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血清皮质醇的表达特征匡蓓论文_匡蓓

湖南省直中医医院 湖南株洲 412000

【摘 要】目的:观察及分析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急性加重期患者血清皮质醇的表达特征。方法:本组收集我院2012年3月~2015年3月间接诊的60例COPD急性加重期患者进行临床研究,并将其作为研究组,同时选取我院同期接诊的60例非COPD患者作为对照组进行对照研究。分别于两组患者入院后第2d的8:00,16:00,24:00等时间取肘静脉血进行检测,观察及对比两组患者各时间段的血清皮质醇、促肾上腺皮质激素水平变化情况。结果:研究组各时间段的血清皮质醇水平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各时间段的促肾上腺皮质激素水平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COPD急性加重期患者会的血清皮质醇水平明显降低,促肾上腺激素水平明显上升。

【关键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皮质醇;促肾上腺皮质激素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为临床发生率较高呼吸系统疾病,研究表明,COPD急性加重期患者随着其病情的发展常出现肺外多器官、系统损伤,且易出现心血管疾病和癌症等并发症,并且会对患者的血清皮质醇造成较大的影响[1~2]。为了分析COPD急性加重期患者血清皮质醇的变化情况,本次研究收集我院2012年3月~2015年3月间接诊的60例COPD急性加重期患者进行临床研究,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如下:

1.研究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本次研究收集我院2012年3月~2015年3月间接诊的60例COPD急性加重期患者进行临床研究,所有患者符合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学分会制定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诊断标准[3],并将其分为研究组,其中男性患者35例,女性患者25例;年龄最小者54岁,最大者87岁,平均年龄(68.34±5.67)岁;平均病程(10.23±3.14)年;其中轻度21例,中度15例,重度24例。同时选取我院同期接诊的60例非COPD患者作为对照组进行对照研究,其中男性患者33例,女性患者27例;年龄最小者51岁,最大者89例,平均年龄(69.12±6.17)岁;其中35例患者为常规住院体检,14例患者患有白内障,11例患者患有胃息肉。两组患者及家属均对本次研究知情同意,且签署知情同意书。排除标准:①具有营养过剩、营养不良、库欣综合征、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支气管扩张症、原发性慢性肾上腺皮质功能减退症、急性炎症及其它代谢障碍等可能具有血清皮质醇代谢异常的疾病;②近期内接受过糖皮质激素治疗的患者。两组患者的年龄、性别等基线资料对比,存在可比性(P>0.05)。

1.2 研究方法

分别于两组患者入院后第2d的8:00,16:00,24:00等时间取肘静脉血进行检测,5~6ml/次,采血后将每份标本分别两只EDTA真空抗凝玻璃试管中,每管2~3ml,并做好相应的患者姓名与采血时间标记。制好标本后于30min内送至医院检验科内进行检验,置于-20℃的冰箱中进行冷藏。检测步骤:①皮质醇检测:将标本置于LD5-2A型台式低速离心机(北京京立离心机有限公司)中,设置离心半径为8.0cm,转速为3000r/min,进行5min的离心后将血清分离出来。采用Elecsys 2010/e 170/E411全自动电化学发光免疫分析仪(瑞士罗氏诊断公司)进行分析,试剂及试剂盒均由瑞士罗氏诊断公司提供,严格按照操作说明书进行操作。②促肾上腺皮质激素检测:将标本置于LD5-2A型台式低速离心机(北京京立离心机有限公司)中,设置离心半径为8.0cm,转速为3000r/min,进行5min的离心后将血浆分离出来。然后采用Dpcimmulite200全自动电化学发光免疫分析仪中进行分析,试剂及试剂盒均由该公司提供,严格按照操作说明书进行操作。

1.3 观察指标

观察和记录两组患者入院后第2d的8:00,16:00,24:00等时间血清皮质醇水平和促肾上腺皮质激素水平情况,并进行对比分析。

1.4统计学方法

将本组数据纳入SPSS20.0统计软件中进行统计学分析,分别采用x2比较法与t检验法对本次研究中的计数资料和计量资料进行对比分析,(P<0.05)则表示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各时间段的血清皮质醇水平对比

经表1可见,两组患者各时间段的血清皮质醇水平对比(P<0.05);研究组各时间段的血清皮质醇水平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

3 讨论

COPD可发展为呼吸衰竭或肺心病,具有较高死亡率及致残率,全球范围内,40岁以上人群该症发生率为9%-10%,且具有上升趋势,已成为全球性健康问题[4]。以往的临床研究曾认为COPD急性加重期患者的皮质醇水平会上升,但当时对血清皮质醇的检测主要使用放射免疫法进行,其相关操作较为复杂,再加上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其检测结果偏差往往具有较大的偏差[5]。血清皮质醇技术主要受人体下丘脑-垂体-肾上腺轴的调节,表现为周期性的昼夜变化,清晨时到达最高峰,然后随着时间的延长而逐渐降低,夜间时最低。因此,本次研究中分别选取8:00,16:00,24:00等3个具有代表性的时间段进行采血检测研究,并且检测方法采用现今检测较准确的电化学发光法进行,结果显示,两组患者各时间段的血清皮质醇水平和促肾上腺皮质激素水平对比(P<0.05);研究组各时间段的血清皮质醇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促肾上腺皮质激素水平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这提示COPD急性加重期患者的血清皮质醇水平显著低于非COPD患者,促肾上腺激素显著高于非COPD患者。相关研究表明[6],COPD急性加重期患者可能具有肾上腺皮脂代谢紊乱情况,导致其促肾上腺激素水平上升,血清皮质醇水平下降。

综上所述,COPD急性加重期患者会的血清皮质醇水平明显降低,促肾上腺激素水平明显上升。

参考文献:

[1]房建珍,毕丽岩.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诊治新进展——房建珍等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诊治新进展[J].医学与哲学,2013,34(16):57-59,封3.

[2]王虹,张少卿,毛锐等.诱导痰细胞因子水平对鉴别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支气管哮喘及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支气管哮喘的价值[J].安徽医科大学学报,2013,48(8):953-956.

[3]韦鹏,陈昌枝.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血清皮质醇的表达特征[J].中华肺部疾病杂志(电子版),2014,7(1):59-63.

[4]乔华,王漫丽.血清皮质醇变化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治疗及生活质量的影响[J].中国医师进修杂志,2012,35(10):43-44.

[5]刘霞,田景伦,何书经等.AECOPD患者血清IL-1β、IL-1Ra与清晨皮质醇水平的关系[J].中国呼吸与危重监护杂志,2011,10(4):402-403.

[6]刘新丁,何世安,邹东华等.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老年患者皮质醇水平变化及其临床意义[J].健康必读(中旬刊),2012,11(7):120-121.

论文作者:匡蓓

论文发表刊物:《航空军医》2016年4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6/6/1

标签:;  ;  ;  ;  ;  ;  ;  ;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血清皮质醇的表达特征匡蓓论文_匡蓓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