肿瘤坏死因子基因多态性与多脏器功能障碍综合症的相关性研究

肿瘤坏死因子基因多态性与多脏器功能障碍综合症的相关性研究

窦琳[1]2004年在《肿瘤坏死因子基因多态性与多脏器功能障碍综合症的相关性研究》文中认为目的:确定天津及周边地区汉族人群MODS患者与肿瘤坏死因子基因多态性之间的关系,从分子水平探讨MODS的发病机制。 方法:采用聚合酶链式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Polymerasechain reaction restriction fragment length polymorphism,PCR-RFLP)分析正常人群和MODS患者TNFα启动子-308位点和TNFβ第一内含子+250位点基因的单碱基突变多态性之间的异同。并采用ELISA方法检测MODS患者血浆的TNFα和TNFβ浓度。 结果:在45例MODS患者中,TNFα启动子-308位点和TNFβ第一内含子+250位点等位基因频率是TNF1 88.9%,TNF2 11.1%,TNFB1 32.3%,TNFB2 67.7%;总的基因型分布为TNF1/TNF1 77.8%,TNF1/TNF2 22.2%,TNFB1/B1 11.1%,TNFB1/B2 42.2%,TNFB2/B246.7%:和对照组相比,MODS患者TNFB2等位基因频率显着高于正常人群(P<0.05),TNFB2纯合子患者血浆TNFα浓度和病死率高于杂合子及TNFB1纯合子患者;而MODS组和对照组的TNFα基因频率和基因型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NFα各基因型之间的血浆TNFα浓度及病死率的差异也无统计学意义。在MODS患者的血浆样本中未能检测出TNFβ的浓度。 结论:在MODS患者中TNFB2等位基因的频率明显增加,TNFB2纯合子患者血浆的TNFα浓度和病死率明显高于杂合子以及TNFB1纯合子患者。提示了TNFB2等位基因与MODS的发病及预后密切相关。TNFβ第一内含子+252位点的等位基因TNFB2可作为MOD8易感基因。未发现TNFα-308位点的基因多态性与MODS的发病及预后相关。

腊晓琳[2]2009年在《免疫调控和内皮细胞损伤与重度子痫前期的相关性研究》文中研究表明目的:妊娠期高血压疾病(hypertensive disorders complicating pregnancy)是妊娠期特有的疾病,是导致孕产妇和围生儿病率及死亡率增加的常见原因之一。子痫前期(preeclampsia,PE)是妊娠期高血压疾病分类中非常重要的一种,尤其是重度子痫前期(severe preeclampsia, sPE )对母儿危害严重,可以导致多器官功能损害。其病因和发病机制至今尚未完全阐明。免疫适应不良学说(immune maladaptation hypothesis)和血管内皮损伤学说是国际上较为公认的两个学说。本研究包括:1)从免疫调控的角度探讨辅助性T细胞(Th)亚群Th1型细胞因子白介素-2(IL-2)、干扰素-γ(IFN-γ)和Th2型细胞因子白介素-10(IL-10)在重度子痫前期发病中的意义;2)探讨对胎盘滋养细胞浸润有调节能力和免疫抑制中起重要作用的细胞因子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在sPE发病中所起的作用,并且应用变性高效液相色谱仪(DHPLC)和基因测序研究TGF-β1第一号外显子+869位点T/C和+915位点G/C的基因多态性与TGF-β1的产量和sPE发病的关系。3)从内皮细胞损伤的角度探讨血管紧张素Ⅱ(AngⅡ)和血管内皮收缩因子内皮素(ET)在sPE发病中的作用,并研究它们与免疫细胞因子的相关性。4)研究汉族和少数民族子痫前期发病的不同临床特点和妊娠转归。方法:1)第一部分按照重度子痫前期的纳入标准选取在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产科入院的44例患者作为病例组,同时随机选取同期入院的35例血压正常的妊娠产妇作为对照组,采用双抗体夹心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ELISA法,Enzyme linked immunosorbent assay)测定血浆中IL-2、IFN-γ、IL-10的浓度。同时计算Th1/Th(2IL-2/IL-10和IFN-γ/IL-10)比值。2)第二部分取第一部分的44例重度子痫前期患者作为病例组,同时随机选取同期入院的61例血压正常的妊娠产妇作为对照组,采用变性高效液相色谱(DHPLC)技术和基因测序技术分析TGF-β1第一号外显子+869位点T/C(密码子10)和+915位点G/C(密码子25)的基因多态性,同时采用ELISA法测定44例sPE患者和61例对照组中35例正常妊娠妇女的血浆中TGF-β1水平,病例组及对照组与第一部分为同一群体。3)第叁部分与第一部分为同一群体,采用放射免疫法测定血浆中内皮素(ET)和血管紧张素Ⅱ(AngⅡ)的水平,分析ET和AngⅡ与IL-2、IFN-γ、IL-10、TGF-β1、IL-2/IL-10比值、IFN-γ/IL-10比值等各细胞因子之间的相关性。4)第四部分通过对我院2003-2007年间收治的295例子痫前期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按照民族不同将患者分为汉族和少数民族,再按照子痫前期患者发病时间不同分为早发型和晚发型,共分为汉族早发型、汉族晚发型、少数民族早发型、少数民族晚发型四组,分析汉族和少数民族子痫前期患者的发病率,比较四组患者严重并发症的发生情况、胎(婴)儿死亡率比较、临床检测指标比较,分析子痫前期患者各指标与围产结局的相关性。结果:1)与正常妊娠妇女比较,重度子痫前期患者的血浆IL-2水平显着增高(28.38±5.07 VS 35.26±5.97,t=5.43,P<0.001),而血浆IL-10水平显着降低(109.87±34.66 VS 81.15±27.02,t=4.14,P<0.001),血浆IFN-γ水平没有显著差异(42.13±6.36 VS 42.35±4.83,t= 0.175,P>0.05);sPE患者血浆中IL-2/IL-10比值和血浆IFN-γ/IL-10比值均显着高于血压正常的妊娠妇女(分别为0.474±0.149 VS 0.299±0.115,t=5.703,P<0.001和0.530±0.178 VS 0.428±0.142, t=2.77,P<0.01)。2)sPE患者血浆中的TGF-β1的水平是597.01±99.95 pg/ml,而正常对照组孕妇血浆中TGF-β1的水平是543.07±60.92pg/ml,两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95,P<0.01)。sPE患者TGF-β1第一号外显子+869位点的基因型TT型、TC型、CC型的基因型频率分别为29.5%、56.8%、13.7%,对照组妇女的相应位点的基因型频率分别为37.7%、57.4%、4.9%,两组TT型与TC+CC型基因型频率进行比较,结果显示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 x 2=0.755, P =0.385, P>0.05),sPE孕妇+869位点T等位基因频率为42%,C等位基因频率为58%;对照组孕妇T等位基因频率为33.6%,C等位基因频率为66.4%,对两组等位基因频率进行比较,结果显示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 x 2=1.559,P=0.212,P>0.05)。sPE患者TGF-β1第一号外显子+915位点的基因型GG型、GC型、CC型的基因型频率分别为77.3%、13.6%、9.1%,对照组妇女的相应位点的基因型频率分别为88.5%、6.6%、4.9%,两组GG型与GC型+CC型基因型频率进行比较,结果显示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 x 2=2.385, P =0.123,P>0.05)。sPE孕妇+915位点G等位基因频率为84.1%,C为15.9%;对照组孕妇等位基因频率G为91.8%,C为8.2%,对两组等位基因频率进行比较,结果显示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 x 2=3.004,P=0.083,P>0.05)。sPE组和对照组孕妇TGF-β1+869位点TC+CC型与TT型之间血浆TGF-β1水平比较差异均没有统计学意义(t=0.621,P=0.538, P>0.05和t=-1.883,P=0.069, P>0.05); sPE组和对照组孕妇TGF-β1 +915位点GC+CC型与GG型之间血浆TGF-β1水平比较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t=-0.617,P=0.541, P>0.05和t=-0.607,P=0.548, P>0.05)。3)sPE患者的血浆ET水平比正常妊娠妇女显着增高(98.24±45.04 pg/ml VS 68.90±14.36 pg/ml,t'=4.069,P<0.01);sPE患者的血浆AngⅡ水平与正常妊娠妇女相比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54.69±23.69 pg/ml VS 59.34±13.84 pg/ml,t'=1.089,P>0.05)。相关性分析显示重度子痫前期组的血浆ET水平与血浆中的细胞因子IL-2水平、IL-2/IL-10比值、IFN-γ/IL-10比值的相关性有显着的统计学意义,Pearson相关系数分别为0.494、0.465、0.444。重度子痫前期组的血浆AngⅡ水平与血浆中的细胞因子IL-2水平相关性有显着的统计学意义(P<0.01),Pearson相关系数为0.499。重度子痫前期组的血浆IL-10水平与血浆中的细胞因子IFN-γ水平相关性有统计学意义(P<0.01),Pearson相关系数r为0.425。4)汉族和少数民族子痫前期的发病率相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2.81% VS 3.66%, x 2=3.98,P<0.05 ),汉族和少数民族早发型子痫前期的发病率相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0.92% VS 2.01%,x 2=16.50,P<0.01),少数民族子痫前期发病率尤其是早发型显着高于汉族。汉族早发型组与少数民族早发型组的严重并发症的发生率没有明显差异(90.4% VS 90%,校正x 2=0.07,P>0.05),但少数民族晚发型型组的严重并发症的发生率显着高于汉族晚发型组的严重并发症的发生率(分别为30.3% VS 14.09%, x 2=5.02,P<0.05);汉族和少数民族早发型组的胎(婴)儿死亡率均显着高于晚发型组(14.63%和22.5% VS 5.77%和3.03%, x 2=5.25,P<0.05和校正x 2=4.27,P<0.05)。汉族和少数民族子痫前期患者的临床检测指标相比较,少数民族患者的白细胞计数比汉族患者显着增高(12.74±5.03 VS 9.83±3.05,P<0.001)。少数民族的血红蛋白值显着低于汉族组(109.52±20.94 VS 116.46±19.03,P<0.01)。少数民族组的血浆总蛋白、白蛋白显着低于汉族组(分别为55.43±9.65 VS 49.70±7.23,P<0.001;25.88±7.21 VS 20.94±5.75,P<0.001)。两组的尿素氮和肌酐相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5.84±3.50 VS 3.98±1.44,P<0.001;86.48±59.46 VS 64.24±17.48,P<0.01)。用Logistic法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发现分娩孕周、舒张压水平、血浆白蛋白水平、胎(婴)儿出生体重这四项指标具有统计学意义,与围产儿的结局有相关性。结论:1)重度子痫前期的发生与Th1/Th2免疫失衡有关,免疫应答向Th1型偏移,Th1型细胞因子IL-2水平增高和Th2型细胞因子IL-10水平的降低与重度子痫前期的发病机理相关,血浆IL-2/IL-10比值和IFN-γ/IL-10比值的显着增高提示免疫应答激活和免疫耐受不足共同参与了重度子痫前期的发生和发展。2)血浆中TGF-β1水平的增高可能与重度子痫前期的病理生理学变化有关,TGF-β1的第一号外显子+869位点T/C和+915位点G/C的基因多态性与重度子痫前期的发生没有相关性,相应的等位基因不是重度子痫前期的易感基因。这两个位点与TGF-β1的产量也未见明显的相关性。提示在子痫前期的发生中TGF-β1的变化可能与其他基因位点的多态性有关,+869位点和+915位点的基因多态性可能和重度子痫前期的发生无关。3)血浆中血管内皮收缩因子ET水平增高与重度子痫前期的发生有关,与血浆中细胞因子IL-2水平、IL-2/IL-10比值、IFN-γ/IL-10比值有相关性,而且呈正相关;尽管血浆中AngⅡ水平在重度子痫前期患者中没有显着变化,但是其与IL-2水平有相关性,且呈正相关,提示其在重度子痫前期的发病中可能通过细胞因子网络的调节发挥作用。4)少数民族患者子痫前期的发病率尤其是危害严重的早发型子痫前期的发病率显着高于汉族,提示子痫前期的发病有民族差异性,少数民族子痫前期患者可能是很重要的疾病资源库,值得从基因学角度进一步探讨。少数民族子痫前期患者的白细胞计数显着增高、严重的低蛋白血症和贫血可能是临床出现并发症和不良妊娠结局的主要原因。

刘云[3]2011年在《重庆市严重胸部创伤流行趋势、死亡危险因素及基因背景与严重并发症易感性的相关研究》文中认为目的:探讨重庆市严重胸部创伤(Severe chest trauma,SCT)的流行病学特征及临床特点,分析影响SCT病死率的危险因素,进一步提高救治水平;探讨白细胞分化抗原14(Cluster of differentiation 14,CD14)基因启动子区-1145A/G、-159C/T多态性与SCT并发多器官功能不全综合征(multiple organ dysfunction syndrome,MODS)的相关性,为临床治疗和预防MODS提供新的方向及药物作用靶点。方法:1.收集重庆市急救医疗中心1990年1月至2009年12月及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第叁军医大学附属大坪医院2008年12月至2009年12月救治的部分SCT的临床资料并建立创伤信息数据库,分析重庆市SCT流行病学特征。2.通过定群多因素研究,对15项可能影响SCT病死率的危险因素进行多变量Logistic回归分析。3.选择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重庆市急救医疗中心和第叁军医大学附属大坪医院2008年12月-2009年12月救治的SCT患者106例(受伤前1个月内无输血治疗;年龄≥16岁且≤70岁),应用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Restriction fragment length polymophism,PFLP)-聚合酶链式反应技术(PCR),检测106例SCT患者(其中47例并发MODS)CD14基因启动子区-159C/T、-1145A/G单核苷酸多态性位点基因型。结果:1.流行病学特征:2000年前后比较,钝性伤构成比分别为68.5%和74.7%(P<0.01);锐器伤构成比分别为12.2%和15.9%(P<0.05);2000年后院前时间缩短(P<0.01),转院率增高(P<0.05);胸AIS、RTS增高(P<0.01);2000年后肺部感染及创伤失血性休克治疗效果有显着性提高(P=0.019,P=0.008);首要致死原因为低血容量休克(59.4%);各评分指标在生存组和死亡组间有显着性差异(P<0.01)。2.影响SCT病死率的最终独立危险因素为有5个:失血性休克(B=1.710,OR=1.291,P=0.001)、MODS(B=3.453,OR=1.028,P<0.001)、肺部感染(B=2.396,OR=10.941,P<0.001)、腹腔脏器损伤(B=1.542,OR=1.210,P=0.005)、胸AIS值≥4(B=0.487,OR=1.622,P<0.001)。影响SCT病死率的保护因素有2个:年龄<60岁(B=-0.035,OR=0.962,P=0.01)、GCS值≥12(B=-0.635,OR=0.320,P<0.001)3.CD14基因多态性与SCT并发MODS的相关性:(1)-1145G等位基因携带者并发MODS的可能性显着高于A等位基因携带者(P=0.033),G等位基因携带者MODS评分显着高于A等位基因携带者(显性遗传模式P=0.217,隐性遗传模式P=0.037);(2)-159T等位基因携带者MODS评分显着高于C等位基因携带者(显性遗传模式P=0.048,隐性遗传模式P=0.198);(3)两个位点同时发生突变与只有一个位点发生突变的患者相比,MODS发生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MODS评分无显着差异(P=0.239)。结论:1.2000年后收治的SCT总体伤势更为严重,而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下降,救治水平明显提高。2.年龄、并发症、伤情准确诊断与评估是预测SCT救治结局独立的因素。3.CD14基因多态性在SCT并发MODS的发生、发展过程中有重要意义。

李赟[4]2007年在《白细胞介素8基因-251A/T多态性与急性胰腺炎易感性及病情程度的相关性研究》文中研究指明目的探讨细胞因子白介素8(IL-8)启动子区域—251位点基因多态性与急性胰腺炎的发病易感性和病情严重程度的关系。方法采用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PCR-RFLP)分析及基因测序技术,在汉族人中对71例急性胰腺炎患者(MAP36例、SAP35例,非SIRS37例、SIRS34例)及70例正常对照者的IL-8—251A/T基因多态性进行检测,比较各组间基因型分布频率。运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血浆IL-8浓度,比较不同组间血浆IL-8浓度。SAP人群按不同基因型分组,队列—对照比较各组间相关临床指标(BalthazarCT评分、APACHEⅡ评分和MODS评分),比较SAPⅠ型和SAPⅡ型的BalthazarCT评分和APACHEⅡ评分,数据用SPSS13.0统计软件进行t检验及x~2检验。结果(1)IL—8—251A/A+A/T基因型出现的频率在重症急性胰腺炎(SAP)组和轻症急性胰腺炎(MAP)组存在差异,在AP组和正常对照组间无显着性差异,AA基因型在AP组和正常对照组间存在显着性差异。各基因型出现的频率在AP是否合并SIRS组间比较无显着性差异。(2)急性胰腺炎组血浆IL-8浓度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IL-8-251A/A+A/T组血浆IL-8浓度高于T/T组(P<0.05)。(3)重症急性胰腺炎患者中,IL-8-251A/A+A/T组的APACHEⅡ评分、BalthazarCT评分和MODS评分均高于IL-8-251T/T组(P<0.05)。入院后第1天和第4—7天IL-8-251T/T组APACHEⅡ评分无明显变化(P>0.05),其他基因组均有显着性降低(P<0.05)。SAPⅡ型APACHEⅡ评分和BalthazarCT评分均高于SAPⅠ型(P<0.05)。结论IL—8—251A/T基因多态性可能是AP病情进展的一个危险因素,遗传背景下携带AA基因型可能使发生AP的风险增加。在AP中携带A基因位点与急性胰腺炎病情加重有关可能是急性胰腺炎的恶化因素之一。IL—8—251基因多态性可影响血浆IL—8浓度,血浆IL—8浓度与AP病情程度有关。血浆IL-8浓度水平升高可作为急性胰腺炎的重要特征之一。

段朝霞[5]2007年在《TLR4、GR基因多态性分析及TLR4基因3’UTR 11 367多态性位点功能研究》文中认为近年来,随着人类基因组计划的进展,有关疾病与基因多态性关系的研究日益受到重视。研究证实,基因组序列上的变异,即基因多态性(gene polymorphism)是决定人体对应激易感性与耐受性、临床表型多样性及药物治疗反应差异性的重要因素。因此,发现与多基因疾病易感性相关的基因对于临床上采取个性化治疗具有重要意义。TLR4是九十年代末发现的LPS的最重要的模式识别受体,它是将LPS的刺激信号直接传入细胞内的一种跨膜信号受体,在介导革兰氏阴性细菌及其LPS的宿主反应中发挥关键作用。因此,其基因表达上的差异,很可能是部分患者易发生脓毒症或/和预后较差的重要因素。GR是一种配体激活的内源性转录因子,它不仅影响机体创伤后的应激和炎症反应,还与糖皮质激素抵抗的发生机制密切相关。为此,基于目前研究进展,本课题拟重点开展以下五方面的系统研究:(1)用单管双向等位基因特异性扩增(single-tube bi-directional allele specific amplification,SB-ASA)及PCR-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法(PCR-restriction fragment length polymorphism,PCR-RFLP)分别分析TLR4基因3′UTR11 367G→C、编码区+896A→G碱基变异及GR基因编码区ER22/23EK、N363S、内含子区Bcl ?五个SNP位点在重庆地区部分人群中的发生频率及其SNP基因型分布特点;(2)分别用流式细胞仪、实时定量PCR及酶联免疫吸附实验(ELISA)观察TLR4基因3′UTR11 367G→C不同等位基因个体全血在LPS刺激后TLR4表达及TNF-α分泌水平的差异;(3)利用基因克隆及定点突变技术,探讨TLR4基因3′UTR11 367G→C碱基变异的功能;(4)本研究还对ISS评分大于16分的100例(ISS 31.2±8.5)严重创伤病人进行基因分型,以了解TLR4基因3′UTR 11 367G→C及GR基因内含子区Bcl ? C→G两个多态性位点与严重创伤后伤情发展及预后间的关系;(5)分析GR基因内含子区Bcl I多态性位点对激素性高眼压发生率的影响。旨在为揭示多基因疾病发病易感性的分子基础提供实验及临床应用依据。主要结果和结论如下:1.对269名重庆地区部分汉族健康人群的SNP调查分析结果显示,存在TLR4基因3′UTR11 367位点G→C及GR基因内含子区Bcl ?位点C→G碱基变异,发生频率分别为13.01%和23.50%,均为高频SNP,所选人群符合Hardy-Weinberg平衡(p=0.06和0.43)。未发现TLR4基因编码区+896位点的A→G及GR基因编码区ER22/23EK位点的G→A、N363S位点的T→G碱基变异。2.LPS刺激后,TLR4蛋白及mRNA表达均显着增加,TLR4基因3′UTR11 367位点叁种基因型粒细胞的TLR4蛋白及mRNA表达相差有显着性意义,其中GG纯合子TLR4蛋白及mRNA表达增加显着高于基因型GC和CC,而TLR4蛋白表达在基因型GC和CC之间差异不显着。3.以LPS刺激不同基因型个体全血,TLR4基因3′UTR11 367位点不同基因型个体血浆TNF-α水平存在明显差异,其中GG纯合子TNF-α水平显著高于基因型GC和CC,而基因型GC和CC之间差异不显着。4.通过基因克隆和定点突变技术,构建了含TLR4基因3′UTR及11 367位点突变质粒,双荧光报告系统检测结果显示,在HEK293细胞中,pGL3-11 367 G荧光素酶活性显着高于pGL3-11 367C;定量PCR结果显示,pGL3-11 367G的荧光素酶mRNA表达水平显着高于pGL3-11 367C,说明TLR4基因3′UTR的C等位基因可以通过抑制荧光素酶基因的表达而抑制荧光素酶活性。5.创伤病人资料分析结果显示,TLR4基因3′UTR 11 367位点不同基因型间ISS评分无显着性差异,MODS评分存在显着性差异,含G等位基因的个体MODS评分明显高于C等位基因个体;不同基因型脓毒症发生率不尽相同,GG>GC>CC,但无显着性差异;不同基因型与年龄、性别比及ISS评分均不存在线性相关关系,而与MODS评分存在显着的负相关。GR基因Bcl ?位点不同基因型间ISS、MODS评分及脓毒症发生率均无显着性差异。6.激素性高眼压病人资料分析结果显示,GR基因Bcl ?位点的基因型频率在激素性高眼压及对照组间不尽相同(G=0.19和0.22),但无显着性差异。以上结果说明TLR4基因3′UTR 11 367位点是一个具有重要生物学功能的SNP位点,它可能通过转录后抑制影响TLR4蛋白表达,从而影响TLR4介导的LPS信号通路,它可作为严重创伤后脓毒症等炎性相关疾病易感性的一个重要指标;而GR基因的Bcl位点的功能还有待于进一步研究。

参考文献:

[1]. 肿瘤坏死因子基因多态性与多脏器功能障碍综合症的相关性研究[D]. 窦琳. 天津医科大学. 2004

[2]. 免疫调控和内皮细胞损伤与重度子痫前期的相关性研究[D]. 腊晓琳. 新疆医科大学. 2009

[3]. 重庆市严重胸部创伤流行趋势、死亡危险因素及基因背景与严重并发症易感性的相关研究[D]. 刘云. 重庆医科大学. 2011

[4]. 白细胞介素8基因-251A/T多态性与急性胰腺炎易感性及病情程度的相关性研究[D]. 李赟. 福建医科大学. 2007

[5]. TLR4、GR基因多态性分析及TLR4基因3’UTR 11 367多态性位点功能研究[D]. 段朝霞. 第叁军医大学. 2007

标签:;  ;  ;  ;  ;  ;  

肿瘤坏死因子基因多态性与多脏器功能障碍综合症的相关性研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