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务公开模式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_党务公开论文

党务公开模式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_党务公开论文

党务公开模式建立中的问题及对策,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党务论文,对策论文,模式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中图分类号] D26[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 1008—7424(2006)03—0031—03

党务公开,一般来说,是指各类各级党务组织进行党的领导活动和党务活动,除涉及党和国家机密以外,都尽量公开,以增强党务工作的开放度和透明度。按照党组织的党务工作类型来说,有地方各级党组织党务、农村党组织党务、部队党组织党务、机关事业单位党组织党务、街办党组织党务。尽管由于这些不同类型党组织党务工作具有其特殊性而致各自实施党务公开也有其特殊性,但是,同属党务公开,在实施过程中应是有共性规则可研的。因此,本文试从这些不同类型党务公开共性的角度,对党务公开的一般性实施模式谈点个人的浅见,以求教于各位同仁。

党务公开的模式应围绕解决党务公开实施中的问题而构建。党务公开在实施中有如下问题是必须解决的:

公开谁的事务?这就必须明确公开主体;为何公开?这就需要弄清公开依据;公开什么?这就需要找准公开内容;向谁公开?这就需要把握公开对象;通过何种方式公开?这就要选择公开形式;由谁来公开?这就需要明确公开组织;如何使公开顺利进行?这就需要建立公开机制;公开是否需要一个过程或步骤?这就需要注意公开程序;在什么时间、地点、条件下公开?这就需要研究公开环境;由谁关注公开?这就需要强化公开监督;公开的质量如何?这就需要进行公开评估;公开的后果如何?这就需要对公开信息反馈;公开一次就是否完成?这就要把任何一次公开作为一个过程。

上述问题进行深入探讨,以建立党务公开实施模式。

1、公开谁的事务——公开主体

党务公开的主体,应该是党组织及其党的领导活动者和党务工作者。具体讲有三个层次的主体:一是党的领导活动者个体和群体。从个体来说,是由党委授权领导班子从某一分管领导成员独办的党务活动,那么要对这一独办党务进行公开的话,这一党务公开的主体应是党委班子成员中的分管领导个体。从群体来讲,是指这一党务活动是党委班子集体同策同抓的,要对这一党务活动进行公开的话,那么其公开主体则是领导班子群体。二是党务工作者个体与群体。经党委决定由某一党务下属处室承办的党务,要公开这一党务的话,其公开主体则是这一承办处室群体;经党委决定,某项党务由下属某一党务工作者独办的党务,要公开这一党务,那么其公开主体则是独办此事的党务工作者个体。三是党的组织。党的组织,主要是指本级党组织,但必要时也涉及上级党组织。有的涉及宏观大局的党务,是按照上级党组织的指示要求,在本组织的上下联动,整体下进行的,那么,要公开此党务的话,其公开主体就是本级党组织也涉及上级党组织。如果是本级党组织按照自身的实际所进行的宏观党务,并且又是在本级党组织各部门通力合作下完成的,其公开主体就是本级党组织。

2、为何公开——公开依据

党务工作很多,是全部公开,还是部分公开?就某项党务的公开来说,是过程公开,还是结果公开,甚至是全公开?就党务纵、横全方位工作来看,哪些是该公开的,哪些又是不该公开的呢?这就应把握公开依据。其公开依据很复杂,提出以下几种情形:

一是涉及党和国家机密的党务不能公开。党和国家机密是受《保密法》保护的,党也应该在法律范围内活动。二是涉及本地安定、团结和社会稳定的党务,为不至于矛盾的激化,应选择适当的形式和程序及其对象中公开。三是涉及党政工作有不吻合的党务应慎重公开。党务与政务应该都是推动社会发展的两个“驱动器”,但是各有各的工作特殊性,应在保证党政工作协调发展的前提下进行公开。四是涉及上下级党组织关系和全党大局的党务,应在坚持“下级服从上级、全党服从中央”的组织原则的前提下进行公开。除此以外,对凡是有利于增强党务工作的开放度,透明度;有利于加快民主政治建设进程,扩大党员群众对党务工作的知情权、参与权、监督权、密切党群、干群关系;有利于消除腐败,巩固党的执政地位,提高党的执政能力;有利于促进社会全面发展;党务公开后能达到这种效果的党务必须全面公开。

3、公开什么——公开内容

党务公开,公开什么呢?这是由党组织的工作职责决定的。不同类级的党组织其工作职责不一样,其公开的内容也不一样。

一般来说,党的建设主要是围绕政治思想、组织和作风这几个方面进行。但是,党的政治工作,思想工作、组织工作又是与经济工作密不可分的,尤其是在地方党委中,抓经济工作本身就是本级党务工作中的一项重中之重的职责内容。作为具体党组织党务公开的内容,应按其工作职责而定,但更主要的是党务工作内容,至于行政工作则是在党务工作的框架下作为辅佐内容进行公开,要不然无法将党务公开与政务公开相区别开来。因为党务公开与政务公开既有区别又有联系,那种把党务公开与政务公开绝然区别开来和把二者同日而语的看法,笔者认为都是欠妥的。因此,对党务公开内容的界定是:以党务工作为主,辅佐行政工作和经济工作的成份。

4、向谁公开——公开对象

公开的对象应依据公开内容和公开所要达到的目的而定。有些内容应公开到何种对象就公开到何种对象,不该公开给某种对象就不公开给某种对象。公开的目的,是要唤起党员群众参政、议政、督政、知政,从而密切与和谐党群、干群关系,防止党内腐败现象的滋生,从而提高党务工作的高效化、科学化和高质量,提高党的执政能力。根据这样的公开目的来批准公开的对象。公开对象有几种类型:一是党内党外及至全社会。这是一类最广大的公开对象。二是单位(辖区)党内外人士。这也是较大的公开对象。三是单位(辖区)的党内人士。这是党内公开中较大范围的公开对象。四是单位(辖区)党内一定层级的有职党员。这是党内公开中较小的公开对象。五是党内决策群体内部成员。这是党内最小和最核心的公开对象。

5、何种方式公开——公开形式

选择适当的公开形式,对增强公开效果,提高公开质量具有重要意义。公开形式主要依据公开内容、公开环境、公开对象和公开依据的状况而定。公开形式一般有以下几种类型:一是会议形式的公开。这就是选择不同的对象,将党务有关事项进行会议口述通报。二是举办专栏公开。就是选择固定的园地,将党务的有关事项不时地向对象公开。三是简报、简讯公开。将党务活动编写为文字的材料用固定的公开简报和简讯适时地向一定的对象公开。四是大众报纸、电视、广播公开。这种形式是向社会公开的普通形式。五是局域网络公开。一个地方或具体单位内部构建局域网站,将党务应公开的内容不断地向对象公开。

6、如何实施公开——公开程序

党务公开的实施应该有一个程序,否则,公开过程会出现无序化,达不到公开的应有效果。笔者认为,公开程序应该是:首先,公开者应根据公开依据确定公开内容。凡是具有公开依据的公开内容必须公开。其次,根据公开内容的特殊性,充分考虑公开环境的因素,选择适当的公开形式,向何种层次的对象进行公开。再次,拟草公开内容的文字报告,报告张贴或公布时应有公开主体的手笔签名。公开内容应客观实在,实事求是地向公开主体公开决策过程、实施过程和实施结果的客观状况。再其次,公开实施者注意收集公开后的信息状况,然后将公开的信息反馈给公共主体。在整个公共实施过程由纪律监察部门监督察示,保证公开工作正常运行。

7、如何推进公开——公开机制

要保证和推进党务公开,必须强化公开机制。公开机制主要有四:一是工作机制。对党务公开的实施,首先就是公开主体应在正确认识实施公开意义的基础上,把具体党务公开作为具体党务实施工作链条中的一个重要环节。也就是说,党务工作者在做好党务具体事务时,不仅应做事务的过程和结果,而且还要做好此事务公开的准备工作。如果每个党务工作者在党务工作中都形成这样一个工作机制,党务公开的推进和实施就有保障了。二是领导机制。应把党务公开视为是评价领导政绩的一个途径,把党务公开作为衡量其与党员群众感情厚薄试金石,把党务公开视为是其使用“公权”方式的重要观察点,并将党务公开的形式渗入到领导活动中,成为党的各级领导者的领导活动方式。在这种机制下,党务公开的实施就有保障了。三是保障监督机制。作为各级纪检部门,应对党务公开实施监督。目前存在监督无力的状态,其关键原因是缺乏监督机制。作为同级纪检对党务公开监督应有参与权、责问权、追究权、在这种权力制下,才能做到监督有力、有效。四是反馈机制。党务公开不是装潢门面,而是给公开对象看的,并且对象看后应有信息反馈给公开主体,进而促进公主体工作效率的提高。那么如何刺激公开对象积极将获悉公开内容的意见反馈给公开主体呢?这就要给公开对象赋予一些奖励、责任和权限,通过这些奖励机制、责任机制和权利机制保证和激发公开对象将公开内容的感受积极地反映给公开主体。

8、何处公开——公开环境

在什么时间,地点和条件下公开为佳,在公开实施中除了考虑公开内容、公开依据、公开程序、公开形式以外还要考虑什么呢?这就是环境的因素。环境因素分析有两种类型分类:按范围分,分为三类:一是宏观环境。辖区以外的环境状态就是宏观环境。二是中观环境。辖区以内的状态,就是中观环境。三是微观环境。涉及与公开内容相关的人和事的状态,就是微观环境。按环境内容划分,可将环境分为人的环境和物的环境,也可将其分为政治、文化、经济、思想等方面的环境。考虑党务公开的环境因素,就是在确定公开内容以后,应把公开内容与特定时段的宏观、中观和微观的环境因素对照和联系分析后,选择在适当的时间、地点、条件下,适当的形式,在适当的对象中公开,以免造成不应有的副作用。诸如像组织、干部问题和直接涉及社会稳定的问题,都应在公开实施过程中,充分考虑环境的因素先思而后行。

9、由谁关注公开——公开监督

要保证公开有序,客观、公正实效,就离不开监督。党务公开的监督主要有三大块的监督。一是党委领导下纪检机关的组织监督。这是党务公开的最主要、最基本的监督层面。它应该是对某项党务公开实施的全过程监督。二是辖区人员的群众监督。这也应是党务公开的一个重要的并且有说服力的监督层面。他们对某项党务公开的实施有参与权、知情权和评价权。三是公众媒体的社会监督。这是党务公开的一个不可或缺的重要监督层面。他们对某项党务公开的实施状况有知情权和信息传播的舆论权。

10、公开质量如何——公开评估

公开评估是对公开质量的评价。实施公开评估对提高评估质量具有重大意义。实施公开评估,主要是对以下问题作出评价:一是对党务中应公开的内容是否公开了没有。一般来说,按照凡具有公开依据的党务都应公开,如果没有公开的话,应有一种说法。二是对已经公开的内容作出评价。对此,主要是看公开的内容是否客观全面,公开的过程是否按公开程序进行,公开的形式是否合理,公开的对象是否适当,公开对象对此有何种反应,并通过公开对提高公开主体的工作质量特别是对密切党群、干群关系和遏制党内腐败现象、落实党员、群众的参政、议政和知情的权利是否起到了应有的实效。三是对实施公开的技术和工作思路上是否结合本单位实际有何创新等经验之举。只有是经过不断的总结经验,克服不足和吸收教训并借鉴他山之石,才能不断地提高党务公开的质量。

11、公开后果如何——公开信息反馈

不能认为公开内容通过不同形式公开后就完成了,实际上公开还没有完成。就某项内容实施某次公开后还有最重要的一个环节,就是做好公开后的信息收集、处理和反馈工作。做好公开信息的反馈工作,一是应广泛地收集公开后群众对其的看法、意见和建议等信息,应做到信息广泛而全面。二是应对收集的信息进行分类处理。对一些不切合实际或具有明显个人偏见或趁机发泄情绪言论和无根据的事情应在反馈前进行加工处理。对确实有益于党的事业发展、党务工作者工作的提高和党务公开进一步推进等的有效信息要认真分类整理归类。三是公开信息反馈。对有益的公开信息经过处理后,向党组织或公开主体个人进行反馈。信息反馈的形式和途径,应根据信息内容的质量和价值以及单位的实际而定。

12、谁来实施公开——公开组织

谁来实施公开?实施公开必须有一个载体,这就是实施公开的机构。无论是常设还是临时,但必须要有从事此项工作的组织。其职责主要对党务公开的策划、实施及其实施后的信息收集、处理、和反馈工作;同时还接受上级机关的有关工作的指导和信息传接,并对本级的下级单位有关工作进行指导。

13、公开一次是否完成——公开是一个过程

党务公开不应是一次性工作,而是随着党务工作的进展不断地、适时地根据党务工作的需要,对具有公开依据的内容进行公开。可能一次公开质量不够高,但通过公开后,根据公开信息的反馈状况,可以不断地总结经验,不断地找到公开的真谛,由此,公开的质量也不断地得到提高。

上述问题外还有党政兼职问题、评估指标问题、公开工作的领导问题以及公开文书的格式问题。这些都是在实践中应该注意解决的。

标签:;  ;  ;  ;  

党务公开模式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_党务公开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