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现如今,我国的装配式建筑还不够成熟,不管是在技术方面还是在管理方面,在工程中会出现不少质量问题,因此,要对装配式建筑的质量通病进行分析研究,以找到合理的防范措施,提高工程的施质量,避名安全事故的发生。
关键词:装配式建筑;质量通病;防治措施
引言
装配式建筑,就是在现代化工业技术层次上不断完善基础上,而形成的一种房屋建造技术,提前使用装配建筑形式,可以有效缩短建筑周期,减少劳动力。此种施工形式能够为房屋建筑提供更多功能,改变以往施工局限性,大量生产建筑房屋形式,将房屋建筑全部运输到工地中进行装配安装。装配式建筑是现代化建筑比较倡导的一种工艺形式,依旧处在研究阶段,所以在施工期间依旧会受到很多方面影响,对质量具有很大影响,所以需要对装配式建筑的质量通病进行分析研究,以找到合理的防范措施。
1装配施工质量分析
1.1组件设计、生产阶段存在的问题
标准化设计是装配建筑业最基本的要求。从行业现状来看,生产和设计还处于初步摸索阶段,缺乏详细而明确的零部件设计、生产和质量验收标准。实现规则。因此,零件的质量和标准并没有得到保证。通过调查发现,在零件的设计和生产阶段经常出现以下质量问题:相邻零件之间的钢筋设计不合理,导致安装不准确;构件预留孔的尺寸、数量、位置不合理,导致浇注时混凝土外移;生产线上模板间隙不到位,成型前混凝土与混凝土的比例不合理。在零件成形前,没有有效的质量检验工具。板筋质量差、板缝质量差、混凝土振动不合理等问题难以检测。工厂生产的零件尺寸不符合实际施工要求,或者拆装不合理。装配间隙过大或断裂的情况经常发生。这些缺陷不仅增加了施工难度和施工质量,而且增加了施工成本和工期。
1.2组件运输阶段存在的问题
构件前运输是一种比较特殊的运输方式。由于预构件的整体厚度不高,跨度较大,在运输过程中,如果路面不平,容易造成构件之间的碰撞,造成构件或构件部件的裂纹。配件脱落,或在运输中支架不牢固,造成施工部件变形,给施工带来不便。
1.3现场施工阶段存在的问题
1.3.1节点连接质量问题
施工现场缺少对料浆和料浆量的定量控制设备,难以掌握料浆缸内料浆层的混凝土密度和厚度。料浆层与预制构件之间存在裂缝,垫层偏移,表面粗糙度不处理,料浆材料浇注后溢出不清理,影响连接质量。此外,部分员工技能水平不高,质量安全意识淡薄。坐压注浆不规范,导致注浆及注浆不足。然而,这些问题很难发现。
1.3.2安装问题
当构件套筒与钢筋的位置偏差过大无法插入时,施工现场的工人经常对偏心钢筋进行弯曲或切断,带来一系列安全隐患;预制墙板构件的竖向配筋精度要求较高。由于场地预留了大量的钢筋,需要对钢筋进行配筋,使得场地的安装施工十分困难。目前,浇注墙模板的安装不规范,模板的膨胀和局部位置容易影响浇注结构的质量。
1.3.3播后环节的质量问题
目前,装配式建筑施工现场的关键节点均采用浇筑混凝土处理。然而,随着钢结构设计的不断深入和预制构件生产精度的不断提高,施工现场缺乏相应的模板工程检测工具。叠合胶合板厚度相对较薄,板缝不紧,模板底座不清理,导致渗漏、粉化、根部腐烂、梁板、混凝土屋面找平不良。
1.3.4成品部件的保护
预制构件属于非承重构件。其厚度相对较薄且较大,在搬运过程中容易损坏。建筑工地相对复杂,人口密集。施工人员缺乏经验,没有专门的管理。在施工现场,很多构件随意摆放,没有固定的分拣位置,构件开裂或生锈,严重影响工程进度和质量。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2装配式建筑的质量管理措施
2.1在装配式建筑施工中,对各个步骤和环节进行合理控制
出厂后期则需要使用丰富化形式对建筑质量构件进行检验和验收,再使用合格配件对整个建筑进行检验。并且,需要材料供应商和建筑企业之间签订合同,在合同之中对整个建筑质量进行控制和管理,在材料运输期间需要制定规范化运输方案和对策,避免材料运输过程中出现损坏现象,当构配件运输到施工现场后,则要采用一定手段对其进行养护,并且要防止在这个过程中出现问题。因此,在构配件供应过程中,施工方一定要安排相关人员对建筑进行合理养护,避免配件在建筑之中出现质量损失问题。
2.2做好构件运输的质量监督
在构件运输中,结合建筑施工和监理工作,发现对过境运输和代码存储构件的监理不严格。在这里,我们要注意堆垛产品的运输质量,并对装配厂构件的零部件,如吊架、开孔、开洞等,制定相应的运输管理计划。代码堆放和构件堆放时,应结合构件类型、材料等进行布局。有关监督单位应当审核批准有关计算账簿和运输计划。同时,也要利用先进的技术做好质量控制工作。在控制质量,有必要整合管理计划,提高技术,建筑行业的先进技术集成到管理系统,并使用适当的和相应的自动化测试工具来收集及时施工的质量问题,以促进问题的及时处理。
2.3施工准备时期管理
在建筑施工期间,管理人员自身一定要具备一定预见性,结合实际情况指定施工具体控制方案和对策,使得施工质量能够达到实际目标,在整个环节中注重施工人员参与培训工作中。在施工现场中人是主要的要素,因此对人员自身素质和专业水平需求比较高,所以,要提升对施工人员知识和技能培训力度,尤其是构配件连接以及程序穿插期间一定对具体内容进行有效培训,从而确保建筑施工整体质量。
2.4规范设计标准
在装配体系结构中,模块化和标记是关键。建筑的相关部门有不同类型的构件和相关标准,以加强装配体系结构的质量为目标和目的。同时,我们还需要做好元器件的设计工作,加强与设计元器件和生产元器件的质量验收工作。此外,需要强调主要部门之间的沟通,特别是采购和质量控制,以确保能够购买到质量差、价格高的产品。
结语
作为一种全新的建筑方式,装配式建筑在施工管理中也与传统现场施工模式存在较大的差异,如果沿用传统管理方式必然导致出现一系列的工程质量问题。因此从我国装配式建筑发展现状入手,分析装配式建筑施工中存在的问题,提出推动装配式建筑发展提升装配式建筑质量的措施。希望研究能够促进我国装配式建筑技术的推广和发展。
参考文献:
[1]董月琴.装配式建筑施工质量因素识别与控制分析[J].建筑技术开发,2017(15).
[2]金阳.浅谈装配式建筑施工质量因素识别与控制[J].居舍,2018,(19):179+189.
[3]何丽敏.装配式建筑施工质量因素识别与控制[J].门窗,2017,(4):164-164.
[4]袁林.装配式建筑施工质量影响因素与控制措施分析[J].科技经济导刊,2017(8):218-219.
[5]文栋峰,温涛.装配式建筑施工质量问题与防范措施[J].建材与装饰,2016(45):24-25.
[6]苏杨月,赵锦锴,徐友全,司红运.装配式建筑生产施工质量问题与改进研究[J].建筑经济,2016(11):43-48.
[7]常春光,王嘉源,李洪雪.装配式建筑施工质量因素识别与控制[J].沈阳建筑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6,18(1):58–63.
[8]齐宝库,王丹,白庶,等.预制装配式建筑施工常见质量问题与防范措施[J].建筑经济,2016,37(5):28–30.
[9]王俊,赵基达,胡宗羽.我国建筑工业化发展现状与思考[J].土木工程学报,2016,49(5):1–8.
[10]文栋峰,温涛.装配式建筑施工质量问题与防范措施[J].建材与装饰,2016(45):24–25.
论文作者:武朝欣
论文发表刊物:《基层建设》2019年第22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10/29
标签:建筑论文; 构件论文; 质量论文; 质量问题论文; 建筑施工论文; 施工质量论文; 混凝土论文; 《基层建设》2019年第22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