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高层民用建筑防火措施与救援技术探究论文_艾振楚

超高层民用建筑防火措施与救援技术探究论文_艾振楚

湖北省黄冈市公安消防支队 湖北省黄冈市 435503

摘要:在我国城市进程不断加快的背景下,城市人口越来越多。为缓解城市人口压力,超高层民用建筑也在不断增加。与此同时带来的城市超高层民用建筑消防安全问题也引起了社会的普遍关注。目前,超高层建筑消防还存在诸多问题,只有不断完善超高层民用建筑防火措施与救援技术,才能有效提升超高层民用建筑消防安全。基于此,文章通过分析超高层民用建筑火灾特点,从不同方面探讨了超高层民用建筑防火措施与救援技术,为有效预防和遏制火灾事故,减少火灾损失奠定基础。

关键词:超高层民用建筑;火灾特点;防火措施;救援技术

引言

随着我国经济的迅猛发展,民用建筑技术也在不断进步,城市中的超高层民用建筑逐渐增加,城市化进程中的建筑变化与消防工作之间出现了一定的矛盾,如何处理好二者之间的矛盾,成为当前超高层民用建筑消防面临的主要问题。解决好这一问题,对于提高超高层民用建筑使用人群的生命财产安全具有重要意义。因此,本文结合目前超高层民用建筑火灾特点,从不同方面总结了超高层民用建筑防火措施,并提出了几点超高层民用建筑救援技术的应用及优化建议。

1 超高层民用建筑火灾特点

1.1 火灾荷载大

超高层民用建筑用途丰富多样,存在着酒店、办公楼、住宅楼等各种功能,通常是在同一建筑内设有办公层、会议室、娱乐场所、商超等,如此负载的功能结构及建筑用途大大增加了火灾隐患,火灾荷载较大。此外,超高层建筑的装修一般较为奢华,建筑内各种设施设备齐全,电线、网线遍布,而这些又都是易燃物,一旦发生火灾,极易加大火势。

1.2 火灾蔓延快

受限于超高层民用建筑结构特征,在其内部存在着各种纵横交错的连通空间,如横向上的吊顶、空调风管、排烟管道等,纵向上的中庭、电梯井、通风井等。一旦发生火灾,这些连通空间会加速火势的蔓延。火灾中这些竖井就像是“烟囱”,使烟火以3~5 m?s-1 的速度快速传播,1分钟之内便可蔓延到200米高度,瞬间将整个建筑物变成一片火海。

1.3 火灾扑救困难

超高层民用建筑火灾扑救困难主要表现为四点,一是进攻难,通常建筑主体周围设有裙房,这将一定程度上限制外部灭火进攻;二是登高难,消防队员负重登高困难较大,消防云梯所达的高度有限,影响登高速度及攀登高度;三是排烟难,受风向风力及建筑结构的影响,不利于进行自然排烟;四是供水难,由于建筑高度较高,既有消防设施很难满足实际救援需求。

1.4 人员疏散困难

超高层民用建筑内可容纳数万人,由于楼层多,疏散通道有限,疏散距离长,要将如此多的人从被困火灾区域内解救出来,确实存在一定难度,需要很长时间。一旦发生火灾,人在情急之下很难进行理智判断,这时就会使大量人流汇集的同一消防通道口,很可能出现由于拥挤堵塞造成踩踏、摔伤等二次事故,严重影响疏散安全。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2 超高层民用建筑防火措施分析

2.1 从源头上控制建筑消防设计、审核与验收

为有效控制超高层民用建筑火灾事故,设计单位应坚持以保障国家和人民生命财产安全为原则,严格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消防法》、《国家工程建筑消防技术标准》、《地方消防条例》等消防法律法规进行超高层民用建筑设计。施工单位和监管单位切实按照消防安全的相关制度,落实不同岗位人员的消防安全职责,将消防安全措施渗透于建筑施工全流程。消防监督执法部门也应依据消防法律法规,加强监督执法力度,严格控制超高层民用建筑的设计、审核与验收,尤其是消防建设部分,要确保建设单位能够按照相关要求配备消防设施、建设消防工程,确保从源头上控制建筑火灾隐患。

2.2 加强后期建筑消防安全管理

超高层民用建筑应建立健全消防安全责任制,明确防火负责人、消防安全主体责任,不定期进行防火巡视检查,检查建筑内的消防设施,确保疏散通道、安全出口畅通,确保火灾发生时各项消防设施能够正常使用。同时,由物业制定火灾应急预案,组织建筑内住户进行火灾逃生与消防设备使用的演练,提高人们的消防安全意识。此外,消防监督执法部门应进一步加强对超髙层民用建筑的消防安全监督,监督检查其消防安全责任的履行情况,并进行消防安全隐患排查和消防安全治理,及时纠正相关部门及人员在消防安全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彻底消除建筑火灾隐患,确保建筑内部消防环境的安全。

2.3 强化消防安全宣传教育

加强消防安全宣传教育,提高人们的消防安全意识,是预防超高层民用建筑火灾、减少火灾损失的有效措施。因为超高层民用建筑内容纳的人员众多,人员的流动性较大,不同人员之间的消防安全素质不同。因此,要确保发生火灾时,多数人能够统一思想,有序逃生,就要进行行之有效的消防安全教育。此外,本文认为公安消防部门也应定期对专职消防队员进行消防安全培训、考核,提髙他们的火灾救援能力与组织人员疏散能力,提高消防队伍整体消防安全素质。

3 超高层民用建筑灭火救援技术

3.1科学实施火场排烟,创造灭火有利条件

火场排烟可快速提升火场能见度,减小室内温度值,为控制火灾在更大范围内蔓延具有重要作用,为救援工作的展开创造有利条件。首先,根据“下部送风、上部排烟”的规律选择送风口和排烟口,排烟口面积应最好设计成送风口面积的两倍。其次,采取单台、串联、并联、混联方式,利用大功率排烟机、喷雾水排烟机等移动排烟装备向着火区域送风增压,形成烟气单向流动通道。此时再借助于内攻灭火方式,避免由于通风带入的空气加速火势蔓延。此外,在完全防火分隔基础上,可根据当时的实际情况应用空调通风和机械补风系统向非着火区域送风,使该地区比其他部位正压更高,避免烟气向这部分区域蔓延。最后,利用建筑中庭、管井等建筑结构优势进行通风排烟,引导烟气、烟热由此排出室外,从而为灭火、救人创造有利条件。

3.2 科学供水,保证不间断供水

超高层民用建筑火灾救援的需水量较大,是否可为救援工作提供不间断水源,将直接影响救援工作的顺利进行。为此,本文认为在超高层民用建筑火灾救援过程中,一是应尽量选择重力供水的常高压消防给水系统,以保障系统故障时也能为火灾救援提供必要的水量。通常,超高层民用建筑水池都是设置在地下,高区供水以转输方式实现。二是设置从底层至顶层的供水竖管。超高层建筑消防给水系统,一般都没有考虑到当地消防车辆的供水能力的动态变化,多数建筑都没有设计直通楼顶的固定消防竖管。一旦出现火灾事故,若建筑内消防水泵无法正常工作,就不能实现较高楼层供水。所以,超高层建筑在应在设计之初,就设置直通顶层、覆盖每一楼层的固定消防竖管,在各层设置消火栓接口,以保证建筑内设施失灵时,为火灾救援提供不间断供水。此处还需注意应采用新型材料和新型消防产品,确保应急管道、水带、接口等部件可承受相应压力。

参考文献

[1]张清林.高层建筑应急逃生装置研究综述[J].消防科学与技术,2012,31(1):53-56.

[2]张益民,李来保.高层建筑火灾固定消防设施应用分析[J].消防科学与技术,2012,31(4):414-418.

[3] 张梅红,赵建平.超高层建筑防火设计问题探讨[J].消防科学与技术,2010,29(3):217-219.

论文作者:艾振楚

论文发表刊物:《建筑学研究前沿》2017年2月下

论文发表时间:2017/6/14

标签:;  ;  ;  ;  ;  ;  ;  ;  

超高层民用建筑防火措施与救援技术探究论文_艾振楚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