踝关节骨折脱位并下胫腓联合分离的治疗体会论文_潘文

湘乡市第二人民医院 湖南湘乡 411400

【摘 要】目的 探讨踝关节骨折脱位并下胫腓联合分离的治疗体会。方法 对自2014年11月至2015年10月间在我院进行治疗的43例踝关节骨折脱位并下胫腓联合分离患者为研究对象,将患者分成对照组及观察组,对照组患者采用整复石膏外固定法治疗,观察组患者采用切开复位内固定进行治疗,并将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手术恢复程度)进行统计分析对比。结果观察组的手术恢复程度总有效率达到95.45%,远高于对照组的71.42%,比较差异值 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采用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踝关节骨折脱位并下胫腓联合分离具有较好的治疗效果,并有利于患者的康复,值得临床手术推广。

【关键词】踝关节;骨折;脱位;下胫腓联合;分离;治疗

踝关节骨折脱位并下胫腓联合分离是由于患者直接或间接遭受到外部强力而引发的创伤,如踒、扭而致伤或常由高处跌下而使患者的足部内侧或外侧着地受损等而形成脱位或导致骨质等[1]。临床症状为踝部出现疼痛、肿胀、畸形和触痛,并可出现下胫腓联合分离。严重影响患者的行动,如治疗不及时或处理不恰当,会出现踝关节不稳定,遗留慢性疼痛、关节不稳及创伤性关节炎等,严重影响踝关节功能[2]。为研究治疗效果,我们对在我院进行治疗的43例患者进行对比治疗,以获取更有效地治疗方法,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自2014年11月至2015年10月间在我院进行治疗的43例踝关节骨折脱位并下胫腓联合分离患者为研究对象,将患者分成两组并采用不同的治疗方式,两组基本资料为:观察组:21例,男性患者17例,女性患者5例;年龄在26~43岁之间,平均年龄为33.2±5.6岁;对照组:22例,男性患者15例,女性患者7例;年龄在25~52岁之间,平均年龄为43.5±5.2岁;患者无任何手术禁忌特征且自愿参加研究并书面认可。对比两组患者的一般性资料比较差异值P >0.05,无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1.2.1 对对照组患者采用整复石膏外固定法治疗:①对患者行俯卧或平卧位,后顺势多次牵引使患者踝关节外翻。②牵开患者骨质部位的部分骨皮质(牵开距离约1cm左右),使踝关节移位后进行纠正,并用拇指预压以防再次移位,内翻踝关节行推挤魔造使其复位。③恢复患者的外踝长度及整复外踝的侧方移位。④用双手抱紧患者的下胫腓联合分离部位并挤压复位。⑤对出现后踝骨质的情况采用使患者踝关节足尖上提、足背向小腿前位靠拢使关节囊复位。⑥用石膏夹板(U型)对患者修复位置夹紧固定,并用中药熏洗。⑦30d后更换中立位U型石膏再行固定,并指导患者进行适当的恢复锻炼,一般在恢复锻炼后的20d左右可拆除石膏,并继续康复锻炼,在4个月左右可恢复正常。

1.2.2 对观察组患者行切开复位内固定进行治疗:在患者踝部肿胀消退后手术(一般在12~15d)。①对患者行硬膜外麻醉,待麻醉生效后从踝关节后外侧入路切开暴露后踝及外踝骨折块,用防滑钢板使用螺钉固定外踝及腓骨下端骨折。②再取踝关节内侧入路,使内踝骨折完全暴露,用防滑钢板使用空心螺钉在复位后固定。③在复位钳下将下胫腓联合复位,并将1枚皮质骨螺钉自腓骨拧紧胫骨中(注意螺钉位置离踝关节水平约 2~3cm左右,并倾斜20°~30°为宜)。④术后即可进行踝关节跖屈及背伸练习(注意控制练习量),并逐步加大练习量及练习难度,一般在3 个月后可以恢复正常。注意在恢复正常前将固定下胫腓关节的螺钉取出。○5注意手术的无菌操作和术后的抗感染处理机术后的护理。

1.3 评价指标 将患者的手术恢复程度为评价指标值。恢复程度的评定标准为:优—患者长时间行走并无出现任何不适感,影像检查全部复位正确;良—患者长时间行走并无出现任何不适感,影像检查后踝部位发生轻微位移(位移量在1.5mm左右);中—患者行走时间在30min左右并无出现任何不适感,影像检查后踝部位发生明显位移(位移量在3mm左右);差—患者行走距离不差过1Km已出现不适感,并且患者的踝关节跖屈及背伸等活动困难。

1.4 统计学方法 将两组患者的评价指数据采用SPSS 20.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计数资料采x±x检验,计量资料采用 t 检验,以 P <0.05 为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两组患者的手术恢复程度见表一,可以看到观察组的手术恢复程度总有效率达到95.45%,远高于对照组的71.42%,比较差异值 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

3 讨 论

踝关节骨折脱位并下胫腓联合分离是我们日常生活中经常遇见的关节内损伤,在踝关节部位遭受猛烈的外力冲击时并会出现关节脱位等情况,会影响患者的正常行走和正常生活,给患者带来许多不便,随着社会发展出现的高节奏,该病例也出现上升趋势,因此寻求合理的治疗方法不但能促进患者的快速康复,并且有利于患者的有效回复[3]。因此我们进行本文内容的研究,探讨采用何种治疗方法能取得更好的治疗效果。

从研究中我们得到,恢复患者病症部位的解剖结构是治疗的关键,而只有通过治疗时的精准复位才能保证解剖结构得到完全恢复。整复石膏外固定法是在无法详尽患者病症部位内部变化的情况下凭医护人员经验而进行的治疗方法,因此其治疗的效果很大程度上取决医生的临床经验和患者损伤的程度,其复位的精准程度自然有明显的偏差,并且由于长时间的石膏包裹,患者的表皮组织易受到影响,大部分患者出现过敏情况[1];而切开复位内固定法则可以将患者病症部位直观显示,并可采用机械固定方法进行纠正固定,不易受到后期的活动影响而轻易产生移位,明显提高复位的精准率,并且可以缩短患者的康复时间,从本文的结果中可以得到验证。但采用切开复位内固定法也存在一定的劣势,如进行手术对患者会带来一定的组织创伤以及治疗费较高,以及手术后感染发生等。在研究中我们发现年龄偏大的患者乐于接受整复石膏外固定法进行治疗,而年龄较轻的患者乐于接受切开复位内固定法治疗。女性患者接受手术程度相对高于男性患者。

从本研究结果看到,采用切开复位内固定法治疗的患者总手术恢复程度有效率达到95.45%,远高出采用整复石膏外固定法治疗的71.42%的有效率,因此我们认为在治疗踝关节骨折脱位并下胫腓联合分离时采用该方法不但疗效显著,而且能明显缩短患者的康复时间,适合现代生活的高节奏高效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 胡黔粤,何兴川,杨诚,等.踝关节骨折脱位合并下胫腓联合分离35例临床治疗分析[J].中国医药指南,2013(8):514-515.

[2] 杨金辉.踝关节骨折脱位伴下胫腓联合分离46例手术治疗体会[J].临床合理用药杂志,2012,05(17):29-29.

[3] 秦冠军.踝关节骨折脱位中下胫腓联合分离的诊断与治疗[C]// 大会.2014.

论文作者:潘文

论文发表刊物:《中国蒙医药》2016年4月第4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6/9/26

标签:;  ;  ;  ;  ;  ;  ;  ;  

踝关节骨折脱位并下胫腓联合分离的治疗体会论文_潘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