批判状态下物质与精神的“同时”特征_相对论论文

物质与精神在临界状态下的“同时性”特征,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临界论文,物质论文,特征论文,精神论文,状态下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中图分类号:N031

文献标识码:A

20世纪是科学发展史上的一个重要转折时期,这一时期爆发了一场物理学革命,将自然科学推进到一个新的历史阶段。在此基础上,我们得以运用相对论、量子论与现代宇宙观重新审视哲学的基本问题,推导、验证出物质与精神存在具有相对意义上的同时性这一论点,以此更深入研究和定位思维与存在的关系问题。

1 当代哲学的思想基础

精神和物质何者为第一性,何者为第二性,谁决定谁的问题,是思维和存在关系中最根本的问题,是一切哲学学说的根本出发点和立足点。近代哲学家们依据对这个问题的不同回答,划分出唯物和唯心两大主要派别,凡是主张世界本原是精神,精神是第一性、物质是第二性的组成唯心论阵营;凡早主张世界本原是物质,物质是第一性、精神是第二性的,属于唯物论阵营。这两种阵营的组成,均源自于100年前,也就是20世纪以前人类科学尤其是自然科学基础之上的、以直觉为主而形成的传统哲学观。传统哲学观的形成基础是20世纪前的“经典力学”理论。

哲学有一个演进的过程,现在我们所指的哲学基本上是培根、牛顿、伽利略、笛卡尔等开创的近代科学思想基础上的产物,当代哲学观便是以此为基础而形成的。

爱因斯坦之前,科学界占统治地位的时空观是以牛顿力学为基础的经典物理学的时空观。从牛顿力学的观点看来,宇宙是静止的,在绝对的空间下,时间和物质是彼此分开并独立存在着,二者之间不发生任何的相互联系。从经典物理学原理上说,一个物体运动的状态,譬如速度,只在相对于某个参考系测量时才有意义,本身并无绝对意义,牛顿力学假定我们熟知的时间是均匀流逝的,而空间也是均匀分布的。物体运动以及运动状态变化的原因是力。牛顿力学的运动规律只涉及力和加速度,物体在没有外力的作用下按照惯性作匀速运动。因此运动规律在相互做匀速运动的惯性参考系上是相同的,这称为牛顿力学的相对性原理。这一原理自牛顿提出后,几百年时间里,一直占据着统治地位。1687年牛顿在《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一书中完整地表述了他的绝对时空观、运动三定律和万有引力定律,演绎推导出开普勒的行星运动三定律。拉普拉斯把牛顿力学用于太阳系行星及其卫星的轨道计算,取得很大成就。他宣称只要给定了“起始条件”,就可以预言太阳系的整个未来,这就是著名的宇宙中“机械决定论”的观点。

牛顿归纳的物理学基本定律及发明的数学方法,成为人类认识自然和社会的基本武器,由此而形成的庞大的、完整的近代科学体系,是近百年来人类文明繁荣发展的基础。但是,科学的发展证明,19世纪牛顿力学及当时自然观、宇宙观没有考虑量子现象和相对论效应。牛顿经典力学的时空结构是一种无场的时空结构,具有很大的片面性,其对哲学影响的基础为:①“中心说”,物质运动存在着一个中心并决定着其他物质运动。②绝对的时空存在,认为空间和时间彼此分开各自独立存在。③宇宙空间中,存在各自有独立运动规律,并由物质运动决定一切,精神由物质决定。④精神特性被物质特性决定不具有独立性,在空间上受物质支配,在时间上于物质后出现。

由上述基础必然导出:①否认精神主客观是相对存在的。②传统唯物论对宇宙物质存在及运动的解释割裂了物质与精神的关系。③孤立地看待运动。④孤立地看待精神存在。

20世纪初,以相对论、量子论为基础的现代科学形成,动摇并改变了牛顿以来占主导地位的经典物理理论。相对论的诞生,量子论的创立,现代宇宙观和生命科学的研究,是科学发展道路上的转折点和里程碑,使人类对宇宙及复杂系统的行为有了新的认识,也为现代哲学观的建立奠定了有力的哲学思想基础。

2 现代哲学观的背景理论

1)相对论 构筑传统唯物论基础的牛顿绝对时空观念存有内在矛盾,即如果存在绝对空间,那么在某些运动中应含有绝对速度,但相对性原理却要求物体的运动规律中不含绝对速度,绝对速度在原则上无法测定。由此,许多科学家、哲学家对牛顿的绝对时空观提出异议,否认绝对空间的存在。在物理学深入研究电磁高速运动和光速现象的基础上,爱因斯坦推广上述相对性原理,提出了狭义相对论,随后还建立了广义相对论。

广义相对论原理主张所有参照系(包括惯性系和非惯性系)都可以等效地用来描写物理定律。惯性系与惯性系之间的四维时空坐标变换(如洛伦兹变换)是线性变换,而非惯性系与非惯性系的四维时空坐标变换,一般是非线性的。爱因斯坦在阐述广义相对性原理和等效原理的基础上,指出时间和空间的几何不能先验地给定,而应当由物质及其运动来决定,并引用黎曼曲面几何来描述存在引力场的时间和空间,确定了新的引力理论,寻出了引力场方程。相对论告诉我们,宇宙中任何存在都是相对的,即相对于宇宙而言,在同一空间、同一时间下的存在。

相对于宇宙的任何存在,在同一空间下与时间不可分割,时间不具有完全的独立性,只能和质点同时存在。存在的无论是物质还是精神,没有先后之分。

精神本质上是相对于物质的产物,就精神存在而言物质本质上也是与精神相对应的存在,相对论原理的宇宙将连续表现为时空的临界特性,即同时性,如图1所示。

图1

精神与物质的相对性存在是以精神存在为先决条件的,这就是相对论的本质。否则就成了单独物质世界与哲学的关系。

可以说爱因斯坦相对论是人类思想史上最伟大的成就之一,是当代科学的颠峰。它科学地解释和定位了宇宙所有存在,尤其是人与物质存在的基本关系和运动规律。根据爱因斯坦的相对性原理,我们可以推导出宇宙所有存在的基本关系,物质与物质、精神与精神的存在都不可能在相对性原理之外,相对性原理指导我们用相对性观点去看待和定位分析宇宙中一切存在的基本关系。

(2)量子论 物质的存在是精神观察后的宇宙实在,因为物质的演化形式和内容是不停变化的运动过程,在基本粒子微观形态下,这一性质极其明显。客观物质形态的基本粒子的存在,其“性质”状态的描述将无法摆脱人类的主观感知,并具有一体化同时性下的随机特征,物质的状态受精神的感知与选择。量子论表明了精神与物质的不可分割的时空特性,客观的存在最终要以观察者的观察而存在,客观的性质由观察者的选择而决定,客观的真实由观察者的认知而确定。量子力学的小尺度效应终于引导我们深入到极其微小的理论研究中,其结果却是惊人的。精神与物质的统一不具有随意性,精神的超前与滞后都不能正确地反映宇宙的实在,量子论中的不确定性问题的解决,则证实了这一物理哲学的科学基础。

(3)现代宇宙论 现代科学的发展,重新展示了新的宇宙观,这种宇宙观的基本思想,表述如下:①时间和空间是自然界、社会、思维领域中各种事物的普遍属性,是任何事物都具有的客观性质。②时间和空间是不能分割的,它们内在联系着,统一在物质运动中。时间和空间表现为客观上不可分割的一个四维时空连续区。③时间和空间与物质密切联系,是物质存在的基本形式,世界上没有离开时间、空间的物质,也没有无物质的时间、空间。④时间和空间与物质及其运动相互联系,随着运动的急速变化,时间和空间的度量、事物的时间关系以及空间关系都会发生变化。变化具有相对的协变性。⑤时间有方向性,永远向前,不可逆转,时间的本质是宇宙演化性质所决定的。⑥时间和空间具有无限性,物质世界在空间上无穷无尽、无边无际,物质世界存在和发展的持续性无始无终、无尽无休。

在宇宙中,任何“独立性”都是相对的,并且彼此相互影响。在宇宙中任何存在位置都是平权的,无所谓哪个更优越。精神和物质在宇宙中不可能脱离时空维度各自独立存在。物质和精神在同一时空条件下,随宇宙一同运动,彼此存在的时空不存在第一性、第二性的问题,宇宙中只要存在,就是同一时空下的同步存在。

相对论、量子论、现代时空理论,形成了现代量子宇宙论。所谓量子宇宙论,其实就是哲学化了的量子论,也是相对论的社会化理论。

就“唯物”而言,所有的“论”在过去都没有充分考虑到时间和空间的相对性,唯有量子宇宙论做到了这一点,作为唯物论第四个历史形态,即继朴素唯物论、机械唯物论和辩证唯物论之后,量子宇宙论融入了相对论、量子论原理,吸纳了20世纪科学智慧最新的曙光,这正是其辉煌所在。以下我们将用量子宇宙论阐述哲学的基本问题。

3 量子宇宙论证明,物质存在与精神存在在临界状态具有同时性物理哲学特征

(1)临界论同时性定律 物质和精神是宇宙中的两类不同存在,精神是活性的物质体伴有的一种复杂现象。物质和精神是相对存在的,这种相对性的宇宙特征,就是在宇宙空间下同为一体,具有时间上的“同时性”特征。精神在宇宙中与物质同一空间、同一时间存在并一同演化,即不会滞后更不会超前,这一点称为“临界点”,精神在这之前对宇宙的联系是以记忆的形式存在,之后是以推理的方式存在。记忆具有方向性,人不能记忆没有感知的存在,更不能故意去遗忘已经感知过的存在。临界论同时性定律具体表述如下:

1)宇宙的存在是共同演进的(无论是物质还是观察者)

共同演进不是同步的时间变化,因为时间是相对的、独立的。观察者在同时性下感知宇宙的实在(客观),除此,存在对于观察者是一种思维的变化方式。而观察者与宇宙共同演进的形式是生命的过程与存在,与思维无关,与意志无关。

2)在既定时空下物质与观察者共同变化,这一时刻既不能提前,也不能滞后 由于两者是在不可逆的运动中,就是不可在整体上复原的意义上前进,因此变化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宇宙的这种变化节律不能提前或滞后是指其自然定律、自然演变而言。这里要特别区别自然变化与人类实践。

3)物质运动与精神存在及其变化具有各自的独立性 以往的物理观都是观察者的物理观,被观察者绝对化了的时间观,所以将物质运动纳入观察系来理解。在量子论中,两种不同的运动系的物理性质已深刻揭示。

在同一时空下,争论第一性、第二性如同争论马路上哪边是左哪边是右一样毫无意义。从相对论意义上讲,精神是主观存在,宇宙是客观存在,这两者是密不可分的。当精神意识不到外界时,精神即死亡。物质的存在无法让生命感知时,它相对于生命体就不存在,精神也将消失。所以,表现为物质与精神存在共为一体。现代宇宙论告诉我们,宇宙的存在只要是物质的,一定是能被精神感知的对象的具体实在,否则就是不存在。世界是物质的、精神的同时存在,彼此相互存在,相互影响。世界又是可以被认知的,无论是物质存在及其运动规律,还是精神存在及其运动规律。

请完整记忆并理解下面的复合句式:相对于宇宙而言,是先有物质而后有精神;相对于认识主体而言,物质的存在与人的感觉同在,感觉是条件、是前提,然后通过听、嗅、触、视觉进入大脑,产生外界图像,而这一过程的时空变量为同时。

宇宙的存在与变化是永恒的,在宇宙永恒的变化中,物质存在变化永不停息,具有客观的永不重复性。宇宙的平衡和局部存在有近似的重复性,精神伴随着活性物质体生命,生生不息。而两者的”统一”、“结合”的真实点存在于宇宙时空临界状态的“同时”性下。

哲学观是宇宙观的反映,哲学的基本问题物质与精神的关系是指“主体”性精神而言,而我们一切讨论都是围绕“主体性”精神属性而展开的。注意,传统的唯物论对于精神存在并没有从物理的角度加以区别,以至于粗糙到对精神的“主观”与“客观”不加区别。精神的存在对于宇宙而言是后天的,显然是指精神的客观属性,即对“外界”或“宇宙”的观察(例如:别人的精神存在,这样就站到了客观性的角度)。

区别“主体精神”还是“客体精神”,这是“同时性”理论的一个关键。不加区别,一律讲精神的特性,是笼统的简单化产物,显然没有相对性原则。

所谓“同时性”,其本质就是将时空的广义观念及变量引申到了物质存在的范畴内,并量化了精神在宇宙空间中的每一变化形态。

(2)同时性解释

1)相对于精神 相对于精神而言,精神与宇宙实在惟一的触合点是其同时性的基本特征。它的物质特征是精神相对于基础(生命体外);而另一个物质特征则是指精神相对于生命系统的变化(生命体内)。它的空间特征是指精神相对于物质的时空逻辑演化外界。因此,相对于精神存在而言,无所谓第一性、第二性,这是相对性与同时性的统一。

在现代自然科学观的基础上,当物质的实在性产生模糊、不确定性的条件变化时,外在的客观世界将不再像机械的物质质点、形态那样具有“确定性”不变的外界特征,“同时性”的哲学观体现了精神对这种外在相对“变化”运动“不定形态”的一种实在把握。精神是主观的,但精神的存在及其变化规律的“客观性”“实在性”的把握在于同时性。

精神是物质存在同时性的反映,离开了与“物质”及“外在世界”同时性存在原理,精神就会变成纯粹的“思维”,“主观”的存在。与宇宙存在同时性特征告诉我们,精神定位,确定性的基础条件及相对的物质哲学观把握准确后,这种“同步”的即时性运动才可以表现为“实在”的客观本质。

2)相对于物质 同时性相对于物质而言,精神感知客观是有条件的生命体。它具有选择性特征,即客观是主观观察的结果。客观是以人的观察为转移,而不是以人的意志为转移。在同时性原理下,物质与精神同时存在。精神所感知的物质在不同时间具有不同特征,这种不同特征往往不是物质外观所能展现出来的。例如对人的印象,在不同时刻甲与乙的互相感知是不同的。

当物质形式及其实在性发生根本变化时,在相对论量子论基础上形成了“同时性”物质观,这正是外在宇宙物质实在性的科学把握。我们知道,思维无法摆脱物质存在及其制约性,物质存在也无法离开人的意识。物质决定于精神存在的基础就是同时性的建立,而精神也不再是消极地适应于物质的存在形式,同时性物质观区别于其他哲学观之根本在于:物质性——人的精神相对选择结果;物质存在——人的观察结果;物质形式——人的描述结论。所以,精神只有在同时性下才与客观保持实在性反映。

3)相对于宇宙 相对于宇宙而言,同时性便表现出它的物理特征。同时性是宇宙精神与物质同一性、统一性的相对表现,它的宇宙形式是空间和时间。

同时性是“与时俱进”的宇宙观,是系统的历史观。人类及其思维观、哲学观都是具体的、特定的,同时性是人类与宇宙共同演化的理论基础。相对于宇宙,人类不能超越宇宙给定的生存条件,只能创造出更为适合人类生存的物质形式。在相对于宇宙环境的条件下,确定精神与思维的合理性、创造性。

4)相对于生命 同时性相对于生命则表现出它的精神特性,即同时性体现生命与精神共存及不可分形式。生命存在,精神存在;生命消失,精神消失。生命体的存在在同时性下发展进化必定要改变世界、改变人类自身,生命、宇宙、精神三位一体,同时存在。精神不会滞后、脱离生命,不会超前而“灵魂出壳”。生命也不会滞后或超前于宇宙条件。人类文明的各种文化形态都不能超越于社会环境。人的身体、素质、大脑的进化,思维、语言、行为的发展与交流相对于外界都是“同时性”存在。

5)相对于思维 同时性是认识论的基本方法,相对于思维形式,它不会超越宇宙特定的时空存在范围。同时性体现了现代物理为框架和依附条件的思维方式,正确地反映了物质存在、变化、运动的形式,是相对于以人为本,并由此阐明其价值存在相对于人而展开的现代思维形态。同时性的思维及精神表现不是理想化的、单纯利益化的或超越现实的哲学观,而是在确定精神“实在性”的基础上阐明精神与思维物质时空上的关系本质,确认自然本质及物理哲学之间系统的方法论。同时性在思维方式上框定其实在的本质,并界定思维“客观”存在反映与“主观”存在反映的重要区别,是唯物论具有革命性的进步。采用同时性思维方法能使我们进一步认清宇宙的物质本质,深刻理解客观世界,并在改造世界的同时,认清“以人为本”的真谛。

6)相对于哲学观 同时性是被感知的存在。同时性的哲学观超越了人类以往就思维论思维的哲学方式,并建立起在现代物理自然观基础上严谨的哲学体系。在同时性下严格约束了时间、空间、质点三者统一于物理基础上的客观真实条件——即精神能够最接近这种物理实在的惟一条件“同时性”的哲学原理。同时指出精神及其主观思维的存在,不是消极地滞后于物质变化,也不可能超前于物质的变化而形成“客观存在”。凡是超前与滞后都是人类精神的表现形式,与宇宙无关。而精神的超前性的价值在于能否体现未来同时性的目标取向。同时性哲学观的本质就是人类的精神存在,其真实性在于与“宇宙外界”的同时性同步存在。而人类思维形态的展开也是以此为基础的存在与表现。价值观还具有主观与客观选择性。只有在同时性下(相对性原理),才可能对主、客观进行比较选择(物理的时空维)。

同时性哲学观来自现代物理理论,它把不同的观念协调起来,使混乱变为一致。采用同时性哲学观,我们已经能解释许多物理学中的未知问题,可以有依据地提出正确的假设,而那个可怕的奥秘将不再可怕。自然的、科学的哲学观——即同时性哲学观是人类文明的最高境界,是以自然科学为基础的价值哲学观。所以说,同时性是相对性原理的哲学表现,

(3)同时性与物质第一性的差别 传统唯物论物质第一性说采用简单化的线性思维,将客观存在的绝对化、主观论,发展为宇宙观方法论的绝对化、主观论。

相对量子宇宙论,相对论基础上形成的精神与物质同时性解释是说,客观具有相对性、多样性,主观则具有选择性、独立性和临界性。主客观具有同时性,不可分离。从而将主观与客观科学地统一起来,而不是简单的“对立统一”。

同时性体现相对性原理的精神存在解释。在理论上具备选择性,而物质第一性则主观目的性很明确,在于“惟一性”的确认,而排斥主观相对选择性,否认客观的“主观”选择性特征。同时性反对滞后与超前,主张所有比较必须在同一时空条件下进行。而物质第一性强调以物质为中心,以物质为前提,产生精神滞后或超前现象。

物质与精神彼此互相影响,物质场是宇宙最基本的场。只有在物质存在的适当环境下,生命才能出现,精神才进入宇宙。物质形态决定生命方式,并影响到精神的存在形态。相对于宇宙运动过程而言,物质先于生命出现,但并不决定精神性质。相对于生命体,精神决定着宇宙存在。生命体是精神和物质“共同”性最好的载体和宇宙物质与精神“同时性”的主体证明。在“同时性”哲学观下,高级活性物质——生命体和宇宙中存在的其他物质体在空间和时间的宇宙维度下都是平等的,在位置上试图划分谁比谁更优越,或“统一”别的存在都是徒劳的,宇宙存在是平权的。

4 “同时性”的意义及理论应用

综上所述,量子宇宙论告诉我们,宇宙的存在是非线性、无边界、永不重复的,同时性是宇宙本质的哲学认识,精神推理是时间未来的表现而并不包括现在。生命体与精神是相对、同时存在的,而不是第一性与第二性的关系。同时性是宇宙空间物质形式演化的共同基础。同时性证明了,精神有现在时,物质也有现在时(相对性表现)。尤为重要的是,同时性体现了宇宙变化的临界性质和运动与变化的永不重复性。

从人类的文明看,量子宇宙观、临界论,科学地解释了精神与物质的存在,它依据的是相对论、量子论原理,而不是单纯地靠人的思维来解决“存在”的基本形态问题。同时性的观念之所以科学,是因为它以物质的方向性为思想基础,将时空的广义观念及变量引申到了物质存在的范畴内,并量子化了精神在宇宙空间中的每一变化形态。

“同时性”哲学观是现代物理的精神解释,是现代宇宙论的哲学观,它对精神的复杂性有了新的解释,对推动哲学符合精神本质又有了新的认识,它体现了当代科学研究的总体水平,是现代哲学观的宇宙基础。

迄今为止,哲学基础已经发生了变化,由牛顿的时空分割,爱因斯坦的时空一体、质点分割到临界论所论述的时空质点一体化、主客体同时性。哲学基础的新定位将对自然科学、社会学、心理学、教育学等产生重大影响。本文仅就“同时性”用以哲学的表述,但由此而引发的相关交叉学科的复杂性理论研究,才是我们所追求的根本所在。

收稿日期:2001-11-05

标签:;  ;  ;  ;  ;  ;  ;  ;  ;  ;  ;  

批判状态下物质与精神的“同时”特征_相对论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