过合作开发,才能充分发挥其资源优势,达到双赢的目的。

(五)区域旅游交通十分便利

随着国家交通建设步伐的加快,晋陕豫黄河金三角地区交通状况大为改观,三省之间多条铁路、公路和航线相通,基本形成了便利的区域交通网络体系,为区域旅游合作奠定了基础。区域内铁路交通便利,有全国“二纵一横”的铁路大动脉。黄河风陵渡公路大桥的竣工,彻底改变了三省之间“鸡鸣一声听三省,望河兴叹行路难”的状况。尤其是近年来随着高速公路的快速发展,运风(运城—风陵渡)、运三(运城—三门峡)、阳焦及郑焦(阳城—晋城—焦作—郑州)、洛开(洛阳—郑州—开封)、连霍高速河南段(洛阳—三门峡—潼关)、西潼(西安—临潼)等高速公路的开通,大大提高了区域旅游的通达性。加之区内著名的旅游景点,大都集中分布于铁路或公路沿线,旅游交通十分便利。

三、晋陕豫黄河金三角地区区域旅游合作结构模式的选择

区域旅游合作是加快旅游业一体化进程的关键环节,旅游合作成败与否,取决于旅游合作结构模式的选择。“区域旅游合作结构模式指区域旅游系统各要素和旅游活动在合作区域空间内的相互关系和组合形式,它是区域旅游空间相互作用而产生的共生效应、互补效应、整体效应的产物,是基于旅游资源条件、旅游经济空间联系、区域经济活力等条件下的空间组织过程。区域旅游合作在不同的区域条件和合作机制作用下会呈现不同的结构形态,并处于时空演化之中”[4]。晋陕豫黄河金三角地区应在旅游合作的前提下,遵循互惠互利的原则,选择点、线、面合作结构模式,即以共享旅游资源合作开发为点,以线路旅游产品合作开发为线,以旅游产业协调发展为面,通过多层次、多渠道、多方位的旅游合作,塑造区域旅游形象,推动区域旅游快速发展。在该模式中,地方政府作为合作的第一主体,追求地方利益;企业是合作的第二主体,追求企业经济效益;各自追求利益最大化的过程,形成了区域旅游合作的外部制度框架和内部运行机制。该合作模式包括两个层次、三种渠道和多个方位的合作内容。两个层次分别是金三角地区内三省之间的合作层次、金三角地区与周边地区之间的合作层次;三个渠道是指政府、企业以及民间团体的合作渠道;多个方位是指旅游资源开发、旅游市场共享、旅游环境改善、旅游设施投资、包价旅游线路联营、旅游产品的宣传促销、旅游商品的开发和旅游管理等方面的合作。多方位合作的内容,存在于两个合作层次中的任一层次。这种区域旅游合作结构模式的运作目的,在于通过区域旅游合作,有效整合全区域旅游产业链,实现黄河金三角地区的无障碍旅游和无缝隙服务。

四、晋陕豫黄河金三角地区区域旅游合作的战略构想

(一)重新组建晋陕豫黄河金三角地区旅游合作协调管理机构

1986年以来,晋陕豫黄河金三角地区已陆续成立了多个区域旅游合作(协作)机构,但由于合作主体间的利益冲突,使区域旅游合作的成效不显著。为更好地协调关系、分配利益,促进金三角地区区域旅游合作健康发展,对现有的区域旅游合作机构进行整合创新,重新组建官方和非官方的区域旅游合作组织,势在必行。因此,建议晋陕豫三省政府通过会议形式,以“晋陕豫黄河金三角地区经济协作区”为主体,整合“中国黄河龙门—壶口八地市县旅游协作联谊会”和“秦晋豫黄河金三角地区旅游协作区”,组建“晋陕豫黄河金三角地区开发委员会”,专门负责金三角地区合作事务的协调管理工作。该委员会下设“晋陕豫黄河金三角地区旅游合作管委会”,作为区域旅游合作的权威协调管理机构,负责协调区域内三省之间的旅游合作事务。同时,鼓励民间成立区域旅游合作促进组织。“晋陕豫黄河金三角地区旅游合作管委会”,由三省政府委托三省旅游局牵头,组织合作地区的旅游、交通、环保等相关部门参加。其主要职能是组织、协调晋陕豫黄河金三角地区旅游活动,实现“全区一盘棋”,制定区域旅游合作的具体实施办法,及时解决内部冲突或争端,为未来的合作发展提供决策参考,从而达到金三角地区区域旅游合作统一规划、统一管理的目的。其主要任务是:不定期举办高层旅游合作会议,通过三省主管旅游的高层领导会晤,解决区域旅游合作中的重大问题;定期举行合作区域的旅游、交通主管部门协调对话会议,通报各自情况,以解决区域旅游发展中的具体问题;邀请国内外著名专家对合作中的重大问题进行分析、论证。晋陕豫黄河金三角地区旅游合作管委会应下设旅游合作事务办公室和研究中心两个常设机构,旅游合作事务办公室主要负责区域旅游合作的日常事务联络、组织、协调等具体问题;研究中心的主要任务是研究区域旅游合作的理论与实践问题,包括合作过程中有关数据的收集和动态跟踪分析等。晋陕豫黄河金三角地区旅游合作管委会还可下设晋陕豫黄河金三角地区旅游企业协会,协会的主要职责是依照市场规律,通过联合、联盟等方式,积极寻求合作途径,拓展旅游企业合作发展的空间。

(二)合作开发晋陕豫黄河金三角地区“黄河旅游”系列产品

晋陕豫黄河金三角地区位于黄河中游,千百年来黄河不但以其鬼斧神工为我们留下了丰富的自然遗产,而且还孕育了黄河流域华夏文明。以黄河风光和黄河流域文明为精髓的“黄河旅游”,是晋陕豫黄河金三角地区的特色和优势,因此合作开发该区域的“黄河旅游”系列产品,打造“黄河旅游”品牌,是提升区域旅游竞争力的有效举措。晋陕豫黄河金三角地区旅游资源十分丰富,已开发的黄河旅游产品种类繁多,可以概括为两大类,一类是黄河干流、支流上的河道和水利枢纽等观光与体验旅游产品,另一类是以黄河流域华夏文明为主的文化旅游产品。今后黄河旅游产品的开发,要在打造“黄河旅游”品牌的前提下,开发成系列产品。黄河旅游系列产品的开发,要在“全区一盘棋”的指导思想下进行,在开发自然旅游资源的同时,应深入挖掘黄河文化内涵,通过实施品牌战略,进一步提高晋陕豫黄河金三角的知名度。首次,制定晋陕豫黄河金三角地区黄河旅游产品开发的总体规划。金三角地区共享旅游资源丰富,由于“政区分割”,缺乏统一的旅游业发展规划,旅游产品开发的内耗较大,甚至出现吉县、宜川两县以两个不同的旅游规划开发壶口瀑布的现象。因此,要打造“黄河旅游”品牌,必须规划先行。只有统一规划共享旅游资源的开发,才能降低共享旅游产品的开发成本,塑造完整的晋陕豫黄河金三角地区旅游形象,打造出高质量的“黄河旅游”品牌。其次,晋陕豫黄河金三角地区的沿黄旅游资源独具特色,开发沿黄旅游产品时,必须实施精品战略,在整合现有旅游产品的基础上,突出“黄河旅游”的自然特色。三省不仅应合作推出“小浪底—洛阳—三门峡—禹门口—壶口”的黄河体验旅游线路产品,还应联合开发以地质公园和湿地公园为载体的地质旅游、湿地旅游等旅游系列产品。再次,突出黄河流域华夏文明的文化旅游特色,联合设计和开发不同文化内涵的区域性黄河文化旅游线路产品,形成晋陕豫黄河金三角地区独具特色的黄河文化旅游系列产品,如女娲文化旅游产品、黄帝文化旅游产品、炎帝文化旅游产品、尧舜禹文化旅游产品等。这些黄河流域特有的华夏民族寻根祭祖的旅游系列产品,不仅吸引着国内外炎黄子孙,而且还是国外游客了解黄河文明的首选旅游项目。

(三)合作开发共享旅游资源,建立合理的旅游收益分配模式

晋陕豫黄河金三角地区区域共享旅游资源丰富,但由于条块分割,许多共享旅游资源的开发呈现“一边热,一边冷”的现象,甚至有些毗邻地区为了争夺客源、摩擦不断。这些摩擦反映了“政区分割”下旅游利益的争夺,如在云台山景区,晋豫双方为争夺旅游资源,竟发生景区开山放炮的冲突事件。因此,协调区域内毗邻地区共享旅游资源的开发,建立合理的旅游收益分配模式,势在必行。通过合作开发区域共享旅游资源,实现区域旅游互惠共生及双赢,是解决目前这一问题的关键。由于“政区分割”,各地经济结构及经济发展指导思想存在差异,协调解决共享旅游资源的开发,不可能一蹴而就,需要一个过程。探讨毗邻区域共享旅游资源的合作开发模式,应遵循循序渐进的原则。(1)通过晋陕豫黄河金三角地区区域旅游合作组织,协调矛盾冲突各方,在思想观念上树立“资源共享,旅游共生,利益双赢”的意识。随着区域旅游合作各方旅游共生观念的逐渐树立,包括旅游共生意识的培育,共生单元的匹配、融合和规模的确定,旅游合作方式、合作阶段、合作资源或项目的选择,合作契约的签订以及利益和义务的对称与合理分配等,合作意识就会不断增强。(2)实行地方政府对话制度,促进晋陕豫黄河金三角地区区域旅游合作政策的出台。我国旅游业主要是政府主导的产业,政府的作用不可替代,加之旅游业涉及面广、关联度强,没有地方政府的支持,跨省旅游业很难形成合力,跨省区域旅游业的规模效益和整体特色,也难以形成。因此,实行毗邻地区的政府对话制度,通过政府间以及民间组织的频繁接触和沟通,加深理解,在共赢的基础上,出台晋陕豫黄河金三角地区区域旅游合作政策,以促进共享旅游资源的合作开发。(3)进行空间集聚分析和资源整合。依托共享旅游资源,以自然、人文资源为主线,以交通为纽带,运用地理空间分析技术,对共享资源实施空间形态的集聚分析,进而实现共享旅游资源的有效整合,形成主题各异、形象鲜明的跨省区旅游线路产品。(4)建立合理的合作开发共享旅游资源的收益分配模式。建立共享旅游资源合作开发的投资—收益模式,首先应根据共享旅游资源的品位、分布特点以及资源贡献率,在充分考虑资源利用率、资源开发对人与地理环境的影响、资源开发的投资比等因素的基础上,通过筛选影响因子,选择合适的数学模型,合理分配合作开发的旅游产品收益。只有实行合理的旅游收益分配,才能避免掠夺式开发旅游资源,实现资源的可持续开发利用。

(四)合作宣传促销,共同开拓旅游客源市场

共同开拓客源市场,是晋陕豫黄河金三角地区区域旅游合作的重要内容。区域内的旅游部门和旅游企业,应联手进行宣传促销,以“晋陕豫黄河金三角,华夏文明之祖基”为区域旅游形象,联合打造“黄河旅游”品牌,通过电视、广播、网络、光盘、书籍、图片、录像等多种宣传促销手段,合作开拓旅游客源市场。(1)共同培育区域内旅游市场。首先,通过地方政府间的高层会晤,在合作区内达成一系列合作协议,取消市场壁垒,建立健全统一的旅游市场制度。其次,通过宣传互动、客源互送,启动合作区居民旅游市场。在晋豫互动旅游市场发展良好的基础上,积极启动晋陕、豫陕互动旅游市场,确实营造“晋陕豫黄河金三角地区真情互动游”的良好氛围。(2)合作开拓国内(区域外)市场。首先,放宽政策限制,允许区外的旅行社到区内投资开办分社,应取消地陪制度的限制,实现“组团社”就是“地接社”, 实行区域外旅游团队在该合作区享受同等优惠政策,使有实力的旅行社充分发挥优势,为该区域带来更多的游客。其次,同周边区域进行旅游线路合作,优化线路产品,以延伸旅游路线,吸引周边旅游热点地区的游客流入本区域。(3)合作开拓海外客源市场。开拓海外客源市场,除加大宣传力度外, 旅游产品质量至关重要。因此,金三角地区应在加大对外宣传力度的基础上,通力合作打造“黄河旅游”精品,通过实施精品战略吸引海外旅游者。该区域的海外客源市场,主要是东亚、东南亚市场,欧美为潜在的客源市场。针对东亚及东南亚旅游市场,应重点开发黄河风光旅游系列产品、黄河文化旅游系列产品、宗教文化旅游系列产品等具有“黄河旅游”特色的旅游产品。针对欧美市场,开发黄河观光、探险、生态、度假、地质、湿地等“黄河旅游”产品。总之,晋陕豫黄河金三角地区只有通过合作宣传、促销,共同开拓旅游客源市场,共同塑造区域旅游形象,共同打造区域旅游特色产品,才能提升区域旅游竞争力,实现区域旅游业的大跨越、大发展。

[收稿日期]2006—02—18

[基金项目]山西省社会科学规划办公室项目《黄河流域华夏祖基文化旅游带的开发研究》[晋规办字(2003)4号]的阶段性成果

标签:;  ;  ;  ;  ;  ;  

晋陕豫金三角区域旅游合作研究_黄河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