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南传统住宅厅堂的类型与布局关系——以东杨安浜吴一鹏故居为例论文_俞志成

(江南大学设计学院,江苏,无锡,214122)

【摘 要】江南传统住宅在中国的居住历史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其中厅堂作为住宅中重要的公共空间,其结构美学、类型的划分、整体的布局,使传统文化在其中充分体现。本文以苏州市东杨安浜吴一鹏故居为例,此故居为官式建筑,其厅堂种类丰富,保存较为良好,具有一定的代表性。通过对此案例的剖析,梳理厅堂在建筑整体中的布局关系,探讨厅堂在空间中发挥的作用。

【关键词】传统住宅;江南;厅堂;布局关系;吴一鹏故居

引言

“厅堂”在如今泛指在住宅中聚会、待客的公共空间。“堂”起源早于“厅”,《礼记•王制》中记载“天子之堂九尺,诸侯七尺,大夫五尺,士三尺”,表明“堂”可以体现房屋主人的社会身份以及其建筑等级。《论语》中写道:子曰:“由也升堂矣,未入于室也。”可见传统建筑中前堂后室的建筑关系自古就存在。“堂”不但是建筑空间的代名词,还可以作为家庭的符号,对江南地区的传统文化影响深远。“厅”古代同“听”,在表达建筑空间时作为听事的场所。如今“厅”与“堂”的区别已逐渐淡化。

厅堂在整个住宅中作为公共空间,往往占据着重要的空间位置。通常建筑体量、规模越大厅堂的数量越多,种类越丰富。不同的厅与堂在不同的空间位置中有着自己独特的功能属性。

一、江南传统住宅厅堂的功能分类

江南地区的传统住宅多为庭院式住宅,受到儒家思想的影响,江南地区的传统建筑也被赋予严密的等级制度。住宅根据主人的权贵可形成不同尺度,通常在建筑的纵深就有数进。厅堂在整个建筑中成为了礼制的中心。根据建筑规模的不同厅堂的数量也不相同。从大门开始依次分布着门厅、轿厅、正厅、女厅,较大的住宅在两边的轴线会分布着花厅、楼厅、祭祖厅等。

在江南地区达官显贵之人都拥有着私家园林,而园林的厅堂相对与住宅厅堂造型更加丰富,主要起到修身养性的作用。鸳鸯厅、四面厅、荷花厅等造型别致的厅堂,都出自于园林。[1]总体上江南地区传统住宅中的厅堂从功能的角度进行划分,主要有待客类厅堂;聚会厅堂;礼仪厅堂;祭祖厅堂。在一户传统民居中,作为堂的空间不止一处,规模较大的堂有主次之分,正堂是祭祖、拜佛、会见贵宾的场所;次堂则供一般会客和家庭起居之用。在规模较小的民居中堂的功能趋于综合。

[2]在《营造法原》中的第五章对厅堂进行了较为全面的分类,按照构造不同可分为扁作厅、圆堂、贡式厅、船厅回顶、卷棚、鸳鸯厅、花篮厅、满轩;若按其功能不同可称为大厅、茶厅、花厅、对照厅、女厅;按照不同的层数我们也可分为厅堂与楼厅。

二、吴一鹏故居中的现状分析

2.1 吴一鹏故居的现状

东杨安浜吴一鹏故居位于苏州市历史街区,坐北朝南,南临东杨安浜河,东临山塘河,是苏州市现存的老宅之一。在同济大学出版社出版的《苏州古民居》中,提到吴宅占地5800平方米,古建筑面积5740平方米,临时建筑1100平方米。[3]而在吴宅墙面的简介上提到的吴一鹏故居占地4896平方米,建筑面积5468平方米。《苏州古民居》中的图测绘于2004年之前,而山塘街开发于2004年以后,推断墙面上的简介可能为修缮后安放。所以我以《苏州古民居》的图为基础,根据实地对比测量重新绘制了吴一鹏故居的平面。

2.2 吴一鹏故居的历史背景

经当地居民得知吴一鹏故居原被苏州市茶叶厂使用,是座五落五进的大宅,房屋近百间。吴一鹏(1460年至1542年),明弘治六年担任进士,被选作庶吉士。[4]可见吴一鹏不但是一名才子,还是明朝内阁人士。但不幸的是故居中的玉涵堂(俗称阁老厅)在道光年间变成了戏场,袁学澜感叹道:“袍笏登台劝客觞,歌楼舞馆枕山塘。人间富贵原如梦,阁老厅高作戏场”。之后多次经过改造,如今我们只能通过大的柱网关系结合早期的测绘资料来分析其中的空间布局。

2.3 吴一鹏故居的开发利用

现在的吴一鹏故居已被开发成景点,如今的住宅总平面图较《苏州古民居》中的平面图已有较大变化,¬曾经西北角的大量临时建筑,以按照记载中的园林进行了还原。西南侧的临时建筑已被开发成邮票博物馆。由于东边第五路已作为商用,房屋结构已经改变,故以苏州古民居中的平面图为准。中路建筑保存最完整,完全按照房屋的原状进行了复原。

三、吴一鹏故居中的的厅堂

3.1 吴一鹏故居的厅堂分布

吴一鹏故居是典型的江南官邸住宅,共有五个轴线,中轴线为整个住宅的主要轴线,布局从南到北依次为门厅、茶厅、正厅、内厅、堂楼。门厅是一个面阔四间的低矮二层小楼;在门厅后面为茶楼,整个空间较为宽敞;接着走过天井就是整个住宅的中心玉涵堂,当地人称作“阁老厅”,面阔三间,进深九界,是苏州市现存的最大厅堂之一;最终是内厅和堂楼,左右由厢房连接。在中轴线的左右两侧分布着花厅、楼厅、内厅以及祀母堂。

图1 作者自绘

3.2 吴一鹏故居的厅堂类型

3.2.1 门厅

门厅在沿街的江南建筑中较为常见,是整个住宅中从大门到内部的一个缓冲过度区,然而功能却根据需求有所不同,在吴一鹏故居中有两种,一种是正落的门厅两边由木板隔开,中间作为过道,另一种是正落两侧的门厅,它并不是经常使用,主要是作为出入的缓冲区域。

3.2.2 茶厅

茶厅也通常也被称作轿厅,位于正落的门第之后,主要是结构为扁作或圆堂,是轿子的停放空间,也是备茶的场所。

3.2.3 大厅

大厅是整个住宅中空间等级最高的空间,按照其建筑结构可分为扁作厅和圆堂,通常富贵之人均用扁作,小康之人则用圆堂。是整个建筑的集会中心,通常作为款待宾客,重要仪式的举办场所。

3.2.4 内厅

内厅位于大厅之后,在江南地区多以楼厅居多。是接待贵宾、亲友的场所,有时内厅也作为女厅使用。

3.2.5 花厅、书厅

花厅和书厅是日常生活中读书起居的地方,是较为私密的公共空间,使用较为频繁,大多花厅和书厅都位于整个住宅的边落,结构精巧,周围多种植尺度较为亲切的苗圃。

3.2.6 祀母堂

祀母堂是一座祭祀用堂,之前叫做“咒缽庵”是吴一鹏平日中念佛吃素的地方,在其母亲过世之后,吴一鹏为了纪念母亲把“咒缽庵”命名为“祀母堂”。

四、吴一鹏故居厅堂布局的分布关系

4.1吴一鹏故居厅堂在住宅中的轴线位置关系

吴一鹏故居从轴线上通常可分为中落、边落,中落的一路建筑位于整个建筑的中轴线,通常是建筑中进深最长、等级最为明确的的一路。中落和边落之间有一条备弄起连接和过度的交通作用。边落也有着自己的轴

线,相对于中落整个布局氛围显得较为轻松,根据功能以及环境的的不同,边落并非完全按照轴对称的形式,主要用于花厅、书房、住房、厨房、厕所等。

江南传统住宅和传统的四合院相比,可以发现两者在空间布置上是有一定差异的,传统的四合院住宅有着一条明确的中轴线,而江南传统住宅有着一条主要轴线及多条次要轴线;北京四合院相对于因地制宜的江南传统住宅,其模块化布局更为明显。

4.2吴一鹏故居厅堂与周边空间的流线关系

吴一鹏故居的厅堂从内部空间流线的角度划分,可分为:“凹”字型、“凸”字型、“回”字型、综合型。“凹”字型的有内厅和楼厅;“凸”字型的有门厅、茶厅、楼厅;“回”字型的有门厅、东内厅、西内厅、祀母堂、楼厅;综合型的有堂楼、玉涵堂、花厅。

厅堂与厅堂之间通过通过天井及厢房连接,通过人行流线图可以看出人在整个空间的行走方式。这种行走方式是由整个住宅的空间布局和使用功能决定的,从门厅到正厅整个建筑空间严密有序,流线向周边空间延生逐渐变得私密。玉涵堂南面一条东西朝向的通道,在家族集会前后可以很好的起到疏散人流的作用。西北角的楼厅后方及中路的内厅前都拥有直达后花园的便捷通道,增加了园林的通达性。

4.3吴一鹏故居厅堂在住宅中的等级地位

在江南的传统住宅中建筑的中,较大建筑体量的建筑中厅堂都有着明确的等级区分,通常可分为正堂与次堂,正堂位于建筑的轴线中通常是举办仪式、祭祖拜佛、会见宾客的场所,次堂是用于一般性会客和较为私密的会客。往往建筑体量越大,厅堂种类越多,等级分布越为明确;建筑体量越小厅堂数量越少,种类越趋于综合。

吴一鹏故居作为典型的官式建筑,具有一定的体量,厅堂的数量较多,等级分布也较为明确,将厅堂的功能作用、空间规模、位置关系相互比较,可将整个住宅的厅堂分为四个等级。玉涵堂位于住宅中轴线的中心,是整个住宅的中等级最高、体量最大的空间。玉涵堂前后两进分别为内厅和茶厅,内厅是女主人会见宾客的场所,茶厅用于摆放轿子、迎送宾客,等级仅次于玉涵堂;堂楼、中轴线以外的内厅、祀母堂、花厅、楼厅属于第三等级,分布在一、二等级建筑的四周,第四等级的是沿街的门厅,作为整个建筑的出入空间和杂物存放使用。

五、总结与结论

江南传统住宅中的厅堂在建筑中具有多样的功能和丰富的类型,吸取了传统儒家文化中的精髓。经过历史的变迁,传统住宅在现在社会的影响下也发生了一些变化。但其中丰富的空间层次、明确的等级制度、不同的建筑尺度、精美的内部布局都凸显了古代建筑工匠和住宅主人对美的追求,对艺术的敬仰。每一栋历史建筑都讲述着一段历史故事,通过对传统建筑保护不但具有科学价值、艺术价值,我们通过了解不同时期人们对住宅的理解和态度,给当今住宅的发展提供了参考价值。

参考文献:

[1]陈从周.中国厅堂[M].上海书报出版社,2003.

[2]赵新良. 诗意栖居—中国传统民居文化解读[M]. 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7.

[3]雍振华.中国民居建筑丛书江苏民居[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9.

[4]清:张延玉.二十四史—明史[M].中华书局,2000.

[5]苏州市房产管理局.苏州古民居[M].同济大学出版社,2004.

[6]姚承祖.营造法原[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86.

[7]刘致平.中国居住建筑简史 [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90.

基金项目:

【1】江南大学产品创意与文化研究中心、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专项资助项目:传统建筑认知与价值判断的方法研究(编号:2015JDZD03)

【2】2014年(江苏省高校人文社科研究基地)江南大学产品创意与文化研究基地年度一般项目:江南建筑及建造特色传承研究(编号:14JDY001)

论文作者:俞志成

论文发表刊物:《工程建设标准化》2016年1月供稿

论文发表时间:2016/4/20

标签:;  ;  ;  ;  ;  ;  ;  ;  

江南传统住宅厅堂的类型与布局关系——以东杨安浜吴一鹏故居为例论文_俞志成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